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9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氲摹K侨衔怯幸跄狈炊〖澹肥凳敲挥校陨夏睦锶フ抑胨柯砑#
“这是要跟朕斗法啊”感受到强烈的挑战,老迈的嘉靖豪气顿生,两眼一眯,却没有精光闪出,而是一片灰败,但他自己不觉着,仍然架势十足道:“朕应战就是了”
吴太监觉着这是个争取圣眷的好时候,顿时激动起来道:“干脆由奴才动刑,就是钢筋铁骨也能化成绕指柔”
“凭你?”嘉靖不屑地瞥他一眼,轻蔑道:“让人家羞辱成这样,还不自量力”
吴太监碰了一鼻子灰,老实的低下头。
嘉靖的目光越过几个太监,望向漆黑的天幕道:“朕活了一个甲子,当皇帝四十五年,乃本朝享国第一,什么阵势没见过?那一年,杨慎带着二百多人,到左顺门跪哭太祖高皇帝,不比今日这阵仗厉害多了?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朕打得落花流水,永世不得翻身”想到往事,皇帝一脸享受。却没意识到,只有垂垂老矣之人,才会总把往事挂在嘴边,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再去拼搏,所以只能靠缅怀昔日的荣光度日。
“那”吴太监又兴奋起来道:“把他们都抓进诏狱去,奴婢有办法让他们招供”他确实年轻,有进取心,看到黄锦、马森都被打压,便想趁机往上爬,所以整个人都像打了鸡血。
“放屁。”嘉靖的回答依旧很干脆,冷冷道:“没见他们跟朕别上劲了吗?不把他们的精气神打下去,他们就永远不服气……按下葫芦瓢起来,除非把他们统统抓了”
“那就统统抓起来。”吴太监小声道。
“你给朕治理江山呐?”嘉靖吹胡子瞪眼道。
吴太监真想说‘好啊’,可惜还没彻底昏头,硬生生咽回肚里去了。
“你就少说两句吧。”马森看到吴太监糗大了,便适时出声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你有办法?”吴太监小声道。
“我……也没有。”马森缩缩脖子道:“但主子肯定有,咱们听着就是了。”
~~~~~~~~~~~~~~~~~~~~~~~~~~~~~~~~~~~~~~~~~
看着这帮不争气的奴才,嘉靖心中有些后悔,他向来自信,认为独力便可对抗群臣,把太监当成端茶倒水的奴婢,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加之前朝的太监们闹得太不像话,所以他一直重重打压这些没根的男人,身边伺候的也尽量选直人、笨人。尤其是陈洪事发之后,他更是将那些心机深沉、狡猾多端的太监赶出宫去。
当他衰老无力,虎老架不住群狼,需要帮手的时候,才发现身边只剩下一帮端茶倒水的蠢材……‘人呐,什么时候都不要太自信了。’嘉靖暗暗自嘲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古人诚不欺我呐……’
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想现培养也来不及,嘉靖只能自力更生了,认命般的闭上了眼睛……当众太监以为皇帝是不是累得困着了?却听他幽幽道:“《韩非子》上有个故事说……楚人有鬻盾与矛,誉其盾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你们说,他的盾真不能破吗?”
“以子之矛、攻彼之盾。”马森轻声道:“就能破了。”
“还不纯是废物。”嘉靖微微睁开眼道:“那个海瑞不是大义凛然、辩才无碍吗?朕想起个磨嘴皮子的地方……国子监里不是每个月都有辩论大会吗?”
“是,叫什么三公槐辩论,影响挺大的。”马森小声道。
“就然他上那去辩,朕就让他辩个痛快”嘉靖大声道:“朕倒要看看光天化日之下,那些阳奉阴违、心怀不轨的东西,怎么再袒护他”
“皇上,这样不妥吧……”黄锦虽然直,但不傻,直觉事情闹得越大,就越不可收拾。
但嘉靖不这样看,他自信满满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已经两千年了,忠孝二字已早就刻在读书人的脑子里,三纲五常才是世人尊奉的美德”说着面色狰狞道:“而不是无君无父的辱骂君上,这种恶行,放在哪个朝代,都是要被唾弃被千刀万剐的”他坚持认为海瑞上书是阴谋,是身边人背叛了自己,但天下人、天下那些榆木脑袋的读书人不会,是的,绝对不会
见皇帝一意孤行,黄锦缩了缩鼻子,保留了意见。只听嘉靖接着自言自语道:“一小撮阴谋分子,就能代表民意吗?朕是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君父,岂是你们三言两语就能否定的那些饱读圣人之言的书呆子不会同意天下人也不会同意的”说着嘶声发号施令道:“传旨,命李春芳召集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里那些吃闲饭的商议好了对策……”想一想觉着不保险,万一朝中官员也被收买了呢?嘉靖又补充道:“现在就把告示贴出来,请天下有志忠君之士,一起来批判那个畜生把他骂朕的话,一个字一个字,批碎了批臭了全都塞回那畜生嘴里”
三个太监赶紧应旨,又听皇帝用最后的力气道:“还有,把那两个家伙抓起来,他们是那畜生的同党”
“哪两个?”吴太监迷糊道。
“刑部那俩主事。”马森真鄙视他,皇上就派这种人去,能镇得住才怪了。
“是……”吴太监彻底老实了。其实心里觉着很不过瘾,捡软柿子捏有啥意思?要抓就把‘一黄一红’抓起来,那才够劲儿嘛。
~~~~~~~~~~~~~~~~~~~~~~~
皇帝发作完了,就沉沉睡去。伺候着嘉靖睡着了,黄锦和马森蹑手蹑脚出来。
自从马森阴了黄锦一把,两人就一直不说话了,但今天心情激荡,需要有人交流一下……当然马森也是借机补救一下关系,压低声音黄锦问:“哥,你说这事儿靠谱么?我怎么觉着悬呢?”
