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第1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部尚书张臣的头垂得比连波还要低,脸色发苦,”陛下,国库里没有钱”
闵若英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张臣:”你说什么,我们大楚的国库里居然没有钱?”
“陛下,当年的征齐之战,我们大楚可以说是倾国而行,自那以后,我们的国库便从来不曾有过盈余”张臣的声音有些发抖,他很清楚闵若英最不希望提起的便是当年的潞州之败,但他现在却又不得不说起这件事
果然,闵若英的脸立时变黑了,恶狠狠地看着他
“陛下,从那以后,齐国猛攻荆湖,程大帅举全国之力营建荆湖防线,每年收上来的赋税,根本就没有进过国库的大门便直接发往了荆湖前线,后来荆湖前线虽然稳定了,但连年的大战,军饷,军械,粮草,每年的耗费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本来仅仅是这样,也还可以勉力支撑,但国内四处而起的叛乱却是让我们雪上加霜,剿灭叛乱需要钱,而叛乱的地方,便等于没有了收入,一来而去,国家的收入是连年减少,这些年,要不是从明国贷款,我们甚至连官员的薪饷都无法发下去”张臣越说胆子倒是越大了起来:”陛下,本来臣已经与昌隆银行谈妥了下一笔贷款,这笔钱能让我们再支应上一个月,也能解决掉卞无双的军费问题,但因为马超事件,昌隆银行已经叫停了这笔款项”
“陛下,明人也已经叫停了对我们的武器出口本来应当在十天前抵达泉州的新一批武器装备,听说已经返回了明国,并没有到港,而卞无双正在等着这一批新武器抵达之后,重新发起对昆凌郡的进攻,只怕现在都要耽搁了”
闵若英颓然坐回到椅子上,看着张臣道:”张臣,内卫那边曾有报告说,秦风的明廷每年都会发行一种国家债卷,向国内民众借款,并且用这种手段,每年都能敛聚大量的钱财,我们能不能仿效?”
“陛下!”张臣苦笑:”明朝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每年都会准时还掉去年的借款并支付利息,百姓买债卷,便等于是在赚钱,但我们恐怕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也能支付利息啊!”闵若英叫道
张臣垂头不语,闵若英却也是瞬间恍然大悟,现在楚国的状况,又那里支付得起利息?只怕连本钱也还不起明国能这样做,是因为长期积累起来的国家信用,而楚国现在,又哪里来的信用?
“实在不行,那就抓一批为富不仁的商人,一批贪官污吏,总也能筹到不少的银钱!”闵若英咬牙切齿地道
“陛下,这一招我们过去曾用过,也筹到了不少的钱,但从哪以后,那些人便将大量的钱财存入到了昌隆银行,他们的生意往来,不再使用现金交易,而是使用一种汇票,去年我们抓了几个,在他们家里搜到的现银,不过区区万两而已我们也曾向昌隆银行提出查这些人的帐,但昌隆银行则以大明的法规制度为借口,拒不执行”
“那就查封他们”闵若英厉声道
“陛下,这又会引起两国的纷争的,昌隆银行虽然是私人拥有,但与明国朝堂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查封昌隆银行,我们失去的,将比得到的多出不知多少”张臣摇头叹息,如果大楚强盛,自然不惧,但现在却是牵一而发动全身,明知昌隆银行助纣为虐,他们却什么办法也没有
闵若英呆呆地看着他的重臣们:”你们的意思是说,朕要忍下这口气吗?还要向他们服软?”
一直没有说话的首辅马向东站到了闵若英的面前:”陛下,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得一时之辱,换来海阔天空今日那明国使者并没有将话说死,臣回头便去驿馆,向他赔礼道歉,马超事件,只是陛下念着与皇贵妃的夫妻之情而已,并非是要与明国起什么龌龊,再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秦风到底想要什么?明人并不想与我们彻底翻脸,他们刚刚打下了秦国,需要时间消化,而齐国仍然是我们双方的大敌,他们也需要明楚联盟只要这个大基础存在,一切便可以摊开来谈我们需要得到更多的贷款来收复昆凌郡,来平息国内的叛乱,而现在,收复昆凌郡已经在眼前了,只要再鼓一把劲儿,便能达到目的,国内的叛乱正在一处一处的被扫平,绝大部分叛乱地已经恢复了平静,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以后我们便有底气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谈判,现在,却只能忍”
“你的意思是说,我还要处罚皇贵妃吗?”闵若英厉声道
“陛下,总需要有人为此事付出代价,对皇贵妃稍作惩罚,如果能消除明人的怒火,重新得到明人的支援,还是值得的现在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候,眼看着一切都在向着好处发展,万万不能中断了这一过程啊!”
