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第1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大海很大。陛下没有出过海,只怕很难想象大海的广阔,想要寻一处栖身之地并不难。”宁则远道:”而大海之大,也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臣愿带着水师出去,寻找一切战机,袭击明人的海贸船只,打击他们的临海郡治,总之,尽我的一切能力,让明人感到如哽在喉。臣没用,不能替陛下守住海疆,唯有以此来报答陛下,就算大齐舰队战至一兵一卒,也不会向明人投降。”
宁则枫如此决绝的话一出口,屋内所有人,包括曹云在内都是无比动容。
曹云从大案之后绕了出来,亲手扶起了宁则枫。
“宁卿的忠心朕知晓了。”
“请陛下恩准。”宁则枫大声道。。。
“宁统领,现在水师有主力战舰二十艘,其它各色船只数百艘,水兵,水师陆战队加起来近三万人,这样一支部队拉出去,每天所需要的粮秣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啊。”田汾道:”而且现在明齐还没有开战,这样明目张胆地与明人开战,怕是不妥啊。”
宁则枫轻笑道:”首辅,宁氏以前是海上大豪,除了做正当的生意之外,其实收入最大的一块,倒是当海盗,臣下这一次出去,自然也是海盗在袭击明人,与大齐何干?至于您所说的粮秣,我只请求陛下给我三个月食用的粮秣即可,以后,您就当没有了这支水师,让我们在海上自生自灭吧!”
曹云有些举棋不定,在屋里来来回回地转了几个圈子。
“陛下,臣觉得可以一试。”田汾站了起来。
“陛下,臣亦觉得可以一试。”其它重臣,纷纷附和。
曹云猛地停下了脚步。
以明军如此在水上的实力,大齐投入巨资打造的战舰其实已经可有可无,不开战则已,一旦开战,必然很快地就被对手歼灭,他们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了,但还真不如让宁则枫去试一试。几十艘主力战舰,数百艘各色战船对大齐来说,已成鸡肋,几万士兵算什么,相对于大齐厚实的人丁基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大明的海疆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他们的经济重镇,只要宁则枫得手一次,就算是赚到了。比他们现在被逼在大齐海疆无法出去要强得多。
而且他们一旦出海,明人想要再摸清楚他们的行踪,就很困难了。
“好,朕答应你了。”曹云郎声道:”朕给你半年的粮秣,也不再过问你以后的行踪,你愿为大齐努力作战也罢,还是就此远循销声匿迹也好,都随你意。”
宁则枫大喜。深深弯下腰去。”谢陛下信重,臣与大明,不死不休。臣此去,再无返回之日,臣之妻儿家人皆留在长安,请陛下多多看顾。”
宁则枫说出此话,便是屋中先前有些担心宁则远会就此远遁的大臣们也都放下心来,看向宁则远的眼神,佩服的神情愈加浓重了些。
“首辅。”曹云转头看向田汾:”加封宁则远为莱阳候,食邑千户,莱阳候之位,宁氏代代相传,与国同休。”
“臣遵旨。”田汾躬身领旨。
“谢陛下隆恩。”宁则枫跪在地上,向曹云三拜九叩,立身而起,再抱拳团团一揖,”诸位,就此别过,相见无日,愿大齐江山永在,祝各位公候万代。”
屋内所有人都齐齐起身,抱拳向宁则远还礼:”恭送莱阳候。”
宁则枫放声长笑,转身大步出门而去,竟是再也没有回头。
一时之间,屋内充满了悲壮之气氛。
曹云立于书房门口,直到宁则远的背影消失不见,这才转过身来,看着室内诸人,道:”我大齐国民,都如宁则枫这般,何愁不能击败明人?明人武器的确厉害,但决定胜负的永远是人,而不是武器。”
“陛下圣明。”
“传令,即日起,海疆州郡,百姓内迁五十里,自今日始,片板不得下海,在五十里边界之上,多筑堡垒,修建寨墙,建设防御体系,命令这些州郡的乡绅,可自行组建乡勇义民,所需武器,朝廷拨给。”曹云厉声道。
不假思索,一条一条的关于应对海疆防御的命令从曹云的嘴里涌出,屋内众人,凝然听命,在军事之上,屋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与曹云相比拟,他拿出的策略,已经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了。失去了水师屏障的齐国千里海疆,自今日始,就将正式地进入全面的战略防御阶段。
十数日之后,莱州,螃蟹湾,千帆云集,遮天蔽日,大齐所有的战舰都已经准备就绪,准备启航了。
宁则枫站在水寨码头之上,看着前来相送的莱州郡守丁声明,感慨万千,抱拳深深一揖到:”这些年来,多谢郡守的鼎力相助。”
丁声明亦是隆重还礼:”此乃丁某份内之事,莱阳候此去,万事保重。莱阳一地的税赋,丁某一定会分文不少地交予宁府。亦愿莱阳候在大海之上大展神威,为我大齐保驾护航。”
“一死而已。”宁则枫大笑着转身,顺着跳板走上了他的战舰。”起锚,出发。”
1842:一筹莫展()
曹云一向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的人,多年的军旅生涯,也让他养成了极其自律的习惯,与前一任皇帝曹天成有些荒淫于酒色不一样的是,他对这些东西几乎毫无兴趣。洛阳之变,他一家老小死得干干净净。他孤身返回长安,登基之后,仍然是孤家寡人一个,不是没有一些并不太解这位皇帝的人向他敬献美女意图博得皇帝好感,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点儿也不好。轻则迎来一顿喝斥,重者甚至当即便罢官丢职。
