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劣谒当狈搅骺懿保胨挥卸啻蟮墓叵怠
。。。
陕西,凤翔府辖下的宝鸡。
尽管遭遇到惨败,不过辽东边军军士四处骚扰百姓的本性还是没有改变,垂头丧气的吴襄,哪里关注麾下军士的表现,此时此刻他想到的就是赶快回到山海关,在外面多呆一刻都是危险的。
军士撤退的速度不是很快,但也不慢,在凤县的时候,吴襄见到了陕西巡抚孙传庭派来的官吏,也就是那个时候,吴襄明确了态度,他麾下的军士必须回到山海关去,加强山海关的防御,而且吴襄还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了,山海关的防御更加重要。
当凤翔府的官吏前来营地求见的时候,吴襄毫不犹豫拒绝了,他是不会和地方官吏见面的,表明态度之后,吴襄明白,五省总督熊文灿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一定非常生气,不会允许他轻而易举的离开陕西和中原,所以这个时候,最为聪明的举措就是不见任何人,埋头赶路。
亲卫送来了信函。
吴襄将信函丢在了桌案上面,压根没有准备拆开。
吴襄已经横下一条心,离开中原回到山海关,从汉中撤离的时候,他已经给京城的某位权贵写去了信函,派遣军士秘密送往京城,期盼得到这位权贵的照拂。
既然做就做到底,反正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大人,刚刚凤翔府城的同知留下了几句话,说是巡抚衙门已经在扶风、武功和兴平等地设立了关卡,不允许我大军擅自离开。。。”
吴襄的脸色一下子变化了,隐隐有些发青。
“你说什么,他们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在前方设立关卡拦截。。。”
气咻咻的吴襄,在营房里面来回的走动,孙传庭在扶风等地设立关卡,出乎了他的预料,如果想要离开陕西,必定要冲过这些关卡,那就意味着发生激烈的冲突。
很快,吴襄看着亲卫,咬牙切齿的开口了。
“传我的命令,大军明日一早开始行军,无论是谁,胆敢阻拦,杀无赦。。。”
亲卫倒吸了一口凉气,略微的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出营房去下达命令了。
亲卫离开营房,吴襄看了看桌案上面的信函,一把抓起,凑到了蜡烛的前面点燃了,他是不会打开信函的,也知道信函里面说了一些什么,无非是要求他留在陕西,继续剿灭流寇。
信函燃烧的火焰,让吴襄想到了蓟辽督师吴宗睿。
吴襄突然有些后怕,他想到了登莱新军铁一般的军纪军规,如果自己这么灰溜溜的回到山海关,吴宗睿大人会怎么看,会不会毫不留情将自己交给皇上和朝廷处置。
用力拍了拍额头,吴襄连声的叹气。
亲卫再次进入营房的时候,吴襄手里拿着一封信函。
“你夜里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赴辽东,将这封信函亲手交给长伯,你告诉长伯,我遇见了一些麻烦,要他在吴大人的面前帮忙说几句好话。。。”
亲卫离开之后,吴襄有些颓废,他本来是雄心万丈离开山海关,进入中原剿灭流寇的,谁知道还没有真正开始战斗,麾下的军士就损失了近六成,迫不得已决定撤回山海关,一路上还要用强,还要装聋作哑,不理睬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
也不知道回到山海关之后,究竟会面临什么样的局势。
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
京城,兵部官署。
陕西的局势突然变得恶劣,汉中府城、凤县、勉县、石泉、汉阴等城池相继被李自成麾下的流寇占据,整个的汉中都被李自成控制,同时李自成率领流寇开始朝着凤翔府城的方向移动,试图一举拿下凤翔府城,而情报显示,李自成麾下流寇的数量,已经接近三十万人。
驰援陕西的山海关总兵吴襄,已经全线撤离陕西,且在撤离陕西的途中,在扶风和武功等地,与陕西镇的军士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双方都有军士伤亡,现如今吴襄及其麾下的辽东边军军士,已经抵达涿州,等候朝廷的处置。
五省总督熊文灿、陕西巡抚孙传庭以及山海关总兵吴襄,全部都有奏折,都是为自身辩解、控诉他人胡乱作为的言辞,这些奏折摆在了杨嗣昌的桌案上面。
陕西巨变的消息,传到了河南以及山西等地,这些地方的流寇,也开始躁动起来。
可以说,整个的北方和中原,都陷入到山雨欲来的氛围之中。
皇上震怒,令内阁与兵部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杨嗣昌已经思索了大半天时间了,从这些奏折里面,他嗅到了机会。
终于,思考成熟的杨嗣昌,站起身来,带着这些奏折,前往文渊阁,诸多的内阁大臣正在文渊阁等候,商议如何处理这么多的事情。
内阁首辅刘宇亮看见抱着奏折进入文渊阁的杨嗣昌,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说,刘宇亮是所有担任过内阁首辅职位之中最差的一个,要不是近几年内阁首辅变动频繁,皇上挑选不到合适的人选,刘宇亮根本不可能出任内阁首辅。
