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 >

第1章

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第1章

小说: 中日大决战 -孙庭信1019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1937年7月7日。
  日军在中国的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一部,在芦沟桥附近同中 国军队驻守该地区的二十九军第37师219团一部发生激战。
  顿时,日本军方一片按捺不住的狂欢,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 终于惹得中国守军奋起自卫了。主战派们断言:中国政府和军队 的生存不会超过三个月。
  同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急 电中央统帅部参谋总长:“鉴于华北局势,现命独立混成第一旅团 (机械化部队),独立混成第11旅团之主力以及航空部队之一部做 好随时出动之准备。”
  日本驻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中将致陆军部杉山陆相急电: “由于华北事件之爆发,已命第20师团之一部采取随时出动的态 势。”
  7月8日。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和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竟以满 洲国武装部队首脑的身份发表所谓的声明:兹因暴戾之中国第29军挑战,华北发生事端。关东军正以极 大关心及重大决心,密切注视本事件之发展。
  同日,关东军和驻朝鲜军首脑致电日中央统帅部,强烈要求 日统帅部当机立断,痛下决心,以芦沟桥事变为契机,实现彻底 征服中国之“雄国大业”。
  7月10日上午11时,南京。
  日本驻华大使会见中国政府外部长王宠惠,以咄咄逼人的 口气通告日本政府对芦沟桥事变的态度和要求:第一,中国赔偿 一切损失;第二,中国军队撤出芦沟桥、永定河地区;第三,惩 办在芦沟桥自卫还击的中国军官长;第四,中国政府向日军赔礼 道歉。
  王外长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对日方的恫吓性通告,当即进行 了义正词严的反驳,并通告日方,中国政府和军队决不向侵略军 低头,只要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将坚决抵抗,直至彻底打败侵略 者。
  日本碰了一鼻子灰,于11周召开政府五相联络会议,紧接着 又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决定实行全国总动员,断然向华北增派兵 力,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同时决定,为了策应日军主力对华 北的进攻,以海军一部兵力,在华中、华南方面担任牵制任务。
  日军战略企图已十分明显:集中主力于华北大平原,首先击 破第29军(约十万兵力)以解决华北问题,打开通往南方的门户, 然后挥军南下打击中国军队之精锐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到7月中旬,日军已在华北集结兵力达五个师团,总计十万 人以上,并配有数百架飞机和大量坦克战车。
  蒋介石在全国人民抗击侵略、保卫国家高潮推动下,决心在 北方同日军决战。7月9日,电令第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守土 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 毫主权为原则”。又令孙连仲第26路军北上河北保定、石家庄地 区,准备同日军大战。
  7月10日。蒋介石决定调集一百个师于华北第一线作战,另 以八十个师的兵力为预备军。
  7月13日。蒋电告宋哲元:“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7月16日。日军向华北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各 部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由于武器装备太落后,无法有效 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推进,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北平、天津相 继失守。
  华北前线守军吃紧的战报不断传到南京蒋介石的统帅部:守 军各部伤亡极为惨重,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第132师师长 赵登禹将军在战场上壮烈殉国。
  蒋介石急令中央军精锐,汤恩伯将军的第13军和卫立煌将军 的第14集团军等部驰援华北。
  8月初。汤军突然出现在八达岭、南口一带,对正欲从北平地 区南下作战的日军主力形成背后的威胁,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将立即命令两个师团的兵力,攻击南口的汤恩伯军。
  汤恩伯军战斗极为顽强,给敌以沉重打击。
  卫立煌军已从保定附近穿过山地,向西北驰进,对进攻南口 的日军左侧背发起猛攻,使敌陷入腹背受击状态。
  日军为解救被围攻的部队,遂调集华北所有兵力增援南口。中 国军队亦不断向南口方面增援。
  南口地区的大战日夜进行着。
  南京。
