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烟雨一蓑 >

第93章

烟雨一蓑-第93章

小说: 烟雨一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凄冷。夜空时有流星倏而划过,留下长长的美丽的尾巴和无限美好的遐想。人生短暂,流星不如,在那一个什么具体工作都没有的闲职上,尚不知几年。三十而立,我都三十了,竟然一切从头开始,一个不知任何结果的悲壮的开始。

确实,当初不知道结果,结果却长恨当初。

100多公里的路程,我走了两个半小时,赶到松堡,正是几个书记和各管区主任上“早朝”的时候。我拿着杯子,前面是他们四个,好笑地走在他们后面,照例重复着他们每天安排工作的节奏。

“好,今天的碰头会就到这里,事情不多,主要关于每个副科级干部述职的事情。几个书记还有没有事情?”郑务聚问我们几个人。

我们几个都摇了摇头。

“大家还有没有什么事情?”郑务聚问各管区主任。

“郑书记,我们片分的那些小猪和老母猪就是凑不齐规定的数来怎么办?规定我们小猪30头,母猪10头,上哪凑啊?我们片养母猪的少,又不像大村片,有很多养猪专业户。”付戈庄片宣传委员李界朋为难地说。

松堡镇养猪专业户多,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扩大饲养规模,镇上决定由松堡村牵头,党委、工商所和地税所组织在镇政府驻地大集生猪交易市场成立“生猪仔猪贸易市场”,逢大集交易。腊月二十三逢年关大集举行市场开业仪式,为此松堡村还专门请来了高密茂腔剧团唱戏三天。为了在开业这天起到轰动效果,党委要求每个包片的必须达到分配的仔猪和母猪指标。

“郑书记,我们片也是,没办法,只好安排支部书记到临镇去借猪。到临镇借的算不算?”包甸子片的组织委员杨禹善说。

“就这么点事还完不成,你们看着办。好!就这样,散会!高书记你负责去大集参加生猪仔猪贸易市场开业典礼!”他挥了挥他那特有的“黑五寸”短手。

“老杨厉害,竟然想起‘借种’!我那片再组织不起来,就把羊染成黑色当猪。”宣传委员李界朋和杨禹善开玩笑。

“你他妈的,界朋,把你在村里撒下的那些野种、野母猪拉到市场凑凑数也够了。”杨禹善也开玩笑顶上。

坐在办公室,我泡了一碗方便面,慢慢地吃着早饭,一大早赶来上班,这就是上班,我提前三个小时起床赶来的上班,无所事事的上班。年关到了,他们比平常都忙活得多,这时可以找很多漂亮的理由和借口谄着媚脸敲开领导家门,而我没有欲望,也不认识哪一个领导,更无须挖空心思地去考虑如何投机取巧。今天也不知干什么,我叹了口气。那些关于什么《农村工作指南》之类的书,我几乎都能背过,已经看得实在是无聊乏味。我顺便拿起一本在火车站买的《知青年代》,权当早饭小菜。里面讲述了下乡知青的不同经历和命运,总比那些没有任何文学水平罗列而成的条条框框的书要好看的多。

“早朝”过后,每个包片的骑着摩托车各自去管区了。郑务聚和荆兆明坐一个车去了财政局,高敬纲坐上桑塔纳去了生猪仔猪贸易市场,王地锡车上装了些礼品,说是过年打发公检法部门,整个大院仅仅两个小时的喧嚣便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到办公室转了转,公务员李薇薇正在装订年终总结材料,忙活得不抬头;传达室老王在袅袅煤烟中,炉子上放了块铁板炒花生米吃。

“老王,今天怎这么平静?”我问。

“李书记,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过年,又是大集,快过年了,没多少事,他们安排安排就去赶集置办年货去了。”老王说。

我也甩手来到了大集。毕竟是快过年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虽然残雪积水,冰凌垂吊,却挡不住热情高涨,人们恨不得在这一年能卖的卖,能买的买。

“锵刀子!磨剪子了!锵刀子!磨剪子了!”一个老人肩垫一块批布,在行人里面边走边吆喝着。

“高密菜刀了!高密菜刀了!老兄,来把菜刀?”一个小伙子高叫着,在菜板上“嘎巴嘎巴”剁着铁丝。

“小兄弟,算卦相面!不准不要钱!看你面相,日后要做高官。”一个中年人身着青衣古帽,坐在板凳上,面前一桌子,白布铺桌,上摆砚台笔墨,卦签摇筒,桌子前面的布上画有一幅阴阳八卦图,旁边写着:“一条明路指君行,将军下马问前程。”

我笑了笑,摇了摇头。蹲身在一个卖泥老虎的地摊端详起来,我拿起一个对着试了试,老虎“咕咕”叫着,发出低沉的声音。

“2块一个。”老人说。我掏钱买了三个,过年了,总要给修买点土玩具。“咚咚!咚咚!拉洋片,看拉洋片!好看的拉洋片!许仙和白娘子的美丽传说!”一个老人头戴毡帽,脚踩架子鼓,身穿厚棉袄,笑容可掬。旁边立着一个椭圆形箱子,镶着五个镜头,上写“看拉洋片,每位2元”。箱子一边,还立着一块牌子:“拉洋片,又叫‘西洋镜’‘拉大片’‘看洋画’‘西湖景’‘八大片’,是老北京庙会或市场上常见的一种表演,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外名胜古迹的风景画,一种是传统的民间故事片段。‘拉洋片’相当于今天的幻灯片,在里面画框变换的同时,一人站在旁边配合精彩的唱腔让观众置身于精彩的故事中。”

