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6章

汉末皇戚-第16章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儒经经学考试就有了为官的资格,下面就等待皇帝的任命了,而寒门学生除了极少数,其余多数只能回乡积攒名望,等被地方长官看中通过举孝廉或者征辟做官。

    翌日,在夭儿的一番收拾打扮下,伏泉打扮完好,便欲带了随从出门,恰巧伏完此时入门。

    “大人。”

    “嗯。檀奴,汝已不患出仕,吾心甚慰,终不负汝父在天之灵。然去太学,切记勤学,琅琊伏氏自先祖伏公以来,于经学一道未有不通者,汝之学问还需勤学。”

    “诺。”伏泉恭敬道。不管自己以后会不会认真学,先祖必须答应才行。

    “另外汝虽未立冠,但犹若成年,却无表字,太学之中与人相交多有不便。也罢,今日便为你取字,泉者,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吾便为汝取字流川,伏泉伏流川。”

    “谢大人赐字。”

    得了表字的伏泉随即恭送伏完后,便招呼家仆前去太学报道,夭儿于忠未让随行。又不是出远门,太学就在雒阳城南郊,自己报道认门而已,只需带几个忠仆护卫便是。这就像是后世高考,考上了名牌大学,而这大学就在自己家门不远一样。

    因入学手续需至九卿之一的太常官署办理,是以先去城东,太常便官署位于城东。太常作为九卿之一,其不仅负责太学事宜,还主管宗庙礼仪,算是清闲之职,职权较少,是以门前办事之人较少,伏泉等了一会便入内,自有掾吏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待知道其为“治瘟郎”,受了皇帝嘉奖,赐了童子郎时,频频向他注目。

    伏泉苦笑,暗道虚名害死人,周围众人异样的目光让他很是难受,还好办学手续并不复杂,很快便出了太常官署。

    马车出了平城门,雒阳城外热闹非凡,虽城外尚有瘟疫隔离区,却依旧挡不住出来踏青游玩人的性质,其中少年郎君,仕女小娘结伴居多。毕竟人性就是如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感染瘟疫对他们来说是如此之近,但不是尚未感染不是?

    未久,终抵太学。

    太学最早由大儒董仲舒提议,汉武帝创立。创立之初,学生仅五十人。后来规模渐渐扩大,汉昭帝时,增至一百人,汉宣帝时,增至二百人,汉元帝时,增至一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后王莽对太学进行大肆扩张,人数一举过万,魄力看似不小,但和东汉皇帝一比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毕竟东汉以后,大兴文教,开国皇帝刘秀本人就曾是太学生,以后历代皇帝都对教育大礼支持,本初元年颁布的《学而优则仕诏》使得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余人,可以说东汉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教育普及时代。

    太学乃传授五经之所,《易》有施、孟、梁氏、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共十四位博士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皆为今文经学。东汉除今文经学外,还有古文经学。太学之中,古文经学未立博士,但并不禁止学生学习。

    下了马车,留众人在外看守马车,自己单独进入太学大门,能容纳三万余学子的地方自然不会小,毕竟东汉皇帝不断支持扩建,里面高低错落的建筑鳞次栉比,足有几千间之多,隐然一城之貌。

    道路两旁种满槐柳、竹林,景色宜人,然而越是进入,心里越是疑惑,盖因走了半响周围所见,人烟稀少,倒不像一个数万学子的大型学校,更像是一个空村庄。而且路上所遇之人甚少,见到他后都立马避让,眼色慌张,让他不由嘀咕自己看着有这么可怕吗?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伏泉进入太学署地,办公小吏是一中年长者,接过他递来的凭证,待确认完毕,为他测量身材,随后进入后室取来一套长裾衣袍交给他。同时言道:“此服乃太学生之服,郎君既已入太学,以后需常穿此服。”听其话语,想来这便是古人的校服了,只不过伏泉要提前一千多年穿了,而且是免费的,不像后世还要收费。

    “诺。敢问足下,何以今日太学中,诸生如此之少?”

    小吏诧异道:“郎君不知前时段司隶抓捕太学生一事?”

    伏泉哑然,是了,自己最近被刘悝一事忙糊涂了,竟然忘了这事。的确,现在朝廷风声未过,朱雀阙乱言一事还未平息,多数太学生当然不会随意自在出行,防止出了意外被段颎不问是非强抓进大狱去。

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宫变乎() 
问明太学生住舍地址,出了太学署地,知晓为何太学人烟稀少后,伏泉并未离去,而是向太学生的住舍而去,此时太学诸生皆不在外面,只能是在里面了。

    果然,刚到一处住舍,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争吵之声,声音吵杂,院内必有多人无疑。

