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

第164章

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第164章

小说: 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略的礼法并非一成不变,但是,孝道是特例,即便是谋反也能从圣贤典章中找到理据,唯有不孝,是从来没有借口的,比如说忠孝不能两全,因为国事而被“夺情”,也同样不能作为理由,这样的臣子除非有重整江山的功劳,否则是得不到很好的谥号的,皇帝如此同样是大忌,光看元宁成宗皇帝就知道,再如何雄才大略,史书上也没他说个“贤”字。
  阳玄颢面对那小山样的弹劾表,纵然是恼羞成怒也只能先下罪己诏再说,朝廷这才平静下来,毕竟,皇帝已经向太后请过罪了,又下了罪己诏,作臣子再苛刻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等齐朗接到这个消息,已是几天后了,他正在祭扫父母墓园,心腹没敢耽搁,当时就悄声禀报给他,齐朗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直到祭扫结束,才叫过人来细细询问。
  “好了!你退下吧!”问明所有的情况,齐朗让那人先离开,自己上了马车默默思索这件事。
  夏茵叮嘱奶娘照顾好小姐,转身正要上马车,却见丈夫一脸冥思的样子,便又悄不作声换了辆车。
  回到齐府大宅,管家已经在门口候着,看那故作镇定的样子也知道家里来了不得了的人,夏茵的动作再次慢了一拍,等齐朗与管家说过话,才抱着女儿走到齐朗身边。
  “来了几位世伯,你安排一下午膳。”齐朗淡淡地吩咐,也不等她回答,便径自地进了府门。
  既然有客人,夏茵便将女儿交给乳娘,理了一下妆容,才进门,先到大厅给几位世交见礼,之后才退出来,安排下人做事。
  “世侄孝心可嘉,结庐守孝竟是连我们这些老东西的门也不上了!”
  “世伯过誉了!”齐朗笑笑便顶了回去,反正按制也是如此,并不能算他失了礼数,只当是被夸赞了。
  几位老人都是江南世家的掌权人,这点涵养还是有的,更何况,此时他们尚需借重齐朗,自然无一人挑刺,反而个个颌首不言。
  他们不急,齐朗更不急,与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这种漫不经心于他现在的身份来说,是允许的。
  “虽说丧不加兵,但是,国事为重,世侄可接到南疆的战报了?”终于有一个人先说到正题,却也已经是绕了七八弯之后的话了。
  齐朗挑眉,不在意地道:“朝廷的邸报,在下有收到。”
  “世侄怎么看?”
  “平南大将军处置得宜。”在齐朗看来,能扫除兵临澜沧江的障碍,付出再多将士的命也是值得的。
  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齐相也是这么看的?老夫等也以为大将军功在社稷,正想联名送贺表,不是齐相以为?”
  齐朗皱了眉头,目光在众人身上转了一圈,才悠悠言道:“诸位世伯此举未免有蔑视君上之嫌吧?”
  明是送贺表,暗是告诫皇上南方世族对康焓此举的支持,加个嫌字都是给他们留面子了。
  几个老人都成精了,听了这话,没一个变脸色的,反而笑得更舒坦了。
  “世侄说笑了,老夫等怎会有那般不敬之心?平南大将军这一战让我南方上下从被兆闽两面夹击的危险中解脱出来,我等不送贺表,岂非寒了驻边将士的心?”
  “倒是在下口拙了!”齐朗微笑,“世伯说得有理,既是南方上下的一片心意,齐家自然不敢落于人后,就随诸位世伯共进吧!”
  “如此甚好!”
  “世伯难得过来,就在舍下用顿便饭吧!正在孝服,只有清淡素斋,各位世伯勿怪。”没有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齐朗直接拦了话头,请他们用膳。
  送走客人,齐朗便冷下笑容,对管家吩咐:“找个妥贴人到我书房来!”
  管家明白地退下,不一会儿,就领了一个家人到书房,齐朗正在写字,写好之后才抬头:“你马上就走,到京中谢府,将这个交到谢相手里。”
  “是!”那个家人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并不多问,应了一个字,接下齐朗亲自锁好的函匣,便低头离开书房。
  “你是家里的老人了,规矩……”齐朗看着老管家,收住话头。
  “老奴明白,直到少爷发话,老奴都不会离开这个小房间的。”
  齐朗点头:“也不必那般,有一个月就行了!您老受委屈了!”那封信关系重大,不然,他不会让这个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受那份罪。
  江南世族对阳氏的忠诚是有限的,圣清末年,大批衣冠高门举族南迁,他们一方面向大正皇朝表示臣服,一方面资助,甚至直接组织反抗活动,可以说是至略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家门在元宁大军南征之后得到了世族待遇,但是,他们中有很多人都认为阳氏出身卑贱,不配为至略皇帝,这种心态下双方自然冲突不断,永宁贞王用血腥手段打击、分化南方世族,便建议世祖将一部分元勋家族迁至南方,虽然加强了朝廷对南方的控制,可是也使南方的情况更为错综复杂。
  齐氏家族就是在那个时候迁来南方的,因此,南方世族对齐家的态度十分暧昧,从不会主动结交,像今天这种事也不会主动上门,毕竟,要联名上表只要问一声,得到齐朗的书面答得就可以了,何须那么多老头子亲自过来?
  “看来南郡真的是块大饼!”齐朗默默在心里冷笑,对那些人的想法一清二楚。
  