内阁之中资格最老的贺逢圣,盯住了杨嗣昌怀里的奏折。
杨嗣昌很聪明,将奏折全部放到桌案上面之后,抽出最为关键的三封奏折,递给了贺逢圣,让贺逢圣好好的看看。
杨嗣昌可不会在乎内阁首辅刘宇亮的态度,他知道刘宇亮不过是过渡期间内阁首辅的人选,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气魄决定朝中的重大事宜。
刘宇亮咳嗽了一声,看着刚刚坐下的杨嗣昌开口了。
“杨大人,陕西局势骤变,流寇肆掠,皇上震怒,内阁今日商议如何处理陕西的诸多事宜,你是兵部尚书,主管朝中军事方面的事宜,说说你的想法。”
杨嗣昌站起身来,对着所有人抱拳。
“我身为兵部尚书,陕西的局势恶化,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日的早朝,我自会向皇上谢罪,等待皇上和朝廷的惩戒,不过这陕西局势的恶化,还是有些缘由的。”
杨嗣昌说完,已经快速看完奏折的贺逢圣抬头开口了。
“杨大人,不必将责任揽在兵部,我看陕西局势恶化,与下面的官员还是有关联的。”
贺逢圣说完,刘宇亮也跟着开口了。
“杨大人,贺大人说的是,今日我们主要商议如何处理陕西的诸多事宜。”
杨嗣昌对着贺逢圣投过颇为感激的眼神,继续开口了。
“五省总督熊文灿、陕西巡抚孙传庭、山海关总兵吴襄的奏折,我都仔细看过了,且通过兵部,了解了诸多的情况,我代表兵部提出如下的看法。”
“第一,陕西巡抚孙传庭,没有能够保证援军的粮草供应,且在援军遭遇败绩之后,不通过朝廷,不请旨,擅自调动军队,阻拦援军撤离,导致辽东边军军士与陕西镇军士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各有军士伤亡,此事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重创了大军的士气,在我大明朝还是第一次,我认为此事必须要严肃处置,以正视听。”
“第二,山海关总兵吴襄,奉旨率领辽东边军驰援中原,剿灭流寇,本应该倾尽全力作战,彻底打败流寇,却在作战失败之后,不思进取,擅自撤离,试图回到山海关,吴襄尽管辩称没有接到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命令,但此言不可信,且吴襄擅自撤离,没有及时给熊文灿大人禀报,当属临阵脱逃,亦应该予以惩戒。”
“第三,五省总督熊文灿大人,本应运筹帷幄,居中协调,让驰援陕西的辽东边军与陕西镇的军队协同作战,彻底击溃流寇,但熊大人没有想到这一点,仅仅命令驰援的辽东边军单兵冒进,导致了不熟悉地形的辽东边军惨败,亦有无法推脱的责任。”
“至于说其他的各级官吏,包括未能及时给援军提供粮草的府州县官员,我不一一赘述,陕西各地遭遇灾荒,这些地方官吏已经倾尽全力提供粮草,因得不到巡抚衙门的支持,他们也无可奈何,故而兵部认为不应该处置他们。”
“孙传庭身为陕西巡抚,不思报效皇上和朝廷,且在陕西局势发生巨变之时,推卸责任,将所有过错皆推给山海关总兵吴襄,吴襄本是武将,奉旨驰援中原,剿灭流寇,绝无过问民生事宜之权力,故而在陕西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之中,孙传庭的责任最大。”
“我的建议是,免去孙传庭陕西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职,锁拿进京,待三司会审之后定罪,免去吴襄山海关总兵之职,着大理寺予以扣眼审讯。”
“驻扎涿州之辽东边军,迅速赶赴河南洛阳,归于五省总督熊文灿指挥。”
“熊文灿大人务必尽心竭力,压制流寇的嚣张气焰,且抓住机会,彻底剿灭流寇,还中原和北方的安宁。”
。。。
杨嗣昌是内阁大臣,兼任兵部尚书,深得皇上信任,朝中军事部署的事宜,皇上几乎都是询问杨嗣昌最终做出决定,尽管杨嗣昌提出的建议,牵涉到吏部管辖的事宜,但诸多的内阁大臣、包括内阁首辅刘宇亮不会反对。
众人都很清楚,皇上正处于盛怒之中,必须有人出来为陕西的恶劣局势负责。
孙传庭身为陕西巡抚,当仁不让。
至于说陕西局势恶劣的真正原因,以及李自成及其麾下流寇迅速壮大的事实,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流寇作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
内阁基本统一了意见,基本就是杨嗣昌提出的诸多建议。
主持内阁商议的刘宇亮,眼见着陕西恶劣局势的事情,已经有人负责了,也略微的放心,他看了看众人,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流寇势大,不仅仅是陕西受到影响,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皆告急,皇上忧心,我看是不是继续调动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驰援陕西等地,以图彻底剿灭流寇。。。”
刘宇亮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