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谋明天下 >

第412章

谋明天下-第412章

小说: 谋明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后金鞑子的战斗力,您是知道的,我们不可能出城与后金鞑子作战。。。”

    祖大寿还没有说完,方一藻就挥挥手。

    “祖都督同知,目前的情况之下,肯定是固守,这一点我是清楚的,已经六天时间,后金的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压根没有出动,他们养精蓄锐,巴不得我们出城作战,我们当然不能上当,我所询问的是长期的打算,后金鞑子围困锦州城池,已经做好了长期进攻的准备,难道我们就一直固守锦州城池,不去想其他的应对办法吗。。。”

    方一藻的话语,让厢房内安静下来。

    金国凤看了看方一藻和祖大寿,也低下头。

    祖大寿和金国凤等人,都是身经百战,他们从后金鞑子进攻的势头已经看出来,后金鞑子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攻陷锦州城池了,这一次的战斗,与当年的大凌河城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处,表面上看,后金鞑子倾尽全力进攻锦州城池,其实后金鞑子的主力没有完全出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说白了,后金鞑子依旧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方式。

    当年的大凌河城之战,皇太极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导致明军惨败,辽东边军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辽东的祖家、吴家和金家,损失惨重。

    沉默了好一会,祖大寿看着方一藻开口了。

    “大人,您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方一藻哼了一声。

    “依我看,还是要将锦州的情形,禀报给皇上和朝廷,我们可以固守锦州城池,将后金鞑子阻止在锦州城外,不过总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锦州如果得不到驰援,最终是什么结果,不用我多说。。。”

    金国凤终于抬头了。

    “方大人,下官觉得,吴大人一定有安排的。”

    方一藻扭头看了看金国凤,脸上的神色已经很不好了。

    “金都督同知,你认为吴大人会有什么安排,除了要求祖都督同知死守锦州城池,还能够有其他的什么安排,皇上和朝廷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抽调大量兵力前来驰援锦州,如果固守城池的军士看不到希望,他们怎么坚持下去,城内的粮草,可以维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三个月以后怎么办。。。”

    方一藻毫不留情的训斥,让金国凤很吃惊,要知道不久之前,因为方一藻的失误,差点导致一万多大军全军覆灭,要不是吴宗睿亲率登莱新军驰援,现如今的局势已经无法收拾,这才多长的时间,方一藻再次开始怀疑吴宗睿了。

    祖大寿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看了看方一藻。

    祖大寿和金国凤都是都督同知,都是从一品的武官,不过在辽东巡抚方一藻的面前,是无法强势的,毕竟决策的事宜,都是文官做出来的。

    “祖都督同知,我的意见,还是派遣军士突围,将锦州城池的情形禀报皇上和朝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恳求皇上和朝廷派遣援军,驰援锦州城池。。。”

    金国凤一下子站起身来了,看着方一藻。

    “方大人,下官不同意,后金鞑子才刚刚开始进攻锦州城池,而且这些日子的战斗,后金鞑子并未占据到任何的便宜,虽然后金鞑子有十万人之众,可固守锦州城池的也有四万余将士,我以为,就算是后金鞑子全力发起进攻,也不可能攻陷锦州城池,现如今战斗才刚刚开始,我们就给皇上和朝廷奏报,说不过去。。。”

    金国凤不傻,他已经隐隐明白了方一藻的意思,也明白了吴宗睿为什么对方一藻不感兴趣,看样子方一藻压根就没有吸取教训。

    方一藻看着站起身来的金国凤,脸色微微发白。

    “金都督同知,怎么了,是不是觉得吴大人到辽东来了,本官说的话语就没有作用了。”

    祖大寿终于抬头了,挥手示意金国凤坐下。

    “方大人,下官也觉得,现在还不需要给皇上和朝廷奏报,下官相信,锦州所面临的局面,皇上和朝廷肯定是知晓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死守锦州城池,至于说其他的方面,我们也想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方大人,下官相信,皇上和朝廷,还有吴大人,不可能眼看着锦州被后金鞑子攻陷。”

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后的高低(1)() 
紫禁城,偏殿。

    内阁首辅温体仁几乎都是低着头,偶尔会抬头看看正在阅读奏折的皇上。

    温体仁的日子不好过,近些年来,皇上越来越信任太监,好多的太监都开始掌握军队甚至是直接控制军队,京营之中的三千营、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全部由太监直接掌控,京城之中的巡捕房,同样由太监掌控,这样的情形,对于朝中文官来说,是很不利的,谁都清楚当年的魏忠贤,在掌控权力之后,对朝中的文武大臣大肆打压的情形。

    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务必要提醒皇上,要不然诸多的文武大臣会将怒气直接对准他这个内阁首辅。

