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1941年下半年里,第一阶段的护航战斗发展到使意方感到对利比亚补给有被切断的危险——后来英第八军果然再度征服昔兰尼加。1941年末的战局发生了有利于意大利补给活动的变化,因而在1942年头六个月里意德联军便顺利前进直抵艾尔阿拉曼。在跟着而来的六个月里,敌空军取得如此压倒的优势使意大利对利比亚的海上补给线终于被绞杀。这时,也只有到这时,意—德联军的地面部队才被完全从利比亚踢出去。
由此看来,非洲战争基本上是一场海上补给之战,而以保证补给线之畅通的海上的海空控制权之争夺,为其标志。盟国以海权赢得地中海战争,同时赢得由于此项胜利所带来的果实,因此海权实际上为盟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应当看到的是,和意大利对利比亚补给线之或多或少遭到敌方攻击的同时,英第八军的绕航好望角的补给线却处于意大利攻击范围之外。因此,这条道路的局限性单纯取决于其长度以及航运的能力。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单凭英国海军本身是绝不足以有效地切断意大利的补给线的,虽然它的确曾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和牺牲。基本上决定性的斗争是以意大利海军为一方而以英美飞机为另一方来进行的。
意大利海军对利比亚的补给所花费的巨大的努力可以从几个统计数字获见其全貌。运向利比亚的意德货物总数为2;245;381 吨,其中实际运抵目的地为1;929;955吨。从意大利外运的货物中包含599;338 吨的燃油和54;282部通用的和装甲的车辆,大约有一半车辆是来自德国的。就其在海上损失和在卸载港的损失而言,燃油的损失率平均20%,其他补给品为12%——全面的损失率为14%。向利比亚开拔的意—德军队计共211;719 人,达到彼岸共197;326 人,其差额的14;393人(即6。8 %)中之绝大部分是从海上捞救起来送回意大利去的,实际的损失只是一小部分。派出的重要船队计883 支,而由小型船只航渡则不计其数。船队中有半数至少遭到一次敌方攻击。至少有220 支船队遭到敌潜艇的攻击,还有294 支遭到敌飞机的攻击。在执行这一任务过程中的货船,包括行驶于的黎波里坦尼亚和昔兰尼加之间的沿岸的货船在内,其损失总数为342 艘,计1;299;777 吨,此数为战争开始时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商船之60%,又为迄今为止损失于整个地中海的商船之95%。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商船遭到破坏。
在利比亚战役中,海军不消说遭到了相当的损失。在驶向利比亚的航道上或在利比亚各港内的损失,计有巡洋舰4 艘、驱逐舰14艘、护航驱逐舰12艘、潜艇10艘和小型或辅助舰47艘。不消说,此数并不包括为数众多的船只的损害在内。兵员的损失是巨大的,在利比亚航线上计有11;400人,即等于迄1943年1 月31日为止的海军总伤亡人数之75%。商船船员损失达1;892 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利比亚航路上牺牲的。执行反潜任务的飞机和船队一起出击24;476次。意大利医院船出航利比亚150 次,运回伤病员90;000人。“阿尔诺”号和“太韦雷”号在执行这些任务时被敌机击沉,而“阿魁累伊亚”号则不可思议地逃过一次鱼雷机的攻击。
从作战初期的条件、后来敌我兵力的悬殊以及苦战的情况而言,意大利海军能在30个月以上的时间里保持通向利比亚的航路之畅通,其功绩殊属不小。
死亡之航路
第三期的护航之战乃是对突尼西亚进行补给的斗争,艰难困苦的斗争时期长达六个月以上。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之际,马耳他岛仍然处于被围困之中,美军的占领区还没有越出阿尔及尔以外。由于英第八军还屯兵于马马利加不进,所以意大利人曾指望能在可以接受的敌方反对之下,对突尼西亚地区进行补给。可是这些希望不到几天便粉碎了,因为马耳他之围已被打破,英军把占领区扩大到锡尔特湾,而美军则前进到崩内港去了。补给突尼西亚不仅只是一场拚死的斗争,这一点已经毫无置疑的余地了。在这一场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输得干净了。尽管这样,在前后三次护航战中之最艰苦的第三期护航战,仍然由意大利海军坚决加以执行,为此它把巨额的装备和为数众多的员兵投入战斗,直到非洲地面战争终了为止。
燃油的缺乏,此战的主战场与为意大利舰队主力所集结的北意诸军港之间的遥远距离,以及战区本身的特点,使它无法采取像在地中海常常采用的保护性的措施,这使意大利主力诸舰完全不能参与这第三期的护航之战。于是这一期的艰苦斗争便只能完全由所有类型的小舰来承担了。
