附身做皇帝-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局势多恶化,他人说得丧志言语,独独他们说不得。
此举,如何凝聚百官,攻抗强敌啊!
“割地避战?”
魏王森寒的眸子,似一把利箭望向韩拓。
阔掌猛击在龙案,语声低沉说:“秦王亲征,是要夺地吗?他要复仇,为老秦王复仇,尔等不懂吗?”
割地避战!
亏韩拓敢说出口。
不知秦王所图吗?
今日割一城,来日割两城,久而久之,魏国早崩溃了。
他惧怕秦军,不过害怕魏武卒经历苦战,尚未恢复元气,抗秦没有必胜把握。
危难之际,焉能瞻前顾后。
沉默少时,魏王长呼口气,高声喝道:“潘雄将军何在?”
闻声,一名中年将领,从软垫起身,阔步走向殿中央,抱拳道:“末将在。”
魏王朗声吩咐道:“潘雄,你再领五万魏武卒,前往河东驰援公输将军,是否有把握?”
魏国内,善战的将领不多了,潘雄是其中之一。
“王上,近来,臣已经在研究秦军状况,得知邢步英抵达函谷关,因来自越国,没有军功,函谷老将对他颇有言辞,可见秦军内非铁板一块,臣有把握把秦军困在函谷关内!”
潘雄点头,高声汇报。
秦军骁勇,魏武卒也是不是吃素的。
以前,魏武卒追杀秦王,犹似狼群狩猎,让秦军没有还手之力。
现今,两军没有分出胜负前,轻言秦强魏弱,分明在轻视魏国将领,轻视魏武卒。
“好!”
“我大魏儿郎,当时如此!”
魏王满意的颔首,负手在高台前来回度步。
思索中,神情越来越凝重,少时,猛然止步道:“公子随,你前往探望你牧将军,若他伤势恢复的差不多了,令其前往河东,亲自坐镇,得公输将军,潘将军辅佐,相信能阻挡秦王的步伐。”
“喏!”
公子随得令,齐有名将陆匡,魏国有名将牧华力。
若非年迈,若非受伤,焉能惧怕他秦王。
魏王没有啰嗦,继续道:“林募将军,上郡战事,全靠你了。你领八万魏武卒北上,争取在上郡内,拖住申屠秀的飞熊军。记住,你们在上郡,无需歼灭秦军,只需借助上郡沟壑满布的地形,拖延申屠秀的飞熊军。
给牧将军,公输将军,潘将军,争取足够时间。
若河东战事进入相持阶段,秦王讨不到半点好处,再与秦王谈判,相信他知难而退!”
魏王对魏国现状了如指掌,他自知尚未恢复元气的魏武卒,对抗秦之虎狼没有必胜把握。
是故,思前想后,欲采取拖字诀。
前线战事拖延越久,对魏国越有利。
期间,若魏国游说赵韩派军驰援,将越发阻挡秦军东征的步伐,兴许能避退秦军,甚至联合赵韩两军,反攻秦国。
林募领命,太尉侧身而望,谨慎的说:“王上,采取拖延战术,怕消耗大量财力,钱粮,魏国国力会每况愈下。”
“是啊,父王,齐魏之战,已过度消耗国力,百姓生活非常糟糕了,再与秦军僵持,魏国怕内部崩溃!”公子随附和。
拖延战!
绝非破敌良策,反会让尚未恢复元气的魏国,处境雪上加霜。
何况,公子随深知,公孙昂领军凯旋,从西凉运回来大量钱钱。
与秦军僵持,非长久之计。
“国难当头,大家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吧!”魏王无可奈何的说。
拖延秦军步伐,总归强过割地避战。
“喏!”
公子随领命,无言以对。
静默中,丞相韩拓拱手道:“王上选择迎战,臣诚惶诚恐。为使秦国早日退兵,臣建议,派遣出使大康,游说被秦王击溃的各部,游说他们伐秦。
若他们愿意配合魏国,秦军被迫回师,也大大改善魏国处境。
再者,该尽快派遣使臣前往赵韩,令赵王,汗王出兵,毕竟,三国同气连枝,若魏国兵败,赵韩焉能独善其身。”
魏国什么情况,作为丞相,韩拓心似明镜。
与齐国之战后,魏国勉强保住疆域,可精锐魏武卒损失太多。
今秦军东征,他没有没有半点把握,不信残存的魏武卒,能阻挡气势如虹的秦军。
所以,魏国需借助外力啊!
“没错,的确该拉拢四方了!”
魏王闻声,深以为然,叮咛道:“丞相,你前往寿春,争取说服楚王出兵,再不济,让楚王唆使大康各家势力伐秦,公子随,你亲去赵韩,游说赵王,韩王,事急从权,赶快行动起来!”
