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绢代役”还可以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农民得以生活下
去,社会生产逐渐复苏了。
由于当时天灾不断,太宗一面奖励垦荒,一面安抚流亡,按灾情轻重来
减免赋税徭役,防止滥用民力,劳役无时。
为了发展生产,太宗还采取赎回外流人口,奖励嫁婚生育、释放宫女、
兴修水利等利农措施。
经过多年努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有很大恢复。
国家安定,农民安康,粮价也由唐初的一斗米一匹绢,跌至斗米二三钱。
由于太宗体察民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误农时,在他统治时期,
“海内康宁”,“国泰民安”,再次出现太平盛世。
唐太宗曾问魏征:“君主如何才能‘明’,如何才是‘暗’?”魏征回
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说,各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就不至于
被蒙敝,那样就能做到贤明。如果只信某一方面的意见则糊涂昏庸。魏征还
举了例子说,秦二世只听赵高,隋炀帝只听虞世基,结果天下大乱了,自己
还不知道,最终导致了灭亡。他说:“国君能够听到下面的声音,接受各方
面的意见,就不会被蒙蔽,下面的情况就会及时反映到上面来。”太宗听了
非常赞同。
为了鼓励各级官吏大胆进谏,每当有人奏事时,太宗便放下架子,非常
和蔼,诚恳听取意见。即使大臣们的意见不合他的胃口。他也让他们认真陈
述,即使明显错误的,他也让其讲完。
他曾对大臣萧瑀说:“我小时候就喜欢弓箭,搜集了几十张好弓,以为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弓了。谁知拿给弓匠看,他们却说都不是好弓。尽管
木质很硬,但纹理都不正,因此发箭都不直,我这才明白自己对弓的认识还
… Page 37…
不够。我是用弓箭平定天下的,对它的认识还不透彻,何况天下事情繁多无
比,我如何能样样明白呢?”
他对大臣说:“人要想知道自己的模样,要借助镜子,国君要想知道自
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我深居宫中,天下的事情不能样样看到,所以委
任百官做我的耳目,如果君主以为自己什么都好,臣下也不规劝,怎能不出
差错呢?君主丢了国,大臣也自身难保,隋炀帝就是教训,你们一定要尽职
尽责,经常提醒我。如果我有什么不对之处,大家一定要直言不讳!”
他刚作皇帝不久,下令要杀一个人,司法官孙伏伽进谏说:“依据大唐
法律,不应处此人死罪,既然定下律令,陛下就该带头执行,怎能滥用酷刑
呢?”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而且重赏了孙伏伽。有人不满,认为孙作的事
非常平常,不该重赏。太宗说:“我即位以来,还没人规劝过我,孙伏伽是
第一个,理应重赏。”
公元630年,太宗下令修复洛阳宫殿,准备自己到洛阳游玩时使用。给
事中张玄素上书反对。说:“修复洛阳宫殿并不是最紧要的事情,当年隋炀
帝修建洛阳,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如今战争刚
结束,元气还没有恢复,财力还不如隋朝,却要先修洛阳宫殿,岂不是比隋
炀帝还残暴吗?”太宗听了很生气,说:“你认为我还不如隋炀帝,那么我
比夏桀、商纣如何?”张玄素说:“陛下如果不停止这项工程,一定会落得
与隋炀帝、夏桀、商纣一样。”尽管这话听起来十分刺耳,但太宗经过认真
考虑后,还是采纳了张玄素的意见,立即下令停工,并重赏张玄素。
有几次原来秦王府的老部下犯了罪,太宗想照顾他们,魏征知道后,坚
决反对。他对太宗说:“过去秦王府的人,现在官在要职的很多,如果人人
都仗着老关系为非作歹,那么把法律放在什么位置,以后的事情还怎么办?”
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对求情的人说:“我过去只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是
天下君主,不能偏袒老朋友。”
根据唐朝的法律,18岁以上的人才服兵役。但太宗登位不久,有人建议
不满18岁的男子,个大身壮的也可以服兵役。但魏征坚决反对,扣下诏书不
发。太宗多次促,魏征只是不理。太宗十分生气,把魏征叫来训斥道:“个
大身壮的男子 (不满18岁的),其实可能是奸民故意隐瞒年龄,逃避兵役,
叫他们当兵有什么不好,你为何扣住诏书不发?”
魏征说:“用兵在精而不在多。陛下常说要以诚信待天下,使臣民都没
有欺诈的。陛下岂不闻 ‘不能涸泽而渔,不能毁林而猎’?如果把那些身强
力壮、不到18岁的男子都抓来当兵,以后从哪里征兵呢?陛下明明规定年满
18岁的成年男子才能当兵,现在不满18岁的男子也要应征,岂不是言而无
信吗?”太宗大惊,问“我何时失信了?”魏征说:“陛下刚即位时曾下诏
说:拖欠官府东西的,一律免除,但官吏们还在催收,这是不是言而无信?