    可这样的话语和提醒,又岂是能够随便说出来的。

    也有朝中大臣提出了弹劾奏折,影射逐渐掌控权力的太监,皇上看见这些奏折之后,几乎都是勃然大怒,压根就没有理睬,如果不是温体仁从中斡旋,那些上奏弹劾奏折的大臣,肯定会遭遇到皇上的责罚。

    偏偏这个时候,后金派遣了十万大军,大举进攻辽东。

    温体仁早就感受到了,吴宗睿出任蓟辽督师之后,皇上并未完全放心,还是很关心辽东的情形,特别是辽东巡抚方一藻的奏折,皇上更是特别的注意。

    有些事情,温体仁不能够分析,也不可能去分析。

    正当温体仁准备告退的时候,皇上的声音传来了。

    “温爱卿,后金十万大军围困锦州城池,你说说该如何应对啊。”

    温体仁稍稍楞了一下,不自觉的看了看身边的兵部尚书杨嗣昌。

    自打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之后,有关军事上面的事宜,皇上几乎都是和杨嗣昌直接交流,很少提及内阁了,温体仁也不会多问,军事上面本就没有什么好事情,不关心也罢。

    成为内阁首辅已经有数年的时间,温体仁早就清楚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不该管。

    “这个,皇上,臣以为,辽东的诸多事宜,可咨询蓟辽督师吴宗睿大人,看看吴大人是什么建议,臣以为,吴大人将驻守宁远城池的一万多军士,悉数调到锦州城内,这是明智之举,颇有先见之明,现如今锦州城内有四万多军士,足以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转而询问杨嗣昌。

    “杨爱卿,你有何建议。”

    杨嗣昌咳嗽了两声,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辽东的安危,关乎到京师的安危,数年来,朝廷在辽东耗费了无数的钱粮,派遣了无数的军士,就是为了维护京师的安全,后金派遣十万大军进击辽东,其意图是明显的,就是想着破坏我关宁锦防线,一旦锦州和宁远城池有失,则关外将无法固守,关宁锦防线也将不复存在。”

    “蓟辽督师吴宗睿大人主政辽东的时间不长,不一定完全了解辽东之局势,如此情况之下,朝廷还是要更多的关注辽东的局势。”

    “臣建议,可派遣监军前往辽东,统领抵御后金鞑子的事宜。。。”

    杨嗣昌的话语,让温体仁无比震惊,一直以来,辽东的事宜都是文官统领的,很少派遣中官,而且朝中的中官也不愿意到辽东去,再说了,主政辽东的是吴宗睿,皇上已经赐予吴宗睿尚方宝剑,可以决定辽东的一切事宜,如果这个时候派遣太监到辽东去,决定所有抗击后金鞑子的事宜,这岂不是将吴宗睿晾在了一边。

    更加关键的是,大明骁勇的登莱新军,目前的情况之下,只会听从吴宗睿的号令,恐怕太监是无法指挥的。

    十万后金鞑子进击辽东,如此关键的时刻,杨嗣昌为什么会提出这等自毁基石的建议。

    也就是一瞬间,温体仁明白了,这不是杨嗣昌的建议,而是皇上的想法,通过兵部尚书杨嗣昌说出来,皇上接着批准,顺理成章。

    如果真的派遣中官到辽东去做监军,决定辽东的一切事宜,温体仁可以断定,辽东一定大乱,不用后金鞑子全力进攻,明军内部就要乱成一锅粥。

    犹豫了好一会,温体仁终于抬头,这一次他是下定决心了。

    “皇上,臣以为杨大人的建议不妥。。。”

    朱由检的脸上,迅速布满了阴云,看着温体仁,不紧不慢开口。

    “温爱卿,为何说杨爱卿的建议不妥啊。。。”

    温体仁对着皇上抱拳之后,眼神变得坚定。

    “皇上敕封吴宗睿大人为蓟辽督师,且赐予了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决定辽东的一切事宜,现如今十万后金鞑子进击辽东,吴大人已经在倾尽全力抵御后金鞑子,吴大人调遣驻守宁远城池的一万多将士进入锦州城池,固守锦州城,这个决定臣以为很不错了,有效的护卫了锦州城池。”

    “后金鞑子正在围攻锦州城池,臣相信,吴大人一定会有所安排的,若是突然的调整辽东的部署,臣以为,对于抗击后金鞑子是不利的。”

    “由此,臣以为杨大人的建议不妥。”

    温体仁回答的很干脆,丝毫不拖泥带水。

    一边的杨嗣昌低下头,怕是没有思索好反驳的话语。

    温体仁说完,朱由检也有些发愣,看了看温体仁和杨嗣昌,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沉默的时间不长,朱由检站起身来。

    “朕知道了,此事下次再议,你们退下吧。”

    。。。

    走出偏殿,温体仁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滴,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帮着吴宗睿说话,按说两人之间的交情还没有到这一步。

    辽东的局势,一直都是朝中禁忌的话语,谁也不愿意提及,崇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