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十三党+十四党-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舒知道,海博哥哥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帮她教训欺负她的人了,所以她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云舒想,既然海博哥哥可以不要她,那么其他人也可以,所以,还是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好。
……
云舒对自己说,王子只会解救公主,小红帽要自己堤防大灰狼。
第五十六章 太后番外
“混账,真是混账!”静谧的长春宫传出愤怒的咒骂声,报信的小李子瑟瑟抖了抖,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喘一下。都是偏殿的那两位,龙子凤孙的干什么不好,偏偏要去干这违背伦常的事,哥哥抱着妹妹,还亲嘴儿,作孽啊!怪道把老佛爷气成这样呢,连站都站不稳了,眼神冷得跟冰刀子一样。头一回发现,原来,平时慈眉善目的太后娘娘发起火来也是那么可怖的,简直,狰狞得像家乡鬼神庙里的魔鬼。
“太后息怒,太后息怒!”刘嬷嬷跪倒在地上,扯着老佛爷的衣角浑身打颤,“太后息怒,您饶了公主这一回吧,她是布和王子在世上唯一的血脉啊!当年贝勒爷与布和王子结拜的旰曾发过重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子孙世代友好,相持相助’……”
“你少拿那个誓言来糊弄哀家!”太后似乎有着冲天的怒火,像只好战的公鸡一般竖起了全身的毛,“你还敢提贝勒爷?为了这个誓言我阿玛做的还少吗?当年冬果尔部内乱、布和被胡和鲁斩杀,留下一个未过门就有了身孕的贱女人,要不是我了玛看在昔日情分上给她名分,瞒天过海地帮她保下孩子,那孩子早就被胡和鲁杀了,还用等她长大嫁给富察将军、再生了云舒来给哀家气受?”
刘嬷嬷哭着说:“贝勒爷是好人,可是侧福晋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她与布和王子早有婚约,本来三天后就要办喜事,连喜服都做好了,这才……这才把自己献了出去,谁也没料到胡和鲁王子会在大婚前一天为了世位刺杀自己的亲哥啊……”
“这是你们冬果尔部的家事,哀家没有兴趣!”太后很不客气地打断,眸子里射出令人胆战心惊的狠绝,“哀家只知道,那贱人的血是脏的,她自己不要脸未婚孕子,她外孙女也学着她要败坏我们博尔济吉特家与爱新觉罗家的名声。兄妹乱伦,这等丑事传扬出去,让皇家的脸面往哪搁?”
刘嬷嬷心中一颤,只觉得全身都冒起了寒气:“太后,公主只是一时糊涂,她绝对不会真干出那……”
“她当然不会真干出那种事!”太后严厉的眼风扫过嬷嬷,吓得她不由自主地噤了声,“哀家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太后,太后您是想……”
“二赵儿,依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置?”太后的目光跳过刘嬷嬷,落在她最器重的奴才身上。
“奴才愚见,私认为此事万不可让皇上知晓,否则恐怕科尔沁将沦为笑柄!”不紧不慢,太后滔天的怒火不经意间被他身上平缓舒适的慢条斯理缷去,语气竟也柔和了不少:“哀家也是此意,你有什么主意,且说来听听?”科尔沁是太后的娘家,也是云舒额娘名义上的娘家,虽然在太宗皇帝的时候出了一个孝庄,顺治帝时又出了静妃、现任太后两代皇后,统领六宫,风光一时,可是在康熙朝却逐渐衰弱,几倍来自科尔沁的公主都未能得到皇帝的宠信,甚至连一儿半女也未曾有,令太后十分苦恼。前几日她还通过书信同远在蒙古草原的阿玛商议,要再选优秀的博尔济吉特氏女子进京呢,若是此时因为云舒使得康熙迁怒科尔沁,那些新进宫的女孩要得宠爱就更难了。更何况,自古家丑就只有捂着瞒着的理,哪有人把家丑往外扬的呢?
二赵儿仍然语气平缓:“老佛爷可是担心公主会与十三阿哥犯下大错?”
“正是!”太后点头。
“如此,奴才倒有一计。”二赵儿深深一揖,恭敬道,“不知老佛爷可还记得大悲寺中的智空大师?太后不妨请他安排安阳公主进寺礼佛,以隔开公主与十三阿哥二人,相信只要几年不见,他们之间的儿女私情自然会转向淡薄。同时,太后也可为十三阿哥精选名媛淑女婚配,到时十三阿哥夫妻情浓,就未必会顾及得上公主了!”
“嗯——”太后若有所思,话语后面拖出长长的尾音,“这主意不错,就交给你去安排吧,得往寺里多派几个靠得住的侍卫,万不能给胤祥与云舒留下私会的机会!”
“嗻!”二赵儿恭顺一礼,得令而去。
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吧?刘嬷嬷呆呆地想,不知该喜该忧。
泪水滴落,打在大理石地砖上。
啪!啪!啪!
