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逍遥大亨 >

第812章

逍遥大亨-第812章

小说: 逍遥大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倒不是杨靖乱说,实在是在美国想要发国难财其实是一件无比危险的事情。当年美国股灾的时候,美国政府可是在事后抓了不少发国难财的家伙,要不是k投资基金当时“主动的”站出来出钱托市并大量回购股票,说不定当时亨利也会被美国政府请进去喝茶的。

    这次的次贷危机同样是如此,不过相比于二十年前的那次股灾,美国的金融监管这时候已经变得宽松了起来,而恰逢后世被称为“空神”的约翰保尔森在前面顶着,所以这次k投资基金在次贷危机中更是如鱼得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的前十年之间,华尔街有两名“保尔森”是大名鼎鼎,一个是高盛的前主席和eo,并在2006年担任美国财长的亨利保尔森,另外一个就是在次贷危机中因为做空次贷而大发其财,被后世誉为“空神”的约翰保尔森。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并没有什么名气,直到他在2004年遇到了老友保罗佩莱格里尼之后,两个臭味相同的家伙看出了美国房产市场那巨大的泡沫,然后果断的做空次贷,最终他在美国房产市场上压下了250亿美元的重注来做空美国次贷,然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250亿美元变成了450亿美元,直接盈利高达200亿美元。

    约翰保尔森也因为这一次做空,而被别人誉为“空神”。

    事实上,约翰保尔森的成功离不开保罗佩莱格里尼。

    保罗佩莱格里尼出生于意大利,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到了华尔街,在拉扎德兄弟公司担任水平中游的投资人,尝试过几次风险投资。他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当初在贝尔斯登任职的约翰保尔森。

    两个人在那个时代,只能算是华尔街的两只小虾米。

    和约翰保尔森一路顺风顺水不一样,佩莱格里尼在离开扎拉德兄弟公司之后又干过好几种经纪人,但都干的很不顺利,而且他的两次婚姻也都以失败告终。

    甚至在2004年他再次遇到约翰保尔森之前,这家伙是处于一种失业状态。

    不过在职场历练多年之后,佩莱格里尼练就了出众的财务分析能力,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投资思维,他不再受制于华尔街金融体系中的条条框框,不再完全依赖信用等级、评级机构评级,而是海量收集财务信息自己综合分析,并以此作为投资判断的依据。

    而在两个人再次相遇的时候,约翰保尔森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舒心。

    在贝尔斯登任职四年后,保尔森决定从投资银行转行到基金管理,加入格鲁斯合伙基金,成为合伙人之一,正式开始了他的基金管理生涯。1994年,他看准了对冲基金的势头,和其他几家小对冲基金合租了一间办公室,创立保尔森对冲基金,专做并购套利和事件驱动投资。

    那些年,保尔森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尤其是在新世纪之初,保尔森看出了互联网中蕴藏的巨大泡沫,果断开始做空互联网,这让他的保尔森基金在新世纪的前两年中每年的获利超过了5,他的基金规模也增加到了6亿美元。

    而保尔森基金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中表现出来的业绩,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青睐,到了2005年,保尔森基金的规模达到了40亿美元。

    虽说基金规模增加了将近七倍,可保尔森依然觉得很难受。为啥?很简单,因为保尔森觉得有点没有目标了。

    这是对冲基金的要命之处,因为他掌管着规模达到4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却不知道投资的方向,时间长了必然会引发投资者的不满的。

    而这个时候,美国经济一片飘红,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更是火爆的不得了,可偏偏,保尔森对于美国的房产市场不感兴趣。按揭贷款、金融衍生品和房地产这些混水他不趟,地产的热潮中,他大都置身事外,那么他还有什么目标吗?

    所以,在遇到佩莱格里尼的时候,保尔森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但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佩莱格里尼,他的这位老友给他指明了一个方向。

    佩莱格里尼虽然处在事业状态,但他的嗅觉一直还是非常灵敏的。尤其是这两年美国房产市场的大热,让他嗅到了其中一丝不同寻常的的味道。

    于是,佩莱格里尼开始研究美国的房产市场。他通过对几十年来的利率研究,发现它们对房市没有什么影响。这就意味着,尽管看涨的人们百般粉饰,美联储削减利率却根本不是最近房价猛涨的理由。但读过学术、政府文献和数据过后,佩莱格里尼感到非常挫败:他根本无法将房价超值的程度加以量化,也不知道泡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他甚至没法证明,这次的价格上涨和过去不同。

    为得到新结论,佩莱格里尼在房市数据中加入了一条“趋势曲线”,清晰显示了最近房市的价格上涨程度。这次,佩莱格里尼退了一步,开始关注更长的历史时段,他找到了1975年后每年的房产数据

    然后在突然间,答案水落石出:从1975年到2000年间,考虑通胀因素过后,美国的房价年度增长只有14。但是从2000年到2005年的这六年期间,美国房价却以每年高于7的幅度飚升!

