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317章

汉末皇戚-第317章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魏文侯以为将。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摘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凡百八十战,斩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费用四十四亿,军士死者四百余人。更封新丰县侯,邑万户。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里创。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摘选自《后汉书》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华阴桃林() 
    翌日,大军起行,经过一日酒肉饮食后,兵士威武之色复显,步骑行列,烟尘弥漫,一派精锐之气。

    本来,若是正常情况,从地图上看,此刻火速支援北地郡的话,过了弘农以后,就该经河东郡,过左冯翊,最后直入北地郡最近。然而,此刻有了刘宏不必急行,等待汉军筹备诸事完毕,同时行动的密旨,自然就不需如此着急。

    只是,本来伏泉以为刘宏也就这一道旨意而已,未想,被刘宏派来的贾诩,却是又拿出一道密旨,令得伏泉和段颎猝不及防,为了遵守旨意内容,不得不换其他路线行军。

    刘宏的旨意很简单,就是令二人想尽一切办法,劝服张奂不再隐居出仕,接替如今病重,屡次上疏请辞,准备告老还乡养病的凉州刺史魏元丕,毕竟马上就是北征鲜卑的时候,凉州这三边险要之地,不可不无能臣干吏留守。

    当然,纵然魏元丕身上无病,也因为其本身身上的文官出身,显然就不太适合在凉州策应汉军西北后方。因此对于现在而言,凉州刺史必须要换一个资历颇深,名望巨大的武将才最有利,而遍观天下,能将凉州军拧成一股神的,全听他的,有这个资历的武将,除了“凉州三明”以外,再无其他人。

    现在段颎身为汉军出塞偏师副将,自然不可能在做凉州刺史,而就算他能做,恐怕因为他有投靠宦官的前科事情在,也不一定能让凉州诸世家豪族彻底效命。

    最终,只有那个因为被宦官欺骗,成为诛灭窦武一党的帮凶,最后明白自己被骗,对于宦官赏赐,什么都没要的张奂,无论是资历、军事素养都最适合这个位置,所以也才有刘宏在汉军到了弘农后,才让贾诩将身上密旨拿出来,向两人下达了想尽一切办法让张奂出山的命令。

    之所以如此,想来也是为了保密而已,对此,伏泉深深的看了一眼贾诩,暗道这连番保密措施大概也就只有这位勘破人心的毒士才有可能想得出来。

    终究如果提前将张奂出仕的计划提前拿出来执行,时机选择就不一定好,毕竟一旦朝廷明确张奂为凉州刺史,再加上段颎支援北地郡,有心人几番揣摩,基本都会猜出来朝廷要用兵凉州的策略,再根据雒阳一直在传的北征鲜卑的计划,很难不被人互相印证,猜出朝廷大军准备从凉州进军的可能。

    而现在,直到大军到了弘农,再去请张奂出山,倒也合适,毕竟一旦此时张奂答应出仕,火速接手凉州,等到汉军从北地出征鲜卑,时机可谓是把握住刚好,即使有人揣摩出朝廷真正的军事计划,也已经没有大碍了,因为汉军那时候估计早已出塞征伐鲜卑了。

    初时听到这个命令,伏泉还好,毕竟这两日被突然出现的圣旨弄得免疫了,当然没有太多惊讶。反而是段颎,在听到自己这个当初的死对头竟然又得到朝廷的垂青,请他出山后,直接好长时间没有好脸色了。

    毕竟,谁都知道“凉州三明”中,段颎和张奂早就有隙,当初若不是张奂给段颎写信求情,段颎念及同乡旧情才网开一面的话,估计如今张奂早就因为得罪阉宦,从而被当时投身于阉宦的段颎手刃,现如今让他去请张奂出山,大概也就只有不知他们二人政治立场不同,军事策略不一样,关系不密的刘宏才会做这事情。

    所以,随着段颎一句“张然明一事便有劳流川后”,这请张奂出山的任务就轻飘飘的落在伏泉手上,而段颎却是则是潇洒离去,仿若挥一挥衣袖,也不带走一丝云彩。无可奈何,形势比人强,段颎既然不愿去,伏泉只能自己去说情,毕竟对方无论是资历还是年龄,他的后进之秀都得应着,纵然他身为主将又如何?

