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291章

汉末皇戚-第291章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刘宏还是有些急迫,准备再令张让去打探一番时,朝堂之外,只听得殿外一声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然后便见一名兵卒快步赶到,然后向皇帝喊言道:“回禀陛下,宫外车骑将军、司隶校尉等人求见朝堂,请陛下明示。”

    “传令,令诸人进宫。”

    “诺!”

    那兵卒随后告退,未几,随着数道阵阵的脚步声传来后,坐于崇德殿上首的刘宏便看到一个个熟悉的人影进入朝堂,然后在车骑将领宋酆的带领下向刘宏行礼,伏泉手提一个用粗布裹着的包裹,紧随宋酆和伏完身后。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只听得“轰隆”一声,随宋酆进入殿内的有资格开朝会的一众将领,齐刷刷地跪拜行礼。

    “众卿免礼!”

    “臣等叩谢陛下圣恩!”

    朝会觐见礼毕,之后除了伏泉以外,原本随他一起入殿内的宋酆等人都各就各位,找了自己的位置跪坐,等待朝会,而伏泉却是因为现在是外来郡守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和这些京官一样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开朝会了。至于其他的原本就在殿内等候伏泉等人的百官,此刻也是立即面容一整,正襟危坐起来,不再和原先一样,因为等待倍感无聊而显露出无精打采的样子,整个朝堂也是终于有了一种朝会的庄严肃穆的气息。

    “启禀陛下,臣奉命讨贼,数月不休,今已定乱,特来复命!”伏泉再次行礼,将自己此行入援扬州的事情前后说了出来。

    “有劳伏卿!”刘宏威严回道,声音洪亮,一点不似往日朝会那般懒散,不修政务的样子。

    “陛下有旨,臣不敢不从!”伏泉淡淡回道,然后,又将进宫之前便让人准备的装着叛贼贼首黄穰首级的包裹取出,毕竟,除了伏泉,此时他麾下众将一个人有资格进入这朝堂的都没有,所以这提包裹的重任只能是他自己了。

    好在包裹不沉,伏泉打开包裹,露出里面黑色的木匣,然后将木匣打开,接着说道:“此乃贼首黄贼首级,请陛下观之。”

    话语一落,崇德殿里,不管是坐于上首的刘宏,还是跪坐堂下的公卿百官,都是竖起眼睛往那伏泉所展示的木匣望去。当然,因为伏泉是专门给皇帝的看的,所以整个朝堂里,也就只有坐于上首的皇帝刘宏本人,以及他身边的宦官宫女可以看到里面大概,而公卿百官,除非运气,不然一点儿也看不到。

    “善!卿真年少英才,国之肱骨也!”

    东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

    摘选自《后汉书》

第三百九十三章 鲜卑内乱() 
崇德殿内,朝堂里寂静一片,除了皇帝夸赞的声响外,再无一声,显得庄严而肃穆。

    木匣里,被打开的叛贼首领黄穰的首级依旧散发着一股难闻气味,虽然他的脑袋伏泉来时便用生石灰覆盖,可是架不住从庐江到雒阳的路短,有味道也十分寻常。

    刘宏在看完首级,夸赞过伏泉以后,便转头对着张让点头,示意一番,随后便见到张让立即对左右吩咐一句,未几,便有一寺人快速跑动,主动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圣旨交给张让。

    “令,巴郡太守泉尽忠职守,定黄穰之乱,加赐三百户食邑……”

    “臣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

    旨意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伏泉领旨谢恩,然后便是将那首级交给朝堂小寺人,这才离宫而去,他不是京官,将首级献出,便没了其他事情,自然不能继续待在朝堂,这朝堂终究还是雒阳城内的百官公卿的地盘。

    出了宫后,伏泉便先去城内安置他麾下那两千余兵卒的军营查看,与他同行还有伏泉的熟人中常侍吕强以及几名被派来护卫的羽林郎,这几人跟着来,自然是要宣读刘宏的旨意的。毕竟,伏泉有封赏,那些随他出川救援荆、扬二州拼死血战的兵卒将领,自然也不能少了赏赐,不过终究是外兵,而且人数众多,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去宫里的。

    吕强是皇后宋氏的心腹宦官,以宋氏和伏氏的关系,再加上伏泉以往在雒阳所做诸般事情都有吕强的帮助,可以说两人关系还算不错,一路之上之上自然有不少话聊。

    两人并肩策马而行,身后书名身着甲胄,披纱縠单衣,戴鹖冠,一脸认真不舍的目视前方,似乎生怕四周闯出刺客一样。伏泉哪里不知道他们的心思,无非是想在自己这个前任的羽林中郎将面前表现一番,毕竟自己立功无数,对于这些需要用军功才能升高位的羽林郎来说,可谓是仕途上升的捷径。

    随着伏泉这一次又因为战功得到皇帝垂青,朝中再无人敢质疑他的兵事才能,毕竟算上大汉年轻一辈的将领,有他这般功绩的少之又少,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军事上的造化,前途无可限量。

