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劲旅-世界特种部队50年-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被称为“蓝光”的作战计划,目的是通过强硬手段,救出全部人质。但计划又阐明了以下三个指导思想及限制条件:1。整个计划的执行以不至于给美、伊两国带来战争危险为绝对条件;2。在作战时,为了不给伊朗方面产生大规模袭击的感觉,甚至产生战争开始的感觉、从一开始起、就把兵力控制在营救人质所需要的最小限度;3。除十分必要时,尽量注意不给伊朗方面以损害。
在此指导思想下,整个作战计划如下:第一步:第7舰队所属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号”在阿拉伯海的阿曼近海待命;4月24日傍晚7时30分(当地时间),队“尼米兹号”上起飞8架RH—53D直升飞机,飞往德黑兰;与此同时,从埃及开罗的机场起飞6架加油及运输机C—130、绕过阿拉伯半岛,途经阿曼,飞在德黑兰,C—130上载92名营救队员。
第二步:25日凌晨零点以后,直升机群和运输机群将首先到达德黑兰东南320公里处的霍腊散省卡维尔沙漠的塔巴斯市,在一号地点会合,同时C—130机给直升机加油,营救队员换乘直升机。
第三步:直升机继续飞行,于黎明前进入德黑兰,在该市东北部的山岳地带的二号地点放下营救队员,飞机盖上网罩待命。营救队员休息一天。
第四步: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25日晚,营救队员分乘秘密潜入的特工人员及支持者事先准备好的车辆,向大使馆的方向进发。到达大使馆后,营救队一边切断大使馆电话线等与外界联系的手段,一边冲入大使馆,发出大量催泪弹,使看守的学生不能抵抗,同时寻找人质。另有一部分人冲向外交部。
人质解救出以后,可运到与大使馆毗邻的阿穆杰蒂艾体育场。这时,直升飞机飞入体育场,载上人质,飞往C—130机待命的德黑兰以南80公里处的军用辅助基地。从沙漠的一号地点起飞的C—130机按会合的时间,载上直升机下来的人质、营救队员、飞行员起飞返回。直升机留在原地,预计结束时间为晚上11点。
另外,部队的编成分四部分:1。联合特遣队:总指挥官为詹姆斯陆军少将;2。营救队:指挥官为查理。贝克韦斯上校,队员92名,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隶属反恐怖特种部队;3。直升机队:指挥官为查理。皮特曼,RH—53D海上“神马”型直升机8架,隶属北卡罗来纳州纳坎普里雄机场:4。C—130运输机队:指挥官詹姆斯。凯尔空军上校、C—130大力型运输机6架,驻扎在佛罗里达州哈尔巴特空军辅助基地,隶属第1特种航空团第8特殊作战中队。在6架C—130机中,除3架是加油机外,另外3架是战斗机和武装飞船,是改造了原型,配备了新的导航装置和前方监视红外线装置,装上了攻击用机关炮的战斗型运输机。
看起夹,“蓝光”计划周密而完备,似乎只要执行计划、人质即唾手可得。无论是特遣队的高层官员,还是稍稍知情的特遣队士兵,所能够做的,只有等待24日的到来了。
经过长达近半年的训练,1980年4月19日至23日,联合待遣部队各队已布置在指定的基地和军舰。24日下午,各队在新的位置上已准备就绪、随时听从命令的下达。
一直到现在,秘密都破严格地保守着。卡特总统同往常一样,处理繁忙的公务、会见饶舌的记者。甚至连白宫内部成员,除了参与者外,任何人都 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营救人质的计划,甚至卡特夫人也不例外。卡特总统一直在高声呼吁伊朗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释放大使馆人员,他为此所做的外交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因而人们根本不会料到卡特会想到使用武力营救这一招。
4月24臼傍晚7点30分,按预定计划,8架RH—53D直升机,披着火红的夕阳,从阿曼海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陆续起飞。它们的目的地、是960公里外的加油地一号地点。
当黑漆漆的夜色吞没整个中东时,编队进入伊朗东南部。为了避开雷达网的探测,它们采取低空飞行的方式。
在直升机群出发的同时,6架C—130机也悄然从埃及开罗机场起飞,避开阿拉伯半岛上空,通过了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在阿曼空军基地补充了燃料后、飞向了同一地点。
2小时后,情况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飞行期间,直升机群中6号机的螺旋桨故障警告灯遽然亮起,同时发出尖利的警报声。