    “段颎可诛,依附阉宦,抓捕吾等圣人子弟,真乃吾凉州之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只听一人刚说完,后面之人都跟着附和。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不断有人呼喊这诗经里的八字,伏泉听后冷汗连连,暗道或许东汉覆灭,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执政者掀起党锢,禁锢士人,引起士人反弹,最终炮制了一场灭亡闹剧。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是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意思是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这些太学生此时大喊此句,意思十分明显,暗指他们这些贤人忠臣,士人学子都跑光了,国家肯定将要困顿灭亡了。

    走进一看,一处宽大别院里,不少统一穿着玄色方领长裾衣袍的学子正愤恨呐喊。他们中间既有总角、束发童子,又有弱冠、而立成年之人,还有天命、花甲老者,无论年龄若何,此时言语里皆充满一种为国为民的豪气,亦或者是朝气。

    无论他们话语如何激烈,但他们之中大多以天下为己任,满怀理想,不避利害,不畏公开反对朝政,敢于直面天子,上书献言。

    此时在场之人多数有若癫狂,伏泉小心进入,但门口有放哨之人,他应已成年,中等个头,体貌消瘦,面相有些阴柔,留着一撇短须,看到伏泉将要入门上前拦住问道:“不知郎君前来所为何事?”

    “足下打扰,余乃新入太学诸生,今日初来,闻听此处甚是热闹,特来相看。”诸生即是太学生,常用于太学生自称。

    “郎君不知太学规矩乎?”

    伏泉闻之眼露迷茫,不解其意。

    好在那人随即道:“太学门口无人乎?”

    “余前来并未见有他人。”

    “那便是了,郎君不知前番段颎抓捕太学诸生,吾辈为防不测,是以聚会皆分乡党,以便出事时有所防备,逃散飞快。”

    伏泉点头,自古同乡同地之间,乡党默契非常,且能同心,真要出事,逃走有序,的确会加快不少速度,随后行礼道:“原来如此。琅琊伏流川,见过足下。”

    那人亦还礼道:“武威贾文和见过郎君,郎君既是徐州人,应当走南方,若见前方有一排青竹,青竹之后便是徐州诸生住舍。”

    他就是乱国毒士贾诩!!!

    伏泉并未牢记贾诩之话,知道面前之人姓名。伏泉眼露惊恐紧盯贾诩,想要看破此人内心,不过对面之人亦有所感,只见他突然眯眼与伏泉对望。

    此刻贾诩双目细长,看着宛若一潭死水,不泛一丝涟漪,他仿若看待死人一样看着伏泉,下意识便让伏泉心里不自然的感觉到一丝冷意。

    稍后,贾诩面色如常道:“郎君既知同乡乡友所在,不速去?还有何事?”

    此言乃是逐客令也。

    “谢过贾兄,泉他日再来拜访。”说完,伏泉离去。

    贾诩看着伏泉远去背影,心中思索这小郎君为何初次见面,那般扫视自己,但却怎么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院中又是一阵高喊,他立即侧入门内,不断观察门外左右,其实他内衣里尚穿着白色儒服,外面套着太学生衣袍。若门外稍有异常,他必脱了太学生衣袍,当先逃走,不过想到段颎同为凉州人,要找麻烦当不会先找同乡,心才稍安。

    其实按他本意,若不是此次乃凉州同乡私会,其中多为熟人,他是不想趟这浑水,即使太学生不断集会言论反抗又如何,凭着口中口号,清谈议论,根本改变不了朝中局势。

    辞别贾诩,伏泉心中寒意未减,并未按他所指路线前去,去又如何?难道和其他太学生一样,示威吗?他如果傻了,或许真会如此做,而且现在风声未过,段颎只是因为刘悝一事分散精力,自己外戚身份敏感,这类事情还是莫要掺和为宜。

    左右今日已熟识了太学之路,便出了门,打道回府。到了府邸,下了马车,得了苍头报信,言道其舅父宋奇来了。

    宋奇是皇后宋氏的兄长,爵封濦强侯,说是舅父也欠妥当,毕竟自己母亲只是他的族妹而已。想到这个名义的舅父,伏泉哑然失笑,盖因这个皇后的兄长,应是现在最尊贵的外戚之一,可是他就和自己伯父一样,没有一点政治斗争经验,不过伏完比他稍好,起码有些政治警觉,加之自己伯母刘华,自小便在深宫长大,还是有些政治自保能力的。

    舅父人既然来了,伏泉必需拜见才行。入府后,急往前堂赶去,刚到堂口,便听到里面谈论之声。原是伯父伏完正与宋奇谈话,话题自然便是刘悝一事,两人都是皇亲,按照刘悝和伏泉的联系,还是有一些拐弯亲的,所以屏蔽了下人,谈话也无顾忌。

    “王甫可恨,贪财成性,邪恶狡猾,恣意妄为,其罪足可灭族,子全兄,今番吾已请示皇后,欲联络外朝士人,必先逐之而后快。”子全,乃是伯父伏完表字。

    话音刚落,伏完尚未回答,便听堂外一声大喊,“舅父切不可如此。”

    未几,伏泉跑来,以父子之礼叩拜道:“檀奴见过伯父、舅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