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衙门-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中国古代衙门史:天下衙门 作者:完颜绍元
中国档案出版社 出版
衙门小世界世相人心大舞台
一部天下衙门史,其实就是一部官欺民、官害民而民又无可逃避的历史。
俗语有言: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其含义在老百姓的眼里其实是和“官”混在一起的。在君权至上、民如蝼蚁的时代,除了官逼民反的极端情况,一部天下衙门史,其实就是一部官欺民、官害民而民又无可逃避的历史。用吴思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一部衙门官吏对乡里百姓合法伤害和灰色处决的历史。
不过,毕竟不同于专家学者的学理式研究,也并非是专门为民申冤、替民诉苦的抗诉书,这本《天下衙门》以亲切、平白的话语娓娓道来,对衙门这一古代王朝最基层机关的方方面面,如历朝历代的衙门景观变迁、机构设置与官吏任命、日常事务和业余生活,以及种种官场内幕办事规矩捞钱伎俩等等,都作了细细评述。既有“日常世界”,更有“隐秘生活”,令人读来时而觉得趣味丛生,时而又心有所悟或者竟至于豁然开朗。
比如作者说“衙前自古好景观”,一个州县衙署,必然是城市的中心地带,又被众多商家众星捧月般地环绕着,少不了种种繁华景象:宾馆林立,酒楼喧哗,吃喝玩一条龙自不在话下;而茶馆里又挤满了各色人等,来打探消息的来提供消息的写状纸的谈交易的,不一而足;这里也是药铺大发利市的地方,惟一的公立医院就在旁边,医院就医,药铺买药,相得宜彰,更加上衙门里开庭审案打板子之类,总少不了带旺一些药铺的生意;钱庄当铺之类自然也不能缺,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如梦录》记载,明代时这一地带还有“成人用品店”多处。这诸多行当,有供自然是因为有求,想必古代社会也一样受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影响。所以说,衙前地带遍地是金,不是有非常关系的人,店都开不到这儿来!
至于一个衙门的各部门及人员设置,恐怕读者们要挨笑话了。一个州县衙门,里里外外有多少机构多少办事人员,岂是就知道一点七品县太爷、摇扇师爷以及一帮或称龙或号虎的衙役知识的现代读者所能想象的?其实这里头复杂着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县太爷之外,又有所谓“二尹三衙四老典”之分,这些都是头儿,各有一把交椅,各管一摊事;上述四位头儿之下,又设有衙署的主体办公机构,这就是户房、吏房、刑房、兵房、礼房、工房等六房了,顾名思义,它们也都是各有正当名份的;还有“酸甜苦辣”官(分别对应着学校、河管所茶管局盐管局等、邮运局招待所等、巡检司)、“生老病死”官(分别对应着慈幼院、养老院、收容所、葬丧管理处),也都是因事设局(所)设官。除此之外,官下面又有吏,吏下面还有众多小喽罗,倒是人们常听说的师爷,其实只是政府的编外人员,通常是由头儿们花钱请来,也是由头儿们安插到各位置或各要务上做事,在衙署内,最有名的位置是办公室主任,衙署外,最风光的位置则非驻京驻省办事处主任莫属了。更有一个衙门里冒出来两个一把手的情况,那又是官场斗争的结果了,老百姓编出来的骂人话就是:“天高皇帝远,衙小王八多”。
还有衙门里的常规事务,编户籍派徭役收税催粮捕盗救灾诉讼断案之类,那又更是血迹斑斑了,恶劣横强盘剥克扣之处,不可胜道!饶有趣味的是,书里提到一些古代官场上也少见的现象,像“大挑”、捐班哈哈之类,倒是稀奇又稀奇的事儿。所谓“大挑”,就是官员分配,政府从那些有了做官资格的人当中挑选一些分配到各地衙门去上任。这件事照例由皇帝钦点若干大臣来执行,“大挑”时,“每20人为一队,排好秩序后进去。大臣们照着名单念一个,下面应一声。全点过后,大臣们商量一下,又开始唱名了。先唱三个,这三个都是一等补用了;再唱八个,这八个人全没挑上,叫作‘八仙’……”稀奇处就在这里,一起进去20个人,都有做官资格,为什么有的人被分配了去做衙门一把手二把手之类,有的人却被涮了下来?答曰: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同”,就是长方脸;“田”,就是四方脸;“贯”,就是头大身直体长;“日”,就是长短肥瘦适中。凡符合这四个字的,一律入选。“身”,就是体斜不正;“甲”,大头小身体;“气”,单肩高耸;“由”,小头大身体。凡符合这四个字的,一律落选。这样的官员分配法,可真是闻所未闻了。至于捐班哈哈,其实就是几个人凑钱买官,官额虽然只有一个,但钱是大家出的,所以上任时一起上任,按投资多少各占一个捞钱的位置。这样的官怎么可能指望他“亲民”、“廉正”呢?自然是能捞多少就捞多少,“千里做官只为财”,民谚如是说。
当然,今人说古人事,摆出一副义正词严、扬善贬恶的姿态是很容易的,也是很自然的,但该书更有一个非比寻常之处,就是怀一颗平常之心,以作者自己对世道人心的体悟来看从前衙门里的种种,虽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但呈现出来的这山与这水里,又有别样一种情怀:其实这州县衙门里的种种恶劣与可恨,以世道人心观之,又何尝没有几分合理呢!官也好吏也好胥也罢,无非都是一根“利”字藤儿上的瓜,既是“利”字藤儿,自然就免不了“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了。衙门虽小,有心人读之,则世间事已多在其中矣!