6号机驾驶员慌了神。由于飞行当中要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他无法与指挥官皮德曼取得联系。为了查明故障,他立即使6号机紧急着陆。在最后尾部的8号机发现6号机意外着陆,也紧跟着着了陆。
经过驾驶员的检查发现,螺旋桨连杆的压力已经完全消失。按照航手手册的规定,这时要立即放弃飞机。于是8号机收容了6号机的乘员,抛弃了6号机,继续飞行。这样,直升机队只剩下7架直升机在夜空中飞行。
1小时后,直升机编队又遇上了一股大小和密度均不明的沙尘。一会儿浓密、一会儿轻淡的沙尘将直升机群击打得叮叮作响,红外装置也频频作出“无法导航”的显示。编队虽然闯过沙尘,但1号机不得不紧急着陆,并将这一情况用秘密通讯装置电告了联合特遣队指挥官。
再次起飞不到一个小时,直升机群又被卷入一股巨大而浓密的沙尘。沙尘遮天蔽月,绵延无边,一直持续了2个小时。计划中没有提及对沙尘的应急措施,在黑暗的云层里,在沙尘中视野极差,飞行异常困难,有的飞行员失去了空间意识和平衡感觉,陷入了无法操作的境地。此时此刻,飞行员完全是多余的——切飞行,都是单纯依靠电脑仪器在勉强维持着。
在这种恶劣环境中,5号机发觉显示航向的电罗盘出现异常。接着,5号机帆长、直升机队副指挥官发现,5号机已远离直升机编队,不知身处何方,此时视野越来越差,气象条件越来越恶化,5号机机长断定无法继续飞行,遂放弃执行任何,依靠辅助的电磁罗盘,终于逃出了漫漫沙尘,带着厚厚一层沙粒飞回了“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此时,计划中到达1号地点还有55分钟。而祸不单行,2号机也出了毛病。它在飞行的最后阶段,发舰油压下降,但仍然坚持继续飞行,拼死拼活地总算在1点地点青了陆。
经过检查发现,操纵系统的油泵已经损坏,并开始漏油,这时2号机的乘员都暗暗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刚才从死神手中拣回了性命。不过,这儿既没有可更换的油泵,也无法进行修理;实际上即使有零件,也没有足够的修理时间。
总之,行动的实施与计划大相径庭。当初预定的8架飞机中,只有6架飞机三三两两、费尽周折地挣扎着到达1号地点,而且全部晚点。第1架飞机到达是25日凌晨零时50分,最后1架飞机则于1点40分姗姗来迟。
意外悲剧
另一方面,运输机机群要稍稍顺利些——第1架C—130机于24日晚上10点30分到达1号地点,即使是最后一架C—130也于次日凌晨零点前赶至1号地点。
当第1架C—130饥正准备着陆时,忽然发现一辆客车在附近的道路上疾驶。这架运输机没有马上着陆,而是绕至客车的前方公路处降落。着陆后,贝克韦斯队长命令:“向车体上方和下方开火!把那辆客车拦下来!”
当然,贝克韦斯队长并不是想滥杀无辜,他是害怕知情的客车乘客会将他们所看到的情形泄漏出去。
客车果然停了下来,车上是一群尖叫着的以色列人,共有44名,幸好没人负伤。
“这么晚了为什么还在这儿行驶汽车?”贝克韦斯队长断定没有危险,走上前去问司机。
司机早已被刚才的景象吓晕。他不明白,为什么好莱坞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火爆镜头,怎么会在中东这个偏僻地方、会在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他哆哆嗦嗦地回答道:“长……官,他们……他们是游客,嫌……嫌白天太热,我只好避开……避开白天的酷热而晚上开车……”
贝克韦斯队长向游客们望去。他们个个惊恐万状,对天上降下的这一庞然大物惊惧不已。
“拿出你们的护照来!”队长瞪着铜铃般的眼睛命令道。
游客们没有二话,乖乖地拿出护照,心有余悸地交给士兵检查。一会儿,士兵来报告:“队长,这些都是来自以色列的游客!”
贝克韦斯队长这才露出笑容,“大家受惊了。不过,还要勉强大家一会儿,你们将被暂时扣留……”
一时间游客们尖叫声又起。
“不过没有任何危险,”贝克韦斯队长仍然微笑着说,“马上会释放你们的。”
正说话间,公路上又驶来一辆油罐车,后面紧紧跟着一辆小型卡车。士兵门打手势让油罐车停下,而油罐车却像疯了一样,反而加速迎面驶来。
“开火!”贝克韦斯队长钢牙一咬。
油罐车被击中,车上燃起熊熊大火,撞到旁边的山岩上。而司机却跳上了后面的卡车,迅速掉转车头,夺命而逃。
“看来那是一名汽油走私者,估计不会去报告这儿发生的事情的。”一位参谋轻轻他说。贝克韦斯队长表示同意。
按照计划的规定,机群会合后要继续执行任务。在1号地点,至少需要6架飞机,但是剩下的可以飞行的只有5架了。指挥官们便凑到一起,讨论了中止作战问题。
“既然到这一步了,当然要继续执行计划。”凯尔上校建议说。
“我建议中止作战,”贝克韦斯队长愁眉不展,“再继续下去的话,我们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最后,凌晨2时10分,由特遣部队指挥官向上司报告了“准备中止”的意见,上司又将此事报告了华盛顿。回答马上传了回来:卡特总统立即答复同意中止行动。
于是,5架直升机和6架C—130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