关中免除两年租调,关外免除劳役一年。如今已服了劳役或交了租赋的还要
应征,这是不是言而无信?陛下一向说以诚信待人,为什么征兵时会怀疑百
姓作假?这是以诚信待天下吗?”太宗被问得哑口无言,半晌才转怒为喜说:
“过去我总以为你太固执,不通达政理,现在听你议论国家大事,讲得如此
符合情理,我才明白自己的过错有多大!号令失信,百姓无所是从,如何能
治好天下呢?”
从此,唐太宗更加信任魏征,提升他为太子太师,并奖励一个金瓮。
一次,太宗到洛阳,中途休息昭仁宫,因饭食不好,大发脾气。魏征当
… Page 38…
面批评道:“炀帝就常困责怪百姓不献美食,结果大事铺张,以至亡国。陛
下应吸取教训,克勤节俭才是。”太宗大惊,说:“若不是你,我如何能听
到如此中肯的话!”
贞观中期后,唐朝经济更加繁荣,政治也很安定,朝廷大臣都尽力歌舞
升平。只有魏征不忘过去的艰苦,给唐太宗上奏章,指出太宗十个方面的缺
点,希望他警惕,保持贞观初年的作风。唐太宗把这奏章写在屏风上,早晚
阅读,引以为戒。他对魏征说:“我如今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如果不改正,
如何有脸再见你!”
由于魏征处处为国家着想,对太宗敢直言出谏,因此太宗也怕他几分。
一次太宗正在玩鸟,见魏征进来,赶紧把它藏在怀里。魏征假装没看见,向
太宗奏事时,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时,鸟已经被活活闷死了。
公元634年魏征病死。太宗十分悲痛,亲自为他写了碑文。他伤心地说:
“用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魏征
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正因为唐太宗能虚怀纳谏,大臣们都敢于直言进谏,所以他在位期间政
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
唐太宗不但善于纳谏,而且善于用人。他当国君后,广延人才,贞观朝
臣中,有隋炀帝的重臣,也有起义军的领袖,有王世充的将领,也有太子建
成的谋臣。太宗用人不计前嫌,只要有贤德才能,都予以重用。
尉迟敬德是太宗最得力的干将。他先是隋朝大夫,后做刘武周的偏将。
后来,刘武周被李世民打败后,他和寻相一起投降唐朝。不久寻相等叛唐。
一些唐将怕敬德也叛变,主张把他杀了,以绝后患。太宗不同意,亲自释放
了他,并把他请到家中安慰他说:“大丈夫意气相投,竭尽忠心,不必计较
这些小事,我不会听信谗言冤枉好人的。”并送给他很多金银,敬德十分感
动。
太宗登基前,李建成想拉拢敬德暗杀世民,遭到断然拒绝。无论建成威
胁利诱,敬德始终没有屈服。后来,在玄武门事变中,敬德立了大功,被封
为吴国公。
李靖,隋末在马邑作副长官,他发现李渊有谋反迹象,亲自到江都向炀
帝告密。此人能文能武,很有军事天才,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让他做
了宰相。在平定突厥与群雄的战争中,李靖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太宗时期
最有才能的军事统帅。
屈突通,先后在河东和潼关等地坚决抗击李渊。李渊占领长安后,他仍
忠于隋朝。后来他成了唐太宗的重要将领,是二十四功臣之一。
马周,本来是“山东布衣”,出身低微,很不被人瞧起,因为替何常写
了二十条建议,被太宗发现,交谈之后,发现他很有治国才能,非常高兴,
就任命他做了监察御史,后官至中书令,主持朝廷大政。
魏征,原是太子建成部属,曾力劝太子早除秦王。李世民恨透了他。玄
武门事变后,太宗把他召来,沉着脸问他:“你为什么挑拔我们兄弟关系?”
左右大臣都替魏征捏把汗,但魏征从容答道:“当时我在太子手下做事,自
然忠于太子。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话,便不会有今日之祸。”大臣们都为魏
征担心,没想到太宗重他的人品和才能,不但没杀他,反而委以重任。日后,
魏征成了不可多得的重臣。
唐太宗反对靠亲戚关系、靠资格用人。他常对大臣们说:“君主一定要
… Page 39…
大公无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官员不论职务大小,都应选用贤才。不应该
按关系的远近,资格的深浅,来决定官职的大小。”公元627年,唐太宗论
功行赏,把他的叔叔淮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