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战争论 >

第55章

战争论-第55章

小说: 战争论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瑞典国王(1697—1718)

    ,他在北方战争(170—1721)中对俄、波、丹三国同盟作战。

    1700年进攻丹麦,迫使丹麦签订和约,随即于纳尔瓦会战中击溃俄军。

    后又击溃波兰军队而占领了波兰。

    由于没有慎重考虑本国力量,攻入乌克兰并向莫斯科进军,终于在1709年的波尔塔瓦会战中被俄皇彼得一世击败。——52页

    8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曾谈到这一点,他写道:“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哲理推究的方法很奇特,但书本身是很好的。对于是否应当使用军事学术或军事科学这一名称的问题,答案是:战争最象贸易。

    战争中的会战就等于贸易中的现金支付:尽管它实际上很少发生,但一切仍以它为目的,而且它最后必将发生,并起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44页。)——58页

…… 337

    战 争 论33

    9这句话原文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但机器也通过了”

    ,意思是说统帅坚强的意志可以使军队克服阻力(法文译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也可以理解为“当然机器也一起被粉碎了”

    (英、日、俄文译本是这样译的)。根据我们的理解,机器是指军队,所以前一种理解在意思上说较为合理,但从原文文法上看,后一种理解较为合理。——95页

    10

    “dieAusrüstung”这个词在十九世纪欧洲军队中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广义的包括武器弹药、服装装具和其他一切军需品在内,译为“装备”

    较合适。狭义的则指随身携带的用品(如背包、子弹盒、饭盒、水壶、土木工具等)

    ,译为“装具”较合适。——100页

    1野营(dasLager)——指军队野外宿营,包括幕营(在帐篷内)

    、露营(在露天)

    、厂营(在草棚等掩蔽物下)。在拿破仑战争以前,欧洲各国军队大多用帐篷野营。冬季除舍营外军队有时也在野营中过冬。长期固定的野营地筑有野战工事(堑壕、土墙等)

    ,称为营垒,军队有时在此进行防御。——104页

    12攻城术又称围攻法,即围攻要塞和城堡的方法。

    在欧洲很早就出现了攻城术,到十七世纪形成了一套正规的围攻法。

    攻城时先挖掘与要塞外廓平行的壕沟(所以叫平行壕)

    ,攻城炮兵在这里构筑炮台以压制要塞的炮火。然后向要塞挖掘锯齿形的接近壕,逐渐向要塞接近,并挖掘第二道和第三道平行壕,最后挖掘坑道进行爆破,然后向要塞内部发起强攻。守备部队为了阻止攻城部队向要塞接近,针对接近壕挖的壕沟则称为反接近壕。——110页

    13在十八世纪,欧洲军队中盛行线式战术。军队的战斗队形主要是横队,作战时要求全队同时推进,动作整齐一致,不顾敌人的火力,象机械一样地听命令行动。因此,战斗队形各部分的组成、行列和间隔距离,战斗中队形的变换、步法、步幅和步速,使用武器的动作,以及其他一切行动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军队即以严格的纪律和机械一样的行动闻名欧洲。甚至在百余年以后,这种机械规定在军队的训练中仍有明显的影

…… 338

    433战 争 论

    响。——111页

    14数量上的优势即兵力优势。当时,普鲁士军事理论家标洛(1757—1807)

    ,奥地利军事家卡尔大公(171—1847)以及法国军事理论家约米尼(179—1869)

    等都强调数量上的优势。

    卡尔大公认为,军事艺术的目的就在于说明,如何在决定性方向上巧妙地集中和运用数量占优势的兵力。约米尼认为,在决战方向上集中数量占优势的兵力和使用这些兵力投入会战是战争的基本原则。标洛认为,应该集中主力去对付主要的对象,并且造成对敌人的优势兵力。——112页

    15当时,标洛和维利森(1790—1879)等都很强调给养的作用。标洛认为,仓库——给养的来源好比人的心脏,心脏一出问题,“集体人”

    (军队)就完了。

    维利森认为,军队是由人和马匹组成的,粮秣给养是军队作战的基础。——13页

    16这里可能是指标洛的理论。标洛在《新军事体系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作战的目标不是敌人的军队,而是敌人的补给线或基地。所谓基地即设有各种补给仓库的设防地区或要塞。标洛认为,从基地两端向进攻目标引两条直线即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基地底边所对的顶角称为作战角,一般说这个角不应小于六十度,进攻军队前进的距离不应超过三天的行程,只有建立新的基地之后方可继续前进。