    伏泉想来自己这次被刘宏召入京师,恐怕自己不其侯府的家门会被人踏破吧,毕竟那些雒阳城中的豪门权贵们,家里有文事不行的子侄,只能托着关系将他们塞入军队,而要塞人的话,无疑伏泉这个大汉冉冉升起的将星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除非必要,推辞不了,或者其他原因,伏泉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军队里塞一个废物小祖宗不是?而至于身后这几个羽林郎,也不再伏泉考虑范围,因为莫看这些人穿着铠甲威武不凡的样子,但谁知道是不是样子货呢?终究随着皇帝刘宏开设了西邸之后,虎贲郎、羽林郎这些小郎官,选拔再也不那么严格了,滥竽充数之徒实在太多,他可不想带出一个“南郭先生”来,到时候上了战场,杀人都不敢,那可就笑话大了去。

    “君侯,皇后有话托奴婢代言,若得空,必去长秋宫一叙。”谈了不少伏泉走后雒阳城中的趣事,以及朝内情势后,吕强话题一转,对伏泉轻声说道。

    “诺!请吕常侍转告,泉必至。”伏泉初闻宋皇后要见自己,愣了一下,随即想到她一定是有要事相商,而且这事情不能让宋酆或者伏完等人知道,这才让伏泉单独去见她,赶紧回道。至于宋皇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告诉其他人,伏泉还真不知道,不过这事情一旦牵扯到皇室,甚至是皇后,就由不得他不小心了。

    想了想,伏泉还是试探问吕强道:“吕常侍可知皇后有何事唤吾?”

    岂料吕强看了眼四周,眼神玩味道:“于君侯而言,乃大喜之事!”说完,吕强却不在说话,显然话中有话,让伏泉暗中恼恨这没卵子的货也太奸诈了,活该他没卵子。

    后来,也不知想到何事,吕强又对伏泉道:“强闻君侯麾下多能征善战之士,陛下数日之内,必会大阅诸军,以备北上,望君侯多加准备,不让何屠户抢了威风!”

    嗯?阅军?北上?还牵扯到何进?

    伏泉脑子一阵问号,不知道这吕强到底在说什么,但从他话语里,伏泉却是听出一丝信息,似乎皇帝命令自己带领这平乱的两千余精兵入京,可不是单纯为了报捷犒赏的,因此连忙再问道:“吕常侍可否言明其中诸事?”

    吕强听后诧异的望了伏泉一眼,似乎没想到伏泉竟然会这么问,随即细想片刻,回问了伏泉一句道:“君侯莫非不知北方诸事乎?”

    “未闻。”

    “怪不得!”吕强流露一丝恍然之色,随即想到伏泉也是刚刚平乱结束,就带兵连忙赶着期限入京,能关心北方边事才怪,这才继续回道:“据三边急报,自鲜卑胡酋檀石槐死后,其诸子争位,鲜卑三部大人支持不一,如今自相残杀,鲜卑已大乱矣……”

    一语说完,伏泉诧异,随后恍然,怪不得刘宏要让自己带外兵入京,怪不得吕强要自己做好准备北上,并且在刘宏阅军时胜那何进一筹,一切都是因为刘宏要准备出塞伐鲜卑,以尽他三年前没有实现的愿望。

    那就是扫平鲜卑,一方面大汉数年边患,另一方面就是证明他自己一点儿也不比桓帝差,毕竟虽然三年前伏泉和赵苞率军大破鲜卑,甚至斩首鲜卑首领檀石槐,这一点是比桓帝做的好,但他们终究还是没有灭了鲜卑。

    如今,一直耿耿于怀的刘宏在知道鲜卑内乱后,自然不会浪费这个好机会,肯定是要召集精兵,然后北上出塞,好好的利用这一次鲜卑内乱的机会,彻底消灭鲜卑这个大汉自扫灭北匈奴后,日渐崛起的边患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杨甘将相和() 
和吕强入得军营,随着旨意传出,一轮封赏结束,伏泉也就和关羽、黄忠等将领交代一些必须要注意的事情后,便和吕强等人在自己麾下众将帅兵卒齐呼“陛下万岁”的大喊声中,离开军营。

    既然回了雒阳,伏泉自然不可能再呆在军营,不说其他,此生至亲的长辈伏完、刘华都在不其侯府,他如果敢待在军营不去不其侯府居住,说不得明天伏完就要被刘华强逼着,带人把他拉回不其侯府去,然后再给他安一个“不孝、不尊长辈”的骂名,这可不是伏泉能够承受得起的。

    朝廷的封赏倒是丰厚,想来是这次平乱,没有调动京师的重要部队,让刘宏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兵可以调动调整,毕竟这次差点又一次波及大汉东南半壁的叛乱,平乱也只有荆州、扬州的本地郡兵,以及伏泉所率的益州巴郡兵马而已。

    益州巴郡出征的援军里,伏泉是汉军主将,被加了三百户食邑,其余并无封赏,看似是少,其实也代表朝廷无法妥善安置他而已。毕竟本身伏泉就已经是列候加一郡太守了,现在虽说是平了一场大乱,但这功绩显然让他再升个台阶有些不够,而且又因为伏泉升官升得也快,朝廷自然要有所考虑,因此自然要压一压,只是象征性的给他提了食邑以示嘉奖。

    当然了,伏泉对此也是无所谓,而且如果要是真的让他再因功升官,那就有些太可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