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迷茫大明 >

第74章

迷茫大明-第74章

小说: 迷茫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刺激铜价暴长,徒增朝廷铸钱成本。

    因此,微臣窃以为,既要全力革新钱法,首当厉行铜禁,严禁私铸铜器,收回矿山,严禁私采,其次颁发则例,严厉打击惩处盗铸私铸之风,待略有成效,再推出银币铸造,积累钱财,以为回收重铸铜钱之本。”

    嘉靖微微点了点头,道:“朕随后便下旨,厉行铜禁,收回矿山,至于则例,秉用于刑部商议一番,再行回奏。”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玉不琢不成器,胡万里也算是难得的经纶济世之才,多历练一番亦是好事。

    传旨,福建漳州龙溪知县胡万里忠心国事,关心民瘼,勤于王事,着擢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赏工部郎中衔,令其在漳州龙溪试行推广北方官话。”

    翰林院侍读学士为从五品,工部郎中是正五品,五品的官员在京师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不过,翰林院侍读学士虽然官只从五品,却是清贵之选,入的翰林,入阁为相的机会可就大多了,嘉靖如此提拔,显然是为日后重用胡万里做准备,至于工部郎中,那显然是要胡万里参与钱法革新。

    “微臣遵旨。”张璁忙躬身道,抬起身,他才接着道:“皇上,胡万里尚有一议。”

    还有一议?嘉靖瞥了他一眼,笑道:“可是科考之事?”

    张璁躬身道:“回皇上,胡万里奏请建立农学院,为大明培养农学人才,并在州县加设劝农官以指导地方农业,这是其奏疏。”说着,他便双手呈上奏折。

    农学院?加设劝农官?嘉靖听的不由大为好奇,这与科考竟然毫无关系?他记的很清楚,胡万里上次上疏是建言科考增设农学科目,为防官员只读书不务农,上任之后因无实际经验而胡乱插手地方农事,反而害民,自个着他明白回话,他竟然上了这么道奏疏?

    接过奏疏略略一看,当看到气候日趋转寒,继而引起干旱严重,影响农耕,为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急迫寻找新的扛旱扛寒农作物,增加江南等气候温暖之地粮食产量等语,他的神情立刻就凝重了起来。

    细细看完,嘉靖一双淡眉不由微微皱了起来,干旱是气候转寒引起的?这个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闻,再则,能够作为主食的农作物都是数千年优胜劣汰流传下来的,去哪里寻找新的能够扛旱扛寒又能够作为主食的农作物?还有,江南历来皆是精工细作,粮食产量还能提高?

    沉吟半晌,他才看向张璁,道:“秉用对此如何看?”

    这事,张璁是希望能够促成的,但他对胡万里所言同样是抱着不相信的态度,当下他便谨慎的道:“回皇上,农为国之本,农学院收录士子从事农事研究,对于累试不第之士子而言,不失为一条出仕之途,利于缓解科举压力,亦有利于促进农学之发展,实是两利。

    不过,在州县增设劝农官,有加重朝廷负担之嫌,能否改成在府增设劝农官?全国两京十三省,分统之府不过百有四十,倒不致有多大的负担。”

    嘉靖瞥了他一眼,缓缓的道:“你这是舍本逐末,朕问的是农事,大明如今灾害不断,哪一年天下太平过?旱灾水灾虫灾风灾连年不断,各地暴动亦是此起彼伏,朕继位这几年,哪一年安宁过?

    真若是能够增加江南的粮食产量,北方能够有新的扛旱抗寒的农作物,各地百姓就不会频频做乱,朝廷亦不至于年年赈济,弄的国库空虚,农为国之本,可不能只停留在嘴上。”

    听的他语气突转严厉,张璁背后登时就惊出一身冷汗,他忙躬身道:“回皇上,微臣实是觉的增加江南的粮食产量,寻找新的扛旱抗寒农作物有些过于虚幻,不切实际。”

    虚幻!听的这个词,嘉靖的眉头不由微微一皱,他笃信道教,连长生不老如此虚幻的事情都相信,这点子事情算什么,当下便道:“事在人为,天降祥瑞亦时而有之,况乎农作物?倘若天佑大明,必降祥瑞!”

    听的嘉靖突然扯到祥瑞上面去了,张璁顿觉无语,嘉靖却浑然不觉,兀自说道:“胡万里这个醒提的好,朕要设坛斋醮,祈求上苍降下之扛旱抗寒农作物。”

    一见这情形,张璁心里一个激灵,忙躬身道:“皇上,不若着胡万里在漳州建一个农学院,召集士子研究农事,在漳州找寻扛旱抗寒之农作物。”

    听的这话,嘉靖不由哂笑道:“秉用亦是个敢想的,漳州乃炎热之地,何来旱抗寒之农作物?罢了,此事着北方各省官员寻找,着胡万里在漳州研究江南稻谷增产一事。”

    “微臣尊旨。”张璁忙躬身道,却是不敢再多言。

    出了宫,张璁便有意着人将胡万里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赏工部郎中衔的旨意转告给了周志伟、魏一恭、赵文华等几个留在京师与胡万里关系较好的几个同年。