现在的长安皇宫,与其说是皇宫,更不若说是一个偌大的军营。曹天成那庞大的后宫妃嫔全都被打发去了他的陵寝在那里替他守灵,整个皇宫之中,也只有曹天成正儿八经的元配夫人,皇后娘娘仍然居住在内里。
曹云做得最厉害的一件事情,便是让曹著仍然为太子,许之以龙镶军指挥使之旨,这是直接地将长安的安危放在了这位先帝亲子身上。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其它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在曹云身上,一切都又显得顺理成章。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嫡系后人。
这一举动,极大地弥合了曹云一系与先帝曹天成一系的关系,在有着共同敌人的前提之下,两方人马合作无间,铲除八大家余孽,大力推动曹天成没有完成的一系列国内改革,在短时间内,齐国的确出现了一副崭新的局面,中兴之相,似乎已经显露了端倪。
但他们的敌人的表现,却比他们还要出色。大明,这个从建立到崛起不过十余年的新兴国家,显示出来的活力,让齐国为之瞠目结舌,这十余年来,明国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即便是齐国再有前瞻性的战略家和大批的精英们,都无法理解,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明国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将齐国甩在了后面。
开战的呼声,在齐国有识之士的心中,已经成了最为优先的选择,因为他们明白,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再过上一些年,只怕都不用打,齐国就要不攻自破了。
但两国之争,也不是说打就能马上开战的。这是一场国战,一旦开打,必然是不死不休之结局,没有做好妥善的安排,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进行一场生死之战,无疑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更何况,这两年来,明人突然出现的新式武器,让齐国军方忧心忡忡。
曾几何时,当齐国的冶铁炼钢之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当他们也能顺利地仿制出来明人的弩机,霹雳火,新式投石机之后,齐国人是多么地欢欣鼓舞。他们一向认为,齐国军队的士兵在悍勇之上,是一点也不输于明国军队,明军之所以在对齐人的战役之中屡战屡胜,不过是占了兵器之利,现在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之后,明国就不再是什么致命的威胁,一统天似乎是手到擒来。
但明人的表现让他们感到惊恐了。
他们的好东西似乎寸出不穷。
曹云仿照明国的制度,广集天下优秀的工匠于长安,给予了他们财富,官职,地位,使这些过去低贱的一个族群一跃而成为了齐国一个最受人瞩目的群体,而这些人也的确给齐国带来了希望,像冶铁炼钢技术的突破,就是在这个期间获得的。但相比起明人,他们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有些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明人自太平军始,对于工匠,对于发明创新便持一种大力支持的态度,十几年的努力,于今日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反观齐国,明白得太晚。
而现在,明国更是因为秦风一句科技才是最先进的生产力而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加入到了这个群体之中,这些人比起过去的匠人,视野更开阔,思路更广泛,敢想也敢做,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总结,善于从失败之中去寻找成功的因子。他们的加入,让大明在科技之树更加繁茂,而这,也正是秦风多年以来一直努力推行教育的目标之一。哪怕是大明再困难的时候,也从来曾在这个上面克扣银钱。
“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的结果吗?”数年之前,还是满头黑发的曹云现在早已是斑驳不已了,显然,皇帝这个位子,比起他以前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子难坐多了。
“陛下,臣亲自去了盘龙寨,仔细检查了那里所有的战争痕迹,也收集了不少的遗留品,这种声如震雷的武器,应当是一种用铁铸成了小壶之类的东西,内里不知放了什么,在使用之时突然爆发出极大的能量,将铸铁小壶震碎,使这些铁片伤人。而且,这种武器还能震伤人的内腑。”曹辉道。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曹云喃喃地道。
“那些侥幸生还的士兵,都称在其爆炸之时,闻到了极为强烈的琉璜的味道,这种武器,应当是以琉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曹辉道:“但是我们的工匠进行了近一年的实验了,一直没有任何收获。”
曹云叹了一口气:“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