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懊胬词苌笈小�
然而即使在政治史里,也还是有着它本身的目的。在李维的书中主要的东西便是罗马霸权。我们在他写的历史中看见罗马兴起,自卫,称霸;总目的是罗马,是罗马霸权的扩张,是罗马法制的建立等等。因此哲学史当然以自行发展的理性为目的,这并不是我们加进去的外来目的;这就是它本身的实质;这实质是个普遍的本源;表现为目的,各个个别的发展与形态都自动地与它相适应。因此如果哲学史也应该叙述历史事迹,第一个问题便是:什么是哲学中的事迹?是不是有哲学的事迹?在外在的历史中一切都是事迹,——当然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而事迹却是直接呈现在表象里面的;在哲学中却不是这样。因此,论述哲学史是决不能没有历史家的判断的。
…… 135
东方哲学
首先要讲的是所谓东方哲学。然而东方哲学本不属于我们现在所谓的题材和范围之内;我们只是附带先提到它一下。
我们所以要提到它,只是为了表明何以我们不多讲它,以及它对于思想,对于真正的哲学有何种关系。当我们讲到东方哲学时,我们应该要讲到哲学;不过在这一点上应该注意到,我们所叫做东方哲学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一种宗教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我们是很可以把它认作哲学的。
在导言里,我们曾经区别开两种形态:一是真理保持在宗教形式里面,一是真理通过思想保持在哲学里面。东方哲学是宗教哲学,这里我们需要说出理由:为什么我们要把东方宗教观念也看作哲学。
罗马的宗教、希腊的宗教和基督教,我们并不把它们当作哲学,它们与哲学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希腊的神和罗马的神,以及犹太人的基督和上帝,都是明显的人格化的形相。
因此我们大体上还是说它们是宗教,不立即把它们当作哲学原则看待;要把这种神话式的或是基督教的人格化形相解释成、转化成哲学原则,乃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在东方的宗教
…… 136
23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里,却正好相反,我们非常直接地感觉到哲学的概念,它是与哲学很接近的。其不同的理由是在于:个体性自由的原则进入了希腊人心中,尤其是进入了基督教徒心中。因此希腊的神灵立刻个体化而表现为人格的形态。反之,在东方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①,宗教的观念并没有个体(即人格——译者)化,而是具有着普遍观念的性格,因而这种普遍的观念,就表现为哲学的观念、哲学的思想。
因为印度人②的宗教观念是在普遍性的因素中,并且普遍性占着优势。
当然印度人的宗教也有个体化的形相,如梵天(BrahEma)
,毗湿拿(Visnu)
,和湿婆(Siva)三个神。但是这种人格化的个性只是表面的,而且表面到当我们以为我们必须讲到一个人格神的时候,人格化的形相便立刻又消失,扩张到无边无际去了。这种人格化的个性,因为缺乏自由,是不坚固的;并且在东方即使当普遍的观念也形成个别形相时,却仍只是表面的形式。
我们之所以觉得印度人②的观念与哲学的思想相似,主要的根据便在此。我们从希腊人听到的乌拉诺(Uranos)神和克罗诺(Chronos)神是时间,不过已经个性化了,而我们从波斯人所见到的泽尔万。阿克仑(Zervane
Akerene)
神,却是无限的时间。我们看到奥尔牟兹德(Ormuzd)〔光明、
①米希勒本作“并没有出现”
,兹据荷夫麦斯特本,第二六六页,改为“并。。
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似较切当。——译者。。。。。。
②据荷夫麦斯特本将“东方人”改成“印度人”
,似更为切当。——译者
…… 137
东 方 哲 学331
善〕①和阿利曼(Ahriman)
〔黑暗和恶〕②,总不外是普遍的本质③和观念,它们都表现为普遍的原则,这些原则与哲学有很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哲学的原则。东方哲学这个名词,是特别用来指一个一定的时代的,在这个时代,这伟大普遍的东方观念曾激动了西方——那主观性的精神占优势,注重限度和节制的地方。特别是在基督教的最初几个世纪——一个重要的时代——那些伟大的东方观念曾经深入西方,到了意大利,并且在知神派(Gnostik)哲学中,开始把那渺茫无限的观念纳入西方精神。一直到教会成立,西方精神才重新占了上风,并且对神性予以明确的规定。
