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共清梦,两徘徊清穿 十三党+四爷 >

第75章

共清梦,两徘徊清穿 十三党+四爷-第75章

小说: 共清梦,两徘徊清穿 十三党+四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手抬起我的下巴,定定地看着我,“你当朕瞧不出来吗?你在拖时间。筝儿,朕还有几个十年可以等呢?”
  他的身体缓缓压向我,越来越低,我不住地向后倒,直抵到龙椅的靠背。他的脸在我眼前放大,气息越来越炽热,我紧张地看着他,心如鹿撞,手中的玉柄象牙丝团扇掉落在平金地板上,发出“叮”地一声脆响。在他的唇覆上来的一刹那,我猛地偏过头,那一吻便落在了腮边。
  他不容我躲闪,用力扳过我的头。
  “万岁爷!”就在他又要吻上来的时候,暖阁外响起苏培盛焦急的声音。
  我二人皆是一愣,我趁着这个空档,立刻从胤禛身下抽身出来,立在龙椅之后。
  胤禛恼恨地冲着帘子外面喊道:“滚进来!”
  只见苏培盛猫着腰,战战兢兢地进了来,跪倒在御案之前。
  “什么事!”胤禛不耐烦道。
  “回禀万岁,永和宫来传话,说是太后突然犯病,昏过去了。”
  “什么!”胤禛霍然从龙椅上站起,愣了一下,便大步往外走,吩咐道:“去永和宫。”
  我紧紧跟在胤禛身后,他猛地回头看我,吓得我定住,我怕他不让我去,立刻就要跪,在膝盖即将触地的一刻身子被胤禛拉了起来。
  行至永和门外,碰到了闻讯赶来的皇后那拉氏、李氏、婉乔,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妃子,猜着该是弘昼的额娘耿氏,因为年氏五月初十才生了孩子,但是那小孩一生下来便夭折了,年氏的身体也是大受损耗,如今还在调养。
  我站在宫女中躬身行礼,还是感受到一道道或打量、或敌意、或友好的目光。
  永和宫内,德妃已缓缓苏醒,胤禛坐在德妃床前,七、八个太医正在报告会诊结果。我不敢进去,只静静地站在寝房外边,远远地看着。
  听不见里面都在说什么,只看到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包括胤禛,他跪在德妃床边,手里举着药碗,却是迟迟没有人敢奉到德妃跟前,就这么一直僵持着。
  我不忍再看,背靠着墙壁,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同样倔犟的母子三人,究竟孰是孰非,究竟谁对谁错?
  苏培盛突然匆匆走了出来,我拉住他,颤声问道:“太后怎么样?”
  苏培盛摇了摇头,“怕是不好了,万岁爷吩咐即刻召贝子允禵回京。”
  我颓然滑坐在地上,把头埋在膝盖里,默默地掉眼泪。
  天可怜见,允禵已经没有见到康熙最后一面,无论如何,请让他见到德妃最后一面吧。
  不知坐了多久,身旁尽是穿梭来回的一双双脚,一双皂色靴子停在我身前,我猛地抬头去看,却不是允禵回来了,而是允祥,他身旁还站着……云姝儿。
  我一只手撑着地,想要站起来行礼,试了两次都站不起来,允祥似要伸出手,然而终是没有。
  云姝儿正要弯腰扶我,一个小宫女跑了出来,对我说道:“姑姑,太后唤您进去。”
  我在小宫女的搀扶下跟在允祥和云姝儿后面进了寝房,床尚的德妃瘦得只剩下骨头,脸上横布着深浅不一的皱纹,面如死灰,嘴唇也是干裂,然而眼睛却亮得吓人,那是,回光返照……
  她看了看允祥和云姝儿,跟着便把视线投向我。我在床前深深跪倒,却不敢与德妃对视。
  德妃直勾勾瞪着我,气息不稳地说:“四十九年、五十三年、五十七年、六十年,祯儿向先帝求了四次,求先帝将你许给他,先帝都不允,直到最后那次,连我也去求先帝,你知道先帝跟我说什么吗?先帝说:‘这筝丫头是个敢说真话的,最难得是她的见识不比一般人,她的婚事只能她自己做主,不过朕交待过她一句话,所以她嫁的人必定是君王。’”
  闻言,众人皆是暗暗抽气,我更是不可思议地看着德妃,一时竟辨不出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德妃伸出苍老的手,颤颤巍巍地指着我,用力吼道:“你说!先帝究竟交待了你什么话?”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我身上,我只是咬唇不语。德妃一心认定康熙属意允禵,任何一丝线索都会被她的主观意识歪曲,投影成为她心中的答案;而康熙真正交待我的话,我若是说出来,无异于刮胤禛的脸,惹怒了胤禛,不知道他还会做出什么事。
  “你说啊!连先帝都说你是个敢说真话的人,你告诉我,先帝究竟交待了你什么?”德妃的吼声近乎哀求。
  康熙交待的话在我耳边一遍遍地响起,我越想越是沉重,心内翻江倒海一般,泪水夺眶而出,我偏过头去,紧紧咬着下唇,搜肠抖肺地哭着,却不敢让自己哭出声。
  胤禛缓缓起身,站在我身前,低沉着声音道:“先帝交待了你什么、几时交待的,一五一十说出来。”
  我抬起头看胤禛,用眼神求他不要逼我,可是他只视而不见,又命令道:“说。”
  我低下头,不敢看他,也不敢看德妃,哭着说:“康熙四十九年,奴婢抗旨不遵,圣祖爷说难得奴婢赤子之心,他不忍杀奴婢,但也不需要一个不听话的奴才,所以将奴婢尽足于兆祥所,圣祖爷交待让奴婢好生悔过,若是有幸侍奉新君,定要本本分分的。”
  胤禛转过身,对德妃道:“额娘听清楚了吧。”
  德妃紧抿着嘴,嘴角一阵阵轻搐,她盯着我的眼神就像兵器发出的银色寒光,恨不得将我剜肉啖血。
  胤禛使了个眼色,苏培盛立刻会意,召了两名宫女将我半抬半架的扶出了永和宫。
  
