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心-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住变法?司马昭你身为右侍郎,行尚书权柄,掌控户部。如今朝廷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若停止变法,河北灾民怎么办。一旦天下形势突变,户部无钱无粮,兵戈之声四起,又为之奈何。如今官吏已经尝到甜头,你说停就停,岂有那么简单“。刘盛对着司马昭一连串的反问,想到这其中的艰难,心中颓然一叹。
司马昭看向刘盛,目光渐渐坚毅起来:“停止变法,比罢免天下官吏简单。至于户部钱粮,河北灾情,朝廷在想其它办法就是。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少些凄苦。户部亏空,藏富于民,又有何妨“。
“要争论,回去在争论。这里可是司马村,你司马昭所生、所长之地“。贾福没好气的看向两人,指着前方的村子,一阵头大。争、争、争,都到地方了,他们两人到底有完没完。
刘盛看着眼前的贾福,想起方才的那些话,对着司马昭微微一笑:“如今你回家探亲,也算得上衣锦还乡,我们应该高兴点。至于那些杂事,还是等回洛阳之后在详谈“。
“此言在理,走我们进村“。司马昭想想此话也在理,重新收拾下心情,把苦闷埋藏在心底,脸上勉强露出笑容,和刘盛、贾福一同往前走。车夫、乙浑以及十几名侍卫,全部各自牵着马车、马匹,跟在后面。一群人浩浩荡荡,缓步走入村中。
“哞。。。。。。“。村中一颗古树之下,一名老者挥舞着牛鞭,驱赶着牛研磨。随着磨盘的转动,一个小女孩拿起瓢,把袋子中的小麦倒进去。一粒粒小麦,被研磨成面粉
司马昭看见两人,不由得露出惊喜的模样:“叔公、悦儿,你们可是在做面粉“。
“叔叔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司马悦听见司马昭的声音,很是惊喜,连忙把手中的瓢丢在地下。
老者听见声音一愣,看着自己重孙女的举动,停下牛把绳索丢在地上。看向司马昭,有些不敢置信的询问:“你是昭儿?听说你上京赶考,一举高中进士。如今在洛阳,可是了不得的大官“。
“承蒙叔公牵挂,这些都是微不足道之事罢了。叔公为您介绍一下,这两位都是孙儿,在洛阳的至交好友“。司马昭听见老者的询问,连忙行礼恭恭敬敬回话,指着刘盛、贾福介绍起来。
刘盛、贾福听见司马昭介绍自己,连忙对着老者一礼:“刘盛、贾福,见过长者“。
“糟老头子而已,当不得你们如此大礼。这位是我重孙女,司马悦。悦儿还不见过,两位叔叔“。老者见刘盛、贾福行礼,对着旁边的重孙女直接吩咐。
司马悦看了看司马昭,又看了看刘盛、贾福,对着他们喊起来:“司马悦,见过两位叔叔“。
“悦儿真乖,乙浑去马车上,那些礼物来“。贾福听见小女孩叫他叔叔,心中高兴不已,直接让乙浑去拿礼物。不多时一盒糕点,递到司马悦的手中。
小女孩打开一看,喜不自胜,对着贾福又是一阵感谢:“司马悦,谢谢叔叔“。
几人看见此时的场景,突然会心的笑起来。司马昭更是一扫心中的苦闷,转头看向石磨:“叔公此事不如,交给我们如何“。
“想当初在村中,这可是我贾福的拿手好戏“。贾福听见此言,哪里还等什么同不同意,磨磨唧唧的。想到这里,不由分说。直接走过去,捡起地下的牛绳,不满的向司马昭瞪了一眼。
老者反应过来,连忙去要绳索:“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啊。我司马村,不能如此失礼“。
“我和司马昭本是至交好友,如何使不得。司马昭你还愣着做什么?这可是你的地盘……“。见司马昭任然不动,贾福没好气的提示起来。
司马昭此时方明白是什么意思,连忙走过去,拿起地上的瓢。贾福驱使着牛,开始研磨。看着他把一瓢瓢的小麦,丢入磨盘之中。刘盛见状,笑出声来:“司马大人倒小麦,贾员外研磨。如果这事情传到洛阳,也是一段佳话“。
“幸灾乐祸,你好好陪陪我叔公。你看看他们这一老一小,研磨多么辛苦。我们身强体壮,这举手之劳,何足道哉“。司马昭听见此言,没好气的对着刘盛,瞪了一眼。
贾福听闻,也不甘示弱:“要不要你这布衣宰相,也来试试。保证此事传到洛阳,会比我们,更加劲爆“。
“你们这些人,何苦和我这糟老头子争。要我说,昭儿你就带着,你的这帮朋友,回家。莫让外人,感觉我们司马村,失了礼数“。老者看着贾福喝司马昭研磨,不停的摇头、建议。
司马昭听闻老者的话后,微微一笑:“叔公你切莫把他们当做外人,我们是至交好友。就好比那手足之情,无需顾忌“。
“不错、不错,若你们太客气,我们反而不自在,说不准会转头就跑“。贾福连忙附和,半开玩笑似的,对着老者解释。
老者见苦劝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手足无措的站在一旁,看着两人一个研磨,一个倒小麦,心中一阵感慨。这哪里是大官。分明还是以前,哪位村中的穷苦人家。(。)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司马家()
