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谋明天下 >

第714章

谋明天下-第714章

小说: 谋明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龅姆镅簟

    至于说登莱新军是不是会直接掌控凤阳府城,与他丁启睿没有多大的关系,反正凤阳府城是大明的陪都,如果吴宗睿有着足够的胆量接管凤阳府城,在京城惹起风波,必定减轻对漕运总督府的关注。

    大军从宿州出发之后,丁启睿命令斥候沿路侦查,变得异常小心,毕竟他也很清楚,张献忠是有可能直接发起进攻的。

    大军行军的速度快了很多,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抵达灵璧县。

    行军很安全,没有发现流寇。

    丁启睿抵达灵璧县的时候,知县领着县衙所有的官吏,出城门迎接。

    在知县的面前,丁启睿摆出了足够的架子,区区一个知县,还入不了他的法眼。

    进入灵璧县城,来到县衙,丁启睿详细询问了灵璧县的诸多情形,重点询问灵璧县是不是有流寇出没,得到的回答让他放心了很多,灵璧县没有发现任何的流寇,再说了,灵璧县距离宿州不是很远,宿州驻扎有强悍的登莱新军,不要说流寇,就算是土匪也要收敛。

    知县禀报的情形,让丁启睿更加的吃惊,他万万想不到,驻扎在宿州的登莱新军,居然能够影响到灵璧县,难道登莱新军真的那么强悍吗。

    在灵璧县歇息了一天的时间,要求知县提供了一些粮草之后,丁启睿率领大军出发了。

    这个时候,丁启睿更加的小心,灵璧县距离虹县近两百里地,如果大军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两天多的时间就可以抵达。

    数百名斥候派遣出去了,沿途侦查,任何的情况都要及时的禀报,丁启睿可不想拿自身的性命开玩笑,如果察觉到了危险,丁启睿会命令大军火速回撤,朝着宿州的方向而去。

    第一天,大军行军近六十里地,斥候侦查的非常仔细,沿途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而且官道两边的村庄,斥候都是仔细的侦查,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丁启睿还专门派遣一路斥候,昼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虹县县城,传达他的命令,虹县知县必须派遣驻扎在城内的军士出城侦查,看看虹县周遭是不是有流寇出没,如果发现了流寇,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禀报。

    第二天,大军继续朝着虹县的方向行军,不过行军的速度略微的快了一些,斥候来往穿梭,禀报沿途的情形。

    天快要黑的时候,大军抵达了宿营地。

    行军依旧很安全,沿途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斥候倒是发现了一些土匪,不过得知朝廷大军到来,这些土匪逃得远远的,根本不敢招惹。

    这让丁启睿略微的放心了一些。

    其实在内心深处,丁启睿不相信张献忠会放弃邳州和宿迁,进入凤阳。

    第三天,天刚刚亮,丁启睿再次下达了命令,今日以最快的速度行军,务必在天黑之前抵达虹县,大军不在虹县逗留,补给一定的粮草之后,迅速往泗州行军。

    一百多斥候被派遣出去,沿途侦查,依旧要禀报沿途的情形,如果发现了流寇,要迅速的禀报,不得有丝毫的延误。

    丁启睿上马的时候,扭头看了看已经收拾的差不多的营地,营地周遭有一些来不及拔掉的木桩,帐篷全部都收拢了。

    “唉,陆路运输漕粮,可能性不是很大,路途太遥远,消耗也太大了,算了,等着张献忠部离开南直隶,那个时候恢复漕运,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愿吴大人收到了信函,能够派遣更多的登莱新军军士,彻底控制凤阳。。。”

第七百六十一章 灭顶之灾(5)() 
丁启睿戒备如此的森严,这是张献忠没有想到的,在虹县设伏的计划早就确定下来,而设伏的地点就是牛二与小三子侦查的官道旁边隐秘的村子,以及村子后边的丘陵地带,确定这里为设伏的地点,李定国亲自带着军士前去再次的侦查,重点侦查了丘陵之中包含的空旷地带,这里可以容纳数十万军士,可谓是天然的集中军士的地方。

    当时李定国甚至感觉到奇怪,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朝廷大军没有在这里建设军营,而且也没有百姓在这里生活,不过观察周围的地形之后,他总算是明白了,虽然这里的地势很平坦,但是周遭的环境很恶劣,官道两边很少有耕地,少得可怜的耕地,里面也有不少的碎石,粮食产量不可能很高,要知道在略微富庶的南直隶,这样的地方很少有人关注。

    牛二与小三子都是李定国的下属,也是值得信任的心腹,他们侦查的地方被义父张献忠选中,李定国肯定高兴,所以在核查的时候,也格外的仔细。

    不过孙可望有不同的看法。

    孙可望麾下的斥候,同样选择了设伏的地点,距离虹县约五十里地,周遭同样有丘陵,也利于大军的埋伏,而且距离县城稍远一些,可能有利于围剿朝廷大军。

    设伏的地点是张献忠亲自选定的,孙可望不好直接反驳,不过这笔账他记在了心里,时刻都想着找寻机会,否定李定国麾下斥候选择的设伏地点。

    丁启睿及其麾下的朝廷大军,选择从凤阳绕道回到淮安府城,这个情报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以及艾能奇等人全部知晓,张献忠留下十万军士,要求艾能奇驻守宿迁,兼顾邳州,亲自带着孙可望与李定国,以及二十万军士,赶赴虹县。