    也就是说,美国房价需要缩水40才能同历史趋势吻合!

    这种房价的上扬程度前所未见,而且佩莱格里尼还发现,历史上每次房价下跌,都会跌破趋势线,也就是说,如果房价这会儿真的跌下来,可真得一泻千里了。

    当佩莱格里尼把自己分析的结果告诉了保尔森之后,天生傻大胆的保尔森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在2006年的年初,人们普遍认为,房价绝不会在全美国范围内下跌;房贷专家们不断地鼓吹着,楼市和住房抵押市场将持续红火;利好消息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华尔街的绝大多数大腕们也持同样的论调。信用等级评定机构也纷纷为华尔街的金融产品打出aaa评级。

    “专家们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蒙蔽。”在得到了佩莱格里尼的分析结果之后,约翰?保尔森果断的摒弃了评级机构的打分,他亲自带领自己45人的团队,追踪成千上万的房屋抵押,逐个分析所能获取到的个人贷款的具体情况。

    随着逐渐地深入,保尔森越来越深信投资者大大低估了房贷市场的风险,债权人越来越难以收回贷款。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房产市场上的do与ds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do的风险越高,为其担保的ds价值就越高。但在房产繁荣时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do没有太大的风险,所以ds的价格非常低。

    于是保尔森果断的在2006年的7月份投入了15亿美元建立了第一支做空do的基金,并开始大量建仓。

    与此同时,他一边做空危险的do,一边收购廉价的ds。

    保尔森的团队开始在市场上翻箱倒柜地寻找低质量的do,也就是危险性高的do,他的目标根本不是最健康、最成熟的,而是那种谁人都无力回天的凭证。然后,他们就购买这些do份额的ds保险合约。

    “伙计,新世纪金融的do要吗?”

    “废话,这么垃圾哦不,这么极品的do我当然要了,有多少我要多少!”

    “骗子贷款和仅付利息贷款占大部分的呢?”

    “法克,这还用说吗?给老子拿过来,有多少要多少!”

    “哥们,那加州和内华达过热的房产市场中按揭贷款的do,您要不要?”

    “呦,你那里多不多?我全要了”

    就这样,保尔森在一派火爆的房产市场上搜刮着那些高危险性的do和廉价的ds,他的这种举动甚至引发了华尔街的一片嘲笑声。

    尤其是在随后的几个月中,美国房产市场却依然繁荣,丝毫看不到萎靡的迹象,所以,保尔森的基金一直在不断地赔钱——他已经连续不断的投入进去了十几亿美元。

    有投资者好几次急匆匆地问他,是不是应该止损。他断然回绝:“不,我还要加注。”

    保尔森说到做到,他甚至再次赌注式的建立了第二只做空do的基金,并且继续加大投入。

    保尔森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引发了众多的嘲讽和嘲笑,但他却依然坚持这么做,颇有一番众人皆醉我独醒,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但他的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并没有辜负他,哪怕他在2006年7月份到2006年的年底为此赔进去了十多亿美元,可他依然没有退缩。

    最终,他的这份坚持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次贷危机终于爆发了,而提前做好了大量空头仓位的保尔森,也终于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获得了他应该获得的巨额回报——二百亿美元!

第九三六章 杀鸡骇猴() 
要说起来,雷曼兄弟真的是很倒霉。

    雷曼兄弟被爆出危机是在去年,也就是2007年的9月份。

    在七年前的9月11日,两架飞机撞击纽约世贸大楼,位于世贸中心的雷曼总部,损失惨重,但也死里逃生。

    七年后的同一天,雷曼股价落到4每元以下,再次来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2007年底雷曼资产总值约7000亿美元,减去各种负债后的公司净值约200亿美元,杠杆率35倍。而到了今年,也就是2008年的上半年,雷曼的房贷类资产问题逐步曝光,损失可能达百亿美元,公司蚀了本钱,变成100亿美元净值支撑6900亿美元资产,杠杆率骤然冲高到近70倍。

    这时候的雷曼已经是危若累卵,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雷曼就会轰然倒下。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东亚的韩国产业银行,也就是kdb愿意注资雷曼。这个消息一出,雷曼的股价立刻企稳。

    kdb之所以愿意在这个时候拉雷曼兄弟一把,主要原因就是因为kdb的老总以前是雷曼韩国分公司的负责人,对老东家颇有感情。

    当时kdb愿出26美元一股,而雷曼方面却坚持28美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