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之逆天完颜康-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吊下去的宋兵捡了信后,也不马上回去复命,跑去问道:“你在干吗?”
坑已经挖了半尺深了,没有财宝,有个大树桩。
骑士简直要哭了,“我弄错了,坟不是这里,不管了,是他没说清楚,我就当是这里了,我这就拜祭。”抹抹眼睛,拿出一个皮囊,将里面刺鼻的黑水全部倒进坑里。再摸出第六样装备——我送的一盒火柴,“嗤”的一声点着火,扔进坑里,也不要回信了,转身把挖出的那包土和铲子扔进护城河,就过河上马跑了。
城外的完颜匡放下望远镜,长舒一口气:成功了,康儿说引线要烧半柱香的工夫,该我出场了。
坑里腾起火焰,赵淳惊疑之下,又命人扔下把铲子,宋兵才能铲土灭火,这时火本来也就快要熄了,之后赶紧回城,把骑士的自言自语重复了一遍。
赵淳打开那封信一看,只有四个字——“今日破城”。
赵淳将信揉成一团,沉声道:“万年,我觉得不对,平时他们都攻南城的,因为南隅一面,系江陵七军大教场,至鱼梁平八里,地皆坦平,可布置重兵,今天怎么都集中在西边,而且是在西城门的南边好远?这儿就是攻上城墙也无法去开城门,大部队还是进不来的。再说,那个金兵的举动太古怪了,你赶紧去南城,提醒他们小心,我怕金军声东击西。”
金国右副元帅完颜匡一身金甲灿然生光,威风凛凛,缓步上台,睥睨四顾,开始中气十足地对全军发表演说:“诸军听着,赵宋素无信义、反复无常,本来赵构和我们大金定有《绍兴和议》,后来海陵篡位,赵昚趁火打劫,定了《隆兴和议》,将银、绢各减了五万,那本来都是我们的赏赐啊,现在呢,他们食髓知味,又来犯境,岁币再减,咱们的军饷都要发不出来了。襄阳是什么地方?京西南路首府,荆湖战区军事重镇,辖下邓城镇还有榷场,襄阳城里面不知聚积了多少金银珠宝,打下它,你们所得的赏赐能用一辈子,多买些田地收租子,下辈子就在家享福吧,再不用冒险当兵打仗了。”康儿那小财迷,非要我这么说,还振振有辞地说什么国家大义离小兵太遥远了,小兵们只对“钱”字有反应,我堂堂元帅,一个劲地提钱,真够丢人的。
话锋一转,慷慨陈词,“此次交战,两国兵民死于锋镝,困于转输,沦于疫疠,室庐焚荡,田业荒芜,遗骸蔽地,哭声震野。斯民何辜,而至此极?(宋臣雷孝友上书,请斩韩侂胄,见《四朝闻见录》)都是因为赵扩一人的野心!”挥舞双臂,义愤填膺地道,“赵宋背盟,残害生灵,天怒人怨,神憎鬼厌,本帅已经以十年阳寿向襄阳的土地商借得地煞之力,襄阳城破,就在今日!”
传令兵们跑来跑去,把舍身为国的右副元帅的这番话传达给全军。
还没到?幸好我准备充分。完颜匡咳嗽一声,清清嗓子,掏出卷长长的祭天祷文,抑扬顿挫地念起来。
“轰”!襄阳城火光一亮,一片烟雾弥漫。
“哗啦”声微不可闻,高台在大地并不强烈的震动下倒下。
没法子,襄阳守军把附近的大树全砍了运进城做擂木,我们想造攻城器械都得跑好远才有树,这台子只是用造鹅车剩下的边角料搭的,非常不扎实。
完颜匡从戎多年,反应敏捷,立时扔了祷文,双手抱头,向前扑出,摔在了地上。疼痛让他清醒过来,一跃而起,拔剑直指苍穹,大叫:“宋国背盟,天诛地灭!地煞为我等破城!擂鼓!!攻城!!!”
吓傻了的金兵反应过来,叫着“地煞破城”冲上前去。
这一刻,灰头土脸的完颜匡凛然如天神。
攻城?地煞之力造成了方圆四十多丈的大坑,护城河的水都灌过去了,足足五十丈的城墙倒塌,现在这段护城河浅得可以徒步跋涉,原城墙就是个斜坡,没有任何障碍,直接冲进去就行了。
宋军守城大量使用火器,如猛火油柜、霹雳火球、烟球、火鸡、火禽、飞火枪、震天雷,烧攻城器械云梯、鹅车、洞子都需要用油,城头就备了大量火药和油,战事激烈时,弹药用得快,为了跟上消耗速度,城楼附近就建有储存火药、油、箭支及其他兵器盔甲的小型武库。我只不过是把炸药埋设点选在了武库附近。
襄阳城的宋兵都是京湖战区的精锐,但是:金兵在叫什么?“地煞”?!人岂可与天斗?主将和大部分的将领都炸没了,我们该怎么办?还要巷战吗?……我们要回去禀报军情!金国的完颜匡能请动鬼神相助,这个消息太重要了,当然它难以置信,我们都要回去作证,是我们亲眼目睹,千真万确。走啰!