第四章 四顾何茫茫(上)
更新时间2007…1…29 8:41:00  字数:0

 《至略史&;#8226;元宁卷》第一篇
  崇明九年三月,北战失利,周扬遣使议和,帝请之于太后,未果。
  当一个国家失去了征战的锐气,也就失去震慑四方的倚恃,那种震慑并不需要真的拥有无敌的实力,只需要让所有的敌人明白它绝对不会在任何进犯面前退避,对方的任何行动都必然会付出血的代价。
  周扬在这时已经失去锐气,而当后来,至略也变得畏战时,一个青年文人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举的例子正是此战的周扬。
  元宁败了,但是,梁永恩不仅保住了大军主力,也将怀庆城毁于一旦,用的是永宁王调拨的十枚撼天雷,这使得胡兴岭外,周扬无边城可据,因此,梁永恩在元宁史册中的评价尚在水准之上,但是,对于元宁世族来说,这种毫无意义、又毫无所得的战争是无法容忍的。
  至略人很早就形成了国土的概念,圣清圣祖时期的全盛版图就是至略人认可的国土——东至大海,西至格拉尔山,南至苍原,北至胡兴岭——也就是所谓的至略的全境。
  不仅是世族,也包括普通平民百姓,都认为,在已经收回胡兴岭,而格桑高原与南境未复的情况下,与周扬开战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开疆拓土是没有人会反对的,可是,那是一场败仗!于是,固执行事的阳玄颢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庸君!
  世族中已经有人开始酝酿上书弹劾皇帝了。
  即使周扬对元宁降低姿态,也没有改变人们对阳玄颢的看法,而面对那众多的弹劾奏章,阳玄颢心志再坚定,也不免失去自信,更何况,他本就未受过挫折,心志远不比金石。
  谢清在接到齐朗的密信时,再大胆也不免变了脸色,只是到底没有在信使面前表现,齐朗既然没吩咐要回信,那人也不停留,向谢清行了礼便离开谢府。
  齐朗也并不在意谢清的想法,那封信固然是将江南世族的动向告知谢清,但是,那些并非需要谢清支持才能办的事情,而且,谢家本身的立场与他们并不对立,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谢清确定自己在朝中的立场。
  齐家本也是南郡的既得利益者之一,借着齐朗在朝中的权势,齐家控制了南郡最好的三个港口,而谢家的船队一直是元宁规模最大的船队,两家本身就从南郡的利益中分去了最大一块。
  作为从西格割让来的领土,元宁在南郡的一切都需要南疆大军的保护,这使得齐朗愿意在这个时候维护康焓。
  这种支持还不足以影响朝廷的走向。
  在军政大事的决断上对皇帝进行弹劾,即使是世族联合起来,也不可能轻易为之,南方世族这次的行动其实也是一种试探。
  作为世族领袖,谢清乃至于谢家的意向也许就是一个风向标。
  元宁立国以来,弹劾皇帝失仪,甚至是用人失察,都并非罕见之事,但是,决断失当却是当年关中世族联合弹劾安闵王的罪名,也是安闵王废位的直接理由。
  这一次,阳玄颢的行为绝对可以“决断失当”来形容,只是不知世族是否会用这个罪名。
  齐朗很明显是要谢清来做这个决定。
  谢清几乎是苦笑着自言自语:“你还真是轻闲。”
  说是如此说,齐朗的用心,谢清倒也明白——无非是想成就他世族首领的地位。
  当然,这并非难解之题——紫苏只此一子,永宁王府不可能同意弹劾一个足以引致废立之事的罪名,而没有永宁王府的支持,弹劾者只怕会被认定“诬蔑圣上”。
  既要给阳玄颢一个深刻的教训,又要保全他——难办之处正在于此,所以谢清才有那么一句感叹。
  京中的动向自是瞒不过永宁王府的耳目,夏承正接到王妃的传讯,不顾身在议事堂便大惊失色,幕僚、参军等都在谋划着如何调派军力,不禁被他唬了一跳。
  “本王要回京!”夏承正心神稍定便脱口而出。
  所有人尚不知缘由,又都是军中出身,想劝也不知如何劝,纳兰永却是经过那些上位争斗的,心思一转便笑道:“殿下回京与否并无不同,何必多此一举呢?”
  周扬近百年来,朝堂上的倾轧之惨烈更胜边关战事,以纳兰永的身份地位,若是看不明白,哪里能有命离开家门逃至北疆?
  夏承正被他这么一说,气势一滞,重新坐回原位,不再吭声,纳兰永见状向夏承正身边的首席幕僚以目光短浅示意,那人微微一笑,道:“殿下想来无心议事了,我等先出去吧!”
  “不必!”夏承正被纳兰永一点,心中立明,冷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