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形势比人强,别说若菡只要一部分不影响所有权的股份,就算要整个钱庄,绝大多数人,也会欣然给付的。因为那时候的钱庄、票号,资金流几乎干涸,账面上全都巨额债务,做梦都想把烂摊子丢给别人呢。
所以若菡明明是豪夺,却因为用了巧取的法子,被那些老板们感恩戴德,认为府尊大人夫妇,真是无比的仁义。于是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若菡收购了所有票号和当铺三到四成的股份,然后顺理成章的,迅速整合了所有的钱庄、当铺,以她自己的票号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庞然大物般的“汇联号”。
当时所谓的“汇联号”,在票号老板们看来,不过是一个为应对危机而产生的松散联盟,虽然靠着沈默的权势,他们都得乖乖听若菡的,但等他人走茶凉,大家自然会散伙的,所以也没觉着有什么不能接受。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们跌碎了眼镜……如果是老花眼,且愿意承受昂贵的价格,购入那种西洋眼镜的话。
当那五百万两没投入时,钱庄里不管有多少钱,都会被迅速兑换出去,而钱庄得到的,只是一捆捆擦腚都嫌硬的券;但当那五百万两投入后,奇迹发生了,抢兑风潮马上被止住,甚至还出现了神奇的资金回流!因为一捆捆擦腚都不用的债券,又变成了抢手货!
当所有人还在寻思到底怎么回事儿的时候,若菡和沈默却已经在府里举杯相庆了。当意识到自己的妻子是个商业天才后,沈默便将自己念书时学到的,宏观、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以及一切掌握的经济知识整理出来,讲给若菡听。
若菡果然悟性惊人,对很多概念的认识,甚至超过了沈默这个老师。她便敏锐意识到,金融业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信心”二字,顾客只有对票号有了信心,才会跟你进行业务,才会在风险加大时,不会发生挤兑。
所以那五百万两银子买来的,正是老百姓对票号、钱庄的信心,没信心时,他们会疯狂的挤兑,要求把那些票券兑换成真金白银,可一旦有了信心,便不会这么做,因为不担心手里的票据贬值了,反而还会继续吃进,以求获利。
于是乎,那五百万两银子只是在各家票号的账上亮了亮声势,便不仅镇住了场面,还像超级大磁石一般,恢复了钱庄票号应有的吸金作用。
当“汇联号”的老板们正要欢庆逃过一劫时,若菡却再次把他们召集起来,宣布了一项疯狂的计划!当了解了这个计划的全貌后,所有人都好了伤疤忘了痛,血脉贲张、斗志昂扬的要大干一场!把赔掉的老本赚回来!
若菡的计划是世上最疯狂,却也是最符合商人胃口的计划,那就是“买下苏州城”!所有的票号、钱庄,东家、掌柜、珰头一起出动,挥舞着银票冲向城里的四面八方。
他们有的冲向各家苏绣场、织造场、缫丝场等等丝织业相关的工场,以及青楼、赌馆小饭店、客栈,还有码头、仓库、甚至是临街或者靠码头的民居,全都在他们的购买范围。
因为同样是只购买三到四成的股份,并不影响产业的所有权,且当时的大背景是倭寇作乱,产品滞销,行业极不景气,所以只要不差钱,就九成能以还不错的价格,买来心仪的产业。后来光买苏州城的不过瘾,本府其它县里的丝织业,以及松江的棉布产业、景德镇的瓷器产业,也都在购买之列……
这年代人们的消息闭塞,反应也远比几百年后的慢,等他们反应过来,应该趁机加价时,汇联号已经结束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大抢购……在那持续疯狂的一个月里,汇联号一共花了六百五十万两,收购的中大产业达到上千宗,至于民居之类的小产业,更是不计其数。
后来的日子虽没有疯狂不变,但汇联号一直没有停了收购动作,利用开遍东南各省各府的分号,细水长流了三年,又花出去四百多万两银子,收购了外地数不清的优质产业。
要问他们哪里那么多钱,能持续收购的同时,还在各省各府乃至大多数发达州县开起分号?答案是,借市舶司开埠东风!靠眼花缭乱的纯属操作!
