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衙门-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谙刀笔老尤工,旧贯新条问更通。
斗智固应雄鹜辈,论年亦合作狙公。
任你官清如水 怎敌吏猾如油(3)
孙魁明有堪瞒处,包老严犹在套中。
只恐阎罗难抹适,铁鞭他日鬼臀红。
绝了!这种老吏,阳间没人能治,所以只能诅咒他死后逃不过阎罗王这一关了。
富、贵、威、武、贫、贱(1)
官有品级,吏有等级;官有职称,吏有名目;官有分守,吏有分曹;官有编制,吏有员 额……州县衙门内的吏人世界,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体。我们在认识了它的一般外貌后, 还得再深入到它的内部,来一个面面观。
吏的等级不比官的品秩那样复杂,在哪一级官署里做吏,本身已经是个体现高低的标志 ,京城里的部吏总要比州县里的署吏神气多了吧。不过在同一级衙门内,也还是分个等次的 。以州县论,常见的是三等。一等货色是领班级,相当于白话所谓科长、股长之类,汉代时 ,这种领班 吏员还有正职、副职区分,正职称掾,副职叫属;二等货色是资深级,相当于白话所谓科员 、股员;三等货色是见习级,这种人是额外人员,没有俸禄,还得候额定吏员有出缺才能补 进。元朝时,县衙里的见习吏员叫贴书或写发,据《草木子》记,后来领导过农民起义的陈 友谅,就在沔阳县衙门里做过贴书。
吏员的官称和俗称相当复杂,两汉时一般科员统称掾史或令史,前面再加个科室名称, 比如仓曹掾史、兵曹令史什么的,就代表你是哪一个科室的吏员了。隋唐时的吏员正规叫法 是佐史,但又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给予不同称呼,如管文案的叫书令史,管门房的叫亭长, 管仓库的叫掌固等。两宋时的俗称,人们在《水浒传》里已见识过,叫押司,叫孔目,叫快 行。元代更复杂一些,有令史、书写、典史、奏差、知印等各色名目,一个萝卜一个坑,做 啥事情就用啥专称。明清要比元朝简化了,全称书吏,不过在作者理解,似乎又有领班级的 正职副职区分,正职是司吏,副职是典吏,普通科员叫书办。此外又有承差或经承等通称, 大概就是承办例行公事的含义吧。
按照制度,吃官家俸禄的吏员是有固定员额的。以明朝的宛平县为例,定员吏额是61名 ,其中司吏、典吏43名,书办18名,都有工食银。不过在实践中,衙门吏员的人数都大大超 过 定额,有确因公务繁多而添置的,有“兼职吏师”带学生进衙门来实习的,还有不少是受请 托因人设事或补个名额吃干薪的。比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主人公在关上挂名当书 办,又对另一个同事成天闲逛不干事大生兴趣,原来底细是“他弄了情面荐来的,没奈何给 他四吊钱一个月的干ND045罢了。他连字也不识,能办甚么事要用他!”吏员一滥,加以 吏弊膨 胀,直接的后果就是公事积压,累年不决,老在他们手上兜来转去,形成数千年一贯制的“ 衙弊”。所谓官僚主义,即是这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经“衙弊”从中调和的结晶体,也是 中国官场的老传统。《水浒传》第二十一回里,有段很生动的描写,谓阎婆将宋江留住,唐 牛儿来替他解围——
宋江道:“莫不是县里有甚么要紧事?”唐牛儿道:“押司,你怎地忘了?便 是早间那件公事,知县相公在厅上发作,着四五替公人来下处寻押司,一地里又没寻处,相 公焦躁做一片。”
虽说这是唐牛儿撒谎,但反映的却是寻常真情:无论啥公事,只要在某个吏员手上一耽 搁,老爷也没辙了。
有关州县衙门内部的机构设置,读者已经在前面“五脏俱全麻雀小”一 节中有所了解,而在衙门机制的实际运转中,这 些个“五脏六腑”,又全为吏员所操纵。现在就来说说这些情况。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人尽皆知的儒家所倡导的“大丈夫”标准 吧?有趣得很,老百姓就用这威武富贵贫贱六个字来形容分曹办事的州县六房书吏。
“富”是户房,一个地方的户籍、田赋、财税、婚姻等,全由本房承办,肥得很哪!最 起码的拣油水手段,就是“侮洗文书”。老百姓交过赋税,照例要由经办人在户名下画一道 红杠,表示已经完成。书吏们再有额外需索不逞其欲,便用他们的土制“褪色灵”给你把红 杠杠洗掉。“邑官不能察,而又督理,比其持赤钞为证,则追逮横费,为害已深。” (洪 迈著《容斋三笔·吏胥侮洗文书》)。至于分房立户、财产继承、婚姻登记、产业过 户,等等, 可拔毛的机会比比皆是哩。胆子再大一些的,就是伪造戳子,收进税款不入账,这等贪污量 的大小,可就没法说了。元朝时青田县尹叶治中上任后,“一月得伪其印一十有八,税务印 一十有三”(《宋文宪公集》,转引自《元代吏治研究》)。13个假戳子在收 税,这漏洞就不 能再说是个“洞”了。据《坚瓠集》说,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的规范书写法,是 明初时“开济在户部所定,以防奸胥改窜之弊”,其直接针对性便是州县衙门里的户房书吏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取巧的措施多着呢。
