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心-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虽然支持变法,但目睹关中灾情,却也不能不直抒胸臆。陛下百姓为我大周,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如今四方以平,不如还百姓安宁,让他们休养生息“。
““。
一名名官员接二连三的跪倒在地,粗粗一看已有二分之一。值得讽刺的是,他们都是变法一派的中坚力量。
支持废除变法一派的官员虽然势微,但看见如此良机,哪能不出手。一个个接二连三的,往下跪拜。
王安看着齐刷刷,几乎全部跪倒文武百官,露出一声冷笑。随即看向跪倒的吕青,心中渐渐有些疼痛。没想到自己以为臂膀的心腹之人,却做出如此让自己,打开眼界之事“吕青啊吕青,你趁着陛下凯旋。百官迎接,向本相发问。不知本相如何回答,才能令你满意?“。
“下官对事,并非对人。若有得罪之处,还请丞相海涵“。吕青对着王安躬身一礼,随即也面向柴誉跪了下来。
柴誉看着跪倒的文武百官,对着最前面的吕青,露出一丝厌恶的表情。随即看向王安,直接询问“丞相不知此事“。
“陛下臣请辞相,既然臣身为宰相,只能让天下百姓受苦。那为什么,不另情贤能“。王安不等柴誉说完,直接跪了下去。
听着王安坚定的语气,柴誉露出不舍扶起王安“朕与卿从小一同长大,为何应为这一件事情,就做出辞相之举“。
“此事并非臣,一时的怒言,而是这三年间,深感变法重重困难,实在是太过于煎熬。既然如此,那臣为什么。不把此位交于,能解决这些问题之人?让他来完成,我们当年的承诺“。王安看向柴誉,语气格外的诚恳。
柴誉想到昔日的好友,都已远去,不由得心中有些酸楚“看来你主意已定,朕实在是不忍“。
“陛下臣辞相,并非不在回洛阳。而是想去贾家村,等候刘盛从大理返回,说服他入朝为相“。王安面色坚定,大有一股,不把刘盛抓来,誓不回的气势。
无数记忆浮现在脑海之中,一丝喜悦也随之蔓延,柴誉一扫忧愁,看向王安“好,丞相能有如此心胸,当为天下人之幸。只是朝中不可无相,这段时间,谁又可代理丞相之位“。
“既然这些年,司马昭一直都说臣所做的都是错的,那为何不让他来试试“。王安如释重担,感觉这三年的担子,也是时候,让他们也试试了。不为宰相,又如何知道,国事之艰难。。
第二百五十九章 辽人南下()
辽国上京皇宫之中,辽帝看着殿中的文武百官,默然不语。
一名武将走出来,对着皇帝一礼“陛下、末将收到战报。大理出兵斩交趾二十余万,又和周国合力战败吐蕃。如今四国皆退,周国又乘机收复陇右,其势或不可阻挡“。
“陛下、臣不赞同这个观点。周国招到三国围攻,虽然获胜,但以元气大伤“。
“老臣建议,应该趁着周**队,疲敝之时,迅速南下。否则一旦让周国,恢复元气,整合陇右,对我朝并非好事“。
“这三年周国、国势日益高涨,如果我们毫无作为,难道要等着,他周国日后打上门来吗?“。
“我朝好不容易,等到周国疲惫不堪,实在是不可错失良机“。
“陛下此时要在不出兵,可就正真的完全错失了,这次良机“。
“如今三国已经大大消耗了周国的元气,我大辽只要倾力南下,就可一口吞了这花花世界“。
““。
一名名大臣跪倒在地,一个个向辽帝请命,倾力南下。
耶律景微微皱眉,眼见大臣有越跪越多的趋势,连忙上前一步“父皇,起初三国出兵周国,我朝作壁上观。此时周国危机以解,我们在倾力南下,岂不是有些晚了?“。
“这?太子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虽说三国消耗了不少周国的元气,但毕竟大局以定,朕要是此时下旨攻伐周国,好像有些不妥“。辽帝心中微微有些犹豫和后悔,要是当初三国联手出兵之时,直接南下,也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本以为是两败俱伤,可那想到周国居然收复了陇右,此举已经超出了,大辽对周国的容忍线。
一名文臣抬起头,直视耶律景“太子殿下,不是我朝要南下,而是陇右。周国收复陇右,逼得我大辽,不得不南下“。
“周国一旦整合完陇右,到时候实力大增,这燕京还是我大辽的燕京吗?“。
“现在燕京已经危在旦夕,须知燕京关系我大辽和大周两国的国运。谁得到燕京,谁就可以压制对方“。
“我朝只能趁着此时周国虚弱,还未整合陇右之际,全力南下,这才能保我大辽的国运“。
“太子殿下,我朝都已经到了不得不战的时候了,难道您还要阻拦我大辽南下的步伐吗?要知道你可是,我大辽的太子殿下“。
一名名跪倒的官员,目光齐刷刷直视耶律景。