    事到如今,谁都看得出来,自己这个主将只不过是让段颎好好施展伸手而已,就行后世军队里的军长和政委的区别,表面上是军长大,可是实际上确实谁也奈何不了谁,一个有皇帝撑腰,一个在军队威信权势尽在,不过是互相制衡而已。

    明确了接下来行动,首先要劝说张奂出仕,众人也不耽搁,大军随后转向,一路西行,直奔华阴县,随之便路过了桃林塞。

    桃林塞,因有三百里桃林,故得此名。传说夸父逐日,追至太阳近前时,口中饥渴,逐渴饮河渭之水,河渭不足,又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随后,夸父化作了一座大山,山在弘农,而他所弃的杖就是那三百里桃林,又有传言当年黄帝铸鼎后,在此乘龙升天,诸般种种传言,多为百姓对着形胜之地美好的祝愿。及至武王伐纣,天下既定,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桃树成林,美则美矣,可惜巍峰插天,绝谷深委,峻坂纡迴,实在难行。大军至此,也只能下马步行,此时大军水源已不足,林中又无桃果可食,在这近至八月艳阳之天,也是难有所为,伏泉也只能带众人一起望梅止渴,遇到村落民家,方可饮水补足,行至两日,终于到了华阴县,张奂下野之后,所隐居之所。

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农张氏() 
    华阴县,春秋设邑,战国置县,历经秦汉纷乱,地名数番演变,最终得此名,属弘农郡。其自古便是关中三秦地区,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此番想必皇帝刘宏也有思量,路经此处,过三秦,最后北上北地郡,虽然绕了一番路,但是也不无不可。

    当然,华阴县最有名的却是如今大汉的顶级门阀弘农杨氏,便是如今司徒杨赐所掌家族,弘农杨氏三世三公,名动天下,若再加上杨赐儿子杨彪日后也登上三公之位的话,弘农杨氏之名与汝南袁氏却是不相伯仲。

    望着面前饱经沧桑的华阴县城,伏泉知道真实历史上将有一个王朝将托名于此,隋朝皇族杨氏便因为弘农杨氏之郡望,而托名于此,之后更是盛传“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氏归东宫”之说。且不论隋朝皇族是否乃杨震、杨秉、杨赐这一支的正宗弘农杨氏的后裔,但也说明即使数百年后,弘农杨氏历经数番巨变,依旧在关中三秦拥有不小的名声,连皇族都要为此而攀附。

    段颎带着大军继续西行,有意不入城中,言道华阴世家繁多,大军留此恐生事端,保着不招惹当地世家大族的目的,自己先带兵西行,将说服张奂的事情交给伏泉。

    伏泉知其与张奂关系尴尬,抹不开面子去说服,只能自己带着贾诩和十余骑入城。入得华阴城中,在打听了张奂府邸后,便直奔张宅而去。

    张奂祖籍敦煌郡渊泉县,按理来说被禁锢田里之后,应该在敦煌养老,如今却是在华阴为家,自然是有原因的。当时桓帝永康元年春,羌人又叛,直抄三辅,张奂带着司马尹端、董卓一起击破羌人,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三州因此清定。后来朝廷论公行赏,张奂不要太多赏赐,只上书将其家族迁到弘农郡华阴县,彻底改变其边地家族的未来。

    汉制,边地之人不得内迁中原,为的是保证边地的常驻人口,使得兵员税收不会流失,因此,即使张奂身为大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没有皇帝命令,张氏一族也只能待在危险的边郡为大汉守边而已。

    现在,自从十三年前,张奂因功特听,准许张奂举家迁徙来此后,张奂便直接成为了弘农华阴人,张氏也变成弘农华阴的一方大家族,不再是敦煌渊泉的了。

    张宅位于华阴县城以南一角,不再城中心,却是因为这城中世家府邸宅院颇多,其中弘农杨氏最甚,张奂十三年前迁徙家族至此,城中最好的地段已无太多土地给他这“凉州三明”了。

    伏泉策马到时,见其宅邸,却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武将宅邸,似乎颇似一个大儒宅邸。其宅幽静,恢弘中透着几股淡雅,并无一丝伏泉所想的肃杀之气,细想之下伏泉恍然,张奂虽以“凉州三明”武勋闻名,然其本身确实文官出身,当年张奂少年游学三辅,师从故太尉朱宠,学习《欧阳尚书》。

    朱宠字仲威,京兆杜陵人,他年轻好学,潜心研习《欧阳尚书》,与杨震同为桓郁的门人,其后官至太尉,家中依旧清贫,粗饭布衣,即使后来汉顺帝知道此事,赐给他锦被、腊肉,他却不要。

    如此说来张奂请求入籍弘农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有着和弘农杨氏的这一段同门渊源在,张奂带领家族内迁弘农,也不至于因为离开故地,被禁锢田里,从而虎落平阳被犬欺。

    下马之后,由贾诩出面,向大门口的苍头告知求见张奂,当然,伏泉不可避免的出示了自己的官印证明身份。没办法,事出突然,贾诩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若是正常,他这个大汉后进之秀,说什么也得换一身儒雅袍服,沐浴而来拜见,也不知这张奂会不会接见,毕竟刘宏为了避免尴尬,可是只给了他们一道请张奂出仕的圣旨,其他什么都没有,张奂若是看不起伏泉这大汉新崛起的名将,不愿接见,那他们也是毫无办法,总不能硬闯这位“凉州三明”的宅邸不是?

    好在随着张府苍头请示主家完毕后,便将十余人接引而入,穿廊过院之后,来到一座大堂前。这座大堂非常高,也颇广,里面洋洋洒洒数百人分列数排,静静听着台上张奂讲课,最后几排偶有人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