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28章

汉末皇戚-第28章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破石被伏泉与潘俊家中所杀,潘俊虽受牵连,然曹节此时心思多在刘悝与伏泉身上,其这可有可无的伍长因越骑营里诸位不满曹破石同僚维护,保全了性命,只是被降职而已,毕竟直属长官死于自己家中,他虽未参与,但也难逃其罪。

    “兄长,若是家中、军中出了变故,可于不其侯府找吾。流川虽无官无职,但求吾伯父伯母,应有法护得兄长一家周全。”

    “既如此,俊谢过贤弟。”

    入城后,两人分别,伏泉带一众护卫回府。刚于府外下马,便听府中一片欢声笑语,问及苍头,才知刘悝已判无罪。家中声响多,盖因刘悝所带家属自诏狱出来,虽未受到廷尉酷刑审讯,但廷尉诏狱毕竟不是普通人都想呆的,是以出来后十分高兴。

    伏泉入府见过伯父伯母后,便于此世第一次见到了这位曾姑父,其刚出狱,面容十分憔悴,但掩盖不住他那相貌堂堂的样子。见了伏泉后,已然知晓自己这次脱罪多亏于伏泉,是以对其十分喜爱,看着他连道几声“佳儿”。

第四十一章 伏诛() 
夜晚,月色宜人,不其侯府于府中设宴招待渤海王一脉亲戚。侯府宽大的前堂里,数排案几上坐满了人,伏泉正与连个堂兄弟跪坐在一起。他此时因年纪够了正在饮酒,伏德、伏雅两人年幼不能饮酒,自有家里奴仆得了命令一旁监督,他们眼巴巴的看着兄长,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希望知道那散发着香味的酒水味道,样子可爱,惹人欢喜。

    堂上的刘悝坐在客人侧席,身边坐着一中年贵妇,便是曾姑母宋氏,看似皮肤已经开始松弛,但也别有一番风韵。他们之侧便是刘悝亲信韩靖,然后便是一帮伏泉尚未见过的亲戚。不得不说,汉朝的诸侯王生育基因强大,刘悝不算侍寝伎女,仅妃妾便有十一人,子女亦有七十余人,幸好侯府够大不然真不知如何安排这些人,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人,也难怪来时府中如此嘈闹。

    纵观历朝历代,掌权的皇帝都十分忌惮宗室,特别是近支,一边安抚一边打压。西汉文帝时增立诸侯王,景帝时晁错削藩,至武帝时推行推恩令,都在不断打压削弱诸侯王,至东汉光武立国,也是严格防范限制功臣和宗室。刘秀无师自通便深晓马上得之马下治之的大道理,收敛刀兵而提倡儒学,奠定了东汉一朝的基本格调,即把功臣养起来,把宗室防起来,好酒好肉照看着,就是不让他们参与政事。

    刘悝身为先帝亲弟,又有谋反前科,只能缩起尾巴在封国里享乐,每天不是吃喝就是纵欲,有这么多孩子也很正常,历史上若不是王甫一事,他死后说不定也能称为贤王。为何?想想看刘大耳一直挂在嘴里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其乃汉武帝异母兄,当时为了打消武帝忌惮,不也每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最后光儿子就生了有一百二十多个,如此喜好酒色,竟然最后也有贤王之称,由此可见历代贤王该如何去做。

    后世总有人说所谓贤王就该文治武功,辅佐皇帝,在伏泉看来就是放屁,真让你辅佐,让人家想升官的做啥?立马就是一个图谋不轨的帽子戴给你,文人士子嘴上功夫一个比一厉害,任你有九张嘴也说不清。

    前堂里,酒杯觥筹交错,刘悝此时正与伏完夫妇交谈,因坐的近,伏泉听得很清楚,只听刘悝道:“孤此番无忧多亏阳安告信,子全奔走,不然,恐必死于王甫之手。恨哉,当日若不与王甫提及复爵一事,必无今日之祸也。”

    不提复爵?伏泉诧异的看了刘悝一眼,暗道这位渤海王眼界真的高不到哪去,如果你当初把那五千万钱给王甫,还会有谋逆之祸吗?现在还惦记着自己不该给王甫五千万钱,怪不得当初被诬陷谋逆能躲过去,一个只在乎钱的王爷谁会相信你有野心?

    未几,几人又谈到伏泉,刘华令家仆传信伏泉前去谈话。

    刚站几人面前,刘悝下首韩靖便道:“大王,小郎君早慧异常,大王此番脱险多为郎君之功也。”

    刘悝道:“此事孤已尽知,虽有檀奴之功,但先生亦尽力也,孤谢过先生。”言罢,举起案几上耳杯,与韩靖敬酒。

    韩靖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激动道:“靖本穷困潦倒之人,若非大王看重,恐已饿死他乡,此番入京为大王奔走乃是本职,何来言谢。”语罢,端起耳杯与刘悝痛饮。

    刘悝随后又看向伏泉,点头赞道:“真乃佳儿,有胆有谋。”其身边的美妇宋氏亦点头道:“大王所言极是,不知檀奴可有婚约乎?”说完其看伏泉眼神愈发炙热,伏泉感觉有一种后世丈母娘看女婿的感觉,暗道古人送妹子真如此急迫。

