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家店-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立全新的,系统的人才培养系统,这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道。
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忍不住说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孙承宗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皇上对百官公平,自然会有很多有识之士得到赏识,党争之风也会得到遏制。”
“至于官商勾结,荼毒百姓,说到底还是官的问题,如果官员能够做到廉洁奉公,官商勾结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说到底还是治官。”
崇祯皇帝接着问道:“爱卿,你对辽东之事怎么看?爱卿在辽东四年,对辽东非常的了解,现在辽东每年消耗军饷巨万,朝廷早已不堪重负,爱卿可有万全之策?”
“守辽土,必用辽人,屯田养兵,训练军士,这些都会做的。”孙承宗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上下一心,用人得当,克复辽土必然不在话下。”
想了想,崇祯皇帝决定问了一个关键问题:“自从萨尔浒之后,大明精锐一战尽没,朝廷以无精锐之师征讨辽东。爱卿虽然在辽东做出了成绩,也编练了一支精锐之师,可是爱卿可曾想过,朕倾举国之力一战辽东,如若战败,后果会怎么样?”说完,崇祯皇帝盯着孙承宗,等着他的回答。
第二十四章 崇祯皇帝的决心()
孙承宗一愣,他没想到崇祯皇帝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一直是保守派用来攻击自己的论调。孙承宗明白,这是崇祯皇帝最关心的问题了,也是崇祯皇帝在辽东用人上的迟疑。
如果使用袁崇焕,自然是练兵收复辽土,如果使用王在晋,那就是以稳守为职责。
虽然孙承宗对保守派很看不起,也不太赞同他们的官点,但是孙承宗知道,自己不说服崇祯皇帝,自己的想法是无法践行的。
崇祯皇帝能够站在保守派的一方,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说明了崇祯皇帝内心的倾向性。
“皇上,辽东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是兵强马壮,只要稳扎稳打,将帅一心,收复辽土,平定辽东自然是没问题的。”孙承宗缓缓的说道,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
至于说什么一寸山河一寸血之类的话,孙承宗觉得不会太有用。虽然和崇祯皇帝谈话的时间不长,孙承宗却发现了崇祯皇帝是一个实用性质的帝王,一切从可行性出发。
喊口号,唱高调,对面前的这位帝王没用,孙承宗只好从实际出发。
“事实上鞑子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朝廷很多人将鞑子说的过于厉害了!”孙承宗解释道:“臣觉得现在大明解决到辽东之后,没了辽东边患,每年的军饷开销也会小很多,到时候国库也就充盈起来了。”
“再苦百姓几年?”崇祯皇帝嘲讽的笑了起来,这种话是他最厌烦听到的。
所谓在乎百姓几年,加征辽饷,全都是这些当官的自己想出来的,说什么百姓会理解的。你将百姓的口粮全都抢了出来,百姓能理解你?饿着肚子的百姓不跳高骂娘就不错了。
孙承宗有些尴尬,他也知道百姓生活苦楚,甚至连三餐都吃不饱,能吃上两顿饱饭都算是好日子了。
症结在哪里?孙承宗怎么可能看不到,那就是权贵阶层不纳税,一个秀才,他家的土地就不纳税,形成庞大的土地挂靠形式的避税方法。
自己家族考上一个秀才,大家就将自己的田“卖给”秀才,价钱还非常的低廉,甚至根本就不要钱。在将这些地自己租回来种,只需要每年给秀才一些钱粮就可以了。
因为秀才的地可以逃避税收,这样算下来比起自己种地交税收益更客观。
同时因为这个,还能免除一大部分的苛捐杂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些秀才就成了地方上有名的士绅,加上地主,秀才还是最底层的,再加上更上面的举人、进士、各级官吏,皇亲国戚和世袭贵族,他们全都是这个制度的得利者。
甚至是普通的百姓,他们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收成,这些地方士绅通常会成为族长,甚至是族老。他们也会回馈自己的家族,建立族学,让家族子弟读书,争取考取功名。
用这样的方法将家族绵延下去,一代代的保持处于统治阶层。
官员和百姓勾结,逃避的是国家的赋税,一提收税,当官的都反对,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朝廷能收到的税负只有自耕农的赋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耕农越来越少,他们有的因为天灾人祸种不起地,只能将土地卖掉,有的因为终于让家族出了一个秀才,土地再一次被集中到了士绅的手里。
经过大明两百多年的发展,这样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备,朝廷能收上税款才怪。
这个时代主体就是农税,没了农税,国家自然就是入不敷出。至于商税,三十税一的超低税率,加上权贵阶层不纳税,衍生了大量的官商勾结,甚至士绅直接就从事经商坐贾。