    周志伟、魏一恭、赵文华几人都是心思灵动之辈,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大肆邀请在京师的一众同年庆祝。

    一众同科进士中,便是一甲如状元、榜眼、探花者亦只授予翰林修撰(六品)、编修(七品),二甲三甲就更不用提了,便是进了翰林,亦只是庶吉士,留在各部的主事以及言官皆是六品、七品。

    而胡万里一个外放福建的知县,不过半年时间便骤然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赏工部郎中衔,比他们足足高了一品,而且还兼着地方知县,既有实惠,又有清贵之名,而且官衔还比一众同年高出不少,自然是羡煞了一众同年。

    人人心里都清楚,这个胡万里日后的前程不可限量,有一个官运亨通的同年,自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更何况京官清苦,接到邀请,一众同年纷纷赴宴。

    胡万里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赏工部郎中衔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师传扬开来,京师谁不知道胡万里是张璁的得意门生?胡万里被如此破格擢拔,说明了什么?说明嘉靖帝对张璁仍是恩宠有加,圣眷不衰!

    礼仪新宠夏言的风头立时便被胡万里掩盖!

    。。。

第114章 笼络() 
龙溪月港。

    自小琉球回到月港,胡万里便得知福建的按察司副使张季才到了漳州,而且一直住在漳州未走,不消说,这自是冲着他来的,如今朝廷对钱法革新是何态度尚未可知,他可不想在这种情况下去见这什捞子的按察司副使,当下他便在月港住了下来,一边等候京师的消息,一边为一众小厮授课,指点他们训练。

    如今他名下的小厮已经达到十个小队,足足九十人,吴亦有已经在购置新船,不过一月左右,这批小厮便将转移到小琉球的东兴港,他不仅要忙着为他们编写新的训练计划,制定严格的管理纪律,还要尽量熟悉这些个小厮。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小厮将是他日后最为亲信的班底,掌控船队,掌控东兴港都得靠这些人,他自然要多加了解,多花些精力,小琉球往来不便,而且花费的时间也长,他不可能月月前去探望,能够两月去一次就已经是极限,因此,他必须珍惜每一次与他们相处的机会。

    对于海贸,胡万里完全是做甩手掌柜,一概交由吴亦有和月港去打理,根本就不闻不问,他相信,不论是月港还是吴亦有,谁都不敢让他的两艘船首次海贸就亏本,两方都会尽力让他获得最大的利润,既是如此,他这个外行,何必去瞎操心。

    如此一来,吴亦有自是忙的不亦乐乎,直到四月二十五日,他才将所有的事情安排妥当,恰在这一日,吴家的新船也提前到了月港,眼见天已黄昏,他忙兴冲冲的赶到月港西南角胡万里的这处私宅。

    吴亦有如今身份已是不同,根本无须禀报,直接就进了院子径往后院而来,到的后院,他才发现一众小厮正在吃晚饭,排列齐整的十张大桌,近百小厮都在安静的吃饭,不闻一丝喧哗,

    瞥了桌子上的饭菜一眼,白米饭,红烧肉、豇豆、茄子、蕹菜,还有一大盆鱼汤,他不由暗叹了一声,这哪里是养小厮,中等之家寻常也没这么好的饭菜,待见到胡万里也坐在最前面一桌独自一人在用餐,他不由大为惊讶。

    即便是厚待小厮也犯不上如此降尊纡贵,与小厮共同进餐!胡万里这是唱的哪一出?之前也没见他有如此出格的举动,但见一众小厮并无诚惶诚恐之色,而是神情自若,吴亦有不由暗自嘀咕,看来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

    见吴亦有来了,胡万里忙招呼道:“梦然来了,应该还未吃过晚饭吧,不嫌弃便将就填填肚子。”

    能与胡万里同桌,吴亦有还能有什么嫌弃的,他也没吃饭,当下便拱手笑道:“看你们吃的香,肚子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就是想客气,这五脏庙也不同意。”

    听的这话,与胡万里邻桌的小队队长刘思武忙伶俐的起身去拿了副碗筷,端了张凳子过来,吴亦有扫了眼桌上的饭菜,与其他的桌子一样,四菜一汤,他拿起筷子便笑道:“小弟走遍大江南北,如此厚待小厮的,也唯有长青兄,这饭食,寻常人家,逢年过节亦不过如此。”

    胡万里看了他一眼,道:“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以前吃不饱吃不好,如今得好好补一下,否则这身子都长不开,过的几年,便是吃的再好,这个头也长不高了。”

    吴亦有点了点头,扫了一眼埋头吃饭的众小厮,估摸着这里的规矩是食不言寝不语,当下也不再吭声,低头吃饭。

    与众小厮一同进餐,是胡万里想出来的笼络众小厮的一个办法,虽说不上是同甘共苦,但此举却能获的一众小厮的认同感,也能督促众小厮形成习惯。他本想是轮流与各个小队同桌进餐,但考虑到这年头等级森严,上下尊卑不能有丝毫逾越,真若同桌用餐,一众小厮定然吃不好,这才有了这么一个折中的法子。

    胡万里边吃边瞥了一眼身旁点燃的一柱香,眼见香燃到尽头,他便放下了碗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