富、贵、威、武、贫、贱(2)
“贵”是吏房,全县的里甲、保正、乡官等人事系统,以及衙门里的吏胥档案等,全归本 房经管,凡任免、提升、调动、加禄各项,莫不插手,想拍马屁的人多得很,还常有反敲官 员竹杠的机会。比如清朝时有个礼部尚书是“难荫”子弟,其父阵亡时他还在母亲腹中,是 个遗腹子。后来一步步爬到尚书任上,同乡为其寡母请旌,这事情正该由礼部办理,具体经 办人自然是部吏了。忽然某日三更后,部吏来到尚书私宅求见,开口索要一万两银子。尚书 大怒:“你敢敲我竹杠?”这小吏不慌不忙回答道:“这一万两是为老爷办请旌的经费。” 尚书不解,小吏给他分析说,太老爷是某年阵殁的,太夫人某年生老爷,老爷今年该是几岁 ?可老爷当初在县里报考时,少报了两岁(注:这是古代科场上的通习),那就 变成太夫人生 老爷的事发生在太老爷去世两年之后了。尚书一听大惊,这一下贞节牌坊岂不成了婊子牌坊 ?于是忙向小吏讨教补救措施。小吏告诉他,这得从老爷原籍的吏房和礼房所存档案修改起 ,一级一级衙门里都得照这样改过,这就得同具体保管档案的书吏打交道了,所以合拢来的 运动费须有一万两才行。尚书恍然大悟,立即照付。(《清稗类钞·胥役类》) 要知道,在古代官场上,这种“官年”、“试年”和实际岁数之间的差异,比比皆是, 有时需要多报几岁,有时又得少报几岁,涉及到袭荫、补官、提升、致仕(退休) 等种种实际 利益。而中国官场之一大特色,便是档案繁琐外加齐全,尤以从县衙吏房直到中央吏部这一 条线上为关键;与此相映、熠熠生辉的另一特色是,只要有人情肯花钱,什么档案不可以抽 换窜改?所以吏房的赚钱机会也很不少。“威”是刑房,经办司法业务,专捞官司上的造孽钱,凡唆讼买证、串供改案等,无所 不为。所谓“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者,倒有一半和本房相关。有关情形,本 书第六章里还有详细介绍,兹不赘述。“武”是兵房,凡兵役征募、地方武装编组等,均由本房承办。别的不说,仅征役一 项,就有无数出入。《史记·游侠列传》里,记有郭解嘱县吏为人免役事,足见这种事远在 汉初即有。杜甫名诗《新安吏》和《石壕吏》全是描述县衙兵房小吏的气焰。其他如地方驻 军粮饷发放中的抽分剥取等,也都是常见的事。
《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里,总督行文给镇远知府,要他转饬汤镇台(镇远总兵) 率军出征。文书第一句是“仰该镇带领兵马”,汤镇台自忖本标三营兵力还不够,想把 属于地方武装建制的两协人马也带走,便花50两银子向镇远府署办理这份行文登记转发的兵 房书吏行贿,“只为买你一个字”,就是在转抄通知时,“你只将‘带领兵马’四个字 ,写 作‘多带兵马’。我这元宝送为笔资。”试看军机大事犹可如此玩忽,其他的弊情更不在话 下了。“贫”是礼房,承办考试、祭享、礼乐、旌表这一类事务。说它“贫”,是相对其他各 房而言,比如举办县试时,“呆出息”还是不少的。清季蘧园所著《负曝闲谈》中,说到元 和县角直人陆鹏应县考,在衙门礼房里买卷子,“为着要搭几个砂壳子的小钱,和礼房大闹 ”,这就叫乡下人不懂规矩了,后来便难免吃亏;反之,肯花钱贿买礼房司、典、书办的话 ,则有许多舞弊的机会可以提供给你。清代小说《歧路灯》第五回中,祥符县生员谭孝移被 本县学官推荐为“贤良方正”的候选人,向县衙报送。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商量:“如今这宗 事,上下申详文移(逐级往上申报),是要钱打点的,若不打点,芝麻大一个 破绽儿,文 书就驳了。”一个屈指算道:“学里(指本县学署)、堂上(即祥符县 署)、东司里(指开封府) 、学院里(指省学署)、抚台(指省政府),这各衙门礼房书办, 都要打点到。我也不知该费多 少,总是七十两银子,大约可以……”这又是礼房吏员借主办贡举文书敲竹杠的实例。“贱”是工房,掌管城墙、官廨、桥梁、道路修建整治等,乍听都是执役,故名之“贱”。 其实吏之社会地位,本来就卑贱,不见得要突出工房一个,只要可发利市就行。
《儒林外史》第四回述中举后的范进跟随张静斋去高要县打秋风,因为知县下乡去了,“二 位不好进衙门,只得在一个关帝庙里坐下。那庙正修大殿,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