  蒋介石为了避免南北两个方向作战,亦即防止日军在华东沿 海进攻,分散和牵制中国军队北上决战的兵力。在芦沟桥事变发 生时,他便决心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彻底消除国民政府“后院”之 潜在威胁。为此,蒋介石向华中守军发出命令:以迅雷不及腌耳之手段,于规定同一时间内,将敌在我国华中地区以非法所强占领之各据点实力扑灭之。
  (一)国军于华北抗战初期,奇袭扫荡上海敌之潜势力,尔后则确实占领之。
  (二)上海当轴应充实宪警之力量,俾能协助国军扫荡上海敌之潜势力。
  由于日军事先从汉奸那儿获得了中国军队将以先发制人手段 扫荡华中日军的情报,武汉以下长江中的日本海军舰艇部队和长 江中、下游沿岸的部分海军陆战队,在中国军队“一扫”之前,偷 偷逃至上海。
  上海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为了扫除上海 之敌,积极部署兵力。指派部队于8月9日主动挑起战事,于8月 13日,与日海军陆战队展开大规模战斗。
  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兵力在六千人以上,又加上第3舰 队的舰艇部队和空军配合作战,致使张治中未能将上海之敌“一 扫”而光,反而陷入了痛苦的拉锯战。
  中国军队亦陷入了蒋介石力回避免的南北两面作战的不利境 地。
  8月15日,庐山。
  军政部政务次长陈诚接到蒋介石从南京发来的急电,令其速 往南京,策定抗战方略。
  陈诚时年39岁,身材短小,精明强干。他是蒋介石的浙江籍 老乡,也是蒋的心腹干将。自从1924年他到黄埔军校担任上尉教 育副官追随蒋介石以来,一直对蒋忠诚不贰。1936年12月,张学 良、杨虎城发动西安兵谏,陈诚作为蒋的随行大员,也被扣留于 西安。在生死未卜的那些日子里,陈诚决心与“领袖”同生共死, 凛然对张学良宣布:“如果蒋委员长遇害,就早一点把我也枪毙 了!”并竭力说服张学良不要杀害蒋介石,说:“你把老头子扣起 来。那就把中国交给你,你有那个能耐把中国搞好?全国的军队 能听从你的指挥去打日本?”……
  是日,陈诚从庐山飞抵南京。
  蒋介石问他对抗战计划有何意见。
  所谓抗战计划,即《国民政府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甲、 乙两案)。该计划于1936年底,由参谋总长程潜上将主持制定,送 蒋介石审定,蒋又叫陈诚认真研究。
  陈诚认为该计划在敌情判断方面有十分精明正确之处。如:查 敌国常备军,可以用于最前线之兵力约九十三师团十六旅团,二 百万人左右。除去用于防御苏俄和受欧洲方面牵制,用于进攻我 国的兵力最多只能使用三十至四十师团,即六十万至八十万人;敌 因军备及一切物质上均较我有优势,并掌握绝对制海、制空权,故 对我将采取积极之攻势,而期速战速决等等。
  但是,该作战计划在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要领方面,都主张 处处设防,御敌于国门之外。如甲案中的作战方针规定:我国军 队以捍卫国土确保民族独立之自由,在山东半岛经海州——长江 下游,亘杭州湾迤南沿海岸,应根本击灭敌军登陆之企图。在黄 河迤北地区,应击攘敌人于天津——北平——张家口之线。
  陈诚认为这不切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他说: “我国因军备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之准备,不宜实施速战速决, 也断难取得速战速胜之效果。我国长处在于国土广大,人口众多, 经济资源散布各地,具有长期抗战的条件。故我国对日本作战之 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 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对日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第三期为我总 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我军对日军之攻势,仅作有限度之 抵抗,尔后主动转进,以消耗敌人战斗力,保存我军主力。借以 空间换取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早日阻止敌 人的进攻,及建立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
  陈诚的见解甚合蒋介石之意。在这以后的八年抗战中,持久 战三阶段,后退、相持、大反攻;以空间换取时间等等口号都为 蒋氏和国人的口头禅,并作为中国军队抗战的重要战略方针,予 以实施。
  接着蒋介石又说,原本只为扫除国府侧背潜在危险,不想上 海之敌十分凶悍,不但不能扫除,反致我军陷入南北两面作战的 不利境地,事到如今,上海之战是继续打下去还是毅然撤出战斗, 以倾全力于华北战场?
  在坐的其他将领主张,鉴于华北战场的不断扩大,应立即停 止上海战事。
  陈诚早已成竹在胸,对蒋介石说:“上海方面的的仗绝非能不 能打的问题,而是必须打。怎样打,亦即大打还是小打的问题。”
  蒋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陈诚说:“北方战场业已摆开。汤恩伯、卫立煌等部占领八达 岭、南口一带,给南下之敌侧背插上一把利刃。日军肯定是要南 下的,因此,南口重地是他们在所必夺。而我军亦在所必守。华 北战事的扩大已无法避免。敌从华北而来最为忧虑,华北一马平 川,千里太平原,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速战速决。华 北日军有关东军和驻朝鲜方面军作为后盾实力,调动方便,进出 畅通,随时可集中优势兵力,长驱直入,若日军在华北得势,必 以主力沿平汉路南下,直扑武汉。这样,我华中部队将被敌切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