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了这里,萧木就愈发地觉得,即便是出于对自己寄托的这具身体原本主人,也就是崇祯皇帝的老婆孩子的安全着想,自己也绝对不能输掉这场战争。
当然尽管大明一方出于守势,有坚城利炮作为后盾,作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皇太极的后金军队从人数上和攻城器械上全都不占优势,京城失守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毕竟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而且这也是萧木第一次亲身经历,而且还是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亲身经历这样大规模的,决定一国命运的战争,这让他没有办法不感到紧张,心脏砰砰直跳——尤其是他对于自己对古代的战争一窍不通,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下出昏招的情况十分了解。
所以萧木对于作战的具体部署这样的专业性问题几乎从来不进行干涉,一切都以下面臣子的选择为准——在萧木看来,在涉及到战争方面的问题上,像是王在晋这样的朝中大臣,还有袁崇焕这样的一线将领才是专家,他们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很显然比自己这个门外汉中的门外汉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萧木已经好多次地听林檎说起了他根本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气运”之类的话了,既然没有这样的“气运”,那么由他自己这样一个对于军事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所提出来的作战部署,或者是对于原有的作战部署提出来的修改意见无疑在极大的概率上是不可能奏效,或者说是要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的,萧木对这一点的认识也很清楚。
除此之外,从小到大萧木已经读过了好多由于皇帝给下面的将领过多的指挥而导致葬送了战争胜利,甚至直接葬送了江山社稷的故事和例子,萧木自己当然不想去做那个拖将领后退的“猪队友”,也不想在将来在历史上被记录成为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总而言之,萧木对于整个作战的指挥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干涉,一切都以专业人员的判断为准,至少在大明的京城,在这场战争当中,萧木可以确认的是,“外行指导内行”的事情绝对没有发生过。
不过战争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即便萧木从来都没有胡乱出过主意,也从来没有胡乱地进行瞎指挥,一切都交给了大明当下最好的大臣、将领去决定和应对——但做到这一点并不能就一定能够获得战争最后的胜利,或者说做到这一点只是战争胜利的一个前提条件,而非决定因素。相反,做不到这一点,那无疑是战胜失败的决定因素,而非前提条件。
眼下的形势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从皇太极开始对京城展开进攻之后的两天当中,大明的军队并没有能够在这场战事当中取得任何的优势,反而在精锐的后金军队的攻击之下损失惨重。
第四六五章 认定()
萧木的大明军队与皇太极的后金军队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天,由于京营士兵久疏战阵,平日里也缺乏操练,很显然不是如狼似虎后金军队的对手,或者说,能够保证做到不成为袁崇焕、侯世禄以及满桂他们三路边军人马的累赘,不当“猪队友”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表现了,除此之外,对京营的军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期待可以抱有的了——毕竟在双方开战的第一天,由京营来操控的红夷大炮都差一点就轰向了自家的军队。
所以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士卒的素质还是战斗经验上来看,实际上大明这一方真正的主力军队就是袁崇焕、侯世禄还有满桂率领的辽东、宣府、大同的边军兵马,而这两天的战斗当中他们三路人马也确实是与皇太极的后金军队打得有来有回,没有脆弱到一触即溃的程度。
但毕竟后金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强悍,尽管“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的成分,但这也正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们的悍勇——即便袁崇焕他们的军队在大明一方已经是最为精锐的了,但在跟后金军队作战的时候,还是占不到任何的便宜,或者说往往是吃亏的一方。
尤其是双方此前已经有过一些战斗,在之前试图拦截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将他们驱逐出京城以外的尝试当中,无论是袁崇焕的辽东军、侯世禄的宣府兵还是满桂的大同兵马,全都没有能够在皇太极的后金军队身上占到任何的便宜——或者说,如果他们此前拦截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如果成功了的话,现在也就不用在京城这里跟皇太极进行最后的决战了。
如果非要说一句残忍的事实的话,那就是袁崇焕、侯世禄和满桂率领的军队在几天之前全都吃过皇太极的败仗。
所以对于大明这三路最为精锐的边军来说,在面对刚刚战胜过自己的皇太极的后金军队的时候,首先在气势上就已经先矮了一截,就算双方士卒实际上的素质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一方都有着很大的劣势,更何况后金军队的兵将战斗力还明显要高出大明军队一块。
