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衙门-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官中除掌印者即典、训之外,也无薪水,收入都来自替民众看病的诊金,而前引海瑞《兴 革条例》中说:“医官察病症脉理,识药性,以利一县之疾,近多纳银为之,图差遣取利…… ……”就是说大家还争着花钱买这个职位,其道理就和上述阴阳生一样,老百姓总认为公立医 院比江湖郎中可靠一些。其实真有本事的郎中,不屑为此,反过来多数医官的技艺也就不难 想象。《金瓶梅》里这位任医官,从妇科到儿科,样样都看,也没见他治好过哪一个。另 一部明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四回里,也有个县医官杨古月给人治小产的故事,作者调侃 道——
杨古月名虽是个医官,原不过是个名色而已,何尝见甚么《素问》、《难经 》,晓得甚么王叔和《脉诀》!
又责怪病人家属——
南门外有个专门妇人科姓萧的,却不去请他,单单请了一个杨古月胡治!
阴阳、医学之外,衙前街面上照例还有一系列与衙门功能有密切联系的商号店铺。最寻常的 ,当数旅店、茶馆、酒家、药铺四大“支柱产业”。
旅店。四乡人众卷进诉讼,到了城里多在衙前投宿,做原告的方便及时递呈诉状,做证人的 方便随时供传唤,在押被告或已经判决在监的犯人家属,也要图个就近“活动”人情或信息 探 询的便利。《海公小红袍》第十六回中,乔装为民的钦差陪孙娘子赴荆州告状,就是“二人 移 步来到衙前,投一店家宿下”。《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九回中,薛素姐要诬告狄希陈,亦是 “ 起了个五更,叫了个觅汉跟着头口(牲畜),一直径到绣江城内县门口寻了店 房住下,访了一个极会写状的讼师……”
茶馆。如上所述,办完了投宿手续,接下来就要找人写状,打探信息了。无论是官府发给“ 戳子”(执业证书)的专以代人撰写禀帖诉状为业的“代书”,还是经验丰富 勾挂三方的讼师 ,照例都一个个窝在衙前茶馆里等候主顾上门或伺机兜揽生意。衙门中胥吏差役、长随师爷 各色人等,与外界的通消息、讲斤头、勾结舞弊、讨价还价,亦多借此地方进行。许多刑、 民 案件的审理结果,会引发出罚款纳赎、取保假释、籍没入官、发卖抵偿等种种行为,如《金 瓶梅》中西门庆的狐群狗党之一吴典恩,“乃是本县阴阳生,因事革退,专一在县前与官吏 保债”,就是混这口饭吃的。这些活动,也多以茶馆为交易场所。由于上述缘故,衙门前的 茶馆又有情报交换、信息传播的功能,《水浒传》第十八回,济州府捕头何涛带人赴郓城县 投 递公文,要求配合捉拿晁正等人时,因见“县前静悄悄地”,便“走去县对门一个茶坊里坐 下 ”,正是娴熟行情的写照。旧上海大亨黄金荣在法租界当包打听时,每天上午泡在茶楼里听 消息,做交易,揽事过钱,分赃拣肥,也是这一行的一脉相续。
酒家。无须引录地方志乘,仅明清话本小说中,有关衙前酒家的描写就极多。其基本客源, 一 是茶馆功能的延伸,二是衙门里的公款吃喝。以宋代为例,地方政府除迎新送故、招待过往 ,以及“圣节”(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等节假庆贺,照例要公费宴饮;还 有“旬设”之制, 就是每十天(一旬)一次用公费“宴犒”本地驻军将校。宋人尹洙写过一篇《 分析公使钱状》,以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渭州衙署为例,道是除支应过往外,仅本署官员动用 公费吃喝,就是 每月五次宴会,一次“张乐”。所谓“张乐”,就是美酒佳肴外,还有小姐作陪。清道光年 间曾在西安为宦的张集馨回忆其日常工作:“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大宴会则 无月 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每次宴会,连戏价、备赏、酒支杂支,总在二百余金”。 (《 道咸宦海见闻录》)如此标准,殊非衙门食堂所能备办,于是衙前的饮食市场就红 火了。
衙前自古好景观(3)
药铺。这是依托县署医院即“医学”的生意,医官只管诊脉处方,病家不妨就近赎药。西门 庆的那“一个大大的生药铺”,就开在“清河县前”;到了《续金瓶梅》第九回里, 又有草里蛇在县门前开生药铺,可知这是极好的旺铺风水。此外,衙门大堂上老爷审案,打 板子,拶手指,吃夹棒,伤筋拆骨,皮肉肿烂,概属寻常,所以衙门前又断断不可缺少卖跌 打损伤药的。《水浒传》第一百零二回中,王庆脚踢板凳闪了胁肋,“勉强摆到府衙前,与 惯医跌打损伤、朝北开铺子卖膏药的钱老儿,买了两个膏药贴在肋上。钱老儿说道:‘都 排若要好的快,须是吃两服疗伤行血的煎剂。’说罢,便撮了两服药,递与王庆”。如此齐 全的备货和服务,显然是托庇对门天天打板子的衙署发利市了。
四大“支柱”以下,不少衙门前尚有钱庄、米行、典当、果铺等其他买卖,大多与衙署催征 粮赋、科罚敲剥等业务发生牵丝攀藤的联系。此外,专以“做公人”及进衙办事或诉讼者为 服务对象的各色饮食摊挡,也是衙前的特色行当。递进一层分析,大凡能将生意做到这块“ 风水宝地”上的,都要有些“门路”。比如西门庆,女儿是禁军杨提督的亲家陈洪的媳妇, 自己是左卫吴千户的女婿,此即生药铺开在衙前的背景,也是他“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 把揽说事过钱”的代办处。小到《水浒传》里在郓城县衙前赶早卖汤药(饮料) 的王公、卖糟 腌而兼做帮闲“线人”的唐牛儿,也都有押司宋江做靠山。更有胆大妄为的劣胥恶差,与地 痞土棍勾结一气,就在此三教九流的环境中设柜坛开烟馆,明娼暗窑,无所不有,自然又要 伴 生出不少匪夷所思的“生意”。如专述明代开封城池衙署、市井贸易、祠庙古迹及风土人情 的《如梦录》里,仅衙署迤东、总铺之南这一片区域内,便有专营“广东人事、房中技术” 、“助老扶幼、走马乌须”的行当多处,现在的说法是“成人用品”或“性保健”,时人径 称“角皮淫店”。衙前生态之藏污纳垢,不正是衙门内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多棱折射吗?