    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张献忠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要求军士以最快的速度行军,另外一方面,对于那些在官道上面遇见、值得怀疑之人,毫不留情的斩杀。

    眼看着就要到设伏的地点了,却不料丁启睿派遣了大量的斥候,沿途仔细的侦查。

    这意味着,义军设伏的难度陡然增加。

    当然,张献忠也可以选择直接进攻,二十万对阵一万人,这种兵力上绝对的优势,足以保证义军获得胜利。

    不过伏击战与追击战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伏击战能够包围对方,战斗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全歼对手,追击战只能够击垮和打击对手,几乎不可能全歼对手。

    内心之中有着熊熊怒火的张献忠,自然要选择伏击战,不愿意选择追击战。

    斥候每一次来禀报消息,张献忠都会爆发一定程度的怒气。

    眼看着丁启睿及其麾下的朝廷大军就要抵达虹县了,如果义军不能够准确的设伏,那就只有选择追击战,或者是攻坚战,也就是等待朝廷大军进入虹县县城之后,彻底包围县城,力争能够全歼朝廷大军。

    攻坚战比追击战的难度更大,张献忠不敢保证取得胜利,而且十多万的登莱新军还在宿州,如果不能够快速的攻陷虹县县城,等到登莱新军赶来作战,义军将要陷入彻底的被动之中,那样的结局张献忠不敢想象,也难以承受。

    眼看着时间流逝,丁启睿及其麾下的朝廷大军,最多还有一天的时间就要抵达虹县县城,放弃虹县附近的设伏地点,重新选择设伏地点来不及,到手的机会很有可能失去,张献忠忍不住了,开始大发雷霆了。

    孙可望抓住了机会,提出了变更设伏地点的建议。

    李定国话语虽然不多,不过每一次商议的时候,都坚持自身的看法,认为先前已经确定的设伏地点,就是最好的地方。

    张献忠没有顾及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争执,不过他也无法真正的下定决心。

    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拖延下去,张献忠必须作出决定,要么改变设伏的地点,重新开始部署,要么就是坚持原来的部署,义军冒险前往设伏地点设伏,要么就是放弃原来的作战计划,改伏击战为攻坚战。

    临时中军帐,张献忠的脸色很不好看,孙可望与李定国都站在下首。

    “可望,定国,眼看着丁启睿就要抵达虹县,你们都说说,究竟该怎么办。。。”

    张献忠刚刚说完,孙可望马上抱拳开口了。

    “义父,朝廷大军侦查如此的严密,孩儿觉得,必须要改变设伏的地点,如果我们强行设伏,被朝廷大军发觉,所有的部署全部白费了,一旦丁启睿发现了我们的作战计划,全力的撤退,我们很有可能连追击战都无法施展了。。。”

    孙可望的担心,也是张献忠的担心,不过改变设伏地点的建议,张献忠倒不是特别赞成,毕竟丁启睿一直都会非常谨慎,不管在什么地方设伏,都有可能被朝廷大军发现。

    孙可望说完之后,李定国跟着开口了。

    “义父,孩儿觉得,设伏的地点不应该轻易的调整,既然丁启睿如此的谨慎,我们索性按照原来的布置,让大军开始设伏,义军可以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设伏被丁启睿发现,那么义军马上发起对朝廷大军的进攻,以最为精锐的老营追击作战,阻拦朝廷大军逃离,其余军士则乘势追击,力争彻底打败朝廷大军。”

    “孩儿觉得,豁出去了,不用想那么多,我义军反而能够放开手脚,拼命的冲杀,彻底打败朝廷大军。。。”

    李定国还没有说完,张献忠的眼睛就亮了,的确,他想的太多了,可能先前煞费苦心的部署,被丁启睿彻底的破坏,内心有着强烈的怨气,所以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反而是束手束脚,根本放不开,如果彻底放开了,反而能够破釜沉舟。

    孙可望也没有开口反驳,这是很少见的情形,前几次商议的时候,孙可望都驳斥了李定国,而且态度不是很好。

    要知道,李定国是经过苦苦思索,才说出那些话语的。

    孙可望与李定国都说完之后,张献忠站起身来了。

    “你们都说的不错,定国的建议很好,我们义军不用想那么多,能够设伏打败朝廷大军,自然很好,设伏不能够成功,追击朝廷大军,取得作战胜利,也是可以的。”

    张献忠的目光看向孙可望与李定国。

    “二十万大军,分为前军和中军,前军五万人,中军十五万人,中军负责设伏,以包围和围剿朝廷大军,前军则想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