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槃凰缘 >

第142章

槃凰缘-第142章

小说: 槃凰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音不再相问,传令全军埋锅造饭,入睡休整,兵无话说,马不嘶鸣,且不去提及。

    却说,白鹿原蓝田大营,汉中王帷帐移至此地,回首当年东周列国争霸,秦国铁甲锐士驻扎在此,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又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五王承继强秦之策

    终至秦始皇一统六国,一百五十余年创业却不过二世而亡,高祖刘邦亡秦灭楚而建大汉。

    秦蓝田大营亦随之成为漫漫历史长河一头搁浅鲸鱼,如今骸骨也埋葬在了河岸沙粒之中。

    楚有申息之师,韩有击刹弩兵,燕有辽东坚兵,赵有胡刀骑士。

    至于齐、魏、秦三国,《荀子。议兵》曰:齐之技击不能当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蓝田大营不见当年秦锐士,长安未央宫业已瓦解土崩,大秦已成云烟,大汉不复存在。”汉中王轻抚刚从武库挖出的秦锐士长剑。

    便在这时,飞骑卫急报:益州公孙述整军备战,驻扎旄羌西海的蜀军囤积粮草,意或在吞并旄羌。

    汉中王闻报一惊。

    来歙从未见汉中王如此,遂问道:“益州取苦寒之地乃是弊大于利,汉中王为何惊诧,且有不快?”

    汉中王反问:“君叔以为公孙述兼并旄羌是利是害?”

    来歙道:“新增一州,中国从十三州扩为十四州,自然是好事,公孙述所辖地域看似扩大,所得却不过是贫瘠之地,民亦是不服王化者。”

    汉中王执起秦锐士长剑,细细打量一番:“当年秦取巴蜀,一则利用巴蜀两国冲突一一灭之;二则两国君主昏庸无道,而秦有明主;三则秦地与巴蜀虽山水阻隔,却地脉相连;四则取得巴蜀之后修水利、筑城池、安臣民,休养生息;五则屯粮畜牧,以巴蜀为养兵之粮仓钱库源头之一,并为攻楚东出之后方。”

    一直未语的陈俊问道:“公孙述莫非欲仿效秦国治巴蜀之策?”

    “巴蜀人乃中国一脉,旄羌族则是胡人之后,同宗纵然相隔千里亦是同心,他族同榻却心存异志。”汉中王稍作思索,遂道:“羌地古来就是他族祖居之地,其族人世代在此繁衍生息,有着独特民情风俗、王土邦国这般意识,这一点与我中国一样根深蒂固。吞并之犹如灭其国、奴役其民,不同族人之间隔阂无论何时亦不能协调,旄羌族存在一日,就不会忘记灭国之仇、奴役之恨、复国之心。再者羌地与中土地形迥异,得之非但治理难,且更难相通。旄羌当今女王达甲瓦在羌人中深得人心,苏毗王苏毗末羯与之有间隙,前者执政,后者掌兵。”

    汉中王放下秦锐士长剑,接着言道:“与其无限掠夺贫瘠土地,不若发展优良之地;与其吞并他族无用城池,不若分化他族令之相互攻伐、同族相争。灭其国得其民,虽说多族可同国,然则断然不能融合,若是优待之,则华夏族人必被他族轻贱;若是压制之,则他族必生怨恨之心。多族同国,一旦九州乱则华夏难免遭到同国他族屠杀。天下之大,不单单有华夏一族,倘若占尽天下土地,岂不使得他族无处容身。各族皆有其生存之地,华夏先祖留下的九州乃是天下优良之地,正合中国人居,而他族传袭下来之地合乎其族人,不当取之。取之土地易,融之国难;得之人口易,拢之心难。反之思之,倘若九州被他族吞并,华夏是否也会有复国之心?对外之策当以分化为主,使之不能坐大,如此则诸国皆得依附我天朝,同样道理,站在他族立场,也是如此……”

    “汉中王,御军台军令到。”飞骑卫在外禀报。

    (本章完)

第195章 三教九流收囊中;官匪商学为我用() 
    话说,飞骑卫递上御军台军令。

    汉中王看罢陷入沉思。

    “军令所言何事?”来歙问罢,随之接过军令细看:“设立御军台西方帷帐?”却是出乎预料。

    “御军西台代御军台一体统御函谷关以西军政。”汉中王随之下令:“升帐聚将,首先定御军西台阁台人选,再议御军西台事宜。”说罢,已走出了秦武库旧址,朝着乙字战区都督帷帐行去。

    且说,经诸将商议,刘嘉、陈俊、阮况入选御军西台。

    御军台军令,因战情所需,邓禹、来歙皆由御军台阁台改任御军西台阁台。

    汉中王为御军西台主座。

    贾复是午时军团上将军,贾览乃先锋,二人常在军中,时刻待命,且军政分离,故而未入御军西台。

    郭唐、张万、尹绥三名冀州官吏各管军中一处事宜,亦不在此次人选之内。

    御军西台阁台选定之后,诸阁台遂议定御军西台与乙字战区都督同设于一帷帐之中。

    翌日卯时,御军西台首次帷帐议事。

    汉中王正坐帅案之后,另四位阁台分列主座下两侧而坐。

    依照御军西台所立规矩,诸阁台各述其见,或是根据战情在槃凰盘进行演练、部署,诸阁台遐想或为敌、或为友。

    汉中王旁观聆听,亦或是观而不语。

    邓禹将众人对所议之事进行汇总,或是对盘中对战情况进行分析,简明扼要且以持平之论归纳出所持不同观点,并由汉中王最终定夺。

    正所谓‘晓兵书,不用书;谙兵法,不循法。采纳众言,乾纲雄断,聚谋于槃凰盘,统帅于帷帐中,御兵于天地间。’

