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2-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点。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东亚
儒家资本主义”的提法为众多学者接受,其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本思
想,以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准则,以高产乃是为善的劳动道德观念。任
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儒家思想有其保守的一面,亦有其积极的一面,我
们相信,通过扬弃,古老的儒家思想将为人类幸福谱写新篇章。
… Page 33…
《孙子兵法》的著成
兵法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各
集团及军事家和军事论著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中国历史上相传
最早的战争是神农伐斧燧之战,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间,没有哪一个朝代没
有战争。国家由战争兴立,亦由战争败亡,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朝代也在
战争中交替。
没有不用谋略的战争。自古以来,长于理性思维的中华民族对关系国之
存亡大计的战争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探讨、研究,以期求得正确对待战争的
态度和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随着社会动荡变革,战争频繁,诸侯兼并,军事实践与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智勇兼备的军事家。他们总结战争经验与教训,将其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著书立说,兵书、论著不断涌现。
在这个群雄竞争、人材辈出的光辉时代,产生了举世闻名的军事理论著
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内容丰富,成就辉煌,是前人为我们留
下的宝贵的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吴国名将孙武所著。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
齐国乐安 (今山东博兴北)人。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
公元前5世纪初。他是齐国陈氏的后裔,祖父陈书,字子占,是齐国的大夫,
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于乐安。
孙武所处的时代正是晋、楚两强百年争霸的晚期,军事战争延绵不断,
烽烟四起,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我国古代战略已经达到日趋成熟的阶段,战
术运用也日益巧妙灵活。在这样复杂、纷繁而丰富多彩的战争历程中,造就
了许多具有机巧权谋的卿相和英明果断的君主,军事思想蓬勃发展。他们所
做的富国强兵的策略,料敌制胜的谋划,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孙武不断
地对以往战争经验进行总结和积累,逐步编纂完成他不朽的著作。后来孙武
因齐国内乱而出奔到吴国,经吴重臣伍子胥推荐,以兵法十三篇呈献给吴王
阖闾。吴王读后大喜过望,而又对孙武为将之才将信将疑,遂命令孙武率宫
女180人持戟操演,并以两位吴王宠姬分任队长。孙武三令五申军纪军法,
而美女们操演时却嘻嘻哈哈,置若罔闻。孙武遂斩杀两位违反军令的吴王宠
姬,杀一儆百,严明了号令,将宫女操演齐整。吴王虽然痛失两位美女,龙
颜不悦,但也明白孙武确实善能用兵,便用他为将。
孙武在吴国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为吴国的崛起和兼并战争的胜利立下了
赫赫战功。当时的形势是,晋、楚争霸战争延绵不断,双方都损失重大而又
不能彻底打垮对方。晋的地理位置不好,北方有少数民族戎狄骚扰,西方有
新崛起的秦虎视眈眈,东边有老牌强国齐与之抗衡,南面就是雄心勃勃的劲
敌楚国。晋国总是陷于多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
付。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楚国的近邻吴逐渐兴起于苏、皖,当时各强国均忙
于争霸中原,对此无暇顾及。晋国审时度势,采取了联吴制楚的遏制战略,
在楚的后院腹地埋下钉子。孙武和伍子胥一起辅助吴王制定实施自强其力,
待机而动,分兵轮番侵扰楚后方的战略,使楚“一岁七奔命”,劳民伤财,
国力损耗。更使楚国以为吴只是进行小规模的系列搔扰,不会对楚的根本有
所动摇,于是依赖有大别山之险峻,对吴不作积极戒备。公元前506年,吴
王采纳孙武等的建议,率部实行深远的战略迂回,出其不意,秘密绕过大别
… Page 34…
山,沿淮河西进,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力里关,在今河南武胜关东),
直辕 (武胜关,今湖北、河南交界处的京广铁路上),冥陇(平清关,在武
胜关西)三个要隘,直趋汉水。千里跃进,直插楚国腹地,在柏举 (今湖北
汉川县北)以3万精锐之师击败楚20万大军,接着连续五战五捷,一举攻入
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县东南之郢县故城)。楚这个长期雄踞江汉逐鹿中