……
第三卷 高楼危栏休独倚
第五十七章 长寂寥
一道懿旨能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
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那是七年的软禁与寂寞。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太后有感于天灾无情,恐疫病肆虐伤及国之根本,遂问计于高僧智空。智空大师言说:“宸星晦暗,地鬼气盛,惟有龙肖至贵之人驻寺,以赤诚之心为国祈福,方可保龙脉安稳。”太后听从,遂命安阳公主云舒往大悲寺礼佛,以保祖宗万世基业。
入寺仪式空前盛大。一百零八名童男在当日剃度出家,方丈智空亲自为得意弟子施受戒礼,数万僧众齐声诵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朝廷捐助修刻全金如来佛像一座、玉观音三尊,并赠慈善银三万余两,帮助大悲寺开善心粥场,为时三月,接济贫民无数。百姓争相传颂,皆道此为康熙朝最大佛学盛事。
而这场盛事的结果,是我在大悲寺清苦的七年。
七年。
从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四十九年发生了太多的事。被我猜测为一废太子导火索的索额图并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虽然索额图于四十二年被处死,但胤礽仍然逍遥自在到四十七年才因为对十八阿哥的去世全无悲伤关怀之意以及在行军途中偷窥康熙帏幄、意图不轨被废,幽禁于上驷院,由直郡王胤禔看守。不久,议政大臣会议认为八阿哥胤禩意图谋求储位,康熙削其贝勒爵位。随后,三贝勒胤祉揭发胤禔咒魇皇太子,康熙亦革去胤禔爵位,将其幽禁。同月,鄂伦岱、阿灵阿、王鸿绪及诸位大臣极力推举八贝勒胤禩为新太子,康熙不但不允,反而释放了废太子胤礽,并于次年三月将其复立,七个月后又晋封三阿哥胤祉为诚亲王,四阿哥胤禛为雍亲王,五阿哥胤祺为恒亲王,七阿哥胤祐为淳郡王,十阿哥胤誐为敦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祯俱为贝勒。
当然,这些都与我无关,因为我在大悲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佛家书。
民众能看到的永远只是事情的表面,他们很单纯,也很轻信。不少人毫无保留地接受了智空大师的说词,他们认为是我拯救了大清的龙脉,所以他们称呼我为“金龙公主”,盛赞我为百姓福祉牺牲如花青春的壮举。
不过,我不会这么天真。
所谓的祈福其实只是托词,真正导致我入寺的原因是我与胤祥之间的“私情”。我至今不知道是哪一个奴才告的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后知道了我和胤祥有情,而且她认为应该惩罚我的不知廉耻。统领后宫的皇太后只是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就将我扔到了这个寂寞荒凉的地方,而我却连声辩的机会都没有——懿旨是直接下达到偏殿的,我连宫门都没有进就搬到了大悲寺,开始了长伴青灯古佛的生活。
也许促膝而谈是值得庆幸,因为至少太后没有要求我当尼姑,否则,漫漫佛路大概已经把我逼疯。
大悲寺里的生活很简单,我的作息时间与僧众们几乎是一样的。寅时三刻打板起床,卯时在主殿做早课,诵半个时辰经书之后去斋堂用早膳,然后又回到主殿诵经。午时用午斋,用完可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睡醒之后和尚们会做一些清扫寺院之类的琐事,而我作为公主不用参与其中,所以,迎接我的会是整整一个下午的巨大空虚与无聊。出家人四大皆空,大悲寺里禁止不再忍耐娱乐活动,僧人们碍于我的身份连说话都悄声细语,我的周围总是很安静很安静,安静得连微风轻拂竹林的私语都能听得清楚。晚上照例有晚课,亥时暮钟响起,洗漱睡觉。
一睁眼,又是新的一天。
倘若不是亲身经历,恐怕你很难想象这样的生活:今天与昨天一样,明天与今天一样,后天又和明天一样,每一天都没有差别,甚至连日期的概念都是模糊的,与你打交道的永远是几张没有新意的熟面孔,而他们说的话也是十年如一日:“公主,请诵经!”“公主,请歇息!”……
难以忍受的还有伙食。我从来不是挑食的人,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可以不吃肉。大悲寺里每天吃素,青菜、萝卜、咸菜、豆腐,俗称“四大金刚”,每日必上其中之一,运气不好能见到其中之二,运气再不好就是其中之三,最最不济时四样全上。一月两月还行,七年下来我看到这四样菜就反胃,身材也一天比一天苗条起来,简直跟传说中的林妹妹有得一拼,害得我每天都看着和尚们两眼发光、口水直流,自己都觉得可怕——真把我饿急了,我真有可能把和尚宰了炖肉吃……
与我接触最多的和尚法号智明,他负责传授我经书要义,也督促我的早晚课修行,算是我佛学上的老师。就年龄上讲,智明比我大不了多少,眉目俊秀,清雅出尘,属于那种特别讨女人喜欢的类型,做和尚实在可惜。但是,这只是从他的外貌来分析,如果你了解了他的性格,你就会觉得,和尚是世界上最适合他的一份职业了。
智明的性格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善良,第二是高远。
雨果曾经说过,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可是,这只限于“普通程度的善良”,如果你遇到一个像智明这般善良到惊世骇俗的人,恐怕你就会震惊地说不出话来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