本章完
第263章 将帅不和()
秦之函谷。
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长河。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称。
为秦国东部门户。
函谷有失,危及咸阳。
是故,多年来,军中最骁勇善战的精锐,驻守雄关内。
两日急行军,季玄陵,卫康,统领禁军,虎狼骑抵达西关外。
关内统帅邢步英,早早领少数精锐,列阵而立,恭候迎接。
禁军,虎狼骑入关,安营扎寨,季玄陵直奔东关城楼。
函谷地处河东郡南部,若战,需渡河作战。
也因如此,保证函谷关不易受魏军侵犯。
抵达城楼,举目远望,北方魏国秀丽山河尽收眼底。
季玄陵阔掌拍在墙垛上,询问道:“邢将军,河东局势如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此时源源不断粮草,从咸阳送来函谷关,了解魏军布放后,即可出兵伐魏了。
邢步英迈步靠近,低声汇报道:“斥候汇报,近来河东郡守将公输琅,得知秦军伐魏,已在河东郡排兵布阵,浊河北岸,藏有伏兵。末将带少许家臣乔装打扮,秘密渡河侦查,可惜人数太少,尚未摸清楚公输琅的布置。
不过,从渡河奇袭关卡的魏武卒表现来看,他们不弱。”
“不弱?”
“比秦军更强吗?”季玄陵追问。
齐楚燕韩赵魏秦数百年征战,彼此早形成系统的练兵体系,常年累月训练出的兵勇,战力远超大康各势力临时组建的军队。
他从来不敢轻视东方各国兵勇。
身处关楼内,迫切像知道魏武卒的战力。
邢步英顿了顿,惭愧的说:“从末将的观察来来看,魏武卒比西征大康的秦军骁勇,比末将统领的家臣强大,却似乎弱于关内守将。”
“你带领的家将?”
闻声,季玄陵暗生好奇:“将军坐镇函谷,魏武卒来袭,不该指挥秦军作战么,怎么不知其强弱?”
为抵抗齐楚燕赵魏韩的兵锋,秦国常常把最精锐的兵勇,部署在函谷。
数量不多,战力却非比寻常。
即使素有军功的骁武军,骁龙军,作战能力,未尝超过关内老兵。
此时听邢步英语气,他似乎不能调遣关内的守军。
秦国治军森严,军令严酷。
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不听从统帅调遣,这还了得啊。
边上,卫康,黄浩然,徐闻达,贾问道神情忧郁,好似猜出问题所在。
“邢将军,究竟怎么回事?”季玄陵询问。
“王上!”
瞥了眼城头守军,惭愧的说:“王上,末将资历太浅,不能服众。”
关内秦军,时常与魏军,甚至六国精锐作战,各个杀人不眨眼。
军功在身,多数将领似脱缰野马,桀骜不驯。
以前,尽管杨老将军年迈,但作战函谷多年,随军征战,与兵勇共甘共苦,所有兵将,倒也服气杨老将军。
他突然前来函谷,取代杨老将军。
这已让不少崇拜强者的兵勇不服气,后来他欲加强特训,改变杨老将军的练兵方式,再度引起秦军反抗。
这期间,不知何人得知,他非秦人,是来自越国的败将。
消息传出,愈发引起关内守将不满。
导致他的兵权被架空,处在无兵可调的地步。
“他…妈的!”
季玄陵闻讯,不禁爆了句粗口,喝道:“卫康,把杨经武,林君宸带上来。”
函谷关乃秦国东方的门户,若函谷关有失,魏军长驱直入,一路冲杀,必然兵临咸阳城。
关内兵将仗着昔日军功,不服从邢步英调遣,秦魏大战之际,绝非什么好事儿。
特别是杨经武乃杨经略的兄长,王妃的表兄长。
林君宸,与卫康一样,自幼与他玩耍的同伴,如此抗命,考虑过钱恶略的影响吗?
“王上,末将资历太浅,未建立军功,与杨将军,林将军没有太大关系!”邢步英诚恳的说。
毕竟,秦军崇尚军功,强者为尊,他临危受命前来函谷,尚未建立半点军功。
季玄陵没有多言,负手徐徐前行,检查城头的防御。
少时,卫康上前,躬身低声道:“王上,杨将军,林将军来了。”
杨经武,林君宸,已在卫康口中得知,王上知晓他们反抗邢步英之事。
两人躬身而立,面孔泛起几分惊色。
他们知道自己所作所为,违背了秦军军规,触及了王上的底线。
季玄陵转身扬起马鞭,猛地抽打在杨经武,林君宸身上,怒喝道:“谁给你们的胆子,敢聚众违抗军令,准备谋反不成?”
扑通一声,杨经武,林君宸双双跪地。
杨经武抱拳道:“王上,末将万万不敢,更没有谋反的念头!”
“不敢?”
季玄陵怒哼道:“不敢,还是不服?”
“函谷雄关,对秦国多重要,你们不晓得吗?本王把函谷关交给你们,如此纪要军务,尔等竟然玩忽职守,违抗军令,莫非觉得建立军功,便没有人能指挥你们了?”
闻声,杨经武,林君宸诚惶诚恐,林君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