54第四十五章 四川吴氏()
一月下旬,我到了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军中,了解了一下详细的情况。
吴曦,大定二年(1162年)生,父吴挺,祖吴璘,伯祖吴玠,皆名将。
八十年前,靖康之变,翻天覆地。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九月,富平一战,陕西四十万宋军土崩瓦解。吴玠临危受命,出任陕西诸路都统制,捍卫川蜀。次年十月,和尚原一战,梁王宗弼(原名兀术)身中两箭,割发断须,仅以身免;第三年,饶风关一战先胜后败,金人终究不得入蜀,宋军虽败犹荣;第四年,仙人关一战,拉锯三日,贴身肉搏之烈终于让金人放弃了进攻川蜀的企图,宋金在陕西一线转入相持。史言“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使有数年之寿,则中原之复可几也”。吴玠在其生前,是南宋战功最著的将领(岳飞要到绍兴十年北伐之后其战功才超过吴玠)。
吴璘是吴玠的弟弟,在吴玠麾下屡立战功,而在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宋高宗绍兴九年)吴玠死后更是独当一面,成功击退了次年金人向川陕的进攻,成为南宋川陕柱石。海陵南下时,时任四川宣抚使的吴璘指挥四川宋军,不仅击退金军,还趁势收复十数州失地,有力地支援了南宋京湖两淮战场,虽然后来他遵奉刚登基的孝宗的圣旨,弃城退兵,被平息了契丹人窝罕叛乱的金军衔尾追杀,损失惨重。
其后,吴璘之子吴挺任兴州都统制,捍卫川蜀近二十年。
伴随着吴玠、吴璘、吴挺等吴家将领在抗金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吴家势力在川陕水涨船高,吴氏家族成为川陕第一望族,其显赫程度直追皇室。自然,在祖宗家法中浸淫百年的宋朝君臣、士大夫对吴家的猜忌也与日俱增。在川陕恢复以文制武的传统,成了当时宋朝君臣的共同目标,不过屡次失败。
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年),立下秦州、巩州、德顺等一系列战功的吴挺,作为继岳、韩、吴、刘之后最优秀的第二代将领,出任川陕宋军中兵员最多、兵力最强的兴州都统司都统制。大定七年,吴璘病危,也许是看透了君主和群臣的想法,他临终前遣吴挺入奏,以安朝心。吴璘死后,吴挺被调离四川,川陕以文制武的体制再次恢复。然而在宣抚四川的虞允文病死后,宋孝宗在主战派诸大臣中找不出可以统辖川陕重兵的合适人选。矢志北伐的孝宗于是不顾群臣反对,派吴挺返回四川,重新执掌兴州都统司。但吴挺终究不是吴玠、吴璘,没有他们那样显赫的战功和威望,他所处的时代也不是吴玠、吴璘当年宋金殊死决战的时代了,所以虽然他的权势地位远逊乃伯乃父,而承受士大夫的猜忌和攻击却远比他们激烈频繁得多。
就连那个坚定的抗金志士陆游,他在辅佐王炎宣抚四川的时候,都对吴挺这位当时最优秀的抗金将领统辖兴州大军的事实极为不满,甚至建议以同为吴家子弟的吴拱(吴玠之子)替换吴挺,当王炎说吴拱“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时,陆游还强词夺理:“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还说,“就令(吴挺)有功,愈不可驾驭”。
这就是宋国的形势。陆游临死前还做《示儿》诗,念念不忘北上中原,他不想光复故土吗?他不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吗?他不知道为将者最忌掣肘吗?恐怕他想的是:泱泱中原,沦于外族,终有拿回来的一天,先帝陵寝还在故都郊外,皇帝都不急,我们急什么?俸禄又没有少发一文。金国君臣现在不就已经贪图安逸、沉缅酒色了吗?就是要用中原的繁华消磨他们的志气,我们再耐心等等就行了,金军的战力肯定会越来越弱的,总有一天会跟我宋军一样弱。而一旦打破祖宗家法,不再“以文制武”,这,还是宋国吗?那些武将要是造起反来,他们也是汉人,一旦打出“清君侧诛佞臣”“复我河山”“雪我国耻”之类的幌子,人心都会向着他们了,赵氏灭族亡国无日矣!改朝换代,武人称帝,我等士大夫将来还有何地位权势可言!
宋国士大夫嘛,与其说是忠君爱国,不如说是沉迷于宋国那让他们的社会地位远高于保家卫国的武人的体制,为了能维持这个传统,他们不惜任何代价,哪怕,山河沦陷,只要还留有一小块地盘能继续“崇文抑武”就行。就像半个中国都丢了,蒋介石还是集中兵力去围剿□,直到西安事变。
吴曦就是在宋国君臣的猜忌中长大,长大之后又被调离四川,几乎是以人质的身份四处任职。明昌四年(1193年,宋光宗绍熙四年),吴挺病死,宋廷猜忌太过,竟然不准吴曦返蜀吊丧!
听得我都可怜他,吴曦这个名将之后,原来根本没有机会在父亲身边受教,难怪他一派纨绔子弟的作风。五年多前,他好不容易得韩侂胄之助返回四川,却“首为璘建庙,大殿费十万缗。又命士卒负土筑江滨地,际山为园,广袤数里,日役数千人,士始失望。”(《续资治通鉴·嘉泰元年》)希望,他能胜任蜀王之位。
韩侂胄和吴曦甚好,两人同为武人出身,同时遭受士大夫白眼;一为外戚,一为将子,同处嫌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