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灶下婢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推vip2014-02-28完结) >

第53章

灶下婢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推vip2014-02-28完结)-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顺路过来瞧瞧你,这一日在这过的怎么样?”
  绿丫眼里的喜悦顿时消失,张谆拍拍她的手安抚地说:“等你在这里熟了,就去瞧瞧姐姐,还有朱家那边,也可以去拜访拜访。”绿丫点头,张谆喝了一杯茶又匆匆离去,绿丫的手轻轻握成拳,自己要先对这里熟起来,不如在这走走?
  想到就做到,绿丫把门关上,在这里走起来,和原来住的地方不一样之处在于它是被长长的墙围起来,一面是高墙,那是廖老爷带着仆人住的地方,虽然近在咫尺,但没有直接连着的,必须从巷道里的门那里出去,绕到不远的后门才能进到里面。
  一面是有些低矮的墙,这面墙后面就是大街,而这两面墙之间,就是这些统一的院落,原本是预备给管事人等住的,但昨儿曾大嫂已经说了,这里现在就住了自家和曾家两家。
  绿丫已经走到巷道头,看着那道门,想伸手去推,背后就伸出一支手把门推开了,绿丫转头,看见的是曾大嫂母女,林妈妈笑着说:“小张嫂子想出去买东西?从这出去,再拐过去一点点就是大街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那边样样都有。”
  绿丫害怕被她们笑,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点头:“我就在想,我们这是在哪条街上,昨儿走了半天,晕头转向的也不晓得。”曾大嫂忍住肚里的笑道:“这边再过去就是朱雀大街了,你们原先是住哪儿?”
  “小柳树巷。”绿丫把原来住的巷子名字说出,曾大嫂的眉皱起:“小柳树巷在哪,没听说过。”
  “那在北城呢,这边是南城,你从生下来就几乎没去过北城,哪晓得呢?”京城里的人都知道,南富北穷,南边的人,就算是做一个高门大户里的使女,都可以在北城人面前骄傲。绿丫也是听过这句话的,只是瞧了瞧曾大嫂没说话。
  曾大嫂这才啊了一声:“原来这样,绿丫,那北城是什么情形,你给我说说呗。”瞧见绿丫脸上的窘状,林妈妈忙道:“小张嫂子要去买东西就赶紧吧,我也要走了。”说完林妈妈就跨过门。
  绿丫也跟着她的脚步跨出去,虽只门里门外,但绿丫觉得,这竟有两个世界的感觉,林妈妈指了指杂货店在哪边,也就匆匆上了门外等着她的马车离去。
  绿丫本就是托词,况且也不敢走远,只在这旁边溜了溜,遇到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叫住他买了两串糖葫芦,也就自己吃一串,另一串握在手里回家了。
  路过曾家时,绿丫把那串糖葫芦递给曾大嫂,请她吃。曾大嫂的眉毛拧了拧才终于开口说:“小张嫂子,你可还真是个孩子,竟然还爱吃糖葫芦,这样的东西,我从小就不爱吃。”绿丫不好意思地笑了,从屈家出来后,才晓得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外面的世界,竟然还有糖葫芦这么好吃的东西。可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
  曾大嫂虽嘴里说不喜欢,但还是接过来:“还是谢谢你,小张嫂子,你啊,等以后生了孩子,再让他吃呗。”生孩子什么的,绿丫的脸又微微红了,低头飞快地跑回家,曾大嫂把那串糖葫芦交给在旁的小丫头:“赏你了。”见小丫头接过糖葫芦在那吃的眉开眼笑,曾大嫂的嘴微微一抿,天生的穷命,从北城来到南城,还是改不了,这样一来,自己家有什么好怕的,这样见识浅薄的人,真是随便就能拿下。
  等到金乌西坠、玉兔高升时候,张谆总算回来,绿丫把饭端出来,和他一起吃晚饭,张谆问问绿丫一天在家做了些什么,绿丫也问了张谆在铺子里做些什么,两人你问我答,那么简单的饭菜也吃的很香。
  吃完饭张谆看着绿丫在那收拾,冷不丁绿丫问出来:“这廖老爷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我今儿出去外面瞧了瞧,光这宅子既好大,我记得去年,他好像没住这里。”
  张谆正搬出算盘来在那练习着怎么打算盘,绿丫这一问就分了心,多下了一个子,忙把那个子推回去:“东家主要是往宫里送布料的。”往宫里送布料?绿丫擦着手出来,眼睛眨了眨:“布料不是江南的最好。”
  “是啊,东家在江南也有生意。”这么一想,难怪朱老爷就想攀上廖老爷,要知道朱老爷生意的大头,也是做布料的。张谆在心里下着判断,继续打着算盘。
  绿丫已经凑过来:“你也教我打算盘好了。”张谆笑一笑,把算盘分半边给她:“好,你也来学打算盘。”两个人四只手,打算盘的声音更大起来,这声音传到曾家,老曾的眉就皱起:“你说,这小张学会了打算盘,会不会就想接我的差事?”
  曾大嫂已经躺下,听了这话就往丈夫身上狠狠捶了两下:“这打算盘你们铺子里谁不要学?你怕什么,赶紧睡觉。今儿我娘来,又念了我我半宿,头疼,你来给我捏捏。”老曾赶紧上去伺候媳妇,想问问岳母来念了自己媳妇什么但又不敢出口。
  这算盘声也扰了人的清梦,那瘦马睁开眼,问身边的丫鬟:“这是谁在打算盘?”那丫鬟仔细听听没听出有算盘声,但既然主人相问也要回答:“只怕是这旁边住着的那几家,不是铺子里的管事吗?”瘦马翻个身,但还是睡不着,丫鬟给她把被子掖一下:“小姐,是不是屋里不够暖?”
  不是屋里不够暖,而是心乱,瘦马轻叹一声,丫鬟细细听去,像是在说,廖小姐的命可真好,不过是因别人一句话冲撞了,就要这样设圈套,能得这样千宠万宠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修来的?
  算盘声渐渐消失,众人都已沉入梦乡,廖老爷却还坐在灯下,他不睡,小厮也不敢去歇着,偷偷打了个哈欠就偷眼去瞧自己主人,见他依旧端坐,小厮心里忍不住抱怨,可此时廖老爷突然开口说话,小厮忙侧耳去听,等听到问的是那事都安排好了,急忙点头:“当然安排好了,老爷,这不过是一件……”
  小事两个字小厮还是不敢说出口,急忙改口道:“小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旁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廖老爷笑了:“就你油嘴滑舌,扬州那头,让他们赶紧再送个人上来。”小厮急忙应是:“昨儿就送了信回去,老爷,您的交代,一月之内保证能到,到时误不了爷您赶回去过年。”
  廖老爷又淡淡一笑,总算收拾睡觉,小厮忍住哈欠服侍他睡下,也就自去歇息。今晚月色很好,照的天下一片安宁,可是这各人的思绪,就全不一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过度章节什么的。。。


