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携美女闯三国 >

第207章

携美女闯三国-第207章

小说: 携美女闯三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伙计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李毅大生怜悯之心,他微细着接过酒坛,迤逦歪斜,摇摇晃晃的来到张飞之侧,拍了拍他的肩头道:“翼德如此海量,真英雄也,待为兄敬你一碗!”

    被训斥的张飞,正闷声不吭,见李毅对他大加赞赏,又来了兴致,接过酒坛道:“清刚兄为人仗义,只可惜”张飞话只说了一半,忽觉得有些不妥,忙忍着不向下讲了,只是自顾自的斟酒。(。)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两猛将不醉不罢休() 
李毅当然知道他的下文,就是不能喝酒嘛,那也不是自己的错,但这种场合多得很,以后还会接连不断的发生,他有些尴尬,无奈的端起酒碗一饮而尽。一碗酒下肚,只觉得天旋地转,整个酒馆都要倒了一般,李毅忙伸出大手,放在了张飞的肩头,这才感觉站稳了一些。

    “惭愧啊,惭愧!李毅酒量有限,在三将军面前,只能甘拜下风了”李毅的舌头有点大,感觉极难伸直,而且是越说越费力,几乎是拼尽了全力,才把这句话讲完。

    看起来是不行了!于冰忙起身将其扶住,搀着李毅缓缓返回自己的座位,而此时的李毅,只感觉意识一点点被剥夺,屋中的人物,以及一切一切都慢慢变得模糊起来,直到慢慢放下了沉重无比的上眼皮,一头趴在了案几上,传出了阵阵的鼾声。

    “来,太史慈再敬张兄弟一碗!”见主公又喝大了,太史慈无奈之余,不得不冲了上来,肩负起了他开路先锋的职责。

    一碗喝倒了李毅,张飞大感索然无味,见太史慈及时发出挑战,不由得开怀大笑:“太史兄弟好样的,张某就是喜欢!”

    两人一碗接一碗,喝干了一坛又一坛,最后太史慈竟然抄起了坛子,有些摇晃的站了起来,一声大笑之后,将酒坛举起,酒坛稍稍倾斜,酒水从坛口流出,如瀑布激流般,流入了太史慈口中。

    咕咚连声,一坛酒全部倒进了太史慈的口中,他那张紫脸,显得更加的紫了。

    张飞虽是海量,但他还年轻,阅历也十分有限,怎曾如此喝过酒?被太史慈凌人之盛气所震慑,不由得心中一凛。但箭在弦上,他也不会就这样轻易认输,随着憨憨的一笑,伸出大手拎起酒坛,也是一坛酒入肚。

    这二人真是怪才,看得张英、于冰等人目瞪口呆,众人也不再吃酒,都盯着二位的表演。

    太史慈感觉头晕眼花,而张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看着面前的两个太史慈,伸出右手指着傻笑不已。

    “拿酒来,我们要不醉不休!”太史慈一声吆喝,吓得伙计忙不迭的搬来两坛子酒。

    太史慈望着酒坛怔怔发起愣来,半晌突然一声大喝,挥拳将酒坛砸出一个圆洞,随即举起酒坛,酒水从洞中源源不断的流出,过不多时一坛酒又见了底。

    张飞哈哈大笑,他也不甘示弱,依葫芦画瓢,将酒坛开了个洞,张着大嘴吃光了一坛美酒。

    两坛酒连续入肚,太史慈已觉天旋地转,真是再也撑不住了,随着酒坛掉落,偌大的身躯也轰然倒地。

    那一边的张飞,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却只停留片刻,也双眼紧闭,沉沉的睡去了。

    初次相逢,本想结交一番,没想到两位猛将来了场别开生面的较量,使得双方草草收场。

    不过该做的已经做了,以刘备的胸怀,是不可能投至帐下的,结交三人是李毅唯一可做的。

    望着人事不省,躺在马车之上的太史慈,昏昏沉沉的李毅,不禁摇了摇头,但他又浮现出赞赏的目光,看着这位忠义的兄弟,他的心又飞到了家乡。

    广阳大捷的喜讯传至建平,军民奔走相告,贾诩、蔡邕等众人却是不一般的忙碌起来,他深感压力重大,十万名俘虏,大部分归降者,都将带上父母妻儿,还有的劝说亲友一齐投奔李毅。

    能劝说几十万人动心,孙钊等人的功绩不可磨灭。但与此同时,李毅军纪严明,爱民如子,战时尽可能少伤人命,战后尽最大努力,帮助百姓恢复家园,更有部分将士投入备耕之中,把建平的先进耕作技术,传往千家万户。

    这一系列利民政策,与官府以及黄巾军都有天壤之别,前者鱼肉百姓,后者洗劫财物,哪一个管百姓的死活?

