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悠悠渭水,自陇西渭源而来,经天水由甘肃入陕西,过宝鸡,横贯关中平原,经过秦都咸阳,收纳沣河灞水于南,汇集泾河清流于北,水势滔滔,河道宽广,进入现在的西安市临潼区境内,河道陡然折向东南直冲骊山而来,再成九十度东去数里,然后又成九十度往北流去,在骊山与渭水河道之间形成一狭窄的通道,正如瓶颈扼守着由函谷关通向咸阳的大道。戏水,出于骊山东侧北流入渭河,正好南北横亘在这条瓶颈通道的东口,宛若防守通道的堑壕。灞水,出于骊山西侧北流入渭河,正好横亘在出这条瓶颈通道的西外,宛若另一条开闭通道的堑壕。进入关中的南道——武关蓝田道,沿灞水河谷而来,也由这里进入渭河平原。于是乎,东以戏水为壑、西以灞河为防、北傍渭河、南背骊山的这一片地方,遂成为函谷关和南阳武关道以后保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秦军的屯兵重地,秦帝国守卫首都的中尉军主力,应当就屯驻在这一带。
我由骊山先去鸿门,项羽宴请刘邦的鸿门宴旧址,至今犹存。吟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名句,想当年项羽四十万大军之所以驻扎于此,正是因为利用旧秦京师军的营房驻地。戏水在鸿门东近处,出动鸿门的驻军,正好可以在戏水西岸布阵设防,堵截由函谷关方向西进的敌军。秦汉时的咸阳—函谷关道,走向大致同于现在的西(安)潼(潼关)公路,我多次来来往往。这次,我专程沿骊山南麓小道,走韩裕访东陵,过洪庆塬吊坑儒谷,下塬直趋灞河河谷,顺河堤西去,遥望蓝田。塬上山麓的这条道路,就是当年鸿门宴刘邦脱出虎口,与樊哙等人持剑盾步行,从骊山下到芷阳间行,回到灞上军营的小路。十万刘邦军屯驻的灞上军营,在灞河谷口一带,想来也是秦京师军的营房驻地。秦京师中尉军一部,屯驻灞上军营,控制武关—蓝田道;秦京师中尉军另一部,屯驻鸿门军营,控制函谷关—咸阳道。灞上鸿门之间,正是京师中尉军主力的屯驻地。
实地考察至此,再回到纸上书中,往古今在交汇,神思远去往昔,已经消失的历史,宛若倒行重放的影像,历历如在眼前。兵马俑以京师中尉军为原型塑成,鸿门中尉军驻地就在骊山陵近旁,屯驻鸿门的中尉军将士,正好做了兵马俑的模特儿。他们演习的军阵,正是兵马俑坑排列的阵式;他们的装备队列,正是兵马俑军团将士们的武装队行。中尉军将士,不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极具战斗力,而且选拔严格,忠诚可靠,在帝国军中受到格外的重视,肩负着保卫首都最后一道门户的重任。二世元年八月,当周文数十万大军抵达戏水时,屯驻在鸿门灞上的中尉军出动,在戏水一带阻止了周文军的西进,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挽救了秦帝国。
历史是什么?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是折射过去的镜像,抑或是不断弱化远去的信息?最不可思议的是历史遗迹,既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在;只有看到它们,你才会确信历史曾经存在;只要看到它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坠入欲知往事的诱惑。
秦俑学讨论会最后一天的傍晚,当我再一次站在雄伟的兵马俑军团前时,眼前是战车滚滚,刀光剑影,耳中是军鼓阵阵,战马长啸。骊山下,戏水畔,秦帝国京师中尉军主力,正列阵以待,迎击周文军的进攻。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在恍恍忽忽间物我交融,是文学和思想的幻影;考证史料而勾沉往事,搜寻遗物而逆转时空,在联想推理之间通贯古今,则是史学的明悟。真相超越虚幻,明鉴胜过空玄,兵马俑迎面席卷而来,我据实驱使兵马俑作战,鬼使神差,我获得历史的复活,写周文军西进与戏水之战。
少府章邯
章邯其人,在秦末动乱之前,几乎不见于任何记载。戏水一战,他成功地阻击了来势凶猛的周文军,迅速成为秦帝国举足轻重的军界大腕。秦帝国的安危,系于章邯一身。
当周文军抵达戏水东岸时,少府章邯正在骊山监督始皇帝陵寝工程的收尾工作。
秦以耕战立国,以武力统一天下,始皇帝在世时,钟爱秦军有加,出行外游,无不以秦军军阵先导护行。骊山修建陵墓,始于秦王政即位之时。统一天下以后,始皇帝发下宏愿,要将帝都咸阳,筑进骊山陵园,作永久的居所;帝国秦军,也要随同到地界冥乡,作永久的卫护。遵照始皇帝的指令,骊山陵的建筑,地上地下一体,仿照咸阳宫室百官署寺施工;又秉承始皇帝的意图,在骊山陵东侧,比照秦军精锐,开始烧制兵马俑。骊山陵工程,由丞相李斯总领,具体事务则由少府章邯负责。兵马俑的烧制,章邯亲自监督。
