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备忘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园林队的工人们,发现有的古槐古柏的树干流“脓”腐烂,就及时用水泥将伤疤封住,还用石头和泥土把树根都圈起来,加以保护,使这些古树木焕发了“青春”。
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秋天,王保成从外地出差到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他阔别30年的中南海。故地重游,他在中南海看到处处是绿树鲜花,古老的建筑在参天古柏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宏伟,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为了中南海的今天,当年周恩来副主席领导我们修建中南海的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又历历再现。事后,他写了一篇《为了中南海的今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的最后一节写道:
中南海始建于辽金,历经元、明、清各朝,历来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之地。由于旧中国多年战乱,中南海的古建筑年久失修,房屋残痕斑斑,道路凹凸不平,野草丛生,湖水污染,蚊蝇成灾,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除了整修中央在中南海的办公用房,整个中南海的环境治理也亟待解决。
我们曾建议整修中南海,但我们清楚地知道,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财政开支十分紧张困难,修建中南海的资金不好解决。
正当我们为此焦急发愁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来到施工现场,向我们转告了党中央和政务院关于整修中南海的消息。他说,党中央、毛主席十分关心中南海的建设,这里住着比我们中央领导人年龄还大的各界民主人士,外国朋友也经常来此访问,我们必须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负责。因此,中央决定要彻底整修中南海。
“总理,那资金问题怎么解决?”我冒昧地问了一问。总理爽朗他说,还是那句老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可以动员一些社会力量,请求部队支援,开展义务抢修中南海的活动。总之,用很少的钱把整修中南海的事情办好。
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办公厅修建科和政务院修建科统一行动,互相协作,分工负责,由政务院修建科负责湖底的清理整修任务,我们负责岸上的房屋设施、花园、草坪的维修和管理。
1950年3月的一天,约有300多名干部战士和地方工人、技术人员来到中南海,对中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他们从山上采来条石,砌起了湖岸,建起许多划船、钓鱼的“小码头”……
我们也完成了剩余房屋的修理和垃圾、杂草的清除任务。作为政治中心,为了适应客观需要,还对一些原有古建筑也作了部分调整,拆除了时应宫,万字廊和一些其他殿字,迁建了清音阁、双环亭。在岸边建起一一块块“牡丹园”、“玫瑰园”、“绿草坪”,还栽上了许多松柏、冬青,为金碧辉煌的殿堂披上了绿纱,使它更加宏伟壮观。
山泉水流进中南海的这天,周总理也同我们一样,吃完晚饭,高兴地来岸边观看。他兴奋地对我们说,中南海自古人民建,人民修,但人民却没有享受到它的美丽。这次修成后,我们要请人民代表来这里作客观光,今后还要逐步成为人民游乐的场所。听着总理的话,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涌了出来。
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中南海变了。我漫步浏览着这熟悉的金堂大殿,观赏着这可爱的鲜花异草,看到眼前一对对、一双双穿着各色衣服的游人,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我仿佛看到了周总理向中南海走来,仿佛又听到了周总理在中南海的笑声……
第二部分 中南海新生第37节 毛泽东对双清别墅情有独钟(1)
毛泽东来到北平后,寄宿颐和国,尔后住进香山,毛泽东对双清别墅情有独钟,执意常住。但为了他的安全,更为工作的方便,众人齐劝毛泽东搬进中南海。毛泽东拗不过,终于走进中南海。
毛泽东等进京后的第一个休息的地方是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包括万寿山、昆明湖,方圆16里,占地4350亩,其中昆明湖水域占3/4,以万寿山为主的陆地占1/4,规模宏伟,景色秀丽,是著名于世界的大型园林。
辽代以前,万寿山只不过是高粱河畔的一座小山。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最早盖起了金山行宫。金章宗完颜璟又把玉泉诸水引至金山脚下,取名金水池,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元时,据说有一位老人,在金山挖出一个刻有花纹的大石瓮,故将金山改名为瓮山。乾隆元年(1736年),画家郑板桥曾到此一游,写下了《赠瓮山无方上人诗》二首,无方上人是一位和画家交谊很深的和尚。其中一诗为:
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