因此第一点是:“普遍”的这个固定性格,是东方特性中的基本特性。第二点则是东方宗教的较详内容。上帝、自在自为者、永恒者,在东方大体上是在普遍性的意识下被理解,同样,个体对上帝的关系也是被理解为掩埋在普遍性里面的。
在东方宗教中主要的情形就是,只有那唯一自在的本体才是真实的,个体若与自在自为者对立,则本身既不能有任何价值,也无法获得任何价值。只有与这个本体合而为一,它才有真正的价值。
但与本体合而为一时,个体就停止其为主体,〔主体就停止其为意识〕④,而消逝于无意识之中了。
这就是东
①括弧内的字据荷夫麦斯特本增补。——译者②同上。
③米希勒本作Weise(方式或形式)
,兹据荷夫麦斯特本改成本质(Wesen)。
——译者④括弧内的字据荷本增补。——译者
…… 138
43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方宗教中的主要情形。
正相反地,在希腊的宗教和基督教中,主体知道自身是自由的,并且必须保持自身的自由。在这样的情形下,个体既然独立自主,思想要想从个体性中解脱出来,建立起它的普遍性,当然是远较困难。希腊人这种重个人自由的本身较高的观点,和这种更快乐更优美的生活,加重了思想工作的困难,思想工作在于使普遍性有真实效准。
在东方,正相反地,在宗教中实体本身就是最主要的最本质的内容(个人的无权利和无意识是与此直接相结合的)
;这个实体无疑是一个哲学的理念。对于有限个体的否定也是得到表现的,但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只有个体与实体合而为一时才能达到它的自由。在东方精神中,当反省和意识通过思想的作用而达到清晰的分辨和原则的规定时,这些范畴和明确的观念与实体即不能相结合。或者是取消一切特殊性而得到一个渺茫的无限——东方的崇高境界。或者是当认识到确定地自身建立的东西时,所得到的只是一个枯燥的、形式理智的、没有灵性的知解,这种知解并不能进而取得思辩的概念。这种有限的事物要达到真实的本体,只有没入本体才可能。若和本体分离,有限的就成为僵死的、干枯的。在东方人那里我们只看到枯燥的理智,像旧式的乌尔夫逻辑一样,单是范畴的罗列。这也像他们的祀神礼拜,只是完全没入于虔敬之中,此外便是无数的宗教仪式和宗教行为,而另一方面则是那渺茫无限的崇高境界,在这境界中一切事物都消逝于无形了。
我现在想要讲到的有两个东方民族,即中国和印度。
…… 139
甲、中 国 哲 学531
甲、中国哲学
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但无论他们文化上的声名如何大、典籍的数量如何多,在进一步的认识之下,就都大为减低了。这两个民族的广大文化,都是关于宗教,科学,国家的治理、国家的制度、诗歌、技术与艺术①和商业等方面的。但相果我们把中国政治制度拿来和欧洲的相比较,则这种比较只能是关于形式方面的;两者的内容是很不相同的。把印度的诗歌和欧洲的相比较,也有同样的情形。它的确和任何民族的诗歌同样光辉、丰富和有文化。古代东方诗歌的内容,如果只看成一种单纯幻想的游戏,似乎在这方面最为光辉,但在诗歌中重要的是内容,内容要严肃。甚至荷马的诗歌对于我们也是不够严肃的,因此那样的诗歌在我们里面是不会发生的。东方的诗歌中并不是没有天才,天才的伟大是一样的,但内容却与我们的内容不同。所以印度的、东方的诗歌,就形式论,可能是发展得很成熟的。
但内容却局限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能令我们满足。
我们也感觉到无论他们的法律机构、国家制度等在形式方面是发挥得如何有条理,但在我们这里是不会发生的,也是不能令我们满意的,它们不是法律,反倒简直是压制法律的东西。
常人们让他们自己为形式所迷惑,把东方的形式和我们的平
①米希勒本作das
Technische
von
KuJnsten,显然不对,荷夫麦斯特本(二六九页)作das
Technische
und
KuJnste,兹据荷氏本改正。——译者
…… 140
63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行并列,或者还更爱好东方的形式时,内容不同这一点,在作这类的比较时,是值得普遍注意的。
〔一 孔 子〕①
关于中国哲学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基督降生五百年前的孔。。
子的教训。孔子的教训在莱布尼兹的时代曾轰动一时。它是一种道德哲学。他的著作在中国是最受尊重的。他曾经注释了经籍,特别是历史方面的,〔他还著了一种历史〕②。他的其他作品是哲学方面的,也是对传统典籍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