中尉军的驻地,就在骊山陵旁。兵马俑的烧制,选取中尉军一部,排列成迎敌方阵,一兵一卒,一车一马,完全写实仿制,真实展现秦军军阵的威仪。周文军抵达戏水时,六千兵马俑的右方阵、一千兵马俑的左曲阵、后方的指挥部皆已经烧制完工,安放就绪,只剩中方阵刚刚挖好坑,兵马俑的烧制,尚在进行中。楚军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的消息,章邯是在工地得到的。章邯深感震惊,体察到事情非同寻常的严重。章邯是先帝时代的军人,当今的九卿大臣,军情紧急就在眼前,他没有时间多想,就亲自赶到戏水前线,紧急部署中尉军列阵设防,初战击退周文军的进攻。战局稍微稳定以后,他告诫中尉军坚守待命,自己连夜赶回首都咸阳。
陈胜、吴广乱起,竟然如此迅速地蔓延开来,完全出乎二世政权的意料之外。二世朝廷的决策和权力核心,在二世皇帝、丞相李斯和郎中令赵高三人。二世皇帝方才二十出头,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即位以后,他的心思,集中于消灭皇位继承上的潜在威胁,为安逸执政、恣肆人生开路。关东乱起的最初消息传到咸阳朝廷时,没有引起秦政府的重视,以为不过是庞大帝国境内偶发的一般逃兵作乱事件,下令地方严加追缉而已。当事情蔓延开来,扶苏复活、项燕领军等真假消息源源不断地由帝国各地汇报上来时,朝廷核心怀疑事情与皇位继承关联,有诈不实。二世皇帝下令追究谣传,将传递关东大乱消息的使者下吏治罪。如此举措的结果,帝国的信息通道梗阻,传递上来的都是朝廷愿意听到的消息,所谓“盗贼作乱,正在平息”云云。
周文军攻破函谷关抵达戏水,关中震动,咸阳危急,二世朝廷方才如梦初醒,仓促面对现实。二世惶恐失措,除了仰仗老师赵高和丞相李斯而外,毫无办法可想。郎中令赵高一直是内廷官员,长于权术阴谋,对于军国大政,却是毫无经验。三驾马车中,唯有丞相李斯是先帝老臣,执政经验丰富。不过,李斯是文职官僚,没有军事阅历,眼下年事已高,面对紧急的军事危机,也提不出有效的对策。二世朝廷,一时几乎陷入瘫痪。
就在这个时候,少府章邯从戏水前线赶回,陈述军情,紧急提议说,叛军已经抵达戏水,势力强大,事情紧迫,就近征兵调动已来不及,修筑骊山陵的服役者和刑徒人数众多,臣下请求赦免他们,发给武器,编入军队,可以马上就近参战。章邯的到来,宛若绝境中的救星。二世朝廷别无选择,当即接受了章邯的提议。经李斯提名,二世皇帝正式任命章邯为大将,全权统领秦军,负责首都保卫战。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章邯其人,在秦末叛乱之前,几乎不见于任何记载。我们只是辗转知道,章邯,字少荣,始皇帝统一天下时,他曾经在消灭韩国和赵国的战争中立有军功。灭韩之战,是在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其时,章邯正当年,入伍从军,跟随征韩军统帅内史腾先至南阳,继而北上进攻韩国都城新郑。因为作战勇敢,有功受赏,他开始在秦军中崭露头角。天下统一以后,章邯进入政界,一步一步升迁。始皇帝在世时,他就很得器重,被任命为担当宫廷事务的大臣——少府,成为帝国大臣中新锐的少壮派人物。始皇帝的骊山陵园工程,由丞相李斯挂名主持,其具体工作,多年以来皆由章邯负责。二世皇帝即位以后,李斯继续当权,他受命继续主持骊山陵园的收尾工程。
章邯为人坚忍顽强,武勇有谋略。他接受任命,掌握了秦军的指挥权之后,迅速回到戏水骊山前线,着手新的军事部署。章邯首先命令停止骊山的所有工程,以从军立功为条件,赦免服刑者,与服役者一道,全部发给武器装备,就地改编为军队。章邯是有经验的将领,在强敌面前,他惯于先退守示弱,隐秘结集兵力后展开突然袭击。他快速整编新军、得到补充以后,以精锐的中尉屯军为核心,以新军为侧翼支援,对周文军发起了突然袭击。周文军对于章邯释放骊山刑徒和服役者编制军队的情况毫无预想和察觉,虽然人数众多,毕竟是短时间收凑起来的军队,在得到增援的秦军的攻击之下,军败退却。章邯指挥秦军步步紧迫,迫使周文军退出函谷关。
周文军退出函谷关以后,首都咸阳的直接威胁解除,帝国朝廷和关中地区暂时安定下来。经过这次重大危机的教训,二世朝廷充分认识到局势的严重,迅速采取对策,倾其全力镇压叛乱。喘息始定的秦帝国,作出四项新的军事部署:第一,全国进入战时体制,实行军事总动员;第二,以章邯为秦军统帅,总理镇压叛乱的一切军务;第三,加强关中地区的武备防守,紧急征调蜀汉关中兵增援章邯;四,屯驻长城沿线的北部军和屯驻岭南的南部军内调,配合章邯军镇压叛乱。
章邯击退周文军、收复函谷关以后,停止进军,下令闭关自守,对停留在函谷关前曹阳一带的周文军采取守势。章邯用兵,老成慎重。通过戏水之战,他清楚地知道,楚军在秦军的攻击下,并未溃散,只是暂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