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清梦,两徘徊清穿 十三党+四爷-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我喝着自己的茶,没什么反应。
“万岁爷没应。”
“嗯?”这倒是有点出乎意料。
“万岁爷训斥了十四阿哥一番,说他才大婚不久,不想着上进,又要娶媳妇儿。”
我笑,胤祯结婚连半年都不到,就又想结婚,我是他老子也要骂他。
“你还笑?”
“皇上说得是呢!”
“你可真沉得住气。” 荣姑姑摸摸我的额头,“不过看万岁爷的样子,虽然嘴上不同意,心里边肯定应下了,只等着十四阿哥办几件好差事。你呀,终究是个有造化的人。”
造化?也许是有的吧。
康熙是个很爱学习的人,每天批完折子就是读书,读得累了,就随手拿张纸做数学题。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天文地理、中医西学、治河勘测……我想不出他有什么不会的,如果他不是帝王,会令当世所有才子汗颜。
“筝丫头,想什么呢?”
正在发呆,就听见康熙叫我。
“嗯?回万岁爷,奴婢想起以前听人说过的一句话。”
“哦?”康熙眉峰一挑。
我回道:“奴婢以前曾听人说,若是读一本书读得累了,就换读另一本书,当作是休息。奴婢想不明白,若是这么一直读着,不累吗?如今奴婢看万岁爷便是如此,才知道这世上当真有读书不知疲累之人。”
“呵呵,这话朕倒是头一次听说,有点道理。”
康熙侧身看向我,一副欲摆龙门的架势,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着即将开始的“闲聊”。
“朕听说,你也是个通文识墨的?”
“回万岁爷,奴婢只是粗粗认得几个字罢了。”我心下惶惶,谦卑作答。
“‘玉筝’,这名字是你阿玛起的?”
“不,是奴婢额娘起的。”
“任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是。”
康熙不但爱读书,而且据说每本书都读一百二十遍,记忆力惊人的好,不假思索便道出含了这名字的词句来,连我自己都是到了古代以后才读到王沂孙的这首《齐天乐》的。
“喜欢王沂孙的词?”
我摇头,“不喜欢。”他的词太凄婉,不适合太平盛世时咏唱。
“哦?那你喜欢谁的?”
“回万岁爷,奴婢喜欢李白的诗。”
“喜欢哪首?”
“《将进酒》。”
康熙似是来了兴致,追问道:“女子大多偏爱义山,没想到你却喜欢太白,你倒说说为什么喜欢他。”
我心中思忖,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李白诗歌的精髓,徐徐念出余光中的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康熙赞赏道:“好!说得好!果然有我满洲女子的豪气!”
其实康熙是个随和的人,确切地说,他非常克制,他很少动怒,他给人的压迫感,来自于他浑然天成的庄严威仪。在他身边当了一段时间差事,我也慢慢摸出些门道,毕竟是皇帝,他也喜欢听奉承话,但他是个清醒的皇帝,更多的时候,他要听的,是真话,而且他精明睿智,没人能够在他面前说谎。
胤祯常常找我出去,一点儿没个顾忌,荣姑姑从来也不说什么,一副乐见其成的模样。
“最近怎么不常见到十三阿哥?”
走在园子里,我问胤祯,自从那次喝酒我就再没碰到过他。
“他的侧福晋有喜了,他回宫去了。”
海兰,她怀孕了,原来胤祥要做爸爸了,不知道他的孩子会长得像谁。
“筝儿,你在想什么?”
胤祯扯扯我的衣袖,我方才回过神来,对他柔柔一笑。
他指了指远处,又道:“八哥他们在亭子里呢,我们过去吧。”
进了亭子,八、九、十都在,这些人还真是形影不离。
“奴婢给……”
“罢了,往后都是一家人了,不必这么客气。”
才要请安,八阿哥便拦住了,我对他笑笑,这个“一家人”,怎么听都别扭。
他们用满语聊天,我也听不懂,只管拿着桌上的点心吃起来。他们突然一阵大笑,一个个全都看着我,我咽下嘴里的点心,问胤祯:“你们说什么呢?”
“呵呵,十哥说让我多办些差事,不然养不起你这贪吃的丫头!”
我也笑,对胤祯说:“这倒是实话,我这人,除了吃也没别的爱好。”
说着,拿起桌上最后一块点心吃了起来,嘴角沾了屑沫,胤祯要拿帕子替我擦,我随手拍了,不习惯他太过亲昵。
“筝儿,这点心是八哥院子里独有的,你若喜欢,改明儿让他那厨子多做些。”
胤祯说的理所当然,好像在说自己家的厨子一样。我刚要说“不”,就听八阿哥对着亭外的太监说:“阎进,记下。”
“筝儿,你刚才在想什么,我们说话你半点反应也没有。”
“我没想什么,只是听不懂你们说话。”
“你不懂满语?你阿玛没教你吗?”胤祯惊讶地问。
我心想:这孩子可真够没良心的,你老子都知道的事,你现在还不知道!
