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谋明天下 >

第398章

谋明天下-第398章

小说: 谋明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国臣和金国奇对于登莱新军,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当年的登莱叛军,就是登莱新军的军士,金国奇和金国臣率领的辽东边军,今日莱州和登州作战,而且他们率领的辽东边军,是遭受惨重损失的辽东边军,依旧能够轻而易举的打败叛乱的登莱新军。

    后金鞑子打败了辽东边军,被后金鞑子打败的辽东边军,进入莱州和登州作战,又打败了登莱叛军,由此可以推断出来,登莱新军的战斗力,不可能那么强悍。

    当然,金国奇和金国臣,还是真心佩服吴宗睿的,当年平定登莱叛军,如果不是吴宗睿出奇谋,夺取了登莱叛军的老巢登州府城,战斗的进程会被大大的拉长,而且围剿叛军的朝廷大军,进攻登州府城的时候,一定会付出惨重的损失。

    佩服归佩服,实际情况摆在眼前,金国奇和金国臣还是理智和冷静的。

    吴宗睿说完之后,金国凤没有马上开口回答,他身边的金国臣开口了。

    “大人,我们没有这等的想法,只是觉得后金鞑子进攻辽东,需要做好迎战的准备。。。”

    吴宗睿看着金国臣,面带微笑开口了。

    “金副总兵,能说说如何应对后金鞑子的进攻吗。”

    “这个,属下觉得,还是以固守城池为主,如此一定能够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关外以固守锦州和宁远两座城池为主,山海关更是要固守,只要固守锦州、宁远和山海关,后金鞑子就无可奈何,盘踞一段时间,肯定会离开。。。”

    吴宗睿没有表态,看了看金国凤和金国臣。

    “看来你们的意见应该统一了,驻守锦州的祖大寿总兵,驻守山海关的吴襄总兵,他们也是这样的看法吗。”

    金国臣正准备再次开口,金国凤上前了。

    “大人,祖总兵和吴总兵的想法,下官不是特别清楚,料想也应该是这样。。。”

    吴宗睿微微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看样子,你们有些小看后金鞑子了,以前后金鞑子在野外作战很厉害,但不善于攻城拔寨,每每有攻城的战斗,都不能够组织起来有序的进攻,而且城池上面安放的红夷大炮,会给后金鞑子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后金鞑子又不是神仙,士气自然遭遇到重挫,攻打城池的勇气和士气不断下降,自然无法拿下城池。”

    “大凌河城之战,后金鞑子使用了红夷大炮,辽东边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从而导致整个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现在的后金鞑子,不仅有八旗军,还有蒙古鞑子,更是有汉军,攻城拔寨的战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不可突破的神话了。”

    。。。

    吴宗睿说的有些详细,语气平和。

    金国凤、金国奇和金国臣,尽管脸上带着恭敬的神情,没有谁开口反驳,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面,吴宗睿读到了不服的心思。

    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

    吴宗睿突然明白了,作为辽东的藩镇,祖家、吴家和金家,都是有自尊的,虽然他们麾下的大军,在大凌河城之战败给了后金鞑子,但他们依旧认为辽东边军是大明王朝最为骁勇的大军,守住关宁锦防线,依旧只能够依靠辽东边军。

    这个时候,吴宗睿理解了袁崇焕,理解了孙承宗,理解了洪承畴,理解了卢象升等人,历史上的这些大明王朝的高官,都曾经指挥过辽东边军作战,也许在指挥和调动辽东边军作战的时候,他们有着很多的愤懑,却无法发泄出来。

第四百二十四章 猪队友() 
蓟辽督师府在宁远城的正南面,是原蓟辽督师袁崇焕的官邸,袁崇焕被朝廷查处之后,这里就空闲下来了,也是因为袁崇焕被朝廷查处,蓟辽督师府成为了禁地,无人踏足这里

    吴宗睿的官邸,就选中了这里。

    就连金国凤等人,都觉得这里不合适,毕竟前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朝廷查处,家人也悉数被流放,这座蓟辽督师府,就成为了不祥之地。

    吴宗睿无所谓,抵达宁远城的当天,就搬进了蓟辽督师府。

    翌日,辽东巡抚方一藻,锦州副总兵祖大乐、山海关副总兵吴三桂,一同来到了宁远。

    锦州总兵祖大寿,以及山海关总兵吴襄,都没有现身,这也说得过去,十万后金鞑子进击辽东的消息已经传开,祖大寿和吴襄身为主帅,务必要固守城池。

    吴宗睿明白其中的一切,他来到辽东已经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祖大寿和吴襄都没有出现,包括辽东巡抚方一藻,也没有出现,这已经说明问题。

