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07年14期 >

第27章

今古传奇·武侠版-2007年14期-第27章

小说: 今古传奇·武侠版-2007年14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凝瞧得好奇,问道:“这又是什么香。”苏闻香道:“这叫‘惊禽折羽香’,能制各种鸟雀。” 
  这时赤婴子爬将起来,双眼盯着苏闻香,射出异芒,苏闻香心神一迷,竟忘了下面意欲何为,呆呆怔怔,恍恍惚惚,手中线香,飘然落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莫乙忽地摇头晃脑,口中吟诗,脚下不停,几步踱上前来,拦在苏闻香之前,正巧隔住赤婴子的视线。苏闻香哎哟一声,跌坐在地,瞪着两眼,仍有茫然之意。 
  “停杯投箸不能食……大家统统都闭眼……拔剑四顾心茫然……心茫然,心茫然……”莫乙眉头紧蹙,双目如炬,对着赤婴子两眼异芒,嘴里却是吟诗不绝,“心茫然,心茫然……” 
  苏闻香此时总算缓过神来,双眼紧闭,不敢睁开,口中大叫道:“各位小心,这人是‘五神通’中的‘绝智奴’,万不可和他两眼相对。”叫了两声,却听莫乙将“心茫然”三字念了七八遍,心中着急,忍不住唤道:“书呆子,支撑得住么?” 
  莫乙双目不瞬,口中念念有词:“……心茫然,谁怕谁,哈哈,他是绝智奴,我是不忘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宁凝、陆渐、苏闻香、薛耳听他背出后面两句,均是松了一口气。 
  赤婴子的劫术正是“绝智”之术,对手倘若没有绝强定力,目光与他相接,必定短暂失忆,痴痴呆呆,忘乎所以。如此一来,赤婴子大可乘虚而入,为所欲为,或以巨鹤又啄又扑,或以刀匕加诸其身,对手往往死了,也是糊里糊涂,不知何以如此。 
  莫乙的劫术却恰好相反,叫做“不忘”之术,“劫海”蕴于脑部,任何事物,过目不忘。这两般劫术各有玄妙,互为克制。“不忘生”莫乙是劫奴中的闻人,赤婴子久闻其名,见他主动上前,便已猜到其来历,一时凝神双目,丝毫不敢怠慢。 
  两人一个力求对手失忆,一个力求自身不忘,心力所聚,尽在莫乙背诵的唐诗上,这首诗是李白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前后不过十四句,莫乙磕磕绊绊,两炷香工夫也只背了一半,就算一个启蒙学生,也比他强上十倍。一词一句,莫乙往往须得重复多次,才能艰难背出后句。但因二人凌空较劲,各以劫力相拼,背诵通顺与否,历历显示出两人劫力的消长强弱,滞涩不前,必是赤婴子的“绝智”略占上风,续出后句,则是莫乙的“不忘”占优了。 
  时间一久,莫乙汗如雨落,眼睑微微痉挛,半睁半闭,辛苦无比;赤婴子也是浑身湿透,面皮阵青阵红,双腿微微发抖。要知道,“绝智”之术若不破敌,必然反噬,故而丝毫也不能懈怠。 
  只听莫乙又道:“……雪满天……薛耳薛耳须向前……须向前……”薛耳和他甚有默契,听得这话,心头微动,他虽不敢睁眼,双耳却是奇聪,听得赤婴子呼吸,辨其方位,如在眼前,当即循其声息,挪近赤婴子。 
  赤婴子眼角余光瞥见,他劫术虽强,身子却弱,此时心力交瘁,若被薛耳打上一拳,踢上一脚,势必精力涣散,大败亏输,当即伸手,从袖里悄悄取出一把匕首。薛耳走到他身边,果然抬拳。赤婴子无力刺戳,只将匕首对准薛耳拳头,他若一拳打来,必被匕首割伤。 
  莫乙瞧见,忙道:“……将登太行雪满山……匕首匕首就在前……就在前……”薛耳闻声顿悟,将拳头生生收回,一脚横扫,正中赤婴子小腿。赤婴子惨哼一声,瞪直两眼,软倒在地。 
  莫乙大大松了一口气,长笑一声,摇头晃脑,朗朗吟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初时受制于人,背得磕磕绊绊,憋屈已极,此时禁止一解,顿将全诗一气背完,吐出憋在胸中的那一口恶气。 
  薛耳按住赤婴子,夺过匕首,叫道:“杀了他么?”众人面面相觑,陆渐道:“大家都是劫奴,何苦互相残杀,这人也是可怜之人,还是饶了他的好。” 
  莫乙点头道:“饶他可以,但须捆起手脚,蒙住眼睛。”薛耳便扯下腰带,将他双手捆上,又撕下衣衫,蒙住赤婴子双眼。 
  忽听一声爆鸣,众人转眼望去,燕未归背负沈舟虚,趋退若电,沈舟虚双手接连发出“天罗绕指剑”,细丝满空,如斜雨连绵,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将宁不空、沙天洹罩在其中,欲出不能。 
  泽部神通需要特殊地势,方能显见奇功,此时并无沼泽,故而三人之中,沙天洹最弱,几度被困。天幸宁不空的“周流火劲”正是“天罗”克星,所过皆焚,屡次救出沙天洹,但也因此缘故,反被缚住手脚。宁不空不胜其烦,忽地取出那张小弩,听声辨位,发出“木霹雳”,只见火光焰焰,巨响腾空,夹杂着漫天细丝,乍眼一瞧,真是蔚为奇景。 
  沈舟虚抵挡数合,忽地一声长笑,驭使燕未归向后掠出,退回众劫奴站立之处,坐回轮椅之中。宁不空抢上前来,方要扳机发箭,沈舟虚蓦然喝道:“且慢。” 
  宁不空当下凝而不发,冷笑道:“怎么?”沈舟虚笑道:“宁师弟的木霹雳委实厉害,再斗下去,沈某一定不是对手。” 
  宁不空静静而立,闻言一哂,冷冷道:“你这算求饶么?这却奇了,并不似你沈瘸子的作风。”沈舟虚也笑了笑,说道:“宁师弟说笑了,沈某何时求过饶来?”宁不空眉峰一耸,冷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先分生死,莫要废话。” 
  沈舟虚摇头笑道:“宁师弟,你何苦这么心急,我让你住手,却是一番好心。”宁不空哦了一声,淡然道:“你也会有好心?”沈舟虚道:“你这一发‘木霹雳’射过来,本也伤不得沈某,只不过,若是误伤了此间一人,宁师弟却要懊悔终生了。” 
  宁不空皱了皱眉,冷笑道:“你打什么哑谜?”沈舟虚笑了笑,忽地曼声道:“凝儿,你多大年纪了?”宁不空听得这话,脸色骤然阴沉,浓眉紧蹙,形成一个川字。宁凝也是愣了愣,答道:“回主人,凝儿今年十六,再过两月,便满十七了。” 
  沈舟虚微微一笑,说道:“宁不空,你看如何?”宁不空脸上闪过茫然之色,蓦地厉声喝道:“沈瘸子,你也算一代智宗,西城谋主,怎也用出这种下三烂的诡计?方凝带着孩子,早已死在落雁峡,难不成你黔驴技穷,用起计来,连死人也不放过?” 
   

