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 又名:画像 作者:雷米-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数字杀手(2)
“因为这衣服不是她的。”方木突然提高了声音,他指指一张现场全景图片,手指点在那个一丝不挂的塑料模特上,“是他的!”
邓伟瞠目结舌,愣了半天后才问道:“什么意思?”方木耐心地解释着:“凶手将女性死者的衣服弄成要脱掉的样子,又把男性塑料模特摆在他身边,是想表达一种性别倒错的含义。他想说的是:这件衣服应该穿在那个塑料模特身上。”邓伟脑海中浮现出塑料模特穿上女性外衣的情景,不由得皱了皱眉。
方木瞅瞅他,揶揄道:“要不要喝点水?”邓伟有点尴尬,清清嗓子,端起水杯:“听说那个教室都没有人敢去了。不过也难怪,4楼404,那么多4,也真是不太吉利。”
“你刚才说什么?”毫无征兆地,方木一下子跳起来,脸色煞白。
邓伟被问个猝不及防:“4楼404。怎么啦?”方木没有回答邓伟,而是直愣愣地看着屋角出神。
邓伟莫名其妙地看着方木,过了好一会,听见方木轻轻地念叨着:“1、2、3、4……”正想问他,方木却缓缓地开口了,“邓伟,并案调查吧,”他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奇异的光,“是数字。”
邓伟更加摸不着头脑了:“什么数字?”方木坐在床边:“我可以肯定是一个人干的,因为每一次,凶手都在现场留下了受害者的编号。只不过他不是以受害者的个数,而是以犯案的次数为顺序。到目前为止,从1到4。”邓伟摇摇头:“我不明白。”
方木开始解释:“那个被砍断双手的守门员,穿的是1号球衣。”
“1。我明白了,医院杀人案发生在第二候诊室,这是2。那么3呢?”邓伟抓着头,苦苦思索着。
方木的心中早就有答案了:“那个货箱。”他慢慢地说,“那个adidas货箱,三叶草的标志。”
邓伟哑着喉咙继续说:“4楼404教室,而且尸体就在第四排发现的。不用说,这是4。”
突然间,313寝室里的两个人好像被某种恐惧死死罩住。一时间,两个人都不说话,方木看着地面,邓伟看着方木。良久,邓伟艰难地问:“还有几个?”方木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摇摇头:“不知道。”
寝室里重新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儿,邓伟试探着问方木:“会不会是一种巧合?”
方木面色凝重:“我觉得不是。从1到4,而且全发生在青大附近,死的不是学生,就是教工家属。不至于巧合到这种地步。”方木猛地站起来,拿起那几本材料,“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我建议警方并案调查。”他盯着邓伟,目光炯炯,“而我要做的,就是继续了解这几起案件。希望——”方木舔舔发干的嘴唇,“到4为止!”
方木继续看报告。法医鉴定结果表明:在死者辛婷婷的血液内发现了甲基三唑氯安定的成分,怀疑她是被麻醉后被绳子勒死的。现场发现了一部还在转动的CD机,从CD机记录的播放时间来看,是在案发当日凌晨1:45分启动的。可以肯定,那也是凶手将尸体和男塑料模特摆放进教室的时间。死者正在“听”的音乐是披头士乐队的一张专辑:《Revolution9》。这是让警方和方木最感到头疼的事情。这明显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附加行为,让死者听音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尽管不少人觉得并案调查的理由有点牵强,不过最终还是得到了市局的批准,并成立了专案组,邓伟、赵永贵是专案组的负责人。前三起案件中已经中断的线索被重新捡起,彻底追查。其中两条线索是目前侦查工作的重点:一是医院杀人案中毒品的来源。二是车辆。凶手应该是一个有车的人,所以才能方便搬运尸体。
一个星期后,两路人马分别将信息反馈回专案组。负责查找毒品来源的一队人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9月下旬,一个吸毒者在深夜外出购买毒品后,在回家路上被人袭击打晕,钱包和刚刚购买的海洛因被抢走。该吸毒者由于心虚没有报案。警方对他进行了询问,但是这名吸毒者对当晚的袭击者毫无印象。查找车辆的一队人对经常停放在校园内的车辆进行了彻底排查,毫无结果。不过细心的干警对校园周边的各个出入口进行了勘查,结果发现学校北侧的栅栏被人锯断了一根,又将锯断的铁条虚装在原处,可以随意拆卸下来,留下的缺口可以容许一个人通过。而从这个缺口进入校园后,步行1分钟后可以到达综合教学楼,步行5分钟后可以到达体育场。缺口外残留车辙的痕迹,但已无鉴定价值。初步认定,凶手就是从这里出入校园的。
16、数字杀手(3)
通过以上线索及公安厅犯罪心理研究室的分析,凶手是一个经济条件较好,聪明健壮,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的人。这个结论和方木的设想大致相同。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方木和邓伟坐在篮球场的长椅上。邓伟点燃一根烟,软绵绵地靠在椅子上。身边的方木此刻面容疲倦。几天来,他一直夜以继日地研究四起案件的案卷。
凶手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家伙,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要想抓住他,只能从他的行为里逐步分析、归纳他的特征。从以往的经验以及现有案例来看,连环杀手在连续犯案的过程中,总会为了满足心理或情感方面的某种需要而实施某一种特殊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犯罪人的“标记行为”。辨别并分析标记行为对侦破连环杀人案件极为重要。毫无疑问,凶手对于犯案数字的精心安排,就是他的标记。而凶手在四起案件中的其他一些特殊行为,又能否被视为是一种标记行为呢?