官员还打着不能与民争利的大旗,让皇上减免各种税负,崇祯皇帝就被东林党忽悠着降低了江南织造和盐铁矿税,搞得最后大明内库一分钱都没有,都能饿死老鼠了。
要知道当时丝绸盐矿全都是暴利行业,魏忠贤派往各地的收税太监就是从这里面弄钱的,依靠着魏忠贤弄来的钱,才支撑起了大明帝国的开销。
东林党恨魏忠贤,自然也有他抢钱的行为,魏忠贤倒了,他们就忽悠崇祯皇帝减免赋税,可是全都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说到底,症结在哪里?就是权贵阶层不纳税,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明就没希望。
清朝继承了大明朝的制度,其中自然也包括权贵阶层不纳税,拉拢了一大批地主乡绅。到了康熙末年,颓势尽显,江南大灾,朝廷却拿不出钱粮赈灾,只好派当时还是皇子雍正去筹措赈灾。
雍正登基之后,改革了税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都是摊丁入亩,按照田地的数量征收赋税。
为了实行这个政策,雍正杀了多少既得利益者,不然也不会被称为暴君了。野史尽可能的抹黑雍正,什么抢皇位,什么不是康熙亲儿子,母亲是汉人之类的。
孙承宗对这一点非常的清楚,崇祯皇帝说出这句话,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他也是既得利益者,同时他也知道这块没办法碰。
当初的张居正改革,紧紧是推出了一条鞭法,清丈土地,遭遇的反对有多大?张居正被死后鞭尸,家破人亡,最后也是人亡政息。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谁还敢提这件事情?
“爱卿怎么不说话?”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淡笑着说道:“有一句话说的好,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元朝****,天灾不断,太祖爷以布衣之身起兵,驱逐鞑虏,建立大明,如果这么下去,难保不会有人揭竿而起!”
“没有百姓参与的那叫叛乱,有百姓参与的那叫起义,没有平定不下去的叛乱,但是如果烽烟四起,起义不断,朕又当如何?”
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叹了口气说道:“皇上圣明,大明百姓有福了!”
摆了摆手,崇祯皇帝接着说道:“平定辽东,克复辽土,朕间客不敢忘,但是大明到了这个时候,没办法支撑起大规模的战争了。一旦战败,或者打上几年,不用鞑子打进来,我们自己就乱了!”
“那皇上的意思是?”孙承宗已经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想法,开口问道。
“维稳,维持辽东局势的稳定,结盟朝鲜和蒙古,扶植东江毛文龙,牵制后金即可。”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沉声说道:“从建禁军三大营,整肃亲军十二卫,恢复成祖荣光。”
“当初成祖扫北,三大营几十万精锐,人如虎马如龙,大明国势何其鼎盛?区区鞑子不过土鸡瓦狗,可是现在呢?三大营成了什么样子?亲军十二卫还会不会打仗?恐怕连马都不会骑了吧?”
“自从土木堡之败,三大营就没恢复元气,朕这一次不惜从新打造一支三大营!”
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心跳都加快了,编练一支精锐之师,一直是孙承宗的夙愿。
“不过练兵需要钱,维持了当稳定,朕要着手整饬官场,澄清吏治!”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笑着说道:“改革税制,让国库先有钱,只要国库有了钱,其他的事情才能办到。”
“成祖之时,大明一年光田赋就有三千七百万两,两百多年过去了,人口翻了几倍,土地也越来越多,可是赋税呢?大明一年的赋税是多少?爱卿你知道吗?两百六十万两!”
听到崇祯皇帝报出这个数字,孙承宗只能摇着头苦笑,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有什么办法?
一个不与民争利,一个藏富于民,征收赋税阻力重重,官员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你让他从自己的衣袋里面拿钱,那可能吗?
“爱卿,朕需要你,出仕吧!”崇祯皇帝转过头看着孙承宗:“虽然朕不知道前路如何,但是朕决定要赌一把,做一次。为了大明江山,也为了天下的百姓,朕希望爱卿能和朕同行。”
孙承宗身子有些颤抖,从椅子上站起身子,撩起衣袍跪倒在地上:“臣年老体衰,但是臣愿意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伸手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爱卿,兵部尚书自从崔呈秀去职之后一直就没有人选,朕会让内阁拟旨,爱卿来做这个兵部尚书,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爱卿也兼起来,至于入阁之事,朕会尽快给爱卿一个交代。”
看到崇祯皇帝锐利的目光,孙承宗知道有人要倒霉了,那几个魏家阁老恐怕是要倒台了。
不过孙承宗对他们丝毫不关心,全都是一群尸位素餐,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孙承宗要是在乎才怪了。
崇祯皇帝拉着孙承宗,沉声说道:“爱卿到兵部之后,先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