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1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中上下意识到,如果再不正视韦银豹叛乱,大明就将失去越南一样,永远失去广西了。连素来不过问国事的隆庆帝,也破例召开朝会,讨论平叛之策。大臣们都被号称三十万的叛军吓住,一直认为这时候,唯有一人可以去收拾残局,那就是少傅、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沈默。
加之这时候,河套作战任务基本结束,可预期的数年内,不会有大的战争,隆庆便同意了这一建议,下旨加沈默为太保,命其督师平叛,天下各省戎马粮草任其调遣。
沈太保一到了湖南,便斩了李延的脑袋,传首南方六省,彰明自己对贪酷怯懦者的态度。然后调江西布政使殷正茂为广西巡抚,命两广总督吴百朋率广东总兵俞大猷进桂听命。
遣将之外,更是集结重兵,他从湖南调来了永顺、保靖土兵四万多人;从南直、浙江、福建调来了火枪兵三万人;加上广西原先四万土兵,以及吴百朋从广东带来的三万兵马,共十四万余军力,并故技重施,刊行战争债券,筹集到四百万多两白银以备军饷……只是不知道,这次他拿什么为标的物。
这么多军队,不合族不合省,还有新败之军,要是换一人统帅,不消打自己就乱套了。但人的名树的影,如今的沈默,身居东南抗倭、赣南剿匪、收复河套的累累战功,早就成为大明军神一般的人物……虽然他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争。他一到广西,濒临溃散的军心便很快稳定住,甭管是哪一族哪一省的,没一个敢触他的霉头。那些官吏将领也不敢再偷奸耍滑、贪赃枉法,全都老老实实听从调遣。
沈默永远不会去干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把这些杂牌军队扔给了殷正茂和俞大猷,让这两人操练整顿,迅速捏出战斗力。他自己则与吴百朋一道,施展计谋,软硬兼施,分化瓦解韦银豹的联军,但凡归顺朝廷的土司,都既往不咎,厚加赏赐。因为很多土司与朝廷无冤无仇,甚至是世受皇恩,只是被韦银豹裹挟,才不得不出兵,看到朝廷要动真格的了,都吓得寝食不安。
现在沈默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还有赏赐,土司们自然动起了归心,几乎每天都有趁夜色率众投降的。面对晦气局面,韦银豹知道不能贪多求全,于是在将桂林洗劫一空后,主动收兵,退回古田根据地。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主要是军备和情报上的准备,隆庆五年正月,开始大举围剿。参将粱高、卢奇率领一万三千多人为先锋,兵锋直指古田。韦银豹冷静应战,挫败了首犯之敌。却被总兵俞大猷、参将王世科所率的狼兵以及官军一万多人,暗度陈仓,篡夺了睢容县城。
在占据前进基地后,明军大举进攻,殷正茂率五万大军,将叛军层层包围。此时,官军改变了战术,每前进一步,都把周围的树木砍光,见房屋燃烧,见石头过刀,并组织敢死队轮番袭击,还利用从河池、南丹调来的壮人土兵,打入义军内部,终于攻下了马浪、苦水等重要据点。叛军死伤惨痛,首领黄朝猛阵亡。韦银豹只好抛却据点,一退再退,年底退到了中越交接的深山之中,广西全境基本光复。
然而韦银豹仍然有三万之众,加上三万安南兵,六万人马在十万大山据险而守,背后又有莫氏王朝源源不竭的支持,殷正茂几次组织进剿,都损兵折将、收效甚微,只好暂时停下脚步,封锁叛军进出的隘口和要道,做出一副持久围困的架势。
就在韦银豹和安南人都要松口气时,一个令他们魂飞魄散的消息传来——明朝竟然知会莫朝的死敌黎朝,要借道越南南部,攻打莫朝!