    乔明俊将众人带到了会客室。

    吴宗睿在厢房稍稍的耽误了一会的时间,才来到会客室。

    看见吴宗睿进入到会客室,方一藻站起身来,抱拳行礼,祖大乐和吴三桂也跟着站起身来,同样是抱拳行礼。

    身为蓟辽督师,吴宗睿是辽东地方的最高长官,可以决定辽东的一切事宜,不过身为辽东巡抚的方一藻,同样可以决定辽东的事宜。

    方一藻以兵部左侍郎的职衔兼任辽东巡抚,参赞军务,可以直接插手辽东军事方面的事宜,这也是辽东巡抚不同于其他地方巡抚的特殊之处。

    “下官见过吴大人。”

    “方大人不必客气,你我同样肩负重任,固守辽东,当齐心协力。。。”

    在方一藻的面前,吴宗睿打起了官腔。

    方一藻崇祯四年就出任辽东巡抚,一直到现在,持续六年时间了,其巡抚衙门也是设置在山海关,在辽东基本没有做什么事情。

    应该说方一藻在辽东也无法做什么事情,他出任辽东巡抚在大凌河城之战后,按照朝廷的设置,辽东巡抚原来管辖的地方很广,不仅包括关外八城,还有海州、盖州、耀州、鞍山和辽阳等地,甚至包括了整个的建州,可惜随着后金的崛起,辽东巡抚管辖的地方,绝大部分都被后金鞑子占据,方一藻能够管辖的地方,就是山海关以及锦州、宁远和前屯等地了。

    在后金日益的强悍,辽东边军日益的孱弱之情况下,方一藻能够守成就算是万幸。

    吴宗睿的话还没有说完,方一藻的脸上就闪现一丝的不快,但很快消失。

    吴宗睿当然看到了。

    “大人,后金鞑子突然进犯辽东,据悉有十万大军,下官与都督同知、锦州总兵祖大寿,山海关总兵吴襄,以及都督同知、宁远总兵金国凤商议过了,务必要固守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三座城池,如此后金鞑子无机可乘,辽东可保无虞。。。”

    方一藻刚刚的禀报,与其说是在给吴宗睿请示汇报,倒不如说是通报情况。

    方一藻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让辽东边军固守城池,不会出城迎战,这个时候到宁远来,就是告诉吴宗睿,你不熟悉辽东的情况,还是不要插手辽东太多的事情。

    如果吴宗睿出任的是辽东经略,那么方一藻如此说,还算是可行,辽东经略与辽东巡抚是平级的,两人的职责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吴宗睿是蓟辽督师,敕封太子少保,身份比方一藻高了很多,方一藻在吴宗睿面前如此说话,明显不合适。

    吴宗睿明白其中奥妙,他可不会乱发火,否定方一藻的建议。

    “原来方大人早就有所考虑了,也好,本官愿闻其详。”

    方一藻楞了一下,有些不情愿的开口了。

    “大人,军情紧急,下官还要专程到锦州去做好相关的部署,等到下官做好了一切的安排部署,再行回到宁远,向大人禀报一切。”

    吴宗睿的脸色瞬间变化,看着方一藻,冷冷的开口了。

    “方大人,看样子本官可以回到京城去了,去禀报皇上,让皇上和朝廷任命你为蓟辽督师,负责辽东的一切事宜,本官就不必来凑热闹了。”

    方一藻的脸色也变化了,他没有想到,吴宗睿如此之快就翻脸了。

    吴宗睿手中持有尚方宝剑,方一藻倒不至于在吴宗睿面前发火,要是人家发狂了,手持尚方宝剑斩了自己,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这个,大人言重了,下官只是觉得,大人刚刚到辽东,尚不熟悉辽东之情况,眼看着后金鞑子就要进击辽东,时间紧迫,故而下官想着做好一切的安排部署,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护卫京师以及关宁锦防线。。。”

    吴宗睿摆摆手,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方大人,关宁锦防线关乎京师的安危,这一点你不说本官也知道,本官身为蓟辽督师,只是想着询问你,在抵御后金鞑子作战方面,究竟如何安排和部署,如何守住关宁锦防线,如何护卫京师的安全,这不为过,也是本官的职责吧。”

    “后金鞑子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你我肩负重任,如此关键的时刻,在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抵御后金鞑子、如何作战方面,尚不能互通有无,让下面的将士如何看。”

    方一藻看了看吴宗睿,脸上的神色也微微变化了。

    “大人如此说,下官无话可说,下官听凭大人的安排部署调遣。。。”

    吴宗睿的脸色再次变化,这一次他是真的动怒了。

    上任月余的时间,辽东巡抚方一藻没有前来汇报工作,影子都看不到,十万后金鞑子进击辽东,这个时候方一藻慌了,急匆匆的做出安排部署,还不愿意说出如何安排部署的详情。

    其实就是没有详细的安排部署,无非是让祖大寿、金国凤和吴襄固守城池。

    方一藻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历,怎么可能做出什么精确的安排部署。

    “方大人,本官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本官手持尚方宝剑,代表皇上和朝廷便宜行事,暂停你的一切职务,待到击退后金鞑子之后,本官再行向皇上和朝廷禀报,第二,将你抵御后金鞑子的详细安排部署说出来,也让本官看看,你究竟准备如何击溃后金鞑子。”

    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