写在前面
一部充满曲折但又蕴含着丰富内容的中国古代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课题,这其 中也包 括“衙门”。据《唐语林·卷八》记,“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而“衙”字“本作牙”, 先秦时武将仪仗“像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牙旗”;唐俗尚武,乃通呼公府为公牙 ,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结果“衙门”就成了历代王朝的统治机 构或组 建形式的代称。“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一类谚语的流传,便十分形象地反 映了老百姓对它的一般认识。
不管是哪一个朝代,其统治方式的构成都是一个多层面多元件的复杂系统,因而衙门的分类 和级别亦是各不相同的。老百姓所云能否“进来”的衙门,其实是特指这个系统的 最基层面,即州县衙门。而在作者陋见,恰恰是这个州县衙门,在同类历史课题之观照和研 究中,最具有代表性意义。依据有三:
其一是州县衙门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远 从西周时起,我国就以县为最基层建制,以后经过一段县大郡小的反复,到了秦始皇统一全 国后,县作为地方行政基层单位的结构便一直维持了两千多年,成为直接体 现国家职能的机构,是历代社会政治领域中最关键的层面。自下而上言,天下事务莫不起于 州县;自上而下言,中枢政令又莫不通过州县而实施。这种承上启下、汇聚分流的地位,便 使得历代君主视州县政府为吏治中最核心的内容。
其二是州县衙门所司职掌的集约性。 其汇集劝农、理财、狱讼、兴学、治安、工程建筑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职掌,几乎囊括了封 建国家统治机器效能的全部,是任何一级专职性衙门如三省六部、督巡藩臬等不可比拟的。 古人有所谓“宰相必起于州县”之说,即缘于这一级衙门所具有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历练条 件吧。
其三是州县衙门在历代官制沿革过程中的稳定性。两千多年间,历代政府在中央政权组 织形式和 职官制度等方面,经历过多次变化,所谓汉三公、晋霸府,唐六部、宋两府,明内阁、清军 机,更相取代,嬗替无恒;惟独州县体制和构成方式,基本上没有转换过,几可称为超稳定 性结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的估评,也就是指其而论。
综合以上三条,作者便以为对州 县衙门的剖析,确实也就是对整个中国古代统治结构作一般观照的最佳视角,更敢说 还是广大文史爱好者加深认识并理解中国封建社会本质及一应有关知识的最佳途径。
遗憾的是,近年来大量问世的文史读物中,论述官制典章的虽然已占有一定比例,但以 州县衙门为专题的依然少见(其中最值得推荐者如郭建著《帝国缩影——中国历史上 的衙 门》,学林出版社,1999年12月)。另一方面,尽管人们已从小说戏曲中间接获得 了不少有关 州县衙门的零星知识,但都缺乏系统和条理化。与此同时,各种缺乏基本历史常识 的荧屏戏说,倒有甚嚣尘上搅乱视听之势,令识者惋叹。于是便有了这本以介绍 知识和钩沉 蕴趣为主,同时又辅以照片图像的通俗读物,从而使读者能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此话题 获得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那运笔程序呢,不妨就从老百姓业已说惯的“八字衙门”,即衙门的建筑景观写起吧——
第一章 卧听萧萧看衙斋
古代衙门的构造
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由山东范县知县调任潍 县。刚上任,就逢上当地闹饥荒,竟致有人相食的惨况发生。来年夏天,雹灾骤降,入秋后 又发大水。为放赈救灾等务,郑板桥连日案牍劳顿。这一天夜里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但 闻整个县署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竹影萧疏,随风作响,飒飒簌簌,清晰可辨。触景生情, 郑板桥来了诗兴,斜靠在床上口占一首,这就是后来他题在一幅竹画上的名绝——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饱含在咏竹间的无限忧患之情,人们是不难体会的。不过,替诗人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