“我有个想法,”一直在一旁懒洋洋坐着的邓伟开口了,“相信你也察觉到了,每一起案件中都有无法解释的特征,似乎都与当起案件毫无关联。第一起案件中插在死者胸口的注射器;第二起案件的漫画书;第四起案件的CD。这似乎都在暗示下一个死者特征和作案手法。”
方木听着:“哦?你说说看。”
邓伟来了精神:“其实当我得知在第一个现场发现注射器之后,我就有这种感觉。第二个案件中,死者死于医院。这是巧合么?而且,在死者的包里发现的色情漫画书中,有大量的虐待描写。而第三起案件中的被害人,恰恰遭到了残酷的虐待。我觉得,每一起案件都可以一分为二来看。每一个看似与案件无关的物证,其实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特征。”
方木没有搭腔,其实这种想法他也有。邓伟没有提及第三起案件中的陶片。而对于陶片及其作者的背景资料,方木已经掌握了不少。那个陶制花瓶的作者葛瑞森·派瑞是个异装癖者。而在第四起案件中,凶手精心制造的男塑料模欲穿上女死者人皮外衣的场景,正是表达了凶手变成另一种性别的渴望。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问题:一、凶手的动机?二、第四起案件中的CD又在暗示什么?
方木疲惫地按按太阳穴:“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下一个被害人还会在这个学校里,而且……”
“而且会和5有关。”邓伟阴沉着脸替他把话说完。
要不要告诫这个校园里的所有人远离与5有关的事物?两个人茫然地环顾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那些脸上带着甜蜜微笑、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人。第五阶梯教室、男生五舍、五食堂、第五跑道、五号球场……尽管阳光依旧灿烂,方木和邓伟仍然感到了阵阵阴冷。
17、蔡家屯(1)
这天下午,方木拿着邓伟帮他复印的一些资料,到自习室找了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里,希望从这些资料里找出凶手的蛛丝马迹。
当邓琳玥向方木走过来的时候,方木正在看那几本色情漫画的复印件,根本没注意到她。“你好。”她笑吟吟地打了个招呼,“你也看漫画啊,哪一部?”邓琳玥好奇地俯下身子。方木想盖住那些捆绑着的、一丝不挂的肉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邓琳玥怔怔地看了几秒钟,脸红到了耳根:“嗯……品位很独特啊。”说完,她连看都不敢看方木一眼,就飞快地走开了。方木忙要解释,可是邓琳玥已经走出了教室。
方木有些懊恼地回到寝室时,已经傍晚了。刚到寝室,就接到了邓伟的电话:“我在蔡家屯,你马上打车来!”方木听得出邓伟的口气很急,连忙问:“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这次事情大了,你快来吧,快到时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说完,邓伟就挂断了电话。
蔡家屯位于城郊,居民属于城镇居民。虽然无地可耕,但是这里的居民仍然保持着农民早睡的习惯,尽管不到七点,村子里却是漆黑一片。只有一个地方,灯火通明,还能看见警灯在无声地闪烁。
方木赶过去的时候,看到邓伟脸色阴沉地正在吸烟。几分钟后,他随着邓伟走进了一家农家小院。一个蹲在墙角的人突然开口:“终于来了。”方木循声望过去,是一个法医。
旁边蹲着另一个人,抬头看了方木一眼之后,就把头低下去,一声不吭地吸烟。这个人也认识,方木知道他叫赵永贵,曾经在乔老师的心理咨询室里和他见过面。
邓伟在院子角落里招呼方木:“这边。”还没等走近,方木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一个用碎砖、木板和树皮搭成的猪圈。猪圈里的情形一览无遗:里面的烂泥足有半尺厚,到处散落着猪食。尽管看起来卧在烂泥里的那个家伙纹丝不动、浑身黑乎乎的,方木还是肯定那是一个人。
方木抬起手,声音低哑地问:“那是……谁?”邓伟没有回答他,而是递给方木一个物证袋,里面有一个沾满污泥的、打开的证件。右上角,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男性没心没肺地咧着嘴笑着。托马斯·吉尔,美国国籍,青大公共外语部。
死的是个外国人,就像邓伟说的,事情大了。方木猛地抬起头,四处环视,似乎在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