闵若英长叹无语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皇太后()
走进皇太后的寝宫的时候,闵若英稍稍停顿了一会儿,让自己颓废的心情稍稍舒解了一下,强行在脸上堆集起了一点笑容,这才踏步而入。
皇太后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现在基本上不大出寝宫,也就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才会在寝宫外的小园子里溜哒两圈透透气。她现在最喜好的就是与孙子们呆在一起,可是闵若英的大儿子已经十五岁,早已进学,不但要跟随着太子太傅这干人学习治国理政,还得跟着武道师傅打熬身体,修练武道,每日也只有在晚间才会来太后寝宫请安,好在皇贵妃所出的小儿子现在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便成了太后打发时间的最快乐的事情。
老太太最遗憾的就是再也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外孙子和外孙女,那两个小家伙都是在上京城出生的,可后来去了大明之后,这一晃就是七八年的时间,老太太是再也见不着了。
在普通人家,这样的事情很罕见,但在互相耿姻的皇室之间,这种情况就再也普通不过了,大明的皇太子秦武是大明皇帝秦风唯一的儿子,自然不可能到楚国来。
唯一让老太太感到安慰的是,自己的女儿算是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归宿,明帝秦风,到现在为止,连一个妃子都没有纳,闵若兮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又有儿子傍身,老太太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她过得好不好。
这一次明国使臣抵达上京城,别看使臣在朝堂之上对闵若英疾言厉色,丝毫不留情面,但到了老太太面前,却乖巧得很,使臣带来了女儿女婿的孝敬,从一些奇珍异宝到风味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老太太觉得很满足,儿子是楚国皇帝,女儿是明国皇后,都是这世上最为尊贵的人,老头子去世久矣,老人觉得儿子女儿过得好,那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至于明国与楚国之间的国事,老太太不想知道,也不愿意知道。她本身就出身皇室之家,对于国家之间的事情并不陌生,她唯一希望的就是在她有生之年,儿子与女儿之间不要出现大打出手的情况。
现在看起来一切都好。大明与大楚结成了抗齐联盟,这几年楚国的状况不太好,一边要收复东部六郡,一边又要应付国内寸出不穷的反叛事件,从宫人的只言片语之中,老太太大概也知道了明国一直在大力支持着楚国,从金钱到武器,应有尽有。这让她感到很安慰,若英与若兮,终究还是亲兄妹,血浓于水呢。
使臣安静地坐在下首,小心地回答着太后有一搭没一搭的问话,出行之前,他自然是做足了功课,闵若兮也知道老太太现在最关心的大概就是外孙子和外孙女了,特意地对使者做了些安排,此刻在特使的描述之下,一个活泼好动的皇子,一个安静娴淑的皇女便跃然在老太太的面前,听得老太太开心的合不上嘴。
“也不知还能不能见到我的这两个乖孙孙啊!”老太太感慨地道,转头看向越京城的方向,眼里流露出伤感的情绪。
“太后娘娘,外臣临行之前,皇后娘娘特意嘱托过,如果太后娘娘愿意的话,大明上下,都无比欢迎太后娘娘去越京城小住一段时间。”使臣微笑着躬身道。
“去越京城小住?”皇太后眼睛一亮,“你们家陛下也同意么?”
“皇后娘娘吩咐臣的时候,陛下就坐在一边呢,还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他却从来没有尽过孝道,只要太皇愿意,陛下是求之不得呢!”
“佳儿佳妇!”皇太后开心地笑了起来,但笑容却是只持续了短短的一瞬:“只可惜,哀家这身体却是受不住长途跋涉了,每日只能呆在寝宫里,就是多走几步,便觉得身体受不了。”
“这个无妨的!”使臣微笑道:“皇太后有所不知,这一次外臣带来的给太后的贡之中,便有一驾马车,这辆马车采用了我们大明最新的技术,人坐于其中,感受不到多少颠簸,而且此车需要用八匹骏马拖动,体型庞大,便如一间小屋子一般,一应起居物,其中都是可以准备得极周全的。”
“你这人倒是会说话,哀家可也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马车,时间坐长了都会不舒服的。”皇太后呵呵的笑了起来:“不过他们夫妇的这片心,哀家却是领了。”
“太后娘娘,我们陛下与皇后娘娘可是其心甚诚,过去坐马车很疲累,除了马车的因素之外,另个一个原因就是道路崎岖不平,现在我大明国内,主要的交通干道都已经准备用水泥将其硬化,陛下说了,如果太后娘娘愿意去越京城,那么便放下其它的道路不修,先修一条这样的主干道,要从越京城一直修到上京城来。”使臣笑着说。
“水泥是什么东西?”太后疑惑不解。
“回太后娘娘,水泥是我们大明的匠人发明的一种建筑材料,平时看起来就是给灰粉一样的东西,不过将他与沙粒,小石籽加水混和在一起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凝固,坚固程度比石头还要硬,更关键的是,他能随意塑形,现在我们越京城的大路,都跟太皇这寝宫内的石板一样平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