    爱民如子是李毅的立足之本,也是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在将士心中扎下了根。将心比心,这些人都是从中原逃亡,一路乞讨,颠沛流离,多少人死于中途,最后才剩下这些幸运者。

    李毅此次出兵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当然壮大自己的实力也是目的之一,为解救更多乃至全部汉人打下坚实基础。

    在出兵之前,李毅就做好了部署,诸部门各司其职,建平、伊通两县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建平可耕地基本开垦完毕,若是留下来,只能从事工业和商业,因而绝大部分人员将千里迢迢,奔赴旷阔的松辽平原,那里有万里沃土等待开发,能容纳千万以上的人口,如何改造成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将需要这些穷苦人发出光和热。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松辽平原上人口剧增,已经从最初的十余万,猛增到黄巾之乱前的二百余万。这还有感谢大汉的暴政,已经鲜卑人的推波助澜,没有两方的残暴,就不可能将人口逼出汉境,逃亡至极寒的塞外之地。

    不过经几年的致力发展,建平已经不是原来的穷乡僻壤,而变成了塞外明珠。

    工商业蓬勃发展,尤其在张英、于冰的引领下,又进一步推向**。道路建设初见成效,旷阔的沙土路连接辽西与伊通。住房处于改造之中,少半推倒了茅草屋,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解决了温饱,便开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地少人多的建平,充分利用丘陵资源,种植果树,发展养殖业,培育食用菌

    总之,吃穿住行都大有改善,除洛阳等几个繁华都市,其余郡县已被建平远远的甩开了。

    林林总总,所见所闻都对李毅有利,因而愿意投奔者络绎不绝,许多与起义军毫无瓜葛的百姓,也都加入了北上的队伍,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有赵云领军回护,还有王谦等官员的相应照顾,沿途之上的风险大大降低。

    只要穿过渔阳、右北平,便到了自家地盘,宋智等正迎候多时。此时的辽西已经步入正轨,上下各级部门正常运转,保障了流动大军平安无事的赶往建平。(。)

第三百二十二章 全面队员大举移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李毅临行时留下的一句话,这本是告慰官员爱民如子的,没想到却在百姓身上得到了应验。

    民众们自发的出动大车小辆,给流民以最大的帮助,驴、马、牛车机动力有限,长距离运送不现实,宋智、甄豫、贾诩等人想出了最为妥善的办法,以自然村为单位,助人为乐,各管一段,生产运输两不误。

    这一方法大有成效,不但送去了温暖,还不增加当地百姓的负担,使助人变成可持续行为。

    时间荏苒,日月如梭,春耕大忙时节临近了,不论是辽西、建平、伊通,还是广阳、渔阳、右北平,乃至于走在路上的流浪者,都要考虑开犁播种。

    原住民还好,但正在迁移的百姓该怎么办?从辽西、建平到松辽平原,怎么也要走上一月,他们一无所有,即便是安全到达目的地,也要有种子、牲畜、农具等生产必须品吧!

    李毅等考虑事情面面俱到,这一切也在他的预料之中,随着移动人流的前进,便接到沿途主办此事的官员,将从李丰那里接到的种子,发放至需要者的手中。

    而牲畜、农具、以至于房屋等等,在接收地准备停当,只等着入住之人使用。当然这大量的财物,并不是完全免费,如牲畜就是有偿使用。

    在几年的迁徙、接收中,松辽平原的民众已经形成了习惯,先驱者高度自觉的帮助后来人,这也是良好习俗的一种延续吧。

    这种互帮互助优良习俗的建立,离不开李毅这个构想者。自从把开发研制水泥的任务交给赵峻,没想到这个憨厚的汉子,没日没夜的操练,不但交上完美的答卷,还带领着一众兄弟,开凿了十数个大小不一的山洞。

    用水泥砌筑后的窑洞冬暖夏凉,是储存粮食的最佳仓库,其有效容量大,数十万斛的粮米,也放不满这么多的粮仓。

    有备而无患,平时的积累,此时终于用到了刀刃上,确保流民能够衣食无忧。

    在这场大移民中,汉人是主力军,但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兄弟的帮助,不论是辽西的丘力居,还是建平的素利、弥加、阙机、烈帆,都做了大量工作,筹集牲畜支援颠沛流离的百姓。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大公无私,这些牲畜大多是有价的,或定时归还,或待期付款,总之,解决了难民的燃眉之急才是真的。

    从广阳至伊通,一路绵延数千里,无人不称颂李毅的大仁大义,为能投奔这位仁义君子,流民们感动得痛哭流涕者大有人在。

    而此时的李毅已经越过涿郡,踏上了冀州大地。此行的首站是中山国,这里有老朋友甄家,已经恭候许久了。在平叛幽州之时,就传来中山国的军报,义军横行肆虐,搅得鸡飞狗跳墙,四乡不得安宁。

    “全体急行军,三天内赶奔毋极。”想到甄家的安危,李毅将辎重器械都丢给了太史慈,他率领万名轻骑,轻装简从,兵锋直指毋极县。

    李毅这个绝对太英明了,中山贼患较轻,那只是表象,与毋极一河之隔的巨鹿才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

    巨鹿郡是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的家乡,近水楼台先得月,太平教广为传播。教众发展像瘟疫传播一般十分迅猛,壮大到十数万众。根基之地重点打造,起事之初,烽火就燃遍各个角落。

    燃起了熊熊战火,三兄弟顺利拿下巨鹿,便兵分三路,想着四方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