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

第42章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第42章

小说: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8年,上海“蓝印户口”政策对满足一定购房条件的外地购房者也放开了。当时可办理“蓝印户口”的购房标准是购买中心城区70平方米、总价35万元的住房或非中心城区总价10万元的住房,即办理“蓝印户口”的最低标准是10万元,而通过投资获得户籍则需要投资100万元以上。

然而,上海没有将“蓝印户口”政策一直推行下去。随着房地产市场在2000年后的逐步回稳,2002年4月,“蓝印户口”被叫停。“蓝印户口”购房数量从1998—2000年的1。7万套快速增长至2001年的约2万套,在政策终止前的2002年第一季度,该数字达到了6600套。据有关部门统计,8年时间约有4。2万人通过购买房子取得上海户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蓝印户口”购房数量逐步上涨,但总体住宅市场需求仍是平稳增长,价格升幅也不大,显示“蓝印户口”对楼市的实质影响并不大。实际上,直到2003年上海楼市成交量才开始快速上扬,而当时“蓝印户口”政策已取消。由此可见上一轮“蓝印户口”政策对市场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并非根本性的,且有一定滞后。可以说,当时“蓝印户口”对住宅市场的促进作用并非“雪中送炭”,而只是“锦上添花”。

就在大批房地产公司倒闭之时,一些今天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却在萧条的市场环境下或刚刚起步,或壮大起来。

1994年,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张力力邀来自香港的李思廉投身房地产业,于是两人共同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广州天力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在这之后的20多年里,两人携手写下了中国经济界的一个新传奇——富力神话。起步头一年,富力买下一家工厂的地皮,开发了第一个小区项目——富力新居,也开始了富力改造旧厂房的历史。房子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开盘,购房者排起了长队,因为当时市场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产品。由此双子星成功掘得“第一桶金”。

1994年,楼忠福像一只出笼的雄鹰,露出前所未有的会心微笑。这时的广厦总部已从东阳迁到了杭州。同年,广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关系彻底理清,股份制改造工作也使广厦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楼忠福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上市。

对于一个民营企业,上市谈何容易。中国的股市,初衷就是为了国有企业解困而设的,上市的指标都掌握在省政府和各个部委手里。不少人都在暗地里讥笑楼忠福白日做梦。

但爱做梦的楼忠福对于“机遇的盛宴”,向来习惯不请自来。1996年10月,楼忠福得知建设部有一个上市的指标,便立即申报,同时向建设部申报的还有广州、上海、南京和长春的四家国有建筑企业集团。

广厦的申报材料很快就得到回复,建设部分管此事情的副部长在材料上有批示,大意是:“这么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也能上市吗?”

楼忠福心有不甘。没过多久,他得知这位副部长正在宁波考察,就立即赶了过去。等楼忠福赶到宁波,副部长已经到了杭州,出席一个建筑行业的全国性会议,楼忠福立马赶回杭州。

“楼忠福,你们广厦的事情等以后再说吧!就一个名额,这么多国企都不够分。你自己想想你们有资格上市吗?我现在马上就要开会!”

“部长,能不能给我五分钟,听我说说。”

副部长把手一抬,看了一下手表,离开会时间还有六分钟,就说:“好吧!就五分钟,你赶紧说!”

楼忠福非常扼要地讲了三点: 第一,广厦虽然只有八亿元的规模,但广厦的每一分钱都是职工们辛辛苦苦赚的,其他那几家国有企业的规模再大,也是国家给的,几十亿元也不算多;第二,建设部的上市指标和额度给民营的广厦,肯定比给那些国有企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广厦已经明晰了产权,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且非常规范地经营了三年;第三,广厦比那些国有企业有更强烈的上市愿望,会更加珍惜这个机会。

楼忠福的话讲完了,副部长若有所思地说:“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现在要开会了,你的问题我们还是再说吧!”

副部长虽然没有表态,但足以让楼忠福感觉到希望的曲线已经触底反弹了。

又经过反复的游说和公关,1996年12月,广厦终于闯过了建设部这一关,赢得了与其他几家国有建筑企业一起竞争建设部一个指标的机会。

最终,建设部的唯一指标给了广厦。

1997年初,中国证监会同意广厦申报上市。

整个过程就像美国大片《生死时速》一样惊险、曲折和富有戏剧性,好在最后广厦还是一路有惊无险,笑到了最后。

1997年4月1日,“浙江广厦”A股3500万股股票被批准发行,融资近两亿元。4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内,楼忠福手执木槌,轻轻地敲响了那面挂着大红绸缎的铜锣。

