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激情福利电子书 > [5]景帝纪事 >

第72章

[5]景帝纪事-第72章

小说: [5]景帝纪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七章 

  景帝那夜随口道来要为卫衍新建一座永宁侯府实际上不能算是哄骗他的谎话,第二天内务府就接到了筹建新侯府的旨意。不过,因为景帝的吹毛求疵,导致这件事情的进展异常缓慢,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单单是选址都没能定下来,其他的事就更不用提了。 


  卫衍一开始还很有兴致地和皇帝讨论他的新府邸到底要座落在哪里为好,还在皇帝的撺掇下于公事闲暇之余陪皇帝一起溜出宫去实地考察,不过接下来在被皇帝因这个理由否决那个理由推翻多次后,热情迅速减退,过了三个月基本上什么意见也没了,只求皇帝能早早做出决定把地方定下来,好歹能让他看见一丝动土开工的可能。 


  整个春天君臣二人就在有关新侯府的种种设想中渡过,日子于他们二人始终是悠哉游哉着缓缓过去。 

  天启七年的春末对很多人来说是灾难的开始。 

  春末,朝廷收到消息,说荆州有幽王余孽作乱。 

  这场动乱其实波及的范围并不广,因发现得早,动乱爆发地官府反应迅速,很快就调军镇压下来。但是这场动乱的后果却影响深远,在随后的几年,陆续有朝臣被牵连,最后砍下的脑袋,或许并不比〃逆王案〃风波初始少多少。 


  此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荆州知州。幽王余孽在荆州隐藏了数年,招兵买马,收拢人心,犯上作乱,荆州知州事前没有察觉一丝异样,事后又没能将逆贼一网打尽收拾干净,怎么样都逃脱不了被朝廷治个玩忽职守之罪。而知州以下的官员,也因种种原因,很快就被牵连进来。 


  虽然这桩案子闹得动静挺大的,但是与卫衍,与卫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卫衍的日子还是如往常那般琐碎而平淡的一日日过下去。 

  那年入秋以后,卫衍又一次被皇帝赶到了西山行宫静养。卫衍现在领的已经不是闲职,若是像以前那般动辄消失个数月,他下面的那些人怕是要乱套,所以他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做法。好说歹说之下,皇帝最后让步,让他去住上十天半月意思意思就算数。 


  卫衍是在西山行宫见到方明生的。方明生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只是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的一名清贫书生。一介布衣,要想进入皇家禁地,接近堂堂永宁侯并不是易事,但是有卫家子侄相陪的时候,这事就变得容易了。 


  在见过方明生的那一夜,卫衍彻夜没有合眼。第二日,他回到了京城。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景帝见到他有些讶意,按他们说定的卫衍至少还要在西山行宫住上十来天,不明白他为何突然回京,〃难道说是想朕了?〃 

  皇帝的声音里面有淡淡的调笑味道。 

  〃臣收到一份万民请愿书,呈来给陛下过目。〃 

  景帝对跪在下面将手上的锦帛高举过头的人无奈地摇头叹息,这么多年过去,卫衍始终不解风情也不懂他的心意,实在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起身走到他跟前,将他手里的锦帛接了过来,顺手扶起他。 


  〃拿来给朕吧。你回来了也好,内务府刚送来了新府邸的图样,快过来和朕一起参详参详。〃很快,两人的话题被景帝诱导着开始围绕新府邸打转。 

  第二日,卫衍下差回宫后问起那份万民书的事,景帝回答他〃在看〃。 

  第三日,卫衍又问起,景帝回答他〃还在看〃。 

  。。。。。。 

  第不知道多少日过去,卫衍再问,景帝终于回答他〃看过了〃,然后再也没有下文,转而用别的话题扯开去。 

  〃陛下。〃卫衍没有想到什么也不做就是皇帝看完那份万民书后的决定,在他面前长跪不起,〃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事。〃 

  〃卫衍,此事与你与你卫家并无多大干系,你将它呈到朕面前就是尽力了,何必要追着这事不放。〃那份万民请愿书上的案子由荆州上报刑部审核大理寺复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裁决,早已成定局。景帝就算现在知道了这里面有冤屈,也不想再重提此事,真要彻查下去,经手此案的一连串官员怕都是要有些麻烦。 


  〃朕一直以为你讨厌他,才将他远远打发了,没想到你竟然会为了他要和朕闹。〃景帝没法让卫衍起来,只好蹲在他面前,和他好好说话,〃听朕的话,这事你已经尽到力了,不要再管了。〃 


  这个案子一开始只是一桩小小的渎职案。此案的案犯是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知县孙柯。孙柯是天启二年的状元,本来很得景帝赏识,新科及第后就调任中书门下参议,可谓前途不可限量。后来不知何故景帝看他越来越不顺眼,终有一天寻了个由头将他远远外放了才算了事。 


