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1-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谦本人被害,家属发配边地充军。抄家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
耳!”在那多事的岁月,他常常是睡在朝房里没有回家。真是个诤诤汉子,
耿耿忠臣,就像他生前写下的一首《咏石灰》诗所表白的那样:“千锤万斧
出深山,烈火烧身只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被害的消息传出后,全国老百姓都为他难过,无不认为是天下的一
大冤案。
在杀害于谦的同时,徐、石等官僚又把于谦平时举荐、重用的一些官员、
将领加以杀害、谪戍、罢官。一些希图取宠上爬的卑鄙小人无不以攻击于谦
为进身之阶。这样还不够,他们又大改于谦创立的一些制度,连团营也被罢
废,恢复原来的三大营。这样一来,明朝的边防力量又削弱了许多。
他们还搞了一个“奸党录”,捏造了很多罪状,在全国范围内公布。朝
廷中正直的官员差不多都被他们陷害光了。从此,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
人都以大功臣自居,公开纳贿,无所顾忌,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小人希图
升官发财,钻营奔走,拍马溜须,无所不至。明代政治秩序与社会风气,经
过这场变乱,更加败坏了。
… Page 33…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世界上有两部非常杰出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古典文学作品。一部是俄国
的《战争与和平》,一部是我国的《三国演义》。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是以宏伟的1812年俄法战争为描写中心,通过4个豪族的生
活和斗争,展示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历史生活的画卷。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是描写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之
后,乘机发展势力,扩充地盘,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
军事斗争。作者艺术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客观历史,并且对我
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作了初步的感性描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贪婪、残忍、阴
险狡猾的狰狞面目也进行了有力的暴露。作者还用浓墨重彩把历史上以寡敌
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描绘得有声有色,并塑
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部作品获得了
极大的成功,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及其籍贯与生活年代,历来有不同意见。有的
说罗贯中,贯中是字,名卿是别号;有的说名字或称罗本,或称罗道本,通
常则称之为罗贯中;有的说,他号湖海散人;又有的说他叫罗贯,字本中。
作者哪里人呢?有的说是太原人,有的说是东原人 (有的说他是中原人,而
“中原”可能是“东原”之误),有的说他是钱塘人。
作者生活在什么时候呢?有说宋,有说元,有说元末明初,又有说明代。
他做过些什么?有人说他是位戏曲作家,写过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三
平章死哭蜚 (fēi非)虎子》和《忠正孝子连环谏》等杂剧;有的说他是小
说家,除写了《三国》、《水浒》而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
代史演义》和 《平妖传》;又有的没有提到他写戏曲或小说,只说他好做谜
语;有的怀疑他只是一个书林主人,即是一个小说的出版家。还有的说他是
“有志图王者”,即要谋反起义的人。
这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一般认为,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
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
作者生活过的元末社会,是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实现了一个少数民
族对于中华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经历了一百零几年,最终为明朝朱元璋所取
代,这样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这个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广大劳动人
民遭受严重的剥削、掠夺和压迫,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大江南北。
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元代的反动统治,最高的政治权力
为朱元璋所掌握。这个由贫苦农民出身的起义军领袖,做了明代的开国皇帝,
建立了又一个封建王朝。尽管他汲取了以往一些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但是,
从政治到经济所实行的那一套措施,还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曾经用过的。广大
人民仍然处于封建主义的桎梏之下。
《三国演义》的作者,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既动荡又可悲的历史时代。是
什么原因激发了他去写这部长篇小说?我们虽然所知甚少,然而,时代召唤
文学的原理是毋庸置疑的。
动乱的时代,才会产生反映时代动乱的伟大作家。空前尖锐的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可能是导致作家对纷纭复杂的三国历史产生特殊兴趣的诱因之
一。
元末的社会大动乱,东奔西走,南北漂泊的生活,又使作家耳濡目染了
… Page 34…
异族统治的专横暴虐,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或许就是他从事“稗史”
(指闾巷风俗、轶闻旧事的记录,也可泛指“野史”和小说。)编写工作的
重要触媒。
《三国演义》中对社会动荡分裂状况的描写,对军阀董卓等杀人不眨眼
的魔君的批判和揭露,对无辜百姓一次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景的摹画,
自有其现实生活的影子。同时,从各种传说材料来看,作者罗贯中又不是一
个一般的封建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的人。甚至可能是一个从事
过反元活动的“有图王者”。他在《三国演义》中,不但肯定蜀汉的正统地
位,而且更把刘备写成一个平生不做利己妨人之事的仁君,把诸葛亮美化成
为一个对封建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贤相,而关羽、张飞、赵云、
马超、黄忠这些蜀汉的精英,不仅一个个武艺超群,万夫莫敌,而且他们与
封建君主之间又能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形成兄弟手足的君臣关系,这与生
灵涂炭、贤能埋没、忠良枉死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十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
里有浓重的理想主义成分。毋庸讳言,这种理想还是封建知识分子向往清明
政治的社会理想,但它既然植根于“一团混乱”的社会现实土壤之中,就有
与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要求有某些相通之处。
《三国演义》全称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它写作于元末明初,开始是
抄写本。最早刊行而与广大读者见面,是在嘉靖年间了,离开作者写书,已
历100多年了。自明代中叶以至明末崇祯年间,书坊的刻版印刷大盛,《三
国演义》的刻本很多,现在能见到的也有10来种。他们基本上都保持了嘉靖
本的面貌,文字的改动很少。
解放后,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三国演义》,就是以毛宗岗评点过的《三
国演义》为根据,删去了一些“后人有诗赞曰”之类的诗,和毛评本的序言、
凡例、读法、点评、回评、夹评。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了《明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实即嘉靖
本),使我们有可能把两种本子加以比较。为广大读者研究欣赏这部伟大作
品提供了方便。
那么,这部不朽的历史巨作,到底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仔细考察这部历史小说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有三个流传系
统。
首先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为中心的历史系统。
三国故事在历史系统的流传过程较长,是以褒贬人物纪鉴史实为主要目
的。
隋唐以后,三国故事进入文学的范围广泛流传,出现了在话本系统和杂
剧系统并行发展的局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却与唐宋以来社会经济的
发展关系较大。唐宋之际是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在小生产
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商品生产,造成了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一批新兴
的商业都市出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集四方商旅,聚富贵荣华,无比繁荣。
当时的北方重镇边城北京,南北店铺林立,行货钱财丰盛。南宋的首都杭州,
万物所聚,客贩往来。在繁华的商业都市里,市民的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了,
为了适应城市市民们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在勾栏瓦市里说话人讲说三国故
事和艺人们搬演三国故事的杂剧,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欢迎,这就是三国故
事得以在话本系统和杂剧系统广泛流传、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三国”故事,从三国混一于西晋到隋统一以前的300多年之间、是在
… Page 35…
历史系统流传的。
在陈寿的 《三国志》未问世以前,魏国和吴国两个国家已经分别有史。
王沈的《魏书》和韦昭的《吴书》都还是官修史书,私撰的史书有鱼豢的《魏
略》和陈寿所撰的《益部耆旧传》10篇,后者后来成为《三国志》中蜀史的
部分内容。
陈寿的《三国志》,把他所能够见到的、当时流传在社会上的三国历史
记载收集起来加以选择,经过取精去芜,去伪存真,写成《魏书》30卷,《蜀
书》15卷,《吴书》20卷,三书合称《三国志》一共有65卷。它与《史记》、
《汉书》、《后汉书》曾被合称为“四史”。南朝宋裴松之称赞陈寿之书“铨
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但是陈寿终因囿于自己
的见闻,许多历史记述他都不曾见到,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