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第32章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第32章

小说: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辉的创举之后不事继续,既感惊讶也觉得愤恨。看到不过百多年后,中国东南沿海
即要受日本来犯的倭寇蹂躏,澳门且落入葡萄牙之手,不免令读者切齿。中国从此
之后,迄至19世纪无海军之可言。而19世纪向外购办之铁甲船,也在1895年的中日
战争被日本海军或击沉或拖去。

    这问题迄今仍没有确切的解答。不过朱棣的经历,在历史上确有离奇巧遇之处:
1045年坦麦能(Tamerlane)正准备侵犯我国,但却在举兵前夕逝世。中国的幸运君
主因之避免了与世间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周旋;西欧之海上威权,则待到朱棣舰
队耀武于南海纵横无敌之后,又经过若干年才开始出现;他之攻安南并交趾所留下
来的不利后果,不在他生前暴露出来,却遗患他的子孙。为什么这些事在时间上如
此巧合?我们不能置答。可是在已经发生的情事内,我们倒可以提出若干解释:即
朱棣之作为已超过他可以支付的能力,他的帝国接受了极度的负担,已近乎破裂点,
他的继承人必须全面地紧缩,才能避免朝代之沦亡。

    在此关头需要特别提出的则是,朱棣的征敛只能因循他父亲的规划,得自农村
经济。而农村经济既缺乏省区间的联系,又无各行业间的经营,于是筹措的办法,
要不是直接科敛,就是引用足以产生反效果的手段,有如将朱元璋辛苦存积的贮藏
抽用,加紧添发纸币,再不然就是平面地向下层加压力,勤派额外捐输,增添不给
酬的工役。朱棣为人机警而有城府,也带着几分魅力,他经常在身边役使着一群文
学之士,他们将他的年鉴和施政的号令一再修饰,也算写得令人动听,只是皇帝的
苛政既已施用广泛,已不能全部掩饰了。例如各地的方志即提及国都北移,多种赋
税之附加,平空地派上了800英里的脚费;工部的报告提及,工匠原应服不给酬的工
役,每人每年只30天,而修建北京时,却有整年不返情事;一个知府因反对额外科
征,被置放在一辆槛车之上押解赴京,由皇帝亲自审讯;户部尚书(财政部长)夏
元吉任官20年,只因为反对漠北用兵,被朱棣监禁3年,直到皇帝去世才重获自由。

    现存的资料证实,郑和准备航海时有权向沿海地区直接征用人力与物资。这舰
队之出动虽也有商人参加,可是其被抨击,仍是由于其缺乏利润。郑和最大船舶有
甲板4层,内有家属用之船舱及公用厅房,有些船舱内设衣柜,亦有私人厕所,使用
者持有钥匙。随行家属包括妇女及孩童。虽有商人夹杂其间,他们并非个别出资经
商。海船的往返,找不到一种不可缺少的商品作大规模的载运,因之其劳师动众,
更为人指摘。这些船舶所载出口商品为绸缎、铜钱、瓷器和樟脑,回程的入口商品
有香料、珍宝、刀剪、油膏、药料及奇禽异兽,此类物品可以增加宫庭生活之色彩,
却不适用于大众化市场。即使胡椒与苏木被政府使用当作文武官员薪俸的一部分,
其价格仍不值得建造和维持如此巨大舰队。郑和所率领的军队虽在海陆战役里获胜,
可是一次战役也可能死伤数千。另外南京之龙江船厂曾造大小船只数千,所有的人
力和物料全系向民间征用,此更招民怨。

                              明宣宗朱瞻基

    当朱棣于1424年逝世时,皇位由太子朱高炽袭承。不到一年,后者也相继驾崩,
接位者为第5个皇帝朱瞻基,当日不过26岁,他曾受极好的儒家教育,御前也有好顾
问,在个人讲,朱瞻基不乏对国事判断的能力,在明朝皇帝之中可算难得。他的艺
术天才与宋朝皇帝赵佶相比,尚可能较赵佶为优。今日他的作品可见于美国麻省剑
桥的福格博物馆(Fogg Museum)、堪萨斯城的勒尔生美术馆(Nelson Gallery of
Art)和纽约之大都会美术博物馆等处。朱瞻基与宋朝优柔寡断的君主不同,要是
事势需要的话,他既可以极端的强硬,也可能极具决心。

    他登极不久,北方边境的情形已相当的和缓,原因乃蒙古人分作东西两支忙于
内衅,已无暇问鼎中原。而困难的问题来自南方:朱棣之征安南,至此用兵将近20
年,休战之日尚不可期,中国的资源与人力好像投入一个无底洞里。朱瞻基登极时
越南人又以游击战术大败明军,新皇帝派遣他手下能将带着援军前往,而战局只有
更恶化,援军司令只能与越南人谈判,让中国文官和残余部队撤回明境,而他在公
元1427年回国即被拘押而判死刑。