耶律景嘴唇动了动,正要出言之时,突然被辽帝打断“众卿之言“。
辽帝刚刚开口,有一名宦官捧着一本奏疏,急匆匆的跑来,对着辽帝身边的太监一阵耳语。
太监点头,连忙把手中的奏疏,递给辽帝。
辽帝乘机止住话头,接过奏疏细细观看,突然大喜过望“你去把这奏疏,递给太子,让他念给百官听“。
“遵旨“。太监捧着那本奏疏,递给耶律景。
耶律景翻开奏疏细细观看,突然一愣,随即想到父皇的旨意,心中长叹,大声宣读“周国皇帝大胜而还,长安太守司马昭上难民图,周国户部尚书吕青反戈一击。周国丞相王安,自愿辞相。柴誉当即,转而拜司马昭为宰相“。
此言如一道惊雷,在辽国文武百官的脑海炸起。
“陛下、周国宰相王安,主持变法,国势日强,百姓日苦。看来柴誉小儿是想,罢兵休养生息了“。
“如今周国换相,臣听闻司马昭,主张全面废除新法。如今他登上周国相位,只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周国变法一派,独霸朝堂以有四年,这新宰相一上来,他们会如何“。
“陛下这对我朝而言,是天赐良机“。
“周国内部即将动荡,我朝若乘机南下“。
一名名文武官员,大喜过望,纷纷对着辽帝请战南下。
辽帝突然站起来,目光却盯着耶律景“太子你现在,还有什么话要说“。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此时正是南下之良机。只是儿臣有个不情之请,不知父皇可否恩准“。耶律景深深的拜倒在地,撑了这么久,也算仁至义尽。
辽帝有些惊讶,本来以为就算于事无补,他会用别的说辞阻拦。可是没想到,他认输的倒也还干脆“太子可说出来,让朕听听“。
“父皇、昔年儿臣奉命出使周国,幸亏周国礼部尚书李渺多方照顾,这才少了许多波折。如今他为周国使节,常言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请父皇开恩,将他礼送出境“。耶律景想起昔年洛阳城中之事,心中感叹连连。
辽帝一听居然是这样的小事,在大殿之中开怀的大笑起来“我大辽又怎么可能会做,斩杀使节,这么卑劣的事情。此事就算太子不说,朕也会将他礼送出境“。
“看来太子殿下,还是太过于小心谨慎,若斩杀使节之事,宣扬开来,我大辽的威严,岂不是要扫地“。
“李渺此人,只不过是周国的礼部尚书,又非户部更非兵部,杀他又有何用“。
“区区一个大臣,杀他不划算“。
“不过太子殿下,知恩图报,如此仁德,倒是让老臣有些欣喜“。
““。
文武百官见太子不在阻拦,不管是那一派都在心中,大舒一口气。
“儿臣替友人李渺,谢父皇大恩“。耶律景跪在地下,再次一拜。
辽帝露出满意的笑容,看向跪在地上的耶律景,面色也逐渐温和。哪怕自己在不喜欢,可他毕竟是自己,唯一的儿子“皇儿起来吧,此事本就是按照往常惯例,处置罢了“。
“父皇、儿臣不明,此次南下,我朝应该出兵多少为好“。耶律景站起来之后,对着辽帝直接询问。
辽帝沉思,目光扫视一眼,殿中的文武官员,随即在心中,做出一个决定“三国和周大战,周国虽胜,但以元气大伤。又加上周国换相,国内必会动荡。此乃天赐良机,与我大辽。朕若不珍惜,岂不可惜。所以朕决定,由太子监国。倾我大辽之力,御驾亲征。不破周国,朕绝不罢休“。
“臣等愿跟随陛下,前往战场,和周国不死不休“。殿中文武百官,起声高呼,洪亮齐整的声音,飘荡在上京城的上空。
。
第二百六十章 狐狸归来()
贾家村一片竹林之中,刘盛负手,缓步往前走。岁月匆匆大理之行,一晃已有一年半之久。这里是周兄当年亲手种下的竹林,也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许久未见,也不知道他在大理,过的可好。
一阵清风划过,带起悦耳的竹音,思路不由自主的回到,当初在襄河岸边的那日清晨。小船划向河中,周兄负手背对着他远去。
当初的那番话,深深的扎在了心中。可是周兄说的,就真的是自己的本心吗?这些年自己,又真的活在自我的欺骗之中。
可惜明逸道长不在,他或许现在已经到了大理,真正和周兄把酒言欢。
要不然这心中的疑问,也能和他诉说。
一阵脚步声响起,李渺和王安一同走来,看着沉思的刘盛,彼此互望一眼,默然不语。
刘盛转过身来,微微一愣“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你是不是很惊讶,为什么你今天,才回到村中。我和王安就已经,站到了你的面前“。李渺对着刘盛,露出会心的微笑。
刘盛笑着点了点头,看着晃动的竹叶,心中浮现丝丝感慨“我曾经答应过周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