当开埠的消息终于确定,无数商人们涌入苏州城,于是房产价格开始飙升,饭店客栈、酒楼茶馆这些消费业也无比红火起来;而随着市舶司最终开埠,丝织业、棉仿业、制瓷业一下子从开工不足变成了产能不足。自然变得炙手可热,产业价格逐日飙升。
沈默进行过统计,如果你在嘉靖三十六年五月购入一套临近码头的普通民居,需要白银三百两;但到了三十七年五月,便需要七百两;三十八年达到一千一百两,到三十九年,达到两千两;而四十年最新的数据是三千三百两,这其中除了供不应求的因素外,还有因其良好的投资前景而被追捧热炒,产生的价格虚高。
那些丝织、棉仿、制瓷产业更是有过之而不及,短短五年时间,价格最少翻了十倍,最高可达二十倍,这还是因为沈默担心产生泡沫,导致再次的金融危机,强令背后操纵一切的汇联号,禁止过分恶炒概念,禁止捧杀某一产业的结果。
就在这种繁荣与炒作共舞的五年中,汇联号的资本增值了十二倍,直接、间接控制了市舶司全部的十二个关键行会,如果算上这部分,就连若菡也不知道,汇联号到底值多少钱了。
而经过艰苦卓绝的漫长谈判,其终于改组成功,新挂牌的“汇联银行”,虽然只改了个称呼,却意味着其终于从一个松散联盟,进化为一个被全体股东拥有,由董事会负责日常决策,具有完善结构、严密组织的大型近代银行。
这一超越时代的杰作,被若菡亲切的称呼为,他俩的小儿子,因为这是由沈默脑海中的知识,和她天才的经济头脑完美结合的产物,说是儿子也没什么不妥。而作为直接持有汇联银行百分之二十五股份,间接持有百分之二十六股份的最大股东,夫妻俩的身家,保守估计也要超过一亿两白银,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当然,这个数字只是纸面上的,他俩也不可能把股份变现成真金白银。一来夫妻俩生活简单,根本不需要几个钱过日子,二来,百分之五十一的比率,代表着对苏松这个蓬勃发展的商业世界的绝对控制。
但掌握权利的同时,他也不得不肩负起维护这个金融帝国的义务。
如果说,当初离京南下,抵达苏州时,沈默纯粹代表着自己和官僚阶级的利益,对于商业阶层只是同情甚至是利用的态度,那当他离开苏州,北上京城时,他那光鲜亮丽的绯红官袍下,已经悄然多了另一颗心——商业之心。
从此以后,他就要为自己背后的庞大金融帝国保驾护航了,而在这个官本位的世界,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好选择只有一个,获取最高的权力,成为掌握天下的那个人。
在这个北上京城的夜里,沈默立下了“做一个权臣”的志向。几乎是命运似的,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他的一位老相识,终于结束了游历天下,彻底脱胎换骨——在短短几年间,从一个标准愤青,彻底成熟起来,并立下了与沈默一样的誓言。
两人目的一致,注定同行,两人目的一致,注定……
他们俩不知道的是,在更早的时候,北京城一座王府里,一个面色严肃的教书先生,也立下了同样的志向,并且比他们俩有把握的多,再加上已经在舞台上或是呼风唤雨,或是低调蓄力的几个大佬,他们每一个,都有独掌大权、治国定邦的超级能力。这个时代,注定是个风云际会、变幻莫测的大时代,将这些盖世无双的天才们,一股脑投到嘉靖四十年,北京城的狭小舞台上,让他们尽情展示的自己的智慧、谋略,从此以后,大明朝的所有人,甚至包括皇帝、王爷,都要乖乖为他们所驱动,成为他们合演的这场大戏的配角而已。
因为这个舞台,只属于智慧、状态在最巅峰的天才,任何庸才、老朽,都将被毫不留情的抛弃!
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第八卷 书生何须百万兵 第四九七章 最后的阴谋
船到了长江以南,沈默不得不停下,因为从武进吊唔回来的胡宗宪,派人将他拦住。
一个时辰后,他出现在胡宗宪的官船上,当然不是因为这么巧,而是胡总督等他良久了。
两人相视苦笑,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无奈和疲惫之色,只见胡宗宪穿着蓝色的葛布长衫,靠坐在大案后的椅子上,大概有好些天没有修面了,眼窝也因为消瘦而深陷下去。胡宗宪挥挥手,对卫队长道:“不许任何人进来。”待众人退出去,两人便对坐在大案两端,胡宗宪微闭着眼。沈默也低着头,都不说话。
最终还是胡宗宪开口了,他声音喑哑道:“拙言,恭喜你,终于是解脱了。”如此悲观的开场白,让沈默几乎无法将其与八年前那个去徐渭家三顾茅庐的坚毅男人联系在一起。
沈默摇头苦笑道:“我却觉着,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说实在的,能选择的话,我还是会在苏州待着的,京里已经开始不太平。”
“是啊,这次王本固可不是自作聪明!”胡宗宪的声音很低沉,但透着愤恨和沉痛道:“事关国家大计,若没有人在背后支撑,就是借他三个胆,他也不敢这样做。”
“他背后是谁?”沈默沉声问道。
“谁知道是哪位阁老,哪位王爷,又是哪些得红眼病的。”胡宗宪疲惫的摇摇头道:“朝廷这池水太深、太浑,我也看不透啊。”
“部堂不是看不透。”沈默轻声道:“而是不敢看透,你这个位子太高,权力太大……不管谁的攻击、都得忍着受着,一旦反抗那就是跋扈;而且……有曾部堂的前车之鉴,那些大佬也不敢替您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