岁月无声·那些人,那些事
乱 步  
(本文字数:3349)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14期 
 
字号: 【大 中 小】  
  
  
      
  壹 清明?诗话 
   
  还是在春节的时候,跟老家的长辈拉家常,听他们念叨些旧皇历,一说起来就是几十年前。几十年太遥远,对我来说,别说回忆,连想象都没个立脚的地儿。老人们喜欢说过节的事儿,但他们说起的那些节日,有的我只是模模糊糊地过,有的压根儿就没概念。比如民间传统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这里面可真有几个只有节日老人才知道了。 
  中秋和除夕依然还是那么热闹,立夏和中元这俩节日却基本已进了故纸堆儿。清明节大概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不算被如今的人们多重视,也没有惨淡到无人理会。但是这个节日本不该被人淡忘,毕竟在那么多为生者庆祝的喧闹节日里,只有这么个安静的日子,是为了死者祈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王维《清明》 
   
  不知道这首唐诗名篇的人怕是不多吧,诗中清明节细雨纷飞的景象,大抵在江南才有。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也正好赶上江南的梅雨期。 
  儿时每到清明,常跟了大人去扫墓,扫扫落叶,添几锹新土,供上果品,磕几个头,烧一堆火纸,放一串鞭炮——这基本是几千年来各地通行的清明习俗。后人们在坟前恭恭敬敬三叩首,不知祖先在九泉会不会宽慰一笑。 
  果品是个象征,祖先们享用不了,小孩子们常常拼了挨几巴掌,也要偷吃一点。这是普通百姓的作派,古代的帝王清明祭拜祖先都是三牲五牲、太牢少牢。据专家考证,民间扫墓供奉果品,也就是从帝王家学来的,自上而下的潜移默化,原本就是中国社会的特点。 
  然而清明本来只是一个节气,扫墓的习俗属于另外一个节日:寒食。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当然这个习俗如今也消亡了,冰淇淋显然没有成为清明节的主食,一大家子人扫了墓之后,还是免不了热汤热饭热乎一番。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寒食节的名称被清明节给掩盖了,但是寒食节的内容却喧宾夺主成为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寒食节源自一个著名的故事,主人公是重耳和介子推。对于看多了武侠小说的人来说,这个故事有点老套:一个狠毒的女人骊姬做了晋献公的妃子,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逼得原来的晋国储君申生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避祸远走。然后就是一路的历险和逃亡。 
  逃亡的生活很艰苦,在老板重耳饿得快要挂掉的时候,跟随他的职员介子推,勇敢而忠诚的从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