雨晴千幛壁,云起万松低。
天乐飘还细,宫莎剪欲齐。
菜人驱豆马,历历俯长堤。
1262年和1290年,元世祖忽必烈兴槽运,先后两次命都水监郭守敬引玉泉诸水至瓮山脚下,并将金水池疏浚扩展为北京西郊大水库,先后易名为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称西湖和西海子。又将所挖西湖之土运上瓮山,使瓮山更高,西湖更大,才成为真正山高水阔的风景胜地。
1494年,明孝宗为给他乳母助圣夫人祈福,在瓮山上建起了圆静寺。1506年至1521年,明朝最爱游山玩水的正德皇帝,在大泊湖建起了好山园行宫,将瓮山改名金山,大泊湖改名金海,总称好山园,俗名西湖景。
1750年,乾隆皇帝为庆贺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钮钴禄氏60寿辰,大兴土木,拆毁明朝圆静寺,改建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命名为万寿山,大泊湖改名为昆明湖,万寿山、昆明湖总称清漪园,历时15年完成。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三山五园同遭火焚,清漪园除别建筑外均成灰烬。但在以后,慈禧揽权,她不顾民族危亡,于同治年间几度指使亲信上书奏请修复圆明诸园。光绪即位后,慈禧便暗中挪用海军经费大规模地修建清漪园,改名颐和园。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回北京。颐和园成了慈禧推行媚外政策的中心。每逢佳节,园中盛宴外国使臣,慈禧亲自陪同他们游湖赏花,举杯言欢。
1911年,辛亥革命迫使清末帝仪退位。根据皇室优待条件,颐和园为溥仪的私产。1914年颐和园首次开放,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
如今,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最终实现了他的夙愿的毛泽东,来到了北平,并且首站是暂住颐和园,这着实令柳林溪激动不已。
1949年3月25日早上,北平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来电话,要颐和园管理处主任柳林溪马上到他办公室,说有要事相告。
柳林溪放下电话,急忙赶到市政府薛子正办公室。柳林溪见到薛子正,刚要开口问有什么事相告时,薛子正开了口:“介绍信已开好,你拿着信乘我的车,火速赶到社会部找李克农部长报到。具体任务,李部长会向你交待。”
柳林溪有点摸不清头脑,但看到薛子正的语气急迫,面部表情严肃,便没有多问,便走出薛子正办公室,赶往社会部。
在社会部,李克农接过柳林溪递过来的介绍信,看完后,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柳林溪,而后便非常严肃地说:“今晚10点钟左右,党中央毛主席从西柏坡来北平,要在颐和园景福阁休息。你在东大门等候,负责接待安排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休息。”
“保证完成任务!”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柳林溪似乎觉得刚才这句话不是很圆满,便又补充了一句:“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接待任务!”
晚上10点多钟,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了颐和园。
第一辆车坐的是毛泽东,柳林溪忙上前迎接。
毛泽东下车后,关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颐和园的负责?”
柳林溪激动地说:“我叫柳林溪,是颐和园管理处主任。”
“哦,是主任,官还不小呢!”毛泽东风趣地说着。
这时,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也都相继下车了。毛泽东见他们靠拢过来,便一挥手,说:“走吧!”柳林溪领着他和中央领导同志来到景福阁的益寿堂。
在万寿山东部山顶的景福阁,乾隆时为菊花形的昙花阁,慈禧重修时,改建为景福阁。阁南向,前后各5间,有曲廊相通,四周曲廊满缀宫灯,远看如列星。凭栏四望,全山景色映入眼底。慈禧喜欢这个地方,每年七月初七在此祭牛郎织女;八月中秋在此赏月;九月重阳节在此登高,吃福、禄、寿、喜。盛夏伏暑季节,慈禧常在这里和后妃、宫女们压宝,推牌九,名叫“过阴天儿”。“过阴天儿”用膳时,由膳食房到景福阁,沿途排列许多太监,接连传递饭菜。按照规定,参加传膳的太监只能穿袍褂,不准用雨具,遇到狂风暴雨,就被雨打如落汤鸡。1948年,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时,曾在景福阁里举行和平解放北平城的谈判。
在景福阁的东北方有一所坐北向南的小住宅,这便是益寿堂。街门为垂花门,门内有益寿堂5间,东、西配殿各3间。四周围以砖墙,满墙雕刻花纹和博古文玩图案。
柳林溪将毛泽东引导到景福阁,安排好后想,毛主席劳累了一天,该休息了,于是他主动告辞,离开了景福阁。
但柳林溪没有想到,深夜12点多钟,毛主席打来电话,要柳林溪到景福阁谈话。
柳林溪便赶忙来到景福阁毛泽东的住处。
谈话很随便。毛泽东首先问柳林溪:“你是什么时候认识我的?”
柳林溪说:“1943年时,在延安的行政学院、自然科学院学习,多次聆听您的报告。”随后,柳林溪又将他在延安几年的工作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听完很高兴地说:“那我们是老相识了。”然后,毛泽东话锋一转,问及颐和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