  当年春风得意的中书门下舍人就这样被打发到了荆州最南端的某个小县城任县官。这位孙状元的人生在经过那样的大起大落以后倒没有就此颓废下去,而是在痛定思痛以后开始在那个贫瘠的小县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起了父母官。在他的精心治理下,这个每年都要伸手向朝廷要救济的小县城很快富庶起来,也算当得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评价。 


  只是,因为多年前的某个缘由,吏部的那些官员又很会揣摩圣意,他虽然年年绩效评定都为优,却始终升迁无望。三年之后又三年,他终于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绝了升迁的念头,安心在他任职的那个小县城捣腾。 


  但是为官这种事情,大多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若太好岂不是显得别人很不好,所以孙县官虽然清廉勤政之名显赫,却很是被合丰府属下的其他同僚排挤。 

  五月,幽王余孽刚被平定,孙柯就被人参了个渎职之罪。因参本上隐约提到幽王余孽是由垅安县脱逃,隐入深山密林无法再追寻,借着朝廷彻查幽王余孽的东风,这桩渎职案的审定速度异常迅速,没几日就由合丰府判下,报荆州知州府,然后经刑部大理寺复核最后呈到景帝案前,御批秋后处决。 


  官场上的水很深很深,稍有不慎就会溺水而亡。但是百姓心头却自有他们的一杆秤,他们才不管这里面的无数利益纠葛,对于他们来说,孙柯清廉勤政,爱民如子,真正当得起〃父母官〃一词。孙柯含冤入狱后,垅安县的民众就自发上合丰府为他鸣冤。后来此案判下后一路北上,很快到达御前,垅安县那几个被万民委托替孙柯鸣冤的书生也一路北行,在刑部大理寺受挫后,就起了要把这状告到御前的打算。 


  平民百姓要把状告到御前根本就没这可能,连靠近宫门都会被守卫宫门的将兵驱赶开来,后来经过种种磨难,由人指点,才辗转着寻到卫衍跟前,恳求他将这万民书代呈御前。 


  卫衍何尝不知道这里面牵连众多,这案子一审再审最后能到御前私下必然有无数猫腻,只是在看到那份累累血手印的万民书后他考虑整夜还是无法置身事外。他的良知不允许他无视这样的冤屈,若今日他当作没有这回事,他日他必定会后悔。 


  〃陛下,臣所侍奉的君王,当宽厚仁慈爱民如子心如明镜公正明理不偏不倚。〃卫衍不能允许自己置身事外,同样无法忍受皇帝竟然有将错就错一错到底的打算,将头抵在地上,再次恳求,〃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案。〃 


  〃卫衍,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朕从来不是你所希冀的君王。你说的那个人只是你心中的幻想,朕永远都无法成为那样的人。〃景帝沉默了良久,才回答,〃起来吧,这事到此为止,不要惹朕生气。〃 


  卫衍沉默不语,始终不肯起身。 

  秋夜漫漫,景帝和卫衍君臣二人一个殿内一个殿外,数着那更漏声暗暗较劲着。 

  宽厚仁慈爱民如子心如明镜公正明理不偏不倚吗?景帝从来不知道在卫衍心目中他是那样的人,或者应该说卫衍希望他成为那样的人。可是,他以前不是那样的人,以后也没法成为那样的人。那么,卫衍他难道打算日后稍有不如他意的地方就这样逼他吗?用他对他的心疼宠爱来逼迫他。显然,如果第一次就让他得逞,日后必然还会有无数次相同的事情,所以第一次就当狠下心来拒绝他的无谓请求。 


  景帝理智上那样想着,但心里却还是做不到无动于衷。秋夜凉意上来,他会不会冻着,跪久了膝盖会不会疼,晚膳也没用会不会饿着他。不去想还好,这一想担忧的东西就越来越多。 


  〃起来吧,你赢了。〃到最后,景帝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到狠下心来和卫衍硬熬到底,还是向他低头,〃朕明日就下旨彻查。〃 

  天启七年十月底,景帝下旨彻查荆州合丰府垅安县知县孙柯渎职一案。这道圣旨,从明面上而言,是日后无数杀戮的开端。实际上,有些事情,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初现端倪。到了那时,不过是水到渠成,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爆发出来而已。 


  第六十八章 

  后来,景帝曾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黯然思索,若他能预料到他下旨彻查以后,事态会急剧发展,最后恶化到连他都无法控制的地步,一开始就狠下心来拒绝卫衍的请求,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当然,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那时候,景帝的朝堂上不乏耿直忠义之臣,这件案子其实已经有御史风闻上过奏折言明其中有些蹊跷,恳求景帝下旨重审,不过因种种考虑,景帝始终留中不发而已。所以第二日他下旨以后,朝中的那些忠臣有了皇帝撑腰,顿时占据了压倒性的局面,很快议定三堂会审重新审议此案。 


  然后,如滚雪球般,一桩小小的渎职案,最后审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渎职案,从荆州到京城,不计其数的官员被牵扯其中。 

  景帝收到那些审定上报的奏折,表面上当然是怒不可抑,摆出要严惩的姿态,实际上已经在头疼这事最后该如何收场。 

  帝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