“咚咚!哎哎,看到了没有?许仙和白娘子来到了苏堤,正是草长莺飞,一片花红柳绿,游人如织,好一派江南美景。哎哎,两人又沿苏堤前行,是段桥,传说是一位姓段的大户人家出资而建……一段恋情结束。下边哪一位看拉洋片?小伙子,看不看?”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

“小伙子,买不买年画?抹画子!抹画子!好看的抹画子!”一个老人对我说。

老人说的抹画子就是扑灰年画,记得小时候过年赶大集到处是,主要是关于“高级社”“互助组”“合作社”“年年有余”“胖小孩”等许许多多。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现在大多换成了现代画派,卖这东西的少了。扑灰年画是高密特产,又称“抹画子”。打好腹稿后,先用柳枝烧制成的炭条勾出轮廓,即粉稿,然后扑抹在另外的白纸上,就叫做“扑抹”。这是扑灰年画的第一道工序,如此可以扑抹数张画稿。如再增加数量,可以在扑好的一张画稿上再用柳枝炭条描一遍,重扑。成双成对的扑灰年画也是这样制成的。制作扑灰年画的第二道程序是手绘。扑抹是基础,手绘是关键。手绘复杂得多,主要包括“大刷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步骤。卖这种年画的地摊在这里到处是,飘飘扬扬地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我逛着看了看,画主要有“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团扇美人”“渔翁得利”“福禄寿三星”“四季花屏”等。这种画倒是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但也算不上好看和有欣赏价值,挂在墙上显得俗了点。我想买几张,低头看也没有合适的,算了吧。

“老鼠跑,老鼠跳,吃了我的老鼠药,蹦哒哒,蹦哒哒,半步倒,把命要。诸位乡亲,请看我的‘半步倒’,老鼠吃了它,半步跑不了。欢迎新老客户光临‘半步倒’,旧客户可拿老鼠尾巴换药,一条一包,春节大回报,一条尾巴一包‘半步倒’。”一个卖老鼠药的干巴老头卖尽风骚,连跳加唱,如同跳“大神”。

生猪仔猪贸易市场热闹非凡,人欢猪叫。小猪到处跑,母猪找小猪,大人找母猪、小猪,没办法,有的干脆找个大网包把小猪圈起来,有的找错了猪吵得脸红脖子粗。

最热闹的要数戏台子唱茂腔的。老太太老头子不嫌寒冷,安心地坐在那里听戏。戏台上正唱着茂腔《小姑贤》。

儿媳我去包包子,

包包子俺不吃它,

听着为娘拉一拉:

羊肉,猪肉滑,

白萝卜馅子娘嫌苦,

红萝卜馅子甜打撒,

韭菜老了塞俺的牙,

塞在牙里没法剔拔。

一个小媳妇青装淡抹扮演儿媳妇,一个高个老头带着个老太太帽子,头插一枝花,穿着个大襟衣服,扮演剧中婆婆,把枣红色拐杖捣得地上笃笃响,气哼哼地嫌儿媳妇做这太咸,做那太淡。唱得字正腔圆,演得惟妙惟肖。

“大兄弟,买本书吧?相书、卦书、人生四时、文革逸闻、正史野史,一应俱全。”一个卖书的招呼着我。我眼睛一亮,蹲身看着书。书很多,有关于卜宅、相宅、相地、堪舆、风水之类的书,有关于文革历史的,还有许多宫廷秘史,但几乎都是盗版的。我随手拿起一本《易经》,易经有很多版本,这一本是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珍泉,翻开看来,讲述比较详细,也没有多少错别字。

“老板,这本《易经》多少钱?”我问。

“35元。”卖书的还在招呼着别的顾客。“你先看还有没有需要的书,待会儿优惠一起算。”

难得地摊上见《参同契》,据说是后汉桓帝、顺帝时魏伯阳又名火龙真人所著的道教最早的丹鼎派理论著作。我又拿起《周易十日谈》《麻衣神相》《手相大全》《四柱预测学》《居家风水》等几本书翻阅着。

“老板,有没有‘河图洛书’‘开元占经’‘大小六壬预测法’‘梅花易数’之类的?”这些都是我不知什么时候就知道的一些玄学的名字。

“没有。家里还有奇门遁甲、紫微斗数。”卖书的回答。

蹲在地上腿疼,我起来活动了一下,又挑了几本《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文革秘史》《江青传》《四人帮传》《毛泽东读古书》《毛泽东的晚年与早年》《文革研究》等。

“兄弟,还有光盘要不要?这东西过瘾!”卖书的问。

“不要。要这些就够了。算一算,多少钱?”那些垃圾不是我关注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偏偏喜欢这些玄学、道学之类的书。

“兄弟,150元。我全部给你五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