    伏完还未答话,刘华却言道:“伯母莫戏言也,檀奴尚幼,此事为时尚早。”一语说完,算是回绝了宋氏之言,也给双方留有余地。

    夜幕沉沉,宴会业已结束,伏泉早已回屋就寝。伏完刘华拜别了刘悝以后,便于府内游走。

    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伏完问道:“适才外姑言及檀奴婚事,汝为何阻止?”外姑便是岳母的意思,宋氏乃刘华亲伯母,便如岳母一般,故如此称呼。

    刘华道:“一则,檀奴早慧,又得陛下看重,且出自伏氏,他日前途不可限量,纵是封侯拜相易不难也,娶王叔女已不合适;二则,王叔虽已脱险,然身份依旧敏感,不其侯府若与渤海王结亲,外戚与藩王联姻,恐遭外人所疑,王叔已遭宦官记恨,其若从中作梗,恐非福也。故宴会时吾婉言谢绝,相信王叔亦懂吾心。”

    伏完听后便未再提前事,若非刘华所言,他真是想不通此中所言。他如此急迫刘华拒绝,盖因兄长唯留伏泉独子,此时伏泉仕途无忧,若能尽早为其成家,也算慰藉兄长在天之灵。琅琊伏氏不其侯一族因经学兴盛,亦因外戚显贵,宋氏提出联姻意向,他当然十分赞同,只是此刻听了刘华之言,才明白此事危险。

    对于这种无缘无故给自己塞妹子的事情,伏泉还是很抗拒的,毕竟自己也不知联姻之人,若是长的漂亮倒也罢了,若是一般还是个母老虎,那可就糟了。要知道刘氏的诸侯女翁主嫁人后多数也与皇帝公主类似,于家中跋扈惯了,等闲之人轻易收拾不得。

    不过,此事很快便被伏泉忘了,因为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传了出来。

    皇帝刘宏突然制诏,赐死王甫,罢曹节,独袁赦赦免,王甫、曹节抄家,亲属门生为官者尽皆罢免,此事未开朝会,便已明旨发出,三公九卿皆未阻拦。

    因段颎于袁赦书信未被提及,是以未被责罚。据传,其上书言,袁赦书信所提,此案主犯乃王甫,曹节、袁赦皆为王甫所骗,以至犯下大错,是以曹节、袁赦未该死也。而后王甫死了,于诏狱里自杀,而曹节,被廷尉放出后,回到府中业已自杀,被人发现尸体于其房内。想来曹节亦知道,失了皇帝信任,没了权势,他若活着必遭士人惦记,恐亲族尽会遭难,是以死了一了百了。

    刘悝一案的结果发展至此,已然出乎意料,伏泉记忆里王甫、曹节这两大宦官可是以后又为祸数年,今番死了,历史会改变吗?黄巾之乱还会有吗?三国乱世还会出现吗?五胡乱华还会在吗?

第四十二章 江东生乱() 
对于朝廷处理刘悝一事,结果不公,伏泉后来亦未想通,直到主动结交贾诩,听其所言才知这其中牵连。

    王甫三人本该都被处死,然袁赦毕竟为袁氏族人,汝南袁氏靠袁赦与皇帝亲近,从而显贵,怎会轻易让其死去。更何况此事多由王甫主导而为,曹节、袁赦只不过为其附庸,袁氏必会力保。三公九卿未言杀袁赦,想必也是因袁氏之故,而袁家家资颇多,刘宏喜财,能保袁赦肯定出钱甚多,而且刘宏需要宦官对付外朝,若是因此事极大削弱宦官,使得外朝势大,危及皇权,于他不利,是以他才下令赦免袁赦。

    十二月初,天气寒意逼人,太学学舍中,贾诩负手来回踱着步子,口中吟唱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此句出自《诗经·国风·豳风》,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贾君在乎?”

    门外传来呼唤,未几,便见一苍头小仆跑来,贾诩识得此人,便道:“汝此来有何事乎?”

    苍头行礼道:“我家郎君让吾送此信来交予贾君。”

    言罢,苍头显然得了吩咐,将信放在学舍案几上,不打招呼便出门而去,生怕贾诩不收此信。

    贾诩还未有所察觉,那苍头已没了踪影,不由苦笑,这伏流川又有何事?自从那次太学一见,此人果如其言,时常与自己约见,他本是低调之人,在知道其外戚身份,经常婉拒,未想这人却使出无赖手段,几次于太学中堵住自己后便强拉前去聚会,是以久而久之与其竟然熟悉起来。

    拿起案几上信纸,打开一看,贾诩哑然失笑,盖因上面只有五字,“百味坊,速来。”思来想后他还是决定应约,反正已经和伏泉关系洗也洗不清了,现在有不错的饭局傻子才不去呢?更何况百味坊的舞伎姿色上等,舞姿亦是绝佳,为何不去?

    百味坊里,伏泉正与一及冠青年畅饮,刘悝一家离京回封国后,他便一直于太学读书,打听太学名人,择选良人结交,因其怒杀曹节之弟曹破石,倒也让原本刻意疏远他的太学生们对他印象有所改观,闲时入宫觐见皇帝,期间也被皇后宋氏叫去见过几次。

    此刻他身边青年名曰王朗,面目俊秀,身材修长,典型的一个偏偏郎君。其少时便拜师杨赐,乃是伏泉同乡,初来太学入学不久,是他近日结识的好友。

    没错,王朗便是演义里的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