☆、第51章变化

  绿丫把洗好的被套搭在绳上;接着转身去看搭在椅上的褥子,能闻到上面传来的太阳的味道,绿丫用手拍拍它;让它们更蓬松一些,晚上睡觉时候,就更舒服了。
  “哎,小张嫂子,这从搬进来到现在,就没见过你闲下来过;就算闲了;手上也要做针线,张小哥娶了你;可真是他的福气。”这院子里就住了两家人;能和绿丫说话的也只有曾大嫂,绿丫对她笑一笑算打过招呼,从屋里拿出个草墩:“曾大嫂,椅子都用来晒褥子了,你先坐这个。”
  曾大嫂抓了一把花生,熟练地把花生壳剥掉,接着把花生在手心一搓,用嘴一吹,花生衣都被吹掉,只剩下白白胖胖的花生,曾大嫂这才把花生放到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和绿丫说着话。
  绿丫边和她说话,边洗着衣衫,手里的活一点也不落下。曾大嫂觉得绿丫实在是没什么可谈的,这都搬过来一个月了,每天除了做活就没见她做别的,只要能给张谆设个套子让他钻进去,以后就万事大吉,真是乏味。
  看见坐在那的曾大嫂打个哈欠,一边洗衣衫的绿丫也觉得好奇怪,这邻居间来往也是常见的,可是曾大嫂每回来都没什么可说的,和周嫂吴嫂她们不一样。那时周嫂吴嫂来,说的话虽也是些家常,可有滋味着呢,而这位曾大嫂,说的那些家常,着实没什么滋味。
  “哎,小张嫂子,昨儿我瞧见有两个婆子来你家,是你们家什么亲戚?”绿丫在琢磨时候,曾大嫂总算想起和绿丫要说的话了。绿丫啊了一声才说:“那是朱老爷家的,朱老爷和我家男人有过来往,朱太太晓得我们搬过来了,特地让人来问候,还说,要我们得闲了,就去他家坐坐呢。话是这么说,我们这样的人,穿戴的都不好,怎么上门呢?”
  朱老爷?曾大嫂眼睛一亮:“我记得朱家也是有个很大的绸缎庄吧,就离我们铺子不远。”绿丫点头:“好像是。”曾大嫂的眼往绿丫身上瞧了瞧,接着就笑了:“没想到张小哥还能遇到这样的人呢,要我说,”
  接着曾大嫂就消了音,让还在等下文的绿丫奇怪地看向她,曾大嫂的手一摆:“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这都腊月了,以往老爷该查的帐都查清楚了,也带人回山东准备过年了,今年怎么还没动身?虽说到山东不过十来天,可到家早一天总比晚一天好。”
  绿丫当然不明白廖老爷为什么还在京城,只是笑笑没说话,曾大嫂见绿丫从不接自己的话,那唇不由一撇,三杆子打不出一个屁来,除了这张脸,真是没有半点可取之处。如果这张脸生在自己身上,当年大爷也不会那样轻易把自己给弃了。一想到这,曾大嫂就咬牙切齿。
  巷道尽处的门那里传来说话声,曾大嫂怎能错过这样的热闹,急忙站起身往外伸长脖子瞧,绿丫已经把衣衫洗好,晒在绳上,也听见说话的声音,推开门往外瞧去。
  曾大嫂见绿丫推开门,一膀子把绿丫推开,瞧着带人进来的老王就在那喊:“王大叔,你带这么些人进来,难道又有人搬进来?”老王应了一声,打开自己家的门,又让人去把曾家旁边那个院子打开,对曾大嫂说:“你不是总嫌这院子里人少,不热闹吗?再过几天就热闹了,老爷今年有事,不能回去过年,让人把小姐给接来过年,我家的还有几个伺候的人也要跟着上京,除了我家的院子要收拾出来,还有别人住的院子也要赶紧收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