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本固如此强硬的态度,定然已经是不死不休了,在这些眼中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人看来,倭寇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坏人该死,所以就得抓起来杀掉,谁要是想保,就是坏人的同党。
最可怕的是,持同样观点者不在少数,且大多集中在都察院、六科这些部门中,恐怕就连严阁老,修炼一个甲子的功力,也抵挡不住满朝言官一起开火吧?
所以,言官威武,本官无解。
沈默无奈的得出了这个结论。
那么,还是撒手不管了吧?管他江南洪水滔天,反正你沈默要去北京当官了,管那么多闲事儿干嘛?
第八卷 书生何须百万兵 第四九五章 交接
再有三天,就要进入五月了。
鄢懋卿等得着急上火,前文说“商”属金,火克金,所以要避开这几个月。
所以一旦这三天不能上任,鄢懋卿就得六月上任了,这可不是仅仅晚一个月、三十天的问题,因为五月是收夏税的月份,身负巨贪重任而来的鄢中丞,怎么能放过呢?
便终于耐不住性子,二十八这天早饭过后,乘一顶小轿,亲自带着礼品进城,到了巡抚衙门外,命家人鄢采持一副红全拜帖,上前去求见。
那守门的兵丁一看,只见那帖子上写道:“城外人鄢懋卿拜”。一看这名字的三个字这么多笔画,便知道是新任巡抚大人来了,赶紧一面点头哈腰,一面进去通报。
鄢懋卿和鄢采便等着中门大开,沈默急急出来,连声道:“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了。
谁知等了半天,那大门还纹丝不动,倒是那门子重新出来,小意道:“鄢中丞,我们中丞说,本想出来相迎,但怕让人看到有失您的体统,所以还是请您从侧门悄悄进来,再给您赔罪吧。”
鄢懋卿一想,自己也的确是唐突了,还没交接呢,就巴巴的赶来,确实让人见笑。但他也实在是没办法啊,京里那位独眼龙,张着血盆大口,今年便要五十万两银子,这要是错过了夏税,光指望着秋税,还不得累死他老人家。
想到这,虽然有些埋怨沈默抱着官印子不撒手,他还是忍住气,放下轿帘道:“进去吧。”
轿子缓缓抬进巡抚衙门,直到进了三堂,鄢懋卿才见沈默出迎,本来想要好好奚落一番,说他“架子真大”云云,但一看到沈默的样子,所有话又硬生生憋回去了。只见他白衣素服,面容憔悴,显然是沉浸在某种生离死别的痛苦中。
鄢懋卿只好将质问改成安慰道:“沈大人要节哀啊!”两人在北京便有过一面之缘,倒也不用自我介绍。
沈默强笑一声道:“实在是失礼了,鄢大人,我师叔新丧,下官扶棺送了他最后一程,因为惦念着交接,连葬礼都没参加,便匆匆回来了,”说着掩面泣声道:“每想到师叔的音容笑貌,我就不能自已。”
鄢懋卿已经听说,当世大儒唐顺之于前日逝世,宁绍台的百姓都为其戴孝,江浙两省的官员更是纷纷前往武进吊孝,就算东南总督胡宗宪也在此列。鄢懋卿见沈默面容憔悴,却依然翩然俊雅,举止卓然,不由有些暗暗嫉妒,过一会儿才收下心思道:“前在京里时,幸瞻荆川公风采,那真是神仙中的人物,怎么说话就没了呢?”
沈默道:“师叔山中苦修十六载,大道虽成,整个人却累垮了,本当静养数载,却又出山抗倭,常年在海上作战,为风浪侵袭,终于一病不起。”
鄢懋卿脸上流露出惋惜之色,道:“真是天妒英才啊。”说着转化话题道:“拙言老弟有什么打算?”
沈默心说,看来真是等不及了,便道:“说实话,师叔去世,给我触动很大,这些年在东南,肩负着一方的重任,已经累得我心力交瘁了。只盼着能回京得个闲置,安安稳稳度过这几年,便学那陶渊明,挂印回家去了。”
鄢懋卿觉着,沈默这话其实是带刺的,他已经把沈默的最新任命带来——詹事府司经局洗马。詹事府按理说乃是专为教导太子而设,长官为三品詹事,下设左右春坊和司经局三个部门,左春坊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长官为左庶子;右春坊掌侍从、献纳、启奏,长官为右庶子;司经局掌管典籍制度,各类图书,以供太子查阅御览,长官便是沈默这位司经局洗马。
可现在大明朝连太子都没有,这部门能有什么用处?事实上,成化以后,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詹事府彻底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早就名不副实了。
这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开坊”,沈默自然知道。
但“开坊”也分大小,有大开坊、小开坊的区别。一般翰林编修、检讨升一级即为詹事府的中允,赞善等官,然后过个一年半载,便可升为京官中的主事、地方官中的知府等中级官吏,这叫“小开坊”,这一关,沈默早就过了。
然后等在主事、知府任上任满,要是朝廷有提拔的意思,便会转到詹事府所属的左、右春坊或司经局中,成为左右庶子、左右中允、左右赞善、或者洗马,然后过上一年半载,可任命为京官中的小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驴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地方官中的提学、左右按察使、左右布政使,这叫大开坊。
其实,在大开坊之上,还有一个等级,就是对提学使者、封疆大吏之类的,会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一年半载后,可以升任大九卿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和大理寺卿,或到地方担任总督,成为大明朝的顶级官员。如果被任命为礼部尚书,那么恭喜你,再过个两三年,就可以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了。
所以这个等级,要比大开坊更高级,而沉默虽然未经大开坊,却已经是堂堂苏松巡抚了,加上立了那么大、那么多的功劳,理应以这个等级为迁围之阶。
然而最终他却仅任司经洗马,等于是两年巡抚白干了,所以鄢懋卿以己之心、度彼之腹,觉着沈默肯定是不爽的,便笑道:“沈大人才三十不到,正如旭日东升,何以就这般想要急流勇退呢?”