两人研磨完小麦之后,在老者的催促之下,三人纷纷辞行,向司马昭家中走去。≧乙浑和一些侍卫,牵着马紧随其后。不多时一座豪华的府邸,出现在眼前,牌匾之上写着三个大字:司马府。贾福站在府前,疑惑的看向司马昭:“这就是你司马昭说的,简陋的茅舍?你确定这是你家?“。
“司马昭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家如此气派。以前怎么能,对我们说瞎话呢。难道是怕我和啊福,得知你家富庶,吃穷了你司马家不成?“。刘盛看着眼前的豪宅,想起以前司马昭和他们说起,家中的情况,一阵错愕。这就是他口中的,凄苦之家?。想到这里,忍不住打趣起来。
司马昭听见两人明为怪罪,实则打趣之言,忍不住苦笑摇头:“前年我离家,分明就是家徒四壁。我虽为举人,但毕竟没踏入官场。仅仅指望,朝廷那些恩赐,想要继续苦读谈何容易。那时我唯有,依靠家中救济,方能埋于书卷之中。可家中不仅要支持我读书,还要供养我两个弟弟。其中艰辛,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至于我家,为何如此气派,我也同样不解“。
贾福听见司马昭的解释,突然笑起来,指着前面的豪宅:“难道这里不是你家?你好好看看,是不是我们走错了,要是进入闹了笑话可不好“。
“应该没错,家中并没有些书信,告诉我搬家之事。此地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断然不会记错“。司马昭看向眼前的府邸,语气十分坚定。这里肯定,是他的家。
就在此时远处走来一群人,皆是文士打扮,有一人对着最前方的男子询问起来:“子靑兄,这司马村还真是人杰地灵,方才我们去西边,观看丰收之景,真是一片祥和,令人向往“。
“何止是令人向往,要是等我年老之后,能在此村安享晚年,那才是人生一大乐事“。
“要我说这司马村,除了景致优美,一片祥和之外。可还有那,人杰地灵之称,让人好生羡慕“。
“不错、不错,司马村人杰地灵。在我江南,屈指可数。要不然又如何能走出,像子靑兄这样的大才“。
“子靑兄三年前,一举考取秀才功名,让我等好生羡慕“。
“司马村出神童、才子,一时传为美谈。如今整个南方,又有何人不知“。
“听闻令兄,司马昭大人。年少中举,去岁初科举,一举夺得进士功名。如今更是以侍郎之身,掌控户部,令我等羡慕不已“。
“家兄之才,百倍于子靑。此乃萤火虫与皓月,怎敢与之相提并论“。听见周边之人,满嘴的奉承之言。司马子靑心中,感觉到了一丝疲倦。自从去年新皇登基,家兄高座,户部侍郎之位后。这身边总会出现一群人,打着交流的幌子。各种试探、奉承,让人好生心烦。只可惜他们都是同窗,想开口拒绝。实在是太难、太难。
贾福三人看着这群人慢慢走来,听见这些对话,微微一愣。司马昭眉头皱起,看向人群之中的司马子靑,忍不住询问起来:“二弟你带着这群人?打算做什么去的“。
“兄……兄长,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提前写信告诉我们,也好让家中准备一下,前去迎接你“。听见熟悉的声音,司马子靑忍不住看过来,见到是司马昭,大喜过望。
司马子靑周围的那些士子,听见兄长二字,都相视一望。紧接着寒暄、客套、奉承之言四起。
“学生久仰司马大人风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久闻司马大人,才华横溢,若有闲暇,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司马大人为我泉州府大增光彩,学生必会以大人为榜样,早日考取举人、进士之身,到时候还请大人,多多提拔“。
“学生…………“。
听着这些满耳的奉承之言,司马昭面带微笑点点头,心中却是一阵烦躁:“如何本官舟车劳顿,归家心切,还望诸位多多体谅“。
“应该的应该的,我等今日多有打扰,就先行告退。若有不对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大人好不容易回家一次,我们又怎么能打扰大人,享受这难得的亲情。司马大人、子靑兄,学生就此别过“。
“兄台之言,就是我们心中所想。司马大人,学生等就此别过……“。一群人见司马昭说出这番话,以知其意,连忙纷纷告辞。三五成群,转身离去。
等这群人散去,司马子靑忍不住,抹了抹额头上的细汗,对着司马昭就是一阵感慨:“还是兄长有办法,一语就能说退他们“。
“方才我们听见的,分明是对你的一片奉承之语。可听你此言,却好像不是享受,反倒是煎熬“。贾福看向司马子靑,见他一副解脱的样子。想起方才的场景,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