11月间在法属非洲的盟军正处于巩固阵地的时期,而在中地中海方面的盟军则以主要的注意力用于对利比亚的补给线上。其结果,使离开意大利驶向突尼西亚地区的船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这一个月一共运输了30;309吨的补给品和13;300名的员兵。可是,不难预见,敌人很快便会把注意力转向西西里海峡来了。到了11月底,马耳他岛上的空军部队便对该海峡施行一天24小时的空中巡逻,而奇袭之来也就可以预期的了。
12月2 日晚上有4 支船队正在驶向突尼西亚地区的途中。前一天的下午,它们便被敌飞机所追踪了,因而一支英海军部队便立即从崩内出动了。在和以马耳他岛为基地的飞机之圆满的合作之下,这一支部队便被引导向意方一支由4 艘商船编成的船队驶去。各商船载运着军队,车辆和军火并在驱逐舰“达列科”号、“卡米契亚内拉”号、“福耳果雷”号以及护航驱逐舰“克利奥”号与“普罗契翁内”号的护送之下。
23时左右,德国人把他们的飞机望见有一支英海军部队于日落时从崩内港出航的消息告知意海军总部。23时03分,意海军无线电台截到一封英方的密电,原来是“停止对船队照明”的命令。显而易见,起初在英方目标照明机的远距离照明弹引导之下的英舰,如今已经在雷达上找到意方舰船,并认为最好在黑暗中加以袭击了。英方的电令使意海军总部把握到此次威胁的内容,因而便立即告知船队。这样一来,便躲过了来自敌方的一次完全突击。
00时38分,正当最接近敌人的意大利驱逐舰在黑暗中看出敌舰的轮廓之际,英舰以巨大的炮火扑向意船队。意补给船迅即在护航驱逐舰的照顾下向东方撤退。3艘意驱逐舰便向由3 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编成的、远为优势的英海军部队进行抗击。
在接踵而来的战斗中,意驱逐舰进行了两次鱼雷攻击,然后继续以炮火进行作战。“福耳果雷”号和“卡米契亚内纳”号两舰上的兵员目击两舰至少各有一枚鱼雷击中英方的一艘巡洋舰。可是,“福耳果雷”号于经过半小时的猛烈战斗后,被击中要害而沉没。“达雷科”号奋战一小时以上,受到重伤失去行动能力。“卡米契亚内纳”号虽然驰突于敌阵之中,却能撤离战斗而没有损伤。在此期间,英驱逐舰已将3 艘补给船击中。“K .T .l ”号发生爆炸并立即沉没;“阿万廷诺”号迅即下沉;“普罗契翁内”号发生火灾,次日上午方才沉没。只有“阿斯普罗蒙太”号幸免敌方的第一次攻击,但于02时亦被击中并处于沉没的状态。天亮后,英舰在崩内港附近遭到德国鱼雷机的袭击,其驱逐舰“宽廷”号沉没。
这一场遭遇战对意方说来是严重的打击。船队毁灭了,伤亡是惨重的,有一艘驱逐舰沉没和另一艘受伤。敌方的雷达加上完善的海空合作,使本来占优势的英方海军部队更加增长了威风。英方公开宣称它的军舰在这次遭遇中没有受到伤损。可是,这种声明看来不像是正确的,尤其是这一场战斗是在短距离内进行的、又是以鱼雷和舰炮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剧战。再则,两年以后在英武装部队出版的一个刊物中承认其巡洋舰“阿贡纳乌特”号受到严重的损伤。按这个刊物的说法,在战斗中该巡洋舰首尾同时被鱼雷击中,该舰的舰首被打掉,实际上整个舰桥舵机和四个推进器中的两个,全被打得不知去向了。“阿贡纳乌特”号确实伤损得如此惨重以致它在应急修理之后不得不送到美国去大修。这个报告似乎证实了“卡米契亚内纳”号和“福耳果雷”号两舰上目击者的陈述了。可是,英方官方文件却宣称“阿贡纳乌特”号是在遭遇战的10日以后被一艘潜艇击中的。这样一来,这一成就便应归功于潜艇“莫琴尼果”号了,它在那个时间和那个地带内以鱼雷攻击了英方部队。
在同一天夜里,向班泰雷利亚岛驶进的另一支意大利船队也被马耳他岛的侦察机所跟踪,并于次日下午遭到攻击。当天傍晚,在克肯纳沙洲附近,该船队被照明飞机所照亮,接着便遭到鱼雷机的攻击。在两艘补给船中,有一艘“韦耳洛切”号被击中了。护航驱逐舰“卢波”号从后面前来救助,但到23时46分,“卢波”号本身却遭到来从马耳他岛的4 艘驱逐舰的突袭。在随之而来的战斗中,这艘接战次数最多的护航舰便从此消灭了。目标飞机和英驱逐舰对该船队的余船进行攻击,但后者却在沙洲周围熟练地进行机动,终于未被击中。
意海军总部于美军登陆阿尔及利亚之后把舰队的主要军舰从爱奥尼亚海移转到第勒尼安海去。尽管这些主力舰船在使用上已经陷于瘫痪,我们相信单只它们的在场至少也能对敌人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意第八巡洋舰分队于11月9 日从纳瓦里诺港移到墨西拿港,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于12日从塔兰托港移到那不勒斯港。刚刚完工几个星期、还要经过好多个月的训练和试验才能担负起有效的战斗任务的“罗马”号战列舰,也开到那不勒斯港编队了。从后来英国海军大臣的一次讲话中表明,由于这些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