“我额娘是汉人,在家说汉语就够了。”
话音刚落,我就感受到九阿哥和十阿哥投来的目光,虽然不过一瞬,也足以看清其中的轻蔑。
我眼睛冷淡地扫过他俩看向远处,气氛一时有点尴尬。
想走,十阿哥却道:“玉筝,你再出些谜语来猜!”
我回头看他,又看向八阿哥,他的表情略带了些凝重,我盈盈一笑,“猜谜太伤神,不如我讲个笑话罢。”
看他们没异议,我便讲了起来:“话说天竺国的公主到年纪出阁了,于是国王召集了全国的适婚男子来到皇宫,希望能够为公主找一个最最勇敢的驸马。宫殿前有一个大大的水池,水池里养了很多条鳄鱼,就是会吃人的大鱼。国王指着水池对男子们说:‘你们谁能游过这个水池,谁就是最勇敢的人,他将会成为公主的驸马!’国王说完很久,都没有人敢跳进水池,因为那实在太危险了,会送命的。就在大家都慢慢向后退时,一个男子扑通扎进水池,只见他拼命往前游,身后是一条血路,他奋力爬上岸,身上已是道道血痕,惨不忍睹。国王见此,很是欣慰,于是问他:‘年轻人,你很勇敢,你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力量使你敢于游过这个水池?’年轻男子扭过头,对着水池另一边的人群大喊:‘刚才是谁把我推下来的?’”
我讲完,他们面面相觑,许久,才听到八阿哥大笑了起来,接着胤祯和九阿哥也笑,唯独十阿哥木讷地坐在那,一会瞅瞅这个,一会瞅瞅那个,最后,他满脸无辜地问我:“后来呢?”
这个笑话我都讲烦了,听他一问,实在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大笑起来。
上次南巡没去成,康熙打算过完年再去。荣姑姑得了恩典,过了年就可以放出宫了,我在想不知道康熙会不会让我跟着去呢?我去苏杭旅游的时候,赶上旅游旺季,人多得很,而且那时的西湖早没有当年的天然之美了,断桥加注了混凝土、白堤铺成了沥青路、连乾隆的“虫二”也变成四四方方水泥碑……
我为康熙换了一盏茶,默默退到一边,却听得他问:“筝丫头,你额娘是杭州人?”
“是。”
“难怪给你起这么个雅致的汉名。你可去过杭州?”
“回万岁爷,奴婢在杭州出生,两岁时随阿玛额娘回到京城。”
“哦,那便是没去过了。可想去看看?”
听他这么问,我喜上眉梢,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想!”
“呃嗯!”梁九功在一旁发出警告。
我忙跪下,“奴婢无状!”
康熙笑着说:“罢了!回去多准备些衣服带着,这一去要到春天才回来了。”
“谢万岁爷!”
第二十七章 人言
腊月里,康熙回了紫尽城,准备过年。
“听说了吗,万岁爷这次南巡,要带那丫头去呢!”
“哼,才来几天就哄得万岁爷南巡也带着她。”
“万岁爷向来喜爱江南女子,你瞧密贵人多得宠啊!”
“可不是,那丫头长得像是南边人呢!”
“听说她额娘是杭州人呢!”
“原来真是个南蛮子!”
“可别这么说,她可是德主子送来给皇上的呢,你想想,德主子能送她来,肯定有些个本事。”
“听说在园子里的时候,十四阿哥也跟皇上讨她呢。”
“不会吧,父子两个都要她?还真是个狐媚子!”
“你们说,她会不会大小通吃?”
“哈哈哈……你这张嘴可真够阴损的!”
……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下了差事回房,听到隔壁几个宫女七嘴八舌地议论,议论我。自从我来了乾清宫,各种关于我的议论就没有断过,我不去理会,告诉自己心态要摆正。可是听多了,也不免生气,想踹门进去大骂她们一通,荣姑姑拉住了我。
回到房间,荣姑姑对我说:“在皇宫里活着,就得学会装聋作哑。”
那晚,我想了很多。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快可以离开,所有事都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望着;如今,我身处皇宫的中心,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观望我;即使将来嫁给胤祯,也仍然逃不出这中规中矩的生活。荣姑姑说得对,我不仅要学会装聋作哑,更要时刻谨慎。
又是一年腊八,我来了三年了,连玉筝都十五了。大概是成人礼,这个生日收到很多礼物:八阿哥送了一套镶滚彩绣粉红色旗装配银色金边团锦百花小坎肩;十阿哥送了一个水滴型胭脂色晶莹琉璃坠子;胤祯送我一条碧玺手串,由十三颗碧玺并两颗翠珠穿成,下穿镶有钻石、红宝石、珍珠的结牌;胤祥差小福子送来一个满镶珍珠玛瑙的精致西洋望远镜,还带了一份酒酿汤圆;另外还收到一枚玉簪,通体是罕见的淡紫色润玉,簪头一朵巧夺天工的玉兰花,从花芯中央垂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