…分割…
新卷新气象,求订阅,求月票,还有一章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八六二章 南中国海(中)
@@@@@@@@@@@@@@@@@@@@@@@@@@@@@@@@@@@@@@
其实这个年代,还没有越南之名。这个后世极为讨厌的小国,古称交趾,因唐朝曾于其地设‘安南都护府’,故又称安南。其地位于中南半岛东侧,北与云南、广西接壤,西和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邻南中国海,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秦朝灭亡后,秦将赵陀于岭南建南越国,于越南设置交趾、九真二郡,后世越南古史把南越国列入王统,称赵陀为赵武王,推尊为开国之君。九十年后,汉武帝平南越,以其地设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越南境内,自此;越南正式纳入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郡县时代。
在归于中央王朝直辖的一千多年里,中国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典章制度与文化艺术不断传入越南,使当地居民濡染汉文化甚深,促进了越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唐末,割据之风也传到安南,之后一直到宋朝立国前,在五十年多年当中,史称‘五姓十二使君之乱’。最后丁姓领削平十二使君,建大瞿越国,是为越南封建立国之始。
后来丁朝被宋太祖封为交趾郡王;视为‘列藩’。但直到南宋,才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这个封建国家才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承认,但仍与中原王朝保持藩属关系。立国后,其朝代更替频繁,二百多年间,先后经历了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和胡朝……其中陈朝历时最长,国力最强,甚至三次击退了元蒙军队的入侵,并在汉字基础上创造本国文字‘字喃’,强化了其民族的独立性。
本朝立国初期,陈朝穷兵黩武,对少数民族和占城等邻国连年用兵,民穷财尽,怨声鼎沸;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国势迅速衰落。大明建文元年,外戚胡季篡位自立,建胡朝,开始改革。可惜没赶上好时候,永乐四年,雄心勃勃的永乐皇帝,终于腾出手来,以恢复陈朝为名;派张辅率大军进入越南,灭胡氏,但朱棣是谁?当然不可能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于是设交趾布政使司,将其收归中央统治。
永乐十六年,因为朝廷派往交趾的官吏太过贪酷,惹得天怒人怨,且官军已经大半撤走,军事威慑力大减。结果清化土官黎利趁机反叛……黎利原曾随‘反胡复陈’军起事,以善战多谋而为金吾将军。归降明军后,却仅被授于巡检之职,因此心怀不满。待明军大部分撤走后,便自称‘平定王’起事。被明军击败后,他率残部在密林中展开游击战,竟然收获奇效,使明军深陷泥淖,无可奈何。
一直撑到宣德三年,黎利的春天到了。以保守和不思进取被称为仁君的宣宗章皇帝,开始大举削减开支……其中最重要的三项,内迁边防卫所、停止郑和下西洋,从安南撤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明朝从安南撤兵后,黎利便以胜利者自居,倒也赢得了人心,遂于宣德三年建立了后黎朝,然后取得了明朝册封的‘安南王国’,重新恢复藩国地位。后黎朝国势一度达于鼎盛,但自大明正德五年,襄翼帝即位后,国势渐衰。十七年后,权臣莫登庸篡位自立,建立现在的莫氏王朝……按照越南人的惯例,简称莫朝。
但是莫氏王朝先天不足……莫登庸的先祖为大明广东移民,虽然祖上做过陈朝状元,但到了他这一辈已经潦倒,莫登庸以渔夫因勇武而起,屡立战功,逐渐掌握了军权,最后逼黎朝皇帝禅让,夺去了天下。他因为根基浅薄,又是武人篡位……虽然小小越南称皇道帝,但其冠带风俗,还是深受大明影响,不仅制度照搬,而且连重文轻武的恶习也学了个地道。
莫登庸怕生变乱,因此善待黎氏王族,先朝文武,遵守一切遵守后黎朝的法度。可是大多数后黎朝王族、文武豪族,依然逃窜或隐姓埋名,又或者聚众成匪,反对他的统治。莫登庸和他的儿子莫登瀛四处平叛,扑灭了大多数叛乱,除了它命中的宿敌……后黎旧臣阮淦在逃奔哀牢后,得到了哀牢国王的支持,但眼见一支支比他强大的义军被扑灭,阮淦意识到要与强大的莫朝对抗,必须打出黎朝的旗号,于是他派人在国内遍求黎氏子孙,得昭宗子黎宁,立之。但他知道仅凭立个黎氏后人,无法打响复国的招牌,于是在黎宁继位后,即派使臣到北京备陈莫氏篡弑之罪,乞王师为其复国,嘉靖皇帝命人前往云南会勘,确认了黎氏的身份。并下旨切责莫氏的篡国之举,命其立即归位于黎氏,否则立即派王师南下平叛。
那时候,嘉靖皇帝还是个热血青年,在圣旨被莫朝无视后,断然派兵部尚书毛伯温挂帅征讨,毛伯温调兵遣将,集大军十余万吞并镇南关,传檄安南,布告民众,大有灭此朝食之势。
见大军压境,舆论迫人,安南军心大乱,莫登庸坐卧不安。他考虑再三,于是遣使乞降,先降书和安南的地图与户籍,后更是亲率大臣十余人,赤膊自缚于镇南关请降。
于是毛伯温飞章报奏朝廷,嘉靖皇帝十分高兴,很快发布诏书,把安南王国改称安南都统使司,将其行政地位由属国降为属地,并入中国版图。莫登庸对此毫不介意,心安理得地对明自称都统使、对内却继续称帝建元。但不久之后,他就发现大事不妙了,他献国的举动被许多安南国人不齿,私下将他骂为‘’。
而其南方的黎宁,却因为得到了明朝的确认,成为了许多黎朝旧人心中的不二国君。此消彼长间,于是风云咸会,义声大振,黎朝旧臣无不归顺。这时候莫登庸又卒了,阮淦抓住时机,大举北伐,所至远近降服,一度形势大好。但五年后,阮淦被莫朝降将毒死,其北伐戛然而止。但莫朝也受困于内乱,并未抓住时机反攻,此后莫朝多局限于山南以北。称北朝。以南属黎氏,为南朝。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