    克劳塞维茨早在1805年就曾以《评标洛的纯粹和实用战略》为题,撰文批判过标洛的这种观点。——113页

    17这里的包围一词原文为“dieumfasendeForm”

    ,按词义可作两种理解。

    森林太郎的日文译本译为“概括一切的形式”

    (俄文译本也可作这样的理解)

    ,其他译本大多译为“包围形式”。

    我们认为这里是批判标洛的理论,标洛强调进攻时应以敌人的补给线为目标,因而也强调包围的作用,所以译为“包围”。——113页

    18这里可能指约米尼所强调的内线作战的理论。约米尼认为,内线作战总比外

…… 339

    战 争 论53

    线作战优越,因为军队处于内线既便于集中又便于实施机动,而且容易各个击破敌人。——114页

    19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兴起,军队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新的军队由大批雇佣兵组成。在意大利,佣兵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佣兵的首领称为“佣兵队长”。

    每个佣兵集团的武器装备为佣兵队长所有,给养和薪饷由佣兵队长负责。佣兵队长可以将自己的集团出雇于任何国家。因此,战争是佣兵队长的职业,军事艺术就好象是他的手艺。克劳塞维茨认为这不是战争本身的原因决定的,而是社会状况等外在原因决定的。——135页

    20斜形战斗队形原为古希腊著名统帅艾帕米农达所发明。

    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把它运用于线式(横队)战术,作战时将军队排成横队,但不与敌军平行对阵,而是偏斜地以一翼及中央的一部分兵力先攻击敌人的一翼。

    中央及另一翼则不与敌人接触,只牵制敌人,使他不能加强被攻击的一翼。先攻击的一翼以优势兵力击溃敌人一翼后,即从翼侧包围敌人,随即全线攻击,以便击败敌人。——142页

    21

    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分三路集中在耶纳、魏马一带,不伦瑞克总司令亲率中路,吕歇尔率右翼,霍亨洛黑率左翼,准备进攻法军。拿破仑先敌出击,10月10日于扎耳费耳特击溃路易亲王所部。不伦瑞克率主力北撤,霍亨洛黑的军队留在耶纳掩护,10月14日遭到拿破仑主力的攻击,所部陶恩青师和格腊韦尔特师分别于多伦山和卡佩伦多夫被击溃。吕歇尔从魏马前来支援,在卡佩伦多夫后面亦被击溃。

    霍亨洛黑所部在此役几乎全军覆没。

    同日,拿破仑部下达乌的军队在奥尔施塔特击溃不伦瑞克的主力。在追击中,普军纷纷投降。这就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歼灭战——耶纳会战。——143页

    2

    1797年2月拿破仑在北意大利攻陷芒托瓦(见注27)后,奥地利企图挽救北意大利,准备与拿破仑决战。

    3月,奥军总司令卡尔大公先赴前线,命先遣部队于皮亚韦河警戒,主力于塔里亚曼托河设防,等待从莱茵地区开来的援军到达后向法军进攻。

    3月16日,拿破仑击退奥军先遣部队后,向塔里亚曼

…… 340

    633战 争 论

    托河的卡尔大公进攻。

    卡尔大公因兵力相差悬殊,略作抵抗后即向萨瓦河、德拉瓦河撤退。

    3月28日法军进入奥地利国境,4月7日先头部队到达累欧本。

    18日双方签订累欧本停战协定,同年10月17日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见注24、25)。——150页

    23

    1795年8月22日法国通过了一个新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为上下两院,上院称元老院,下院称五百人院,最高行政机构为督政府,由两院选举产生。

    1795年11月第一届督政府宣告成立。

    督政府更换过三届,至1799年被拿破仑推翻。——150页

    24

    1797年4月,拿破仑的军队向维也纳进逼,4月7日先头部队到达累欧本,奥国政府被迫求和。

    4月18日双方于累欧本签订停战协定,并决定进一步议订和约(见注25)。——150页

    25

    1797年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意大利坎波福米奥村(在乌迪内西南)

    根据累欧本停战协定签订和约,奥地利根据和约虽然丢失了尼德兰和伦巴第,但得到了威尼斯,不仅与本土连成一片,而且控制一部分亚德里亚海。

    因此,克劳塞维茨认为这个和约并没有要奥地利作出很大的牺牲。——151页

    26

    1812年6月6日,拿破仑率四十五万大军从维斯拉河进攻俄国,俄军步步后退,8月17日法军进至斯摩棱斯克。

    8月29日俄皇撤换巴尔克来,任库图佐夫为总司令。

    9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