鼓楼·戒石·皮场庙(1)
《水浒传》第六十二回里写到:大名府财主卢俊义的管家李固设计将主人陷害,使之入 狱,又亲自揣上金子,来贿买押牢节级蔡福,要他将卢俊义在监牢里结果了。蔡福冷笑着说 : “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你那瞒心昧己勾当,怕我不知!”
蔡福话里的这块“戒石”,可算是天下官署的镇宅之宝。一千多年中,全国州县衙门口 一左一右蹲在那儿的石狮子,形状多不相同,但是一个朝代之间,戒石的模式和内容 ,却总是一模一样的。要说有什么变换的话,那就是两宋时代的戒石,都立在衙门内的大堂 中央,即如蔡福所言;元朝以后则移到了大门和二门之间的甬道中央,还为它盖了个石亭, 就叫戒石亭,也管叫圣谕牌坊。这块像石碑一样的玩意儿远不及牌坊那样高,二门打开时, 甬道一直通到大堂阶下,坐在大堂上审问案件的县太爷一抬眼,视线恰好与它相对,便看到 了镌刻在石碑上的16个大字——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皇帝告诫地方官员不可贪污腐败、虐政害民的“座右铭”,所以叫戒石。
根据清人赵翼的考证,在衙门里立戒石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当时是把处置枉 法官吏的刑律“儆于有位”,大概就是书写在官员的座位旁吧。《文心雕龙》上说扬雄写过 卿、尹、州、牧箴25篇,这就更具体了。《北史》记何妥任龙州刺史时,写有一篇《龙州 刺史箴》,勒于州衙门前, 是为确定搞成一通石碑形制的开始。但是戒石走向普及全国而且内容统一的历史,恐怕是从 唐朝玄宗时才开始的。唐玄宗有《赐诸州刺史题座右》五言古诗一首,总共20句100个字, 中心意思是视民如子,当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又重新写了一遍戒石 辞,改成四言体的韵文,凡24句。宋朝建立后,宋太宗赵光义嫌24句太多,从里面抽出4句1 6个字,此便为蔡福所引证之由来。到宋徽宗时,这16个字又统一换成黄庭坚的书法。假如 现在谁还能找出一块来,倒是双料文物了。
两宋之后,戒石上的文字基本上稳定下来,只是所立位置从大堂上搬了家,朝前移至堂 前甬道上,原因是妨碍行走。不过明人郎瑛所著《七修类稿》中又说,当时浙中官衙里的戒 石上镌刻着另外16个字——
天有昭鉴,国有明法。
尔畏尔谨,以中刑罚。
戒石的另一变化是:原先石碑北向上刻16个字专给老爷瞧,南向上也刻有3个大字专给 百姓看的,这就是后来飞到衙门匾额上的“公生明”;到了清朝时,“公生明”三字变成了 “圣谕”二字,或许是清朝皇帝认为这16个字讲得很好,他再来讲一遍,便成为他的“圣谕 ”了。戒石亭又叫圣谕牌坊的来历,似也缘于这个原因。
体现“廉政”要求的戒石历史有这么长久,而且天下州县衙门里都有一块,可是无论汉 唐五代,还是宋元明清,官场的腐败、吏治的堕落,也从来没有断绝过。看来形式主义真是 官僚主义的好兄弟。至于把它从大堂上搬到甬道上去,依笔者看来,也有个小小讲究:原 来县衙的大门(亦称头门),确实是“八字朝南开”且长开不闭的,但是二门 (亦称仪门)却时 常关锁。虽说“上天难欺”是吓吓人的,但做贼心虚,看看总是心有余悸,如今把它关在 二门外,坐在堂上行舞弊敲诈之事的老爷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