    诸阁台皆有所言,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首先行讨论眼下紧要之事。

    只闻诸将言毕,邓禹理条理之后言道:“根据当前形势以及诸位所言,此次所议有三:一则,我军与地方之间何以相处;二则,长安之战会出现几种结果,以及我方如何应变;三则,我战区全面展开司隶战役之详细部署。”说罢转向汉中王,只见汉中王点头示意。

    邓禹遂继续道:“方才所言三事,首先讨论与地方相处之事,这也是当务之急。”

    阮况首先表态:“白鹿原三教九流齐聚,剿除贼匪恶霸以树微信,安抚名门望族以解疑虑,救济黎民百姓以显恩惠。”

    “恶人横行却逍遥快活,善者本分却饥寒交迫,如此下去良善百姓也会与之同流合污,长此以往恶人愈来愈多,善者日渐少去。”陈俊看了看诸阁台,遂接着道:“纷争世道要数恶人最乐,寻常百姓在治世本就不易,乱世更是民不聊生。”

    阮况接其话道:“所言极是,虽说官匪一家亲,然则在太平盛世里还是官府最大,山贼土匪看似横行,不过是流浪犬,主人家需要了对其吆喝两声,不需要了打几棍棒,再甚者就是一窝端被宰了。在治世里这些个大大小小贼匪不过是干着官府不能或是不便做的事情,当然官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默许这干人整些损人利己的事儿,让他们尝一点甜头……”

    “阮将军捡紧要说。”邓禹打断到。

    阮况点头道:“乱世就不一样了,谁有钱有粮,那就有兵马,也就有了城池,有了硬实力,不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自己就是一方土皇帝,神挡杀神,鬼拦灭鬼,抢起钱粮那更是斗志昂扬。那些个前朝皇亲国戚、官宦大吏一旦失去特权沦落街头,那还不如犬豕。曾经那些贼匪比谁都知道这般落魄贵胄的短板,风水轮流转,贼匪摇身一变成了一方之主,整起前朝遗老遗少那可是既狠毒又利索。”

    邓禹问道:“先生此话之意?”

    “此地有弎外来流寇,无人知其真名,只知老大称貓爷,老二呼潴叔,老三唤睺兄,听闻来此没有几日就占领了山头,不费吹灰之力就收编了此地最大的义军,深得民心,却是不好办。”

    来歙问道:“不好办?阮将军此话何意?”

    阮况道:“大善人,剿灭之必然失民心,不动之则我军难以在此立足。”

    这时,诸将沉默了下来,过了少时,汉中王道:“请进来。”

    飞骑卫闻声带进来一人。

    此人自称金山判,乃是貓、潴、睺亲随。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也不知为何,睺兄对其起了疑心,奈何貓爷宠信,一时性命无忧,没几日潴叔也对其冷落许多。

    金山判见识了貓潴睺对义军的残暴,生怕在貓爷那里失宠,因而整日寝食难安,指不定那天也在睡梦中北杀,大卸八块喂猪狗。

    这不,听闻白鹿原来了一支大军,找了个空子这才冒死逃了出来,只求寻得一位新主,可保自己衣食无忧。

    金山判自我介绍完毕后,随即说了自己知道的情况。

    此地最大义军首领冤翁柴、万浊已被诛杀,其亲信袭剿明、万余农二人带残部突围投奔了赤眉军。

    军师章桂怀归降貓爷之后,拢散兵,撰文布告方圆之地,收民心,镇压反抗者。

    金山判又言及貓、潴、睺曾密议:对付一地占山为王者之法子,我军在取得其山头前可与之笑脸,一旦站稳脚跟则立即剿灭贼首,并果断铲除异己者。山贼首领与其死党则定罪为图谋害友军、戕害平民,只因事情败露而被义军诛杀,我军实属无奈,以表惋惜,并公布于众。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日后所到之处皆如此,蛊惑其心,进入其山,斩杀其首,占领其地,收编其部,驯化其民。

    邓禹问道:“说下其底细?”

    金山判低头不语,这时仆人端过来大碗酒,金山判一饮而尽,犹豫了好一会儿遂道:“他们一路招人,加上新近收降的这些人,约莫四千余人。貓潴睺说是同碗同妻同地位,其实只是他们同了别人罢了。每到一地就给百姓家挑水破柴,一口一个‘老亲戚’,哦,说是贫苦人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也不懂,反正就是吃在百姓家,住在百姓家,天天挂在嘴边就是:最爱护咱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到那说那,真的打起仗来,跑的比谁都快,边跑边鼓动老百姓顶住。不瞒将军,跟这些人打仗那可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