  
 
                  第六十七章 太后(下)
  天已黑透了,哗啦啦下着雨,宫女替我撑了伞,另一个提着琉璃风灯。
  暴雨浇熄了夏日的炎炎燥热,空气里清泠泠的一片凉爽,我挡开宫女手中的伞,让那雨水浇在我身上,让它把我的心彻底浇凉,浇得失去温度也许就不会再痛。
  康熙,你为什么要跟我说那样的话,我做不到,我做不到啊!
  宫女的伞又遮了过来,我又要挡,只听她婉转道:“姑姑千万保重身子啊!”
  我点点头,说:“我想一个人走走,伞给我,你们回去吧。”
  两个宫女走后,我将伞扔到一边,顺着甬道漫无目的地走着。
  茫茫然竟走回了兆祥所那个小院,院子里只有当初负责扫洒的两个太监,看到我一身湿淋淋的全都吓了一跳。小林子把我扶进屋里,忙在我身上披上薄毯,小陆子又招呼着去熬姜汤。我坐在榻上,雨水顺着发丝滴沥沥流下来,有些流进眼睛里,有些流进领子里,有些滴在地上。夏日的薄衫全都湿透,粘在身上只觉得重,拉着我的身体也是下坠。坐过的地方很快便被泅湿,我不愿动,反正都是湿,又何必再弄湿其他的地方。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时,仁寿皇太后乌雅氏薨世,终年六十四岁。
  允禵最终也没能见到德妃最后一面,据说是侍卫吴喜和朱兰太去遵化景陵将允禵召回,但是,当时负责看管允禵的副将李如柏在放走允禵后,又害怕是有人矫诏阴谋造反,便又派人以“旨意未明,又无印信”的理由追回了允禵,并将胤禛派去的侍卫扣押,然后自己亲自向胤禛请旨,问是否要放允禵回京,等到李如柏得知确是胤禛的旨意后,才将允禵放回北京,但此时德妃早已撒手人寰。允禵回到皇宫,见到的只是母亲冰冷的梓宫。在德妃的梓宫前,胤禛封了允禵为郡王,但并未赐封号,命他留在汤山,另派了十五阿哥允禑往驻景陵。而那个李如柏似乎得到的封赏更厚,赏赐了一千两白银,并被升为总兵官。
  我躺在床尚,手搭着脉枕,由着刘胜芳替我诊脉。这刘胜芳是太医院右院判,侍奉过先帝,如今又是胤禛的专职太医。他最初来给我看病时,我便请求胤禛给我换个来头小点的太医,以免落人口舌,招人妒恨,求了几次,胤禛才勉为其难地应了。结果太医走马灯地换了一个又一个,我的病始终不见好,于是又换回了刘胜芳。
  胤禛坐在椅子上,一张脸阴云密布。刘胜芳刚请完脉,胤禛便不耐地问:“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前前后后拖了一个多月,怎么还不见好利索?”
  刘胜芳在胤禛身前躬身拜倒,刚要说话,便听胤禛又道:“别跟朕说什么‘寒气入体,郁结于心’的套话,只说她多咱能好。”
  刘胜芳惶恐道:“皇上息怒,臣再换个方子给姑姑细细调养,只是姑姑忧思过甚,于病体无益,这心病终归还需心药医啊。”
  “别跟朕说这些没用的,若是换了药再不见起色,朕看你这院判也不必再做了。”
  刘胜芳连连称是,倒着退了出去,竹儿便也跟着下去了。
  房内一下子变得好静,只能听到房外风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下雨,又和着一阵阵的蝉鸣,倒有些“蝉噪林逾静”的反衬。最后那一点斜阳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漏进来,在地上洒下一幅“六合同春”雕花窗格的剪影。
  胤禛盯着我的眼神让我有些不自然,微微侧了身子,却引得咳了起来。他上前坐在床边,半扶我了起来,让我靠在他肩上,一面轻拍我的背,我又咳了半天才稍稍止住。
  “筝儿,你还是不肯告诉朕吗?”胤禛无奈地问道。
  那天,我捧着姜汤坐在榻上,不知坐了多长时间,胤禛便从门外踏了进来,他似乎很生气,他吼了什么,我完全听不到,呆呆地看他。记得他把我横抱了起来,他的龙袍外套着白色孝服,依旧是那么冰凉,冰着我的脸还有我的心,只有他的气息洒在我脸上,让我感到些许的温暖,我又产生了错觉,觉得那胸膛那么熟悉,似曾相识,于是便沉沉睡去。
  竹儿说我昏迷了三天,胤禛除了上朝,便日夜守着我。后来我醒了,胤禛仍然每天来看我。
  胤禛对我做的这些,我听着、看着、感动着,可是这感动每多一分,心里的痛与愧疚便多两分。
  “皇上问了多次,奴婢也说了多次,是皇上不信奴婢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