广厦成功上市解决了资金难题,为战略转型奠定了基础。此后,广厦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陈劲松的世联地产、陈华的京基地产、吴亚军的龙湖地产、张宝全的今典集团、潘石屹的SOHO中国、孙宏斌的顺驰地产……不知是不是巧合,如今在房地产市场上风头正健的不少民营企业,却正是在市场不景气的这一阶段创立、发展起来的。

1994年,中国房地产界的又一匹黑马横空出世。他,就是那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孙宏斌。从加盟联想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锒铛入狱的身陷困境;从到天津创办顺驰的辉煌,到纵横资本市场的游刃有余……20多年来,这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监狱出来后,孙宏斌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和柳传志握手言和。据说,当孙宏斌的妻子听说了他与柳传志聚会后,她哭着说:“你忘了受的苦吗?”孙宏斌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沉默。

对于四年的牢狱之灾,孙宏斌说得并不多,但是从不多的言语中可以看出,这次挫折让孙宏斌成熟了许多。“刚进去的时候,你肯定想不通,这没法想通。但后来,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我光在看守所里就呆了两年半啊!每一天都很长,但每一天都是一样的,过一天跟过一年一样。现在回想起来,我在监狱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这种经历后,人会成熟、宽容很多。”

孙宏斌感言:“现在回想起来,在联想之所以会出现那种结局,主要是性格问题,我和柳总的性格都太强了。”孙宏斌出人意表的偏执与近乎僵硬的冷静,使得老江湖柳传志对其刮目相看。面对这个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无比落寞的昔日手下,一向爱才的柳传志不禁大动恻隐之心,他答应帮助孙宏斌开始自己的新事业。

孙宏斌怀揣着柳传志借给他的50万元,去了天津。他租了一个临街的小院子,办起了一家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并给公司起名叫顺驰,也就是“孙氏”的谐音。他以二手房中介开始了个人创业,他想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

1995年初,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第一个项目——香榭里。由于没有经验,这个建筑面积只有一万平方米的小项目并没有多少盈利。后来,联想和中科集团将全部股份转让给顺驰,公司更名为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1997年,顺驰抓住了天津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等机遇,开发了顺驰名都,这是顺驰运作的第一个成片开发项目,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顺驰大获全胜,投资回报率是200%,孙宏斌的第一桶金到了手。到2002年,快速成长中的顺驰在天津累计开发了30个项目,占有全市房地产总开发量的20%。

不过在他眼里,突击显然不是他梦想的全部。完成原始积累后的孙宏斌开始有了他自己视为“更伟大”的商业计划。他已经不满足于自己只能在天津发展,这个雄心勃勃的人把目光瞄准了一个更大的天地: 全中国。

孙宏斌出征全国,第一个大的战役就选在北京。2002年12月8日,北京市首次拍卖大宗国有土地——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北区1号地。偌大的国际饭店会议大厅座无虚席,共有十家房地产商报名,其中有华润、住总、广东富力等知名企业,尽管顺驰也在其中,但一开始并不太起眼。竞拍结果,顺驰以高出起拍价一倍多的9。05亿元拿下这块地。当天晚上,顺驰宣布: 6个月后大兴项目将上市销售。顺驰的出价让业内人士大呼不解,根据他们的测算,该项目的房价每平方米将达6300元,高出同一区域的项目约2000元。

2003年,顺驰吹响了全国扩张的号角。孙宏斌把他的个性特征深深地印在了他的企业上,他甚至独创了一套用“五个盖子盖十口锅”的高速开发运转模式: 高价拿地,缓交地款,立即开盘,迅速回款。顺驰的举动让业内感到匪夷所思、目瞪口呆。

2003年8月,中城房网会议在重庆召开。轮到孙宏斌发言,他先是云里雾里地侃了一段,然后突然说:“顺驰今年销售额要达到40亿元,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指王石)。”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只见王石脸有些拉长,话中有话:“你不可能这么快超过万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风险?”孙宏斌竟然毫无顾忌:“王总,我们可能超不过,但是你总得让我们有理想吧。”他又话锋一转:“十年前,我刚从监狱出来,什么都没有,就算做不到,我怕什么!”

顺驰中介业务突飞猛进。到2004年,已进入全国18个城市,连锁店数目已达700家,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在武汉短短一年内就发展连锁店60家,遍布江城三镇。

跟随中介的扩张,顺驰快马加鞭地在全国攻城略地,叱咤风云。顺驰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武汉、石家庄、济南、郑州、荆州等城市获取20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