原的头等大国因此而失去了争霸力量。吴王阖闾以一个小小的吴国,西破强
楚,北上中原,威震齐鲁,称霸一时。
孙武所著的兵法,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为《吴孙子兵法》,共八十
二篇,图九卷。但《史记》中明确说共十三篇,而流传至今的也是十三篇。
后人对此颇多考证。甚至有人对《孙子兵法》是否为孙武所著和兵法的真伪
产生怀疑。1977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使其真相大白。在竹
简中除兵法十三篇以外,还有几篇保存下来,经研究考证,多系孙子后学所
著。说明孙武见吴王时确实是献兵法十三篇,后历经增添补充、解释十三篇,
到东汉班固、班超等人修汉书时,已有八十二篇了,后又几经删削,仅有十
三篇流传至今。
据今人考证 《孙子兵法》,约成书于公元前496~公元前453年之间,
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
孙武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总结了殷、周,特别是春秋时期几百
次战争经验,反映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总结阐述了具有科学价
值的作战指导原则;提出了深刻的谋略制胜思想,贯穿了对军事哲理的探索;
言简意深,凝炼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使《孙子兵法》成为举世公认
的“兵学经典”。
《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占有显赫的重要地位,被中外誉为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据说,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后,第二次被流放时,
曾有人送给他一部《孙子兵法》。他一口气读完之后,掩卷长叹,说如果他
在滑铁卢大战之前看到这部书,就不会有滑铁卢之败了。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各篇各有它的主题思想,自成一体,又相
互连贯,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各篇内容简介如下:
1。《计篇》:这是全书的总纲,概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主要论述研究
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战争中决策的重要条件。在 《计篇》中,首先指
出,“兵者,国之大事也”,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
认真研究的。孙武概括了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即“道、天、地、
将、法” (指政治、天候、地理、将帅和军内的各种法规制度)。指出必须
根据交战双方的这五个条件进行对比研究 (五事七计),占据有利条件多的
一方就能取得胜利,从而可预知战争的胜负。孙武的战争观中已经把民众放
到战争因素的首位,强调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此外,他又
指出“兵者,诡道也”。主张用各种假象欺骗敌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进行突然袭击。选将、造势、运用诡道是实现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孙武认
为,挑选出能执行“庙算”(君臣在宗庙里共同讨论作战计划、用兵方略)
大计的将帅,造成战场上的有利态势,运用诡诈多变的用兵原则,就能达到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目的,争取战争胜利。而多算(周密计算比较取
胜的各项条件对己有利者)胜,少算不胜。
2。《作战篇》:该篇首先指出战争的物质基础是经济,从战争对经济的
依赖关系出发,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带甲十万”,“日
… Page 35…
费千金”,孙武认为,战争中物质资源消耗极大,特别是在当时经济条件下,
没有任何国家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因此,他提出“兵贵胜,不贵久”的
原则。孙武从军事、经济、政治上分析了战争久拖的危害,指出久则“钝兵
挫锐 (军队疲困,锐气挫伤),屈力殚贷(兵力耗尽,经济枯竭),则诸侯
乘其弊而乱,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张预在注解这几句话时说:“若
吴伐楚,入郢、久而不归:越兵遂入吴。当是时,虽有伍员、孙武之徒,何
尝能为善谋于后乎?”可见“兵贵胜,不贵久”这条原则,的确是孙武通过
总结历次战争的得失而得出的重要结论。孙武继之提出了“善战者,役不再
籍 (兵员不作第二次的征集),粮不三载(指出征时,第一次随军运粮至敌
境,以后就因粮于敌,等到军队凯旋回国时,再运第二次粮食至国境迎接,
不作第三次的运粮)”,作为速战速决的标准和要求。孙武力主“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在敌国就地解决粮食的原则,以及利用战利品和俘虏来补充壮
大自己军队的思想。“取敌之利”,用缴获来补充自己,厚卒善俘,“是谓
胜敌而益张”。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国家在战争中的经济负担,减少民穷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