黄锦看看他,真是不想理会,但也实在憋不住道:“我也是……”
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写一章,不知道啊不知道……
第七六三章 三公槐下(中)
@@@@@@@@@@@@@@@@@@@@@@@@@@@@@@@@@@@@@@@@@@
本朝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始终并未扼杀人们的思想活力,只要你愿意,可以自亣由的讲学、出版、结社、集会,宣扬自己的思想,虽然如果太过惊世骇俗、对社会纲常的冲击过大,还是会遭到或明或暗的抵制甚至迫害。(…)但这种反对极少来自皇权,大多只发自于思想界的对手,以及因为这些对手本身就是官员,而带来的行政打压。
对这种异己,本朝上下无疑是宽容的,并不会穷追猛打,更不会赶尽杀绝,‘文人动口不动手’、‘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已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所以仁宣以来,国朝鲜有因成为思想异端被害的学者,跟政坛上的你死我活对比十分鲜明。
哪怕因为那场大礼议中,天下的读书人九成九站在继嗣派这边,其中又以王学门人表现最为激烈,他们在讲坛上骂、在书院中批、在出版物上挖苦继统派,声援杨升庵等人,结慕惹恼了嘉靖皇帝,下令关闭全国私人书院,禁止公开宣讲王学。但也没有出动厂卫大肆抓人、大兴文字狱之类,诛杀株连更是没有……就连那继统派头子杨升庵,也不过是任其在昆明醉生梦死,就是偷偷跑回四川老家,也睁一眼闭一眼而已。并没有伤到读书人的元气。
这种现象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促成,一者,从本朝往前看,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替,原因种种,但总逃不出民生、军事、政治几个层面,却从未因思想的冲击,导致皇权统治动摇。百无一用是书生,汉族的皇帝们不认为读书人之间的事儿,有什么危害性,自然也就没有钳制学术思想的意识。
二来,本朝理学盛行,读书人以名节自励,讲求修、齐、治、平之道,将个人的成功与对国家的贡献统一起来,自然深受统治者的欢迎。
虽然崇尚自亣由自我的王学兴起,但在理学家看来心学太易流于空谈,若学那魏晋名士高坐清谈自然是好,若是要拿来经世济国,却是麻绳栓豆腐,提不起来。
目前最为人熟知的三公槐辩论,也恰恰证明了这点……每次辩论会人山人海,声势浩大,却都把精力放在诸如‘人本性之善恶’、‘圣人有心无心’、‘何谓仁之体’之类,一些玄之又玄的问题上,就是辩出花来,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偏偏却辩者如痴如狂,听者如梦如醉,全都投入的不得了。
像这种越扯越淡的辩论会,既能彰显京都的学术气氛、又吸引天下的读书人汇聚京城,朝廷当然支持了。而且其会址设在北亣京国子监,本身就给人一种权威的印象,加之京城那些闲得蛋疼的翰林词臣,极其热衷投入这种辩论……因为在三公槐论坛上雄辩一场,若能大杀四方,便可名震京城;就算赢不了,只要表现精彩,也能混个脸熟不是。
这年头,冗官多职位少,能有前钱二途的职位更少,不搏出位靠排队,等到花儿谢了也排不上。
再者,北亣京城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高端的论坛,来抗衡江南那些著名的书院、文会,不然堂堂帝都,被鄙视为文化沙漠,没有丝毫学术地位,这是京中那么多自命不凡的进士老爷、翰林相公们,实在无法接受的。
结果三公槐辩论诞生伊始,便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就成为了北方唯一可与江南抗衡的学术中心,人人都以登上这个论坛,一展辩才为荣,甚至有许多南方的学者,专程千里迢迢赶过来,就为了和京城的文人们一较雄长,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在三公槐论坛诞生之前,人们只把京城当成大明的政治中心,至于其它方面,可从没放在眼里。
三公槐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就连深居九重的嘉靖帝也如雷贯耳。他对当年文人们誓死捍卫正统的表现,印象十分深刻,相信自己稳定统治了几十年,这些死抱着圣人之言的读书人,也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