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小农民 >

第43章

大唐小农民-第43章

小说: 大唐小农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咋?还有条件啊?”李继策一愣,笑声戛然而止。

    “恩,皇上要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筹备出救灾和出征的部分粮草。”徐凡点头说道。

    “需要筹备多少?”李继策问道。

    “大概在两百万石左右!”徐凡说道。

    “那么多!”李继策惊呼道。

    两百万石,这几乎是一个州正常情况下一年的粮食产量,但是这两年天灾不断,各地粮食都比较短缺的,各地洪灾爆发以来,长安城的粮价现在都到了斗米值一匹绢的价格。贞观初年绢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说在三百六十文左右,也就是说一斗米的价格已经到了三百六十文了,据此推算,一石米就是三两多银子,两百万石,那可是七百多万两银子啊!即便是粟的价格推算,现在十五石粟能换九石米,那也得是四百多万两银子!

    “那皇上给了多少银子?”震惊之后,李继策赶忙问道。

    “两百万两!”徐凡伸出两个指头,苦笑的说道。

    “那还差一半多啊!不过咱们手里现在还有将近三十万石米粟和小麦,还差一百七十万石啊,不过相比来说,也不是不可能完成。”李继策思索了一会儿后说道。

    “李兄,那三十万石粮食不能动!那是我用来抑制粮价上涨的,估计你也看见了,自从洪灾爆发以来,粮价几乎一天一个价,百姓们也都纷纷哄抢粮食,前段时间让你在长安东西两市和洛阳开粮店就是为了这个事!”徐凡正色的告诫道。

    “也是,这段时间长安的百姓们都在抢购粮食,粮店倒是趁机涨价大赚了一笔,但是那三十万石粮食都用来平抑粮价了,你这边怎么办啊?”李继策问道。

    “李兄,回来的路上我已经想出了一些办法,你附耳过来我给你说”徐凡说道。

    然后,两个人在正堂交头接耳的小声说了半天。

    ——————————————————分割线—————————————

    几天之后,李大帝下旨全国严令禁止不法商贩恶意抬高粮价,趁机大发国难财,否则一经发现,将以扰乱市场秩序罪给予没收粮食及经营所得,查封店铺;情节严重者,还要收押入狱甚至秋后问斩。而且严令各地州县官员要加强巡视,并且逮捕了长安和洛阳等地几十家家恶意哄抬粮价、囤积居奇的不法商贩,以示惩戒!

    同时,李大帝也按照徐凡的请求,命令各地州县的官员们邀请本地的粮商和豪富巨贾赴宴参加救灾募捐。募捐后的粮食除了保证本地受灾百姓的粮食供应外,余下的部分要运到长安作为大军出征的粮草。而且让兵部下令各地驻军在灾后要帮助本地百姓翻盖房屋,修建引水渠排涝,以防流离失所的百姓们逃荒,形成难民潮被小人利用,造成内患。

    与此相应的,长安东西两市和洛阳等地的兴隆斋粮店纷纷贴出告示,各地兴隆斋粮店在洪灾期间将严格执行皇上的圣旨,平价售粮,绝不涨价,并且调运了上百万石粮食,不间断的放量供应。

    一时之间,长安及洛阳各地的粮店和商贩损失惨重,风声鹤唳,不再敢明目张胆的抬高粮价,市场上粮价平稳,百姓们也都慢慢的安下心来,不再哄抢粮食,粮店门口积聚的百姓们也都纷纷散去。

    这一天,长安和洛阳各地的豪商巨贾纷纷收到了英国公、右武威大将军李世绩和襄阳县伯、正五品上的户部侍郎徐凡的请柬,邀请他们晚上到洛阳的洛阳居酒楼和长安的富贵荣华及五湖四海酒楼赴宴。

    收到请柬的众人在赶到荣幸的同时,也都纳闷,这英国公和襄阳伯都是平时想见都见不着的人物,今天怎么会邀请自己赴宴啊,于是都纷纷询问,有些了解内情的也都猜出与救灾募捐有关。

第61章 天灾人祸(七)() 
此时,按照徐凡的要求,富贵荣华和五湖四海酒楼歇业一天,李茂盛和李庆顺也都在酒楼门口负责迎宾。

    从下午开始,富贵荣华和五湖四海酒楼门口就车马不断,虽然很多人明知徐凡邀请他们来是为了救灾募捐,但是还是忍不住凑过来看看。一是徐凡毕竟是襄阳伯、正五品上的户部侍郎,还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儿,众人不能不给他面子。二来,徐凡挣钱的能力很强,而且有很多好点子,光看富贵荣华和五湖四海酒楼就知道了,简直就是日进斗金啊。众人也都想跟他请教一下,要是徐凡一高兴给他们出一个千金不换的好点子,那可就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场面啊。

    按照徐凡的要求,富贵荣华和五湖四海酒楼里都是准备的西式自助餐样式,一楼大厅北面靠近楼梯的两边摆满了各色美食和糕点以及酒水等,大厅也都撤去了屏风等摆设,通道两侧摆满了桌椅,桌上除了花篮也都整齐的摆放着茶水和高脚杯,类似后世婚礼礼堂的布局,让应邀到来的富商们禁不住一愣。众人在好奇参观的同时,也都彼此打着招呼,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感叹没想到酒楼还可以这么布置啊!