所以在两天的战斗下来之后,虽然大明的城墙还立得很稳,皇太极的后金军队也没有能够撼动这个时空当中最为坚固的城池,但大明一方的损失同样不小。
除了中看不中用的京营军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之外——毕竟相当于跟着打酱油的存在,绝大多数时间都站在城头上看热闹,保证不帮倒忙就已经谢天谢地的军队,本来也没有机会受到什么实质的损失。袁崇焕他们的三路主力军队则是损失十分惨重,两天的战斗下来已经有很多士卒阵亡或者重伤,兵器、粮草全都继续补充,即便是萧木都可以判断得出来,战争按照现在的节奏再打上几天,京城现在所能够倚仗的这三支边军军队基本上就要丧失战斗力了。
那样就意味着自己必须要下诏令全天下的兵马进京勤王,而大量的人马来到京城,就会带来大量军饷粮草的需求,让本来就已经十分空虚的国库更加无以为继——而且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即便萧木下令勤王,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勤王的军队的兵员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是没有办法跟袁崇焕他们的精锐边军相提并论的,那样也就意味着,萧木这个皇上还有朝廷需要花费大量的军饷粮草银子,来供给战斗力远远不如后金军队的,人数众多但又素质低下勤王军。
事实上正是因为勤王军认输众多但又素质低下的这一点,才会给国库带来极其严重的负担,所以萧木从最开始就决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定不能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因为那无疑是透支大明将来的行为,即便是击退了皇太极,大明在未来的几年里可能都不会缓过气来。
于是,既然眼下的形势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萧木便只好按照自己原本的打算,去执行那第二步的“冒险”计划,也就是亲自参与到战斗之中,用自己亲临前线的方式为前线战斗的士卒兵将提升士气,然后指望着士气得到振奋的大明军队能够击败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当然具体做法自然不是萧木起码直接冲到敌人堆中像电视里面的猛将一样四处拼杀,毕竟萧木对自己的武力值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示意对于他来说,能够做的也就是像之前跟林檎说的那样,穿上厚厚的盔甲,然后在亲兵严密的保护之下站上京城的城头,看着前方的将士作战,仅此而已。
但即便是这样“相对安全”的“冒险”行动,在其本质上来讲仍然是“冒险”行动,既然是冒险,那么萧木的这个打算无疑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当萧木把自己要亲临前线督战的时候,朝中所有的大臣就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般,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不同意见,所有人全都拧成了一股绳一样,齐齐下跪,先是表示他们没有能够为皇上分忧罪该万死,然后又是表示皇上万金之躯,天下万民江山社稷系于一身,万不可行此冒险之事。
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大臣之间仿佛全都是团结紧密、精诚合作的典范,就好像之前各种派别、党派之间的斗争一瞬间全都消失不见,无影无踪,每一个大臣都变成了无党无派,一心为了皇上,一心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的大公无私的人一样——在当今的大明,能够让所有的大臣达到如此团结的事情已经不多了,上一次他们这样团结的时候,恐怕还是之前在内书堂开课的时候,萧木坚持不让参与学习的小太监们跪拜孔夫子像的那次。
那一次的事件最终以来宗道的辞官还有萧木的妥协而告终,不过这一次萧木却并不打算就这样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而妥协,因为亲临前线督战已经是他认定了的事——即便是林檎,此前都没有能够让他放弃这个念头。
第四六六章 选择()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萧木并不想去做什么“开明君主”、也不想“从善如流”,亲临前线、站上城头亲自督战已经是他早就决定好了的事情,即便此刻他的面前跪满了年逾花甲的大臣,但萧木的决心没有收到丝毫的动摇。
因为萧木十分清楚,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没有办法在战术战略的角度在这场战争之中起到任何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没有办法提供任何帮助,想不出任何破敌之策——毕竟他之前唯一想出来的“天才计划”已经基本宣告破产,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并没有在他埋放过火药的地方扎营,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后金的军队今后会在埋放过火药的地方扎营。
所以萧木在这场战事之中虽然是大明一方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但却并没有任何能够真正给战争带来积极影响的能力和方法,只能被动地待在宫里,等着前方战事的最终结果,然后安心接受,事实上之前的两天萧木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最后他等来的结果却都是令人失望的,而他已经受够了这种无法亲自决定自己命运的形式了。
而想要亲自参与到这场能够决定自己还有林檎还有整个大明命运的战事之中,同时又避免成为那种“昏招频出”的猪队友,萧木自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