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哲学史讲演录 >

第23章

哲学史讲演录-第23章

小说: 哲学史讲演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是

…… 124

    02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具有绝对无限的价值的。

    这个原则更呈现在基督教的教义里,包含在基督启示给人的神性与人性的统一这一教条之中:人与上帝、客观理念与主观理念在这里是合一的。这个原则以另一个形式出现在关于原始堕落的古老故事里,照这个故事说,蛇并没有欺骗人,因为上帝说:“看哪,亚当也成为像我们之中的一个了,他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故事所提示的也是主观原则与实质性的统一。精神的过程即在于单一的主体取消其直接方式,把自己提高到与实质物合一。人的这样的目的被宣称为最高的圆满。由此足见,宗教观念与思辨并不是彼此距离得那么远,像人们通常所以为的那样。

    我引述这些宗教观念,为的是使我们不要以之为可耻,纵然我们还有着这些观念;我们在基督教前期的祖先们曾经对这些观念怀着高度的敬意,当我们超过了这些观念时,我们也不要以祖先为可耻。

    第一个原则是:有两个总体,——这乃是本体的一种两重化,这种两重化有这样一种品性,就是两个总体不再彼此孤立,而是绝对地互相需要,处在不可分的关联中。如果早期的斯多葛派哲学与伊璧鸠鲁派哲学是独立发生的,——它们的否定是怀疑论,——而最后两者也都各自具有潜在的普遍性:那么,现在这些环节便被认作不同的总体,并应当在它们的对立中被建立为一了。

    我们现在有了真正的思辨理念,亦即有了具有各个范畴的概念;其中的每一个范畴都实现为总体,都在不可分的关联中。

    因此我们真正地具有两个理念,一个是作为认知的主观理念,另一个是实质的、具体的理念;这个原则的发展、发育、进到为思想所意识,便是近代哲学

…… 125

    导  言121

    的意识所在。因为这些范畴比起古代的是更为具体。这种双方尖锐化的对立,这种被认为有无比普遍重要性的对立,便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个体性与实质性的对立,——在主体本身中,主体的自由性重新套在必然性的圈子里,——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自然与精神的对立,就精神之为有限精神说,它才是与自然对立的。需要的是在它们的对立中认识它们的统一;这便是基督教中所兴起的哲学的基础。

    希腊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因为还没有注意到思维与存在的对立,这种对立还不是它所考察的对象。

    〔在希腊哲学里,通过思想,作了哲学论证、思维和推理,但是在这种思维和推理里,却有一个不自觉的假定,认为被思维的也是存在的,。。

    并且是像被思想所认识到的那样存在着,因此便假定了思维。。

    与存在不是分离的。

    〕①我们也遇到希腊哲学的某些阶段,这些阶段似乎站在与基督教哲学同样的观点上面。我们在希腊不仅将会看到智者派的哲学,而且会看见新学园派与怀疑派的哲学,它们大都提出了真理不可知的学说。这几派哲学以为一切思想范畴都是主观的,凭藉这些主观范畴,我们对客观性不能得到什么结论,就这一点说,它们可能与近代哲学是一样的。不过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古代哲学说,我们只认识现象,因此一切都是包括在现象之内的,背后并不存在一个可以有所认知,但是不能以理智的、认识的方式认知的自在物,彼岸物。至于一般实践生活方面,新学园派与怀疑派都承认应该依照现象行事。然而把现象当作生活的规范、准

    ①这一段话米希勒本很不清楚,兹据荷本,第二四七页译出。——译者

…… 126

    2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绳,并依此来作正当的、道德的、理智的行为(例如按照医术治病那样)

    ,并不是一种对本质的认识;这只不过是拿现象作基础罢了。所以并不可因此就肯定这也是对真理的一种认识。而现代有些纯粹主观唯心论者还有另外一种知识,——一种不通过思维、亦即不通过概念的知识,一种直接的知识、信仰、直观,对于一个“他界”的仰慕(如耶可比)。古代哲学家并没有这样的仰慕,而是在确信“只有现象可知”这一点上得到完全的满足与宁静。就这点看来,我们必须严密地把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弄明确,否则人们会因为结论相似,便以为古代哲学中不折不扣地有着近代主观性的特质。因为古代哲学有朴素的性质,认为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完备的范围,所以对于那面向客观的思想是不存有怀疑的①。

    近代是一个总合:一方面有着一定的对立,一方面有着双方本质上的结合。因此我们有理性与信仰的对立,有自己的见解与客观真理的对立,客观真理是没有自己的理性的,甚至于应该抛开理性加以接受,——用教会意义的信仰,或者近代意义的信仰②,——也就是说,抛开与内心启示、直接确定性、直观、本能、自发的情感相对立的理性,加以接受。