    一时间,酒楼里人声鼎沸,高朋满座。

    晚上戌时左右,徐凡和李世绩出现在酒楼大堂门口,众人纷纷站起身来打着招呼,徐凡落后李世绩一步,也跟着李世绩纷纷抱拳回应众人。来到酒楼大厅楼梯上的平台后,李世绩朝身后的徐凡笑着点头后,徐凡上前一步,双手下压了一下,等到众人都安静后,徐凡笑着拱手说道:

    “感谢诸位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敝酒楼赴宴,鄙人和李国公对诸位的到来深感荣幸!

    我们邀请各位来的目的相信诸位也都知道了,自贞观初年以来,我大唐便天灾不断,百姓深受其害。先是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灾四起,良田荒芜,粮食几乎颗粒无收,百姓们也都纷纷逃荒,流离失所,甚至卖儿鬻女以求生存。我大唐皇帝体恤民生,感念百姓不易,也为之日夜操劳,甚至亲口吃下蝗虫,祈求上天,并且下旨由朝廷出钱帮百姓们赎回儿女,使其团聚,而且也免除了百姓们三年的赋役。

    今年不料又遇上百年难得一见的洪水,我朝各地均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以致百姓们再次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但是有些奸商竟然不顾黎民死活,趁机哄抬粮价、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让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对此麻木不仁的行为,皇上更是下旨怒斥,并且给予了惩戒,相信各位也都看在眼里。

    值此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之时,谁也不知道下一场灾难是不是会降到我们头上,因此我们大家更应该团结起来自救、互救!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刻,那些正在受难的百姓正在遭受着洪灾的煎熬,衣食无落,各地官府也都在纷纷抢险救灾,救助百姓。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咱们此刻也在遭受天灾,无衣无食,甚至连乞讨都没有地方,怀里的孩子面黄肌瘦、嗷嗷待哺,边上的妻女哭着祈求咱们卖掉她们为咱们和孩子换得一口救命粮,那时我们怎么办?那时的我们是不是也渴望有人能够救济咱们呢?

    而且今年以来,北方的突厥不断骚扰我大唐边境,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皇上已经准备出兵,但是怎奈朝内天灾不断,粮草短缺,有兵无粮,皇上也是难以下定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国便无家,无家便难存!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此时此刻,衣食无忧甚至还在大鱼大肉的咱们是不是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呢?也许咱们的一顿饭钱,就能似的受灾的百姓有一份口粮,也许咱们捐出的粮食就能使得我大唐雄兵马踏突厥,为我大唐竖起一面北方的屏障。

    在此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慷慨解囊,伸出你们的手,给予那些受灾的百姓一份关爱!给我大唐凑出出兵的粮草!”

    徐凡抹着眼泪说的慷慨激昂,一番话也是说的惹人垂泪,在座的众人也都心有戚戚。是啊,谁也不知道下一场灾难是不是就降到自己头上,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没有落魄的时候,也许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更何况还有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唐建国以后,朝内已经安稳了十几年,谁也不希望再起战争。众人纷纷鼓掌,有些眼里还涌出了一些泪花。

    “在此,我们富贵荣华酒楼和英国公府和襄阳伯府给大家带个头,捐助粮食十万石,银钱十万两!”看着底下的众人已经被自己的话打动,徐凡高声喊道。

    “哇!”

    “那么多!”

    “人家可真够场面的,咱们也不能掉链子啊!”

    徐凡一声喊出,在座的众人纷纷惊呼,然后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而且,各位,我们已经请旨,为慷慨解囊捐助的各位依照捐助的多少给予树碑立传,功德碑就立在长安明德门的大门前,供来往的百姓瞻仰!与此同时,捐助粮食过千石,银钱上千两的,皇上还将下旨免去各位三年的商税,捐助粮食过万石,银钱万两以上的,皇上还将在皇宫接见并且宴请诸位!李国公今天到场,就是为了公证,证明我的承诺没有欺骗大家。”

    看到在座的富商们已经蠢蠢欲动,徐凡又抛出一个炸弹。有了这些虚名,不怕他们不上钩。

    “真的假的啊?”

    “还能得到皇上接见!就算是捐上几十万单粮食,几十万两银子也值啊!”

    “就是啊,能够见到皇上,想都不敢想啊!”

    “诸位,诸位!”看到下面有些失控,李世绩赶紧上前高声说道:

    “襄阳伯说的不错,当今皇上登基后兢兢业业、日夜操劳,处理国事,更是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可谓是‘千古一帝’。可是,自贞观元年以来,我朝天灾不断,朝外更是有**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为处理朝野内外的天灾人祸,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