沈默叹口气道:“师叔常说:“宦海风波,实难久恋”,我这些年来日夜操劳,担惊受怕、还落了个浑身骂名,实在是累了也倦了。往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而今却可得闲赋《遂初》了。”说着笑笑道:“与琴、樽、炉、几、药栏、花榭为伍,才是我辈读书人最好的归宿。”
鄢懋卿劝说道:“拙言老弟,我可要说你两句了,你襟怀高旷,畅然挂冠而去,倒也是一段佳话。”说着一片语重心长道:“可想没想过你的父老,好容易盼着你高科鼎甲,正想享几年洪福呢,你可不能这么就走了。”
沈默却坚决摇头,正色道:“鄢大人,人生贤不肖,倒也不在科名。我家乡有几亩薄产可供奉养老父,敝庐草庐,虽不轩敞,也可蔽风雨;在下只愿与家父早归田里,得以寂水承欢,这才是人生至乐之事。”
鄢懋卿赞道:“看来拙言兄真有魏晋遗风,我这种俗人不能比啊!”他想到沈默之前的种种怪异形态,无论是给王阳明立祠、还是从任上翘班十几日,为唐顺之扶柩,还是对自己不理不睬,一点都不热乎,这一切反常现象,与其今日之言论印证,便得出个结论是,这位年轻的巡抚,在自己一方的强大实力下,感受到了浓重的挫败感,因而已经心灰意懒,开始有“倦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浓浓退意了。
鄢懋卿甚至有些同情沈默,如此优秀却偏偏不是严党的人,便注定了他这辈子没法登堂入室。如是想着,那些对沈默的不满便烟消云散,豁然开朗,假意安慰几句,就直截了当道:“既然沈大人去意已决,那就跟下官早些交接吧。”
“那是当然,越早越好。”沈默一点犹豫都没有,点头道:“不过大人不必过分操心,下官在此数年。布衣蔬食,不事铺张,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历年所积俸余,以及人情往来所得,约有三万余两。您现在便可派人清点,衙门的仓谷、马匹、杂项之类,有什么缺少不敷的地方,尽管用这些钱填补就是。”说着还体贴笑笑道:“知道大人数任京官,宦囊清苦,我是不会让您帮着填窟窿的。”
鄢懋卿见他说得大方爽快,满心欢喜,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估计沈默肯定露一半、藏一半,说有三万两,手中却最少有六万两。
但有道是千里当官只为财,沈默若是不捞点,才真让鄢懋卿意外呢。鄢懋卿还不至于让沈默自掏腰包补窟窿了,便摇头慷慨道:“沈大人这是哪的话?京都米贵、花销大着呢,还是留着钱到时候用吧,至于这里嘛,您就不用再操心了。”
沈默谦让几次,见鄢懋卿一直不肯,面上这才露出一丝如释重负道:“那就让鄢大人受累了。”说着对外面吩咐道:“快快备席,我要请鄢大人喝酒。”
鄢懋卿听了,心中不由苦笑道:“看来我要是不这么说,就连姓沈的一顿饭都吃不着。”鄢懋卿执意不肯,让了半天才东西昭穆而坐,简单吃喝一会儿后,鄢懋卿缓缓问道:“下官初来乍到,有很多地方要向沈大人请教。”
“大人有话只管问吧。”沈默点头道:“在下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鄢懋卿又谢过沈默,才轻声问道:“不瞒你说,兄弟我虽一直都在京里做官,可在工部、户部都干了多年,绝非一般书呆子那样眼高手低。”说着嘿然一笑道:“可是苏州这边怎么弄,我是一点都没底,地方人情,寻常政务倒还好说,只是对那市舶司如何运转,怎样获利,我是一窍不通的,还请沈兄弟赐教。”
“呵呵”,沈默做思考状片刻,才缓缓道:“其实无论是日常政务,还是市舶司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是跟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