    这种应该首先予以发展的知识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样一来它自身与那种自己在自己内发展出来的知识的对立,就形

    ①按这句话荷本第二四九页作“思想对于客观世界的怀疑还没有出现”。

    两者颇有出入,似以荷本较切当。——译者②按这句话据荷夫麦斯特本第二五○页应作“不是教会意识的信仰,而是近代意义的信仰”

    ,似较符合黑格尔的原意,所谓近代意义的信仰乃指耶可比、谢林等人强调直觉的神秘思想而言。——译者

…… 127

    导  言321

    成了。两方面都肯定了思维、主观性与真理、客观性的统一;只是在第一种形式下,我们说自然人也认识真理,是像他所直接相信的那样,而在第二种形式下,诚然也是知识与真理的统一,但是同时主体却超出了感性意识的直接形式,而是通过思维才获得真理的。

    〔近代哲学的〕①目的是把绝对理解为精神,理解为〔自身决定的〕②普遍;普遍是概念的无穷财产,在它的实在性中③把它的诸范畴自由地揭示出来,把自己完全印入及渗进它们里面,致使这些范畴一方面彼此外在漠不相关,或者彼此冲突斗争;而另一方面,由于这样,这些总体便是同一的,不仅是潜在地同一(这只是我们的抽象反思)

    ,而且是真实地同一,至于由它们的分别而产生的各个范畴,本身只是在观念里的〔抽象的〕东西。

    所以整个说来我们有两个哲学:希腊哲学与日耳曼哲学。

    对日耳曼哲学我们应该分成哲学正式作为哲学而出现的时期,和形成与准备近代思想的时期。日耳曼哲学我们可以首先从它取得真正哲学形式的时候开始。在第一个时期与近代之间,有一个酝酿近代哲学的中间时期,这时期一方面只注重实质而没有达到形式,另一方面把思想发挥成一种假定的真理的单纯形式,直到思想重新认识其自身为真理的自由基

    ①据荷本,第二五○页增补。——译者②同上。

    ③按“在它的实在性中”意即“在它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中”。这是黑格尔常有的用法。——译者

…… 128

    42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础和来源。于是哲学史分为三个时期: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其中第一期是由一般思想规定的,第二期分裂为本质与形式的反思,第三期中则以概念为基础。

    ①这种分法不能了解为第一期只包含着思想;它也含有总体与理念,——而最后一期也是从抽象思想开始,不过是从二元论开始。

    第一期:从泰利士的时代(约基督降生前六○○年)到新柏拉图派哲学(三世纪的柏罗丁)及其进一步的进展发挥(通过五世纪的普罗克洛)

    ,到哲学全部消失(这种哲学以后传进了基督教,基督教里有许多哲学系统是以新柏拉图派哲学为基础的)

    ;——为时约一千年,它的结果与民族大迁移和罗马帝国衰亡同时。

    第二期:是中古时期,包括经院派,从历史上说还要提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不过这一期哲学主要是发生在基督教会之内;——为时约一千余年。

    第三期:近代哲学,首先出现于三十年战争开始的时候,由倍根,雅各。波墨,笛卡尔开始(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

    这个分别出发)

    ;——为时二百年,这种哲学还算是近代的哲学。

    ①黑格尔的逻辑学分有论(一般的抽象思想)

    ,本质论(抽象的对立的反思)

    ,概念论(具体的普遍性的思想)三部分,他此处对于哲学史三个时期思想内容的发展看法,是与他的逻辑学三部分的发展看法平行联系着的。这是了解他的哲学史与逻辑学的关键。——译者

…… 129

    导  言521

    二 哲学史的史料来源

    哲学史的史料来源和政治史不同。在政治史里,史料的来源是历史家,这些史料又以各个个人的言论事迹为其来源;——不从原始史料研究的历史家当然是从第二手史料中去汲取的。

    历史家业已把事迹写进历史,写成想像的形式;历史这个名词有这么一种双重意义:它一方面指事迹与事象本身,另一方面又指那些通过想像为了想像而写出来的东西。

    在哲学史中史料来源并不是历史家,而是我们面前的那些史迹;这就是哲学著作本身。这些著作本身就是真实的来源,如果我们要想真诚地研究哲学史,就应该去接触这些史料。若只是从原始史料去研究哲学史,这些著作确是一个极丰富的宝藏。

    有许多哲学家,我们研究他们时绝对需要借重作者本人。

    不过有许多时候,原始史料已经不复存在,譬如古代希腊哲学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