    国内全面叛变情形尚未展开,可是征象已相当的明显,长江三角洲为全帝国最
富庶的地区,看来也最是当日危机四伏的地区。此中尚牵涉到一段法律上的问题,
因为南宋强迫购买这地区内的民田,迄至朝代覆亡,所应付之价款并未付清,元朝
有据之为公田,且更扩大了这地产的范围。朱元璋创建明朝时,同样的规避了法律
与主权上的纠纷,他只称此间人民在他登极之前曾支持过一个和他作对的地方首领,
因之他以战胜者的地位没收了全部有问题的产业。可是他也未设局司掌管这带田地,
所谓租金也混同在一般士地税之内,而在久历沧桑之后,地形也有了变化,人民田
产分割的买卖因之含糊不清。及至此时,问题已不在产业的主权,而是管业人每年
向政府所付费用,称为田租也好,称为土地税也好,超过其他各处纳税人所付远甚,
使很多小自耕农无法支应。朱棣的额外征收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在朱棣最后几年内,此地区的税收,已开始累欠。中国人民的欠税一般有传染
性,很多纳税人看到邻居不付税也依着照办,他们也知道如果欠税的人多,衙门别
无他法,只有将一部豁免,于是无论有力摊付与否,他们都同样地拖欠。公元1430
年苏州府一府即欠税达800万石,是为此地三年应缴的额数。所以朱瞻基登极之日,
井没有继承到一个舒适的皇位。

    安南的问题与长江三角洲欠税的问题一时俱至,年轻的皇帝不得不采取果断的
行动:他提议从安南撤退,立时使朝廷意见分裂,因为这地区名义上已构成中国之
一行省达20年,当然是全帝国之信用和威望所攸关,所以朱瞻基不得不利用本人权
势去堵住主战派之嘴。当全部撤退付诸实施时,他也赦免了已判死刑的司令官。对
付长江三角洲的问题,他则任命周忱为当地巡抚,此人无官僚习气,而勤于任事,
兹后他任巡抚达20年,远超过朱瞻基的在位期间。他的办法是将减税的方案不彰明
昭著的施行,因之避免了向时下压力屈服的窘困。他也经常巡视各乡村,与农民展
开对话,调查收税纳税之程序,研究拖欠付税的远近原因,同时将过程中各项罅隙
填实,将零星的错误纠正。关于货币问题,皇帝接受了户部尚书的建议,此人即是
祖父朱棣囚禁了3年的夏元吉,其建设新辟一些商业税,所收全用纸币,以和缓通货
膨胀。朱瞻基井未全部停止郑和的航行,但减少了举行的次数,他御宇十年之内只
批准了一次。此外,他也延缓了无数的建筑事业。

    他的政策全站在消极方面,因之不能扩大帝国的威权,也不能增加其声望。假
使没有采用这些更正的步骤,以后的结局如何殊难断言,可是从需要撤退和紧缩的
程度看来,我们至少可以说,如果环境的开展与事实上的情形稍有差异,朱棣在历
史上的声名很可能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广等量齐观。

                           缙绅成为社会的中坚

    当朱瞻基在公元1435年去世时,大明帝国已不复可能由上端随意地操纵把持。
中国的朝代以一种权利的架构筑放在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基础之上(纵使我们并不把
经济因素介入),所以它不能随意创造,或随意的颠覆去适用于短时间的目的,即
使根本上的改组也不能避免某种程度的暴力出现。当朱元璋主持国  政时,当日的
社会尚在一种游动状态,可以由他以勤苦节俭的情  调组织摆布。他的农村政策,
主要仍是地方自治,尽量的避免干涉,所以其精神为简单节俭。他的文官组织充其
量也不过8000人,薪给之低,即依中国的标准看来,也算特殊,因为朱元璋自己以
农民而为天子,在他的心目中,官僚之为人民公仆,就必定要照字义上成为公仆。
在类似情形之下所有称为“吏”者,也另成一系统,尚且是官僚组织之下层。多数
的吏员系奉召服务,一般不给酬,如果他们有薪给的话,最多亦不过维持家室的食
来而已。

    这时候每一个村庄沿照朝廷的指示制定它的“乡约”。又构筑“申明亭”和
“旌善亭”各一座,村民之有善行及劣迹者,其姓名由父老查明公布。此外,村民
因为遗传、婚姻、财产交割,及殴斗而发生纠纷者,也由父老在这两座建筑物前评
判分解。

    每当农历正月及十月,一年两次,各地方主贷“乡饮”,所有的人户都要参加。
在分配饮食之前,有唱礼、演讲,宣布朝廷法令和批评乡民不守规则行为之各种节
目,如果有劣行的乡民规避被指责的程序,则由全体与会者指摘其为“顽民”,按
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样一来,所有地方政府按部就班的职责都已经在乡
村中实施兑现,于是官僚即可以在城垣内执行他们的任务。在朱元璋的时代,所有
官僚除非特准,否则不许下乡,如有擅自下乡的,可以以“扰民”论罪,判处死刑。

    经过70年之后,以上各种法制规章大致已被时代淘汰而不复生效。文官组织已
经一再扩大,其员额超过当日2倍而成长至3倍。一般官僚生活舒适,即使名义上的